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剧作家。原名舒庆春,笔名有“舍予”、“老舍”。
成书时间:1*9~1966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长篇小说《骆驼样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1*9~1966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

五四以后的新文学,多以描写知识分子与农民生活见长,而很少有描写城市贫民的作品。老舍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局面,他以一批城市贫民生活题材的作品,特别是长篇《骆驼祥子》,拓展了新文学的表现范围,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特殊的贡献。

《骆驼祥子》讲述的是旧中国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故事。祥子来自乡间,日益凋蔽衰败的农村使他无法生存下去,他来到城市,渴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创立新的生活。他试过各种工作,最后选中拉洋车。这一职业选择表明祥子尽管离开了土地,但其思维方式仍然是农民的。他习惯于个体劳动,同时又渴望有一辆像土地那样靠得住的车。买车,做个独立的劳动者,“这是他的志愿,希望,甚至是宗教》”城市似乎给了祥子实现志愿的机遇,经过三年奋斗,他买上了车,但不到半年,竟被人抢去;但祥子仍然不肯放弃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的梦想,尽管他对自己的追求不无怀疑,几度动摇,但仍然不断振作起来,再度奋斗。应该说,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这部小说的现实主义深刻性在于,它不仅描写了严酷的生活环境对祥子的物质剥夺,而且还刻画了样子在生活理想被毁坏后的精神堕落。“他没了心,他的心被人家摘去了。”一个勤劳善良的农村青年,就这样被改塑为一个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

在《骆驼祥子》中老舍采用契诃夫式的“几乎无事的悲剧”艺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式的精细剖析病态心理的方法塑造祥子形象,或以动作情状写心理,或以人物语言写心理,或融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老舍的心理描写手法多样,笔墨不多而效果颇佳,表现了高超的艺术功力。

小说笼罩在一股浓厚的市民风俗文化氛围中。对北平洋车夫“门派”的介绍、对虎妞筹办婚礼的民俗交代、对北平景物的生动描写、对祥子拉车路线的详细叙述等,都透出特有的地方色彩。

小说语言上,老舍融化狄更斯、契诃夫、莫泊桑、欧·亨利等人语言的幽默、洗练和优雅,采用了经他加工提炼了的既不晦涩也不华丽的地地道道的北京口语,文字显得“极平易,澄清如无波的湖水”又“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

作品中使用的“挺脱”、“硬棒”、“放屁崩坑儿的人”、“在马路边上缓缓的蹭”、“老实巴焦”之类的北京土语,也非常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和教养。

可以说,小说的人物语言是个性化的,作品的叙述语言也多用精确流畅的北京口语,既不夹杂文言词汇,也不采用欧化句法,长短句精心配置、灵活调度,增加了语言的音乐感,显示出了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经典作品。

相关链接:

老舍谈《骆驼祥子》的创作来源

记得是在一九三六年春天吧,“山大”的一位朋友跟我闲谈,随便的谈到他在北平时曾用过一个车夫。这个车夫自己买了车,又卖掉,如此三起三落,到末了还是受穷。听了这几句简单的叙述,我当时就说:“这颇可以写一篇小说。”紧跟着,朋友又说:有一个车夫被军队抓了去,哪知道,转祸为福,他乘着军队移动之际,偷偷的牵回三匹骆驼回来。

这两个车夫都姓什么?哪里的人?我都没问过。我只记住了车夫与骆驼。这便是骆驼祥子的故事的核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