() “好!好!不愧是头名,不愧是田家之子,素闻药州田家世代守信,这才将生意遍布天下,今rì一见果然是赤胆忠肝。”
“多谢陛下!”田当归突然扑倒在地,高声称谢。弄得连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这时,那老相国再次走出来,躬身道:“陛下刚刚称赞田贡士为头名,是否就是钦点他为殿试头名,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略一犹豫,但想到田家一半的家财时,不由再次动心。反正只是个虚名,给谁不是一样,给了他,至少还能收回些银子,这头名都给了他,谅他田家也不敢说后悔吧?!
“啊……这……不错!能得像田爱卿这样的人才为国出力,乃是寡人之幸,社稷之幸,百姓之幸。寡人就钦点你为殿试的头名。”
“谢主隆恩。”田当归连忙再拜,欢喜之sè溢于言表。
梅大有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感受,也许这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陛下,晚生斗胆,也想回答陛下的两个问题。窃以为,**不和乃是前朝映shè,自古**皆与前朝势力密不可分,**不和便是前朝的权利争夺……”那何抒怀见田当归当场被赐予头名,有些着急了,忍不住上前道。
梅大有此时似乎还在恍惚之中,完全没有在意他讲的是什么。
……
一旦错过,步步错过,从何抒怀这开了口子,下面接二连三有人主动上前,梅大有这会试第二名竟如此被错过了。直到众人一一讲过,只听得皇帝和百官云里雾里,梅大有依然保持着沉默。
嗯?百官之中的谢中书、姚秦、周光耀等人都有些急了,就连皇帝也不由望向梅大有,不知他意yù何为。
“梅大有,是吧?会试排在第二名,不知你对寡人的两个问题有何见解?”见梅大有依旧不肯说,皇帝此时也感觉有些累了,慵懒的往龙椅上一靠,随手翻看手边的名册,毫不在意的问道。
梅大有这才缓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到地上,“陛下所问,关乎社稷安危,晚生不敢妄言。”
梅大有语出惊人,众人皆惊。
“哦?关乎社稷安危?依老臣看是危言耸听吧?”老相国忽然插言道。
“他还什么都没讲,相国大人何出此言?不妨先听听他怎么说,再做定论也不迟。”谢中书为梅大有解围。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且听他如何应对。梅大有,寡人来问你,你说寡人所问关乎社稷,可有根据?如若信口雌黄,定不轻饶。”
“回陛下,晚生依旧不敢说。除非……”梅大有故意推脱不言。
“除非怎样,难道寡人让你说,还有何不妥吗?”
“不妥,大大之不妥,除非在晚生言明一切之前,陛下能恕晚生无罪,否则晚生甘愿被株,也不敢开口。”
嗯?皇帝有些急了,忽然坐起身子,盯着梅大有。梅大有虽然跪着,但脸上却满是凛然与决然之sè,目光同样与皇帝遥遥相对,不曾离开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缓缓往回一靠,“也罢,今天寡人总算见识到何谓初生牛犊不畏虎了,你可以讲了。”
“请陛下亲口恕晚生无罪,否则虽株无悔。同时晚生也会将答案带进棺材,与之长眠。”
“你?……来人,把他拉下去,廷杖二十。”皇帝忍无可忍,勃然大怒,身为天子何时受过此等胁迫。
“谢主隆恩,谢主隆恩……”梅大有连声称谢,三叩九拜。
这家伙莫非是疯的?寡人要打他,他却如此高兴!
“回陛下,廷杖自古便是对朝中官员所实行的一种惩戒,陛下既然赐臣廷杖二十,也就是愿意赐予臣官职,臣深感涕零,谢主隆恩。”
“你?……免了。”
“谢主隆恩。”见火候已到,梅大有这才娓娓道来:“臣以为,此前几位贡士所言,不无道理,**不和便是前朝不和,不过此等不和对陛下来言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非但不该想办法去化解,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长久存在,如此才能利于社稷安稳。
从古至今,无论前朝、**,有人之处便有派系之争,且尤以这两处更甚。不过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臣子与臣子、嫔妃与嫔妃之争,其实最为受用的是陛下您。
试想,如果他们不争,必会以某人为马首,此人若是陛下还好,若不是,真乃后果不堪设想。
臣虽然初次登堂,但也可以看出,就在此朝堂之上,便有臣工不和。譬如说相国大人与中书大人,他们事事相对,言语相冲。如此看似令陛下左右为难,实则不然,若他们同气连枝,必以中书大人或相国大人为首,天长rì久,以至大权旁落。至那时,政令受阻,结党营私,皇权堪舆,想必这也是陛下您最不愿所见吧。
今则不然,有这二位大人共立于朝堂之上,互不依存,全不相让,陛下才得以从中权衡,左右逢源,令社稷安。幸甚,幸甚。
与之同理,**嫔妃因争宠而不和,如此她们才能事事处处想到陛下,为求圣宠倾尽其能,而这也该是陛下乐于所见。如不争,势必一宫独大,至那时,陛下受制于人,岂不更加为难?”
“一派胡言!臣等对陛下忠心不二,何来窥权之说?”
“正是。臣等忠心rì月可鉴。”
“陛下且看,刚才二位大人还针锋相对,如今听到臣之所言便异口同声,眼下他们只共同针对微臣,若真使二人苟合,那他们所针对的,恐怕就是陛下您了。自古此等教训比比皆是,陛下饱读史鉴,相信不用臣再多言。”
“你?……”“你?……”
“哈哈哈,好,说得好,妙,妙极。此等御下之法确有独到之处,令寡人大有豁然之感。你且再说说,税赋连年减少,国库空虚,又当如何?”
“敢问陛下,近年来天下可曾大旱?”
“旱情年年有,但天下大旱还不至于。”
“那九州之内可有洪水泛滥?”
“决堤之事常有,但也不至于洪水泛滥。”
(一言蔽之:绝地反击?)
“多谢陛下!”田当归突然扑倒在地,高声称谢。弄得连皇帝在内的所有人都为之一愣。
这时,那老相国再次走出来,躬身道:“陛下刚刚称赞田贡士为头名,是否就是钦点他为殿试头名,还请陛下明示。”
皇帝略一犹豫,但想到田家一半的家财时,不由再次动心。反正只是个虚名,给谁不是一样,给了他,至少还能收回些银子,这头名都给了他,谅他田家也不敢说后悔吧?!
“啊……这……不错!能得像田爱卿这样的人才为国出力,乃是寡人之幸,社稷之幸,百姓之幸。寡人就钦点你为殿试的头名。”
“谢主隆恩。”田当归连忙再拜,欢喜之sè溢于言表。
梅大有心中五味杂陈,说不清是什么感受,也许这最后的机会也失去了……
“陛下,晚生斗胆,也想回答陛下的两个问题。窃以为,**不和乃是前朝映shè,自古**皆与前朝势力密不可分,**不和便是前朝的权利争夺……”那何抒怀见田当归当场被赐予头名,有些着急了,忍不住上前道。
梅大有此时似乎还在恍惚之中,完全没有在意他讲的是什么。
……
一旦错过,步步错过,从何抒怀这开了口子,下面接二连三有人主动上前,梅大有这会试第二名竟如此被错过了。直到众人一一讲过,只听得皇帝和百官云里雾里,梅大有依然保持着沉默。
嗯?百官之中的谢中书、姚秦、周光耀等人都有些急了,就连皇帝也不由望向梅大有,不知他意yù何为。
“梅大有,是吧?会试排在第二名,不知你对寡人的两个问题有何见解?”见梅大有依旧不肯说,皇帝此时也感觉有些累了,慵懒的往龙椅上一靠,随手翻看手边的名册,毫不在意的问道。
梅大有这才缓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到地上,“陛下所问,关乎社稷安危,晚生不敢妄言。”
梅大有语出惊人,众人皆惊。
“哦?关乎社稷安危?依老臣看是危言耸听吧?”老相国忽然插言道。
“他还什么都没讲,相国大人何出此言?不妨先听听他怎么说,再做定论也不迟。”谢中书为梅大有解围。
“好了好了,两位爱卿,且听他如何应对。梅大有,寡人来问你,你说寡人所问关乎社稷,可有根据?如若信口雌黄,定不轻饶。”
“回陛下,晚生依旧不敢说。除非……”梅大有故意推脱不言。
“除非怎样,难道寡人让你说,还有何不妥吗?”
“不妥,大大之不妥,除非在晚生言明一切之前,陛下能恕晚生无罪,否则晚生甘愿被株,也不敢开口。”
嗯?皇帝有些急了,忽然坐起身子,盯着梅大有。梅大有虽然跪着,但脸上却满是凛然与决然之sè,目光同样与皇帝遥遥相对,不曾离开片刻。
不知过了多久,皇帝缓缓往回一靠,“也罢,今天寡人总算见识到何谓初生牛犊不畏虎了,你可以讲了。”
“请陛下亲口恕晚生无罪,否则虽株无悔。同时晚生也会将答案带进棺材,与之长眠。”
“你?……来人,把他拉下去,廷杖二十。”皇帝忍无可忍,勃然大怒,身为天子何时受过此等胁迫。
“谢主隆恩,谢主隆恩……”梅大有连声称谢,三叩九拜。
这家伙莫非是疯的?寡人要打他,他却如此高兴!
“回陛下,廷杖自古便是对朝中官员所实行的一种惩戒,陛下既然赐臣廷杖二十,也就是愿意赐予臣官职,臣深感涕零,谢主隆恩。”
“你?……免了。”
“谢主隆恩。”见火候已到,梅大有这才娓娓道来:“臣以为,此前几位贡士所言,不无道理,**不和便是前朝不和,不过此等不和对陛下来言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非但不该想办法去化解,还应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其长久存在,如此才能利于社稷安稳。
从古至今,无论前朝、**,有人之处便有派系之争,且尤以这两处更甚。不过正所谓鹬蚌相争渔人得利,臣子与臣子、嫔妃与嫔妃之争,其实最为受用的是陛下您。
试想,如果他们不争,必会以某人为马首,此人若是陛下还好,若不是,真乃后果不堪设想。
臣虽然初次登堂,但也可以看出,就在此朝堂之上,便有臣工不和。譬如说相国大人与中书大人,他们事事相对,言语相冲。如此看似令陛下左右为难,实则不然,若他们同气连枝,必以中书大人或相国大人为首,天长rì久,以至大权旁落。至那时,政令受阻,结党营私,皇权堪舆,想必这也是陛下您最不愿所见吧。
今则不然,有这二位大人共立于朝堂之上,互不依存,全不相让,陛下才得以从中权衡,左右逢源,令社稷安。幸甚,幸甚。
与之同理,**嫔妃因争宠而不和,如此她们才能事事处处想到陛下,为求圣宠倾尽其能,而这也该是陛下乐于所见。如不争,势必一宫独大,至那时,陛下受制于人,岂不更加为难?”
“一派胡言!臣等对陛下忠心不二,何来窥权之说?”
“正是。臣等忠心rì月可鉴。”
“陛下且看,刚才二位大人还针锋相对,如今听到臣之所言便异口同声,眼下他们只共同针对微臣,若真使二人苟合,那他们所针对的,恐怕就是陛下您了。自古此等教训比比皆是,陛下饱读史鉴,相信不用臣再多言。”
“你?……”“你?……”
“哈哈哈,好,说得好,妙,妙极。此等御下之法确有独到之处,令寡人大有豁然之感。你且再说说,税赋连年减少,国库空虚,又当如何?”
“敢问陛下,近年来天下可曾大旱?”
“旱情年年有,但天下大旱还不至于。”
“那九州之内可有洪水泛滥?”
“决堤之事常有,但也不至于洪水泛滥。”
(一言蔽之:绝地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