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远望,旷野荒芜;襄平近郊,秋风瑟瑟;武士带甲,文士缠巾;呼号哭喊表不尽军民悲泣,鼓瑟笙箫吹将出英雄情怀。
一场风光大葬,将原本还应驰骋疆场十六年的一代英豪埋葬在襄平近郊摩云山下,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历史无情的抛弃了他。
葬礼上,连公孙恭自己都觉得实在太过假惺惺,这两位自己素未谋面的父兄,实在无法让他产生痛惜的情绪,所以他干哭了半天,连一片眼泪都没掉。
但是,在下葬时的最后一刻,公孙恭却不明所以的大哭了一场,其中的悲伤,让身边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公孙恭不知道,人生最悲痛的,正是这天人永隔之时,此刻,不管原来那个公孙恭的灵魂是否还在,但哪怕只剩下这副肉身,也因为永别父兄而起了最原始的反应。
不管怎样,葬礼过后,属于公孙度的时代,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按照汉朝制度,公孙恭要在家守孝三年,不能为官,但在家国便为天下的辽东,这种制度很显然被淡化了,但是,公孙恭为堵住天下人的闲言碎语,依然只在家中处理公务。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在公孙忠和众侍卫的陪同下,来到太守府邸。因为,他即将迎来他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襄平城中央,有一处被长长古木环绕的府宅,此时这里静谧无声,大门紧闭,四名雄壮的士兵面无表情,站立在朱红门前,忠诚的恪守着自己的守卫职责,门楼之上,“太守府”三个金黄的大字用无声的威严俯视,让从此经过的人群噤若寒声。
府中议事厅内,公孙恭已端坐在正中央一把宽大的椅子上,庭前两排座位,早已坐满了襄平城内的大小官员,如果在平时,此时正是唇枪舌战、人声鼎沸的时候。但是现在,除了武威校尉阳仪面无表情的读着手中一封加急信札,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公孙太守台鉴:近闻恭大人年少英雄,日前已接掌辽东,某虽身处极北,亦为阁下拍掌相庆,想某与令尊升济大人相识多年,虽为对手,但却是相互敬佩,前日与令尊令兄决战与襄平城下,怎奈刀枪无眼,加之我部呼韩邪将军威猛,可怜天妒英才,升济大人不幸罹难,某甚为叹息。近日,我部粮草奇缺,某欲领兵二十万,再往阁下处相借粮草若干,还望阁下应允。谨祝阁下勋祉戎安——左贤王刘豹字。”
阳仪读完信札,上前几步递给公孙恭,然后躬身后退,满脸的担心之色,甚是真诚。但是回到座位上后,他的嘴角却挂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公孙恭只装作没看到阳仪的幸灾乐祸,一字一句的看完左贤王来信后,将信札随手扔在一旁小几之上,巡视众人后,微微一笑,道:“将这打家劫舍的勾当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这左贤王可算是无耻的很了,众位同僚均是在辽东为官多年,抗击北狄必定高明之极,眼看乌桓已至,不知谁有退敌良策?”
公孙恭说完,看了眼右边一排身着甲胄的将领,但见众人都是沉默无语后,他也不生气,笑道:“各位将军看来是没有什么好计策了?那各位主簿大夫可有主意?”
左边一排文官眼看公孙恭将目光投向他们,纷纷低下头来,不与他的眼神接触,只贾范欲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公孙恭不易察觉的摇头阻止。
此时议事厅内鸦雀无声,公孙恭沉下脸色,眼望众人良久。
直到众人被这种沉闷的气氛弄的不知所措,公孙恭猛的嘿然一笑,笑声中,只听公孙恭道:“诸位同僚均不说话,那也很好,众人皆知,我公孙恭只爱些声色犬马的风月之事,本无心接掌辽东门户,承蒙诸位抬举,让我做在了这太守之位上,我便自己拿个主意。既然老太守和我兄之后,辽东再无能抵抗乌桓铁骑之人,咱们便大开城门,放那左贤王进来,诸位也都是襄平城内的贵族富户,财资甚厚,乌桓此次必能满载而归,军师何在,你立即草拟回信,通知左贤王,我公孙恭,嘿嘿……”
公孙恭说到这里,笑着看了一圈,见众人都被他的话震惊的神色大变,接着说出最后一一句来,“我公孙恭,降了!”
此话一出,刚刚还是满堂寂静的议事厅忽然间一阵嘈杂,众人纷纷大声呵斥起来,只有贾范手捻胡须,微笑看着众人的表演。
只见柳毅刷的一声将腰上的长剑抽入,向前一指,大声喝道:“公孙恭,休要胡言乱语,想我辽东几万带甲将士,数十年来奋勇杀敌,只为保辽东一方安宁,不让那乌桓贼寇染指半步,怎能让你这无知小儿说降便降?有我柳毅在,便容不得你如此!”
柳毅说的正气凌然,顿时文武两边一片叫好,一时间,大骂公孙恭胆小无耻之声,不绝于耳。
公孙恭既不阻止,也不解释,随意把玩着手边的一个茶盅,面带微笑的看众人对着自己这一通谩骂!
左首上的贾范见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仍没有收声止歇的意思,心知这时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站起身来,轻咳几声,朗声道:“众位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我来说几句!”
贾范虽是文官,但却为公孙度出谋划策,久经沙场,所以,在座文武官员,对这位辽东鬼才都有几分尊敬,这时见他出声,众人又叫嚷几句后,终于纷纷回身坐下。
贾范躬身朝公孙恭行了一礼,才回身道:“众位大人,主公乍得太守之位,各种政事还要历练,想我主公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毕竟年少,今日大敌将至,随便说了几句气馁之言,诸位不来为主公排忧解难,反而个个冷眼旁观,恶语相向,岂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这几句话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在座文武官员均默不作声,贾范环视一周,继续道:“前日主公在襄平城下发过誓言,定要为老太守和牺牲将士报仇雪恨,柳阳二位将军,你们乃是军方翘楚,主公此刻正需你们鼎力支持,希望你们三思!”
贾范说完,也不回身归位,只是将眼神递到柳毅、阳仪两人身前,逼迫两人做出答复。
公孙恭见此时戏演的也差不多了,呵呵一声轻笑,道:“军师请坐下,我来说几句,前日我在安平溺水,幸亏忠叔等人相救,我算是死里逃生,不想刚刚苏醒,便传来老太守罹难噩耗,仓促之间,军师率人将我接回,继任太守。在座诸位,都是辽东重臣,我也不说虚话,你们的心机,我也猜得个**不离十,无非是拿我公孙恭当个现成的挡箭牌。现在大敌当前,如果众位能齐心协力,我公孙恭也一定舍生忘死,与大家共赴国难,但若指望将我推向火坑,你们便能逍遥自在,那却是万万不能。”
文武官员耳听自己心中的算盘被公孙恭悉数猜到,均觉得一阵尴尬,这时听公孙恭继续说道:“诸位同僚,我辽东此刻风烛摇曳,已是绝境,你们就是想拉我当挡箭牌,也要在后面将挡箭牌全力竖起,今日议会,我先讲自己的底线和盘托出。”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走到大厅中间,神色从刚才的柔和随意,突然转到毅然,道:“没什么说的,左贤王来时,我与辽东将士同为一体,如若旗开得胜,那自当论功行赏,但如果天不佑我辽东,城破之时,便是我公孙恭自尽之日,话已说出,我公孙恭决不食言。”
公孙恭诚恳无比的说完这番话,抬脚走出厅门,正当听上众人面面相觑之时,渐行渐远的公孙恭在外面朗声道:“军师,不必逼迫柳阳二位将军了,让他们散了吧,你来书房,你我制定一下退敌之计。”
贾范见公孙恭说走就走,一时间也猜不到自己主公的想法,只好遥遥答应一声后,转身对众人道:“主公刚才一席话,不知诸位大人作何感想,在我看来,主公虽然年少,但镇定从容、英明果敢,假以时日,不见得会弱于升济大人,各位好自为之。”
说完,贾范也不管众人如何,急急忙忙赶出去,奔着书房而去。
公孙恭此刻坐在书房内,看着对面墙上公孙度银钩铁画的书法正在愣神,贾范匆匆赶到,咳嗽几声后,轻推房门,进入屋中,刚想说话间,公孙恭赶忙抬手打断,道:“军师别急,先坐一会儿,等会儿还有好戏!”
贾范微一愣神,随即稍稍有些明白,于是听命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两人相互对视,默默无语。
好大一会儿,仍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公孙恭也有点不自信起来,再等一会儿,公孙恭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哎!看来是我想错了……”
话没说完,屋内两人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脚步之声,“哐当”一声,房门再次被推开,片刻功夫,先前议事厅的几位官员,呼呼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贾范见到这个场景,猛的惊醒,终于知道公孙恭在等什么,暗暗赞叹一声,自己这位主子的御下之术,果然高明。
公孙恭呵呵一笑,心中忐忑之心终于放下,看着当先跪倒的柳毅,装作诧异万分的模样,问道:“众位同僚,我不是已经让你们各自散去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柳毅深深行礼,道:“我等众人先是欺辱主公年少,又误会主公诚意,实在是罪该万死,众同仁推举我等几人,特来请罪!”
公孙恭起身疾步向前,扶起众人,笑道:“我辽东本就是桀骜不驯之地,诸位性情流露,公孙恭岂能怪罪,此事不用再提了,众位大人,外敌当前,还是来研究对策吧!”
一场风光大葬,将原本还应驰骋疆场十六年的一代英豪埋葬在襄平近郊摩云山下,为了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历史无情的抛弃了他。
葬礼上,连公孙恭自己都觉得实在太过假惺惺,这两位自己素未谋面的父兄,实在无法让他产生痛惜的情绪,所以他干哭了半天,连一片眼泪都没掉。
但是,在下葬时的最后一刻,公孙恭却不明所以的大哭了一场,其中的悲伤,让身边众人无不潸然泪下。
公孙恭不知道,人生最悲痛的,正是这天人永隔之时,此刻,不管原来那个公孙恭的灵魂是否还在,但哪怕只剩下这副肉身,也因为永别父兄而起了最原始的反应。
不管怎样,葬礼过后,属于公孙度的时代,就这么匆匆过去了。
按照汉朝制度,公孙恭要在家守孝三年,不能为官,但在家国便为天下的辽东,这种制度很显然被淡化了,但是,公孙恭为堵住天下人的闲言碎语,依然只在家中处理公务。但是今天,他却不得不在公孙忠和众侍卫的陪同下,来到太守府邸。因为,他即将迎来他穿越到三国时代的第一次大考。
襄平城中央,有一处被长长古木环绕的府宅,此时这里静谧无声,大门紧闭,四名雄壮的士兵面无表情,站立在朱红门前,忠诚的恪守着自己的守卫职责,门楼之上,“太守府”三个金黄的大字用无声的威严俯视,让从此经过的人群噤若寒声。
府中议事厅内,公孙恭已端坐在正中央一把宽大的椅子上,庭前两排座位,早已坐满了襄平城内的大小官员,如果在平时,此时正是唇枪舌战、人声鼎沸的时候。但是现在,除了武威校尉阳仪面无表情的读着手中一封加急信札,所有人都默不作声。
“公孙太守台鉴:近闻恭大人年少英雄,日前已接掌辽东,某虽身处极北,亦为阁下拍掌相庆,想某与令尊升济大人相识多年,虽为对手,但却是相互敬佩,前日与令尊令兄决战与襄平城下,怎奈刀枪无眼,加之我部呼韩邪将军威猛,可怜天妒英才,升济大人不幸罹难,某甚为叹息。近日,我部粮草奇缺,某欲领兵二十万,再往阁下处相借粮草若干,还望阁下应允。谨祝阁下勋祉戎安——左贤王刘豹字。”
阳仪读完信札,上前几步递给公孙恭,然后躬身后退,满脸的担心之色,甚是真诚。但是回到座位上后,他的嘴角却挂起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
公孙恭只装作没看到阳仪的幸灾乐祸,一字一句的看完左贤王来信后,将信札随手扔在一旁小几之上,巡视众人后,微微一笑,道:“将这打家劫舍的勾当说的如此理直气壮,这左贤王可算是无耻的很了,众位同僚均是在辽东为官多年,抗击北狄必定高明之极,眼看乌桓已至,不知谁有退敌良策?”
公孙恭说完,看了眼右边一排身着甲胄的将领,但见众人都是沉默无语后,他也不生气,笑道:“各位将军看来是没有什么好计策了?那各位主簿大夫可有主意?”
左边一排文官眼看公孙恭将目光投向他们,纷纷低下头来,不与他的眼神接触,只贾范欲要站起身来说话,却被公孙恭不易察觉的摇头阻止。
此时议事厅内鸦雀无声,公孙恭沉下脸色,眼望众人良久。
直到众人被这种沉闷的气氛弄的不知所措,公孙恭猛的嘿然一笑,笑声中,只听公孙恭道:“诸位同僚均不说话,那也很好,众人皆知,我公孙恭只爱些声色犬马的风月之事,本无心接掌辽东门户,承蒙诸位抬举,让我做在了这太守之位上,我便自己拿个主意。既然老太守和我兄之后,辽东再无能抵抗乌桓铁骑之人,咱们便大开城门,放那左贤王进来,诸位也都是襄平城内的贵族富户,财资甚厚,乌桓此次必能满载而归,军师何在,你立即草拟回信,通知左贤王,我公孙恭,嘿嘿……”
公孙恭说到这里,笑着看了一圈,见众人都被他的话震惊的神色大变,接着说出最后一一句来,“我公孙恭,降了!”
此话一出,刚刚还是满堂寂静的议事厅忽然间一阵嘈杂,众人纷纷大声呵斥起来,只有贾范手捻胡须,微笑看着众人的表演。
只见柳毅刷的一声将腰上的长剑抽入,向前一指,大声喝道:“公孙恭,休要胡言乱语,想我辽东几万带甲将士,数十年来奋勇杀敌,只为保辽东一方安宁,不让那乌桓贼寇染指半步,怎能让你这无知小儿说降便降?有我柳毅在,便容不得你如此!”
柳毅说的正气凌然,顿时文武两边一片叫好,一时间,大骂公孙恭胆小无耻之声,不绝于耳。
公孙恭既不阻止,也不解释,随意把玩着手边的一个茶盅,面带微笑的看众人对着自己这一通谩骂!
左首上的贾范见过了好大一会儿,众人仍没有收声止歇的意思,心知这时该是自己说话的时候了,他站起身来,轻咳几声,朗声道:“众位大人,还请稍安勿躁,我来说几句!”
贾范虽是文官,但却为公孙度出谋划策,久经沙场,所以,在座文武官员,对这位辽东鬼才都有几分尊敬,这时见他出声,众人又叫嚷几句后,终于纷纷回身坐下。
贾范躬身朝公孙恭行了一礼,才回身道:“众位大人,主公乍得太守之位,各种政事还要历练,想我主公虽然聪慧过人,但也毕竟年少,今日大敌将至,随便说了几句气馁之言,诸位不来为主公排忧解难,反而个个冷眼旁观,恶语相向,岂是为人臣子之道吗?”
这几句话说到最后,已是声色俱厉,在座文武官员均默不作声,贾范环视一周,继续道:“前日主公在襄平城下发过誓言,定要为老太守和牺牲将士报仇雪恨,柳阳二位将军,你们乃是军方翘楚,主公此刻正需你们鼎力支持,希望你们三思!”
贾范说完,也不回身归位,只是将眼神递到柳毅、阳仪两人身前,逼迫两人做出答复。
公孙恭见此时戏演的也差不多了,呵呵一声轻笑,道:“军师请坐下,我来说几句,前日我在安平溺水,幸亏忠叔等人相救,我算是死里逃生,不想刚刚苏醒,便传来老太守罹难噩耗,仓促之间,军师率人将我接回,继任太守。在座诸位,都是辽东重臣,我也不说虚话,你们的心机,我也猜得个**不离十,无非是拿我公孙恭当个现成的挡箭牌。现在大敌当前,如果众位能齐心协力,我公孙恭也一定舍生忘死,与大家共赴国难,但若指望将我推向火坑,你们便能逍遥自在,那却是万万不能。”
文武官员耳听自己心中的算盘被公孙恭悉数猜到,均觉得一阵尴尬,这时听公孙恭继续说道:“诸位同僚,我辽东此刻风烛摇曳,已是绝境,你们就是想拉我当挡箭牌,也要在后面将挡箭牌全力竖起,今日议会,我先讲自己的底线和盘托出。”
公孙恭说完,站起身来走到大厅中间,神色从刚才的柔和随意,突然转到毅然,道:“没什么说的,左贤王来时,我与辽东将士同为一体,如若旗开得胜,那自当论功行赏,但如果天不佑我辽东,城破之时,便是我公孙恭自尽之日,话已说出,我公孙恭决不食言。”
公孙恭诚恳无比的说完这番话,抬脚走出厅门,正当听上众人面面相觑之时,渐行渐远的公孙恭在外面朗声道:“军师,不必逼迫柳阳二位将军了,让他们散了吧,你来书房,你我制定一下退敌之计。”
贾范见公孙恭说走就走,一时间也猜不到自己主公的想法,只好遥遥答应一声后,转身对众人道:“主公刚才一席话,不知诸位大人作何感想,在我看来,主公虽然年少,但镇定从容、英明果敢,假以时日,不见得会弱于升济大人,各位好自为之。”
说完,贾范也不管众人如何,急急忙忙赶出去,奔着书房而去。
公孙恭此刻坐在书房内,看着对面墙上公孙度银钩铁画的书法正在愣神,贾范匆匆赶到,咳嗽几声后,轻推房门,进入屋中,刚想说话间,公孙恭赶忙抬手打断,道:“军师别急,先坐一会儿,等会儿还有好戏!”
贾范微一愣神,随即稍稍有些明白,于是听命坐在一旁的座位上,两人相互对视,默默无语。
好大一会儿,仍然没有什么事情发生,公孙恭也有点不自信起来,再等一会儿,公孙恭终于忍不住长叹一声,道:“哎!看来是我想错了……”
话没说完,屋内两人突然听到外面一阵急促脚步之声,“哐当”一声,房门再次被推开,片刻功夫,先前议事厅的几位官员,呼呼啦啦的跪满了一地。
贾范见到这个场景,猛的惊醒,终于知道公孙恭在等什么,暗暗赞叹一声,自己这位主子的御下之术,果然高明。
公孙恭呵呵一笑,心中忐忑之心终于放下,看着当先跪倒的柳毅,装作诧异万分的模样,问道:“众位同僚,我不是已经让你们各自散去了吗?这是怎么回事?”
柳毅深深行礼,道:“我等众人先是欺辱主公年少,又误会主公诚意,实在是罪该万死,众同仁推举我等几人,特来请罪!”
公孙恭起身疾步向前,扶起众人,笑道:“我辽东本就是桀骜不驯之地,诸位性情流露,公孙恭岂能怪罪,此事不用再提了,众位大人,外敌当前,还是来研究对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