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砰砰砰……砰砰砰,轻叩门环,
不多时,有门子来应门。“来了来了。”

角门嵌开一条缝隙,一名三十来岁的门子探出头来,打量梅大有两眼。

“又是你们这些人,你搞错了,这里是周府,那边才是姚学政家里。”说着,砰一声把门关上了。

“哎!请等等,敢问这里可是周大人,周光耀的府第?”

门又开了,“是啊?你找哪个?”

“晚生梅大有,打广城府安邦县来,这是拜帖。”梅大有恭敬的递上去。

“安邦县的,那你先等会儿,我这就去通禀。”

“有劳。”梅大有又是一礼。

……

门子拿着拜帖往里去,不一会儿来到堂上,此时屋里正坐着两名男子,主位上的四十多岁,一身锦袍,体态微胖,面容和善;右手边是一名五十多岁的老者,一身灰sè布袍,双腮微陷,有些枯瘦。二人正在聊天。

“周老弟,听闻徐少卿明年便要告老还乡,这接任少卿一职你可有把握?”

“呵呵,难说啊,那杨桦绝不肯轻易与之。”

“嗯。”

……

“启禀老爷,门外有名姓梅的应考学子求见,说是从安邦县来的,这是拜帖。”

“呦?哈哈,都找到我这儿来了。姚老哥,看来你想躲也躲不过去啊。”

“哼!”老者没好气儿地一声冷哼。

锦袍男子微笑着拆开信封,快速浏览。

“嗯?哈哈,姚老哥,看来这次还真是我搞错了,此子是老家我堂叔一支的后人,进京参加院试,顺便前来认亲的,看来还真是找我的,与老哥并无关联。”

“哦?原来是老弟老家来人了,那我是不是?……”

“不必了,自从堂叔死后,我极少与他们走动,也算不得亲近,更没什么私密可言。”

“嗯,那为兄就随你一起见见吧。”

“去把他带进来吧。”

“是,老爷。”

……

梅大有足足等了一刻,那门子才回来。

“有劳公子久候,我家老爷有请。”

梅大有一抱拳,对身后的两名家丁一摆手,一同跟随门子往里走。

穿过前庭,走过一条回廊,梅大有用心看着这里的每一处布置,当路过一口硕大的金鱼缸时,他看见鱼缸竟然修补过,走近一瞧,里面也只有几条极普通的小鱼在游来游去。看样子这位堂舅很可能是清廉之人。

跟随门子来到堂前,有仆人上前收了礼物和礼单,并带着两名家丁下去休息,梅大有一人来到堂上。

一进屋,看见主位上坐着一名锦袍男子,按照临来时娘的描述,应该就是此人了。

“外甥梅大有,见过堂舅。”梅大有紧走两步,上前大礼参拜。

“起来说话吧,你就堂妹小莹家的儿子?”

“回舅舅,正是。先公周显盛是外甥的外祖。”

“嗯,显盛公是我的堂叔,少时还见过几面,你这声舅舅倒是没有叫错。来,坐吧。”

“多谢舅舅。自从外祖蒙难,家道中落,家母就一直未能有机会前来探望,不过倒是时常提起舅舅,说儿时还与舅舅在一起玩耍过,令她至今难忘。此番进京应考,家母特意吩咐,一定要小甥前来拜访,并备上些薄礼,略尽一点孝心。”

“嗯,堂妹她真是有心了,她近来可好啊?我那婶婶可还好啊?”

“托舅舅的福,家母一切安好,外婆的身子骨也还硬朗,如今家父在城里做些小生意,rì子倒还过得去。”

“嗯,这就好,这就好。对了,听你母亲在信中说,这次你是来应考的,而且还是咱们广城府的头名,很是不错啊。来,我介绍一位大人与你认识,这位,就是翰林院的姚秦,姚大人,也正是此番派往中书省的提督学政,快快见礼吧。”

啊?梅大有急忙起身,对老者恭敬一礼,“学生见过姚师。”

“呵呵,快起来吧,你是周老弟的外甥,如今又是在家里,不必以师生相称,你可以随着你舅舅这边,也喊老夫一声舅舅。”

梅大有目光闪动,没想到天底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儿,急忙再一躬身,“晚辈见过姚舅。”

“呵呵,好。”

“大有啊,坐吧,我与姚兄乃多年至交,趁着今天他正好在,你不妨向他请教一二,姚兄的文章,那在朝中也是出了名的,你能有机会当面求教,也是难得的福气。姚兄,你看今rì正赶上我这外甥前来,不如你也留下来,我吩咐下人准备些酒菜,再叫上申同和申化那俩小子,咱们就在家里吃个便饭,如何啊?也算是给大有这孩子洗尘。”

“这……那好吧,我那个家,现在的确是回不得了,那就叨扰了。”

“多谢两位舅舅。”

“对了,申同和申化是我那两个不争气的儿子,你的表哥,待会儿你就能见到了。他们如今都在朝廷做个小吏,要是能有你一半的本事,我也不必这么cāo心了。大有啊,你可是咱们广城府的头名,这次院试准备的如何呀?待会儿你可一定要向你姚舅好好请教一番,说不定听君一席话,这解元可就是你的了。”

“哈哈哈,周老弟,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从家里逃出来的,如今却又被你给套上了。”

“哎?!这可不同,我一没让你泄题,二没让你徇私,难道让你教教自己的外甥也不行吗?再说,大有可是府试的头名,我广城府之人,就不能中解元吗?”

“呵呵,好,你要这么说,若是不教,还真是我的错了。大有啊,其实你府试的卷子我早已看过,只是当时不知道是你做的罢了,那篇《论仁礼》写的还算不错,颇有古人遗风。”

“多谢姚舅谬赞,其实晚辈觉得,经义说来说去也就那些东西,试问哪个还能超过朱夫子?!经疑写起来才更有意思,百家争鸣,论点也多,更能看出一个人的真实想法。”

“哦?好大的口气,经义都吃透了?开始质疑起夫子之言了?说说,你都觉得哪里想不通。”

“晚辈以为,敬鬼神而远之一说,便有不妥之处。”

“有何不妥?”

……

就这般,一老一少交谈起来。

(一言蔽之:在人的一生中,总会有个“忘年交”,或许他的出现,会给你带来机遇。)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