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爱更自由,婚姻更文明,现代中国人的婚恋生活正在发生引人瞩目的变化。择偶是通向成功婚姻的。一个人在选择婚姻伴侣时,既是在为自己寻找知音,又是在为后代选择祖先,为未来的家庭选择适宜的心理文化环境。通过择偶,既考量了自己智慧、精神、审美和道德高度,又预示了自己的人生前途;既选择了家庭类型,又选择了社会关系。通过择偶,一个既可能找到了施展聪明才智的最佳路径,又可能选择了扼杀智慧和健康的陷阱。通过择偶既可能完善自己的人格,又可能扭曲自己的个性。任何社会条件都不可能自然而然地保证婚姻成功,唯有个人努力是决定因素。而慎重选择终身配偶,便是这种努力的第一步。
与传统社会的人相比,现代社会的人多了些自由与实际,少了些束缚与幻想。体现在人们的择偶观上就是人们不仅重视精神追求,也重视物质享受。调查结果显示,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在择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中,“双方的感情”、“对方自身条件”和“经济因素”分列一、二、三位。当然,除这三项外,家庭、社会等因素也在考虑范围之内,现代人的爱情是建立在“牛奶、面包”的物质基础上的。价值观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家庭观的基础,是一个人对善恶、是非、真伪的辨别标准。价值观冲突是恋人分手、夫妻反目的常见原因。

中国男人对美女的确是“孜孜以求”。历史上,过得了美人关的英雄寥寥无几,不少男人因迷上倾国佳人而遭遇不幸。到了现代社会,还是有为数不少的中国男人继承着老祖宗的“遗志”。中国男人重视自己另一半的相貌,与中国人爱面子有直接关系。当他不无骄傲地把追到的漂亮女人带到众人面前时,他的虚荣心会得到空前满足,实际上这也是他生存竞争能力的一种展示,正如他向别人炫耀他的奔驰车或花园洋房一样。当然不少中国年轻女子的择偶标准也同样有些偏差,她们往往希望通过婚姻而不是个人努力使自己生活得更好。也许在这些人眼里,两个人结为夫妻的理由中,平等的爱情早已成为过时的东西。但话又说回来,她们这样的择偶观是否也刚好*了很多中国男人为找漂亮老婆而不惜一切的心理呢?当然这只是一种,而择偶的心理还有其他的类型:如以事业为重的择偶心理,目前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为数不多,可在知识分子群里,还是大有人在的。他们把对方有无事业心和拼搏精神,作为择偶天平上一个重要砝码,把爱情的幸福寄托于事业的奋斗之中。追求精神满足的择偶心理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具有这肿择偶心理的人越来越多,他们着重对方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性格爱好等,追求彼此心灵上的沟通和感情融洽。金钱至上:这一类择偶心理比较普遍,他们把对方的经济状况放在首位,他们的婚姻是为了得到一个能满足他们吃、穿、住、玩的安乐窝,或者借以生存的依靠。要求十全十美的择偶心理:有的人选择对象时,事先制订一系列标准,条条框框很多,凡不符合其中一二点的,哪怕其它方面都中意,都不在考虑范围。具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虽然以年轻的初恋者为多,但常常会使他们成为大龄青年。游戏择偶心理:他们以恋爱为名,玩弄他人感情,朝三暮四,寻花问柳,他们的人生观、恋爱观是腐朽的,结果,浑噩一生也无法亨受真正的爱情。

近年中国人婚姻家庭观念的变化基本可以概括为: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从封闭向开放的转变;从一元向多元的转变。

(1)择偶观念的变化。中国人在择偶方面不仅摆脱了“*”中政治标准先行的套路,而且相当淡化政治方面的因素,取而代之的是以对方的“人品”为首要标准。择偶观念的另一种变化是择偶中的经济成分加大。今日的择偶标准,可以说是道德标准、经济标准与文化标准共存。

(2)家庭人际关系观念趋向平等。近年来中国人的家庭平等观在不断上升。对家庭经济事务的处理和家政决策权的分配,最能反映夫妻在家庭中的地位和彼此间的相待态度。据有关调查:成青年夫妇在重大开支上是共同协商。另外,代际间的从属关系在不断削弱,而其平等关系明显增强。此外,婚姻财产公证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家庭人际关系的变化未来中国婚姻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婚姻质量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个人的权利受到尊重,生活将趋于个性化。资料显示,中国的离婚率,从1980年的0.07%上升到2003年的0.21%,在年间增加了3倍。生活节奏的加快,观念的变革,择偶的观念也呈现出自己的特点。

一、家庭结构小型化

理念:每家3至4人。

婚姻的期望随着小康生活的来临而变化,比如对收入的多少,对家务的投入,是否生育不再受到格外重视。双方更注重的是:保持亲热,遵守婚姻协议,互相谅解,创造舒坦、静逸的安乐窝。

二、晚婚晚育人数增加

理念:单身不婚者增加,自愿不育者有上升趋势。

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观念,要套用在现代人身上,其实很难,甚至已经被完全*。现代女性因为教育程度提高,工作经验丰富,加上信息大量吸收以及媒体的*议题报导,让女性有“女人也能有自己的天地”的观念,所以对爱情的自主权提高之后,择偶以及结婚要考虑的事情就愈多。

三、性教育更科学普遍

理念:年轻人因好奇心导致的轻率性体验不会减少,但是对婚前*会更加慎重。

四、择偶重情趣轻经济

理念:择偶更注重情趣相投,经济条件重要性降低。男女青年更希望对方与自己同属一个社会阶层。

女青年心目中的理想伴侣,是富有幽默感,懂得尊重人,生活充满乐趣,而经济条件、家庭背景的影响将淡化。

五、追求婚姻质量

理念:婚姻质量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

多数家庭不再凑合,婚姻调适能力的提高,将使家庭生活更丰富、新鲜、幸福。婚姻中男女更加平等,家庭暴力减少,丈夫与妻子共同承担家庭义务。

有人这样评价婚姻中激情和平静的关系——每一段爱情的能量都是注定的,爱的愈激烈,消耗的能量也愈快,如同火焰,漫天绚烂之后,片刻就成为灰烬。而恬淡从容竟能维系一生。

六、家务矛盾减少

理念:家务劳动强度降低,夫妻因家务劳动导致的矛盾减少。家务劳动将社会化,家用电器普及化缩短家务时间。

七、理智离婚增多

理念:协议离婚、试离婚成为理智分手的首选方式,但离婚率仍会呈上升态势。

知识、文化水平越高的人,情感丰富的人,对爱情要求就越高越多。但离婚者所承受的社会压力,将会相应减少。

试离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双方不会在*的情况下做出后悔的决定,在现实面前,两个人都会客观主动地重新检查自己,体味对方的长处,检讨自己的不足,最后的抉择是理性的。假如试离婚过程当中,真的发现自己的婚姻已经无爱、无性、无益,并且状况不能被改善,那么试离婚也是给自己的缓冲期,当你告别这段婚姻时,你也会让自己有一个平和的心态,适时放弃,给自己一个重新选择的机会。

八、理性对待婚外恋婚外恋

理念:社会对婚外恋继续保持理性态度。

人们对婚姻的责任感更多的来自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修正,而不是迫于外在压力。人们要求婚姻的质量和情感,要求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享受,有了更多选择的自由和自主意识。

在婚外恋像频频上涨的物价一样的时代,我们要学会以我们的冷静和成熟的心理去承受,去面对,要知道,婚外恋,是挡不住的诱惑,但家却是避风的港湾。

九、婚姻自由度增加

理念:婚姻不再是从众行为,结婚与否是个人经过深思熟虑的选择,单身不婚、“丁克家庭”等生活方式可能成为多样化选择的内容。

适应新婚姻关系的个人策略

一、不再视婚姻为人生成败的指标

过去,婚姻一度是衡量女人的人生是否成功的最重要指标。但今天,婚姻仅仅能够用来衡量女人的婚姻,甚至不再是女人**关系的目的与归宿。我们仍然会对婚姻持有一份执著的向往,但是,婚姻不再成为我们惟一的幸福寄托。

二、创造独立、自主、自强的人生

女人只有真正做到经济独立,真正在社会生活及个人生活中具备与男人相等的地位,才有可能平静地面对风雨飘摇的婚姻,甚至有能力拒绝婚姻。

三、抛弃依赖男人的思想

女性长期以来被灌输了依赖男人的思想,其中包括精神上的依赖与生活上的依赖。婚姻被旧式女人视为找到一个“依靠”。但现在的女人却认为:惟一最安全最可靠的只有自己。

四、提高个人生活的技能

女性需要具备面对各种生活处境的能力,能够独自承担生活中的一切挑战。许多通常被定义为男性从事的劳务,女人应该学会自己承担。因为劳务的性别分工本不存在自然的原因,而完全是社会性别的约定俗成。女人其实在任何方面都不比男人差。同时,我们也应该充分利用社会化的家务体系,这一切都使独身生活变得轻松。

五、社交群落与社交方式多元化

当女性*广阔的社交网络时,我们便可以从异性或同性朋友那里获得更多温暖的情谊,这使她们更有力量面对不稳定的婚姻关系。因职业原因,扩大了择偶机会,本应是好事,但若一味抬高不符合自身实际的择偶标准,就是择偶心态发生偏差了。心态一扭曲,势必难找意中人。尤其是女性,一旦步入大龄单身行列,自己原本的优势也将弱化。而当择偶观不够稳定时,可以将择偶标准进一步细化和多元化,最终找到彼此适合的人。

有着三千年传统文化的中国人,在婚姻取向上依然存在轻利重情的观念,既现代又传统。总体来说,择偶观变得多元而复杂。需要爱情,以己为先,缺乏牺牲精神,自自利的同时,依然受到社会*与传统观念的制约,成为当代婚姻择偶观的一大特征。在矛盾而复杂的婚姻观念下,青年男女不愿轻易地背负责任,也不愿轻易*围城。大城市里,由于心理的不成熟、价值观的不确定,这样那样的原因,到了适婚年龄依然没有结婚的大男大女越来越多。有人甚至不信任婚姻。这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是不信任自己和自己面对困难的勇气。

婚姻不仅意味着两个人的终身结合,而且意味着将要与对方的家人相处。因此,择偶中了解和信任对方的家人,可以避免今后的“姻亲”关系矛盾。并且,结婚前认真观察了解配偶的家庭关系,也有助于预测自身的家庭未来;观察对方与家人如何相处,也有助于客观地认识对方的品性,清醒的评价对方的优缺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