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钟书(1910-1998),现代文学研究家、作家,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江苏无锡人。他的小说《围城》是一幅栩栩如生的世井百态图,人生的酸甜苦辣千般滋味均在其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钱钟书先生将自己的语言天才并入极其渊博的知识,再添加上一些讽刺主义的幽默调料,以一书而定江山。他的散文和小说也很出色,特别是长篇小说《围城》,才情横溢,妙喻连篇,可谓家喻户晓。
成书时间:1946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围城》是现代著名学者、文学家钱钟书创作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少数可以传世的佳作。

全书主要描写一位徒有虚名的留学生方鸿渐在爱情、事业、家庭等方面的经历。

围城是一座比喻之城。据统计,《围城》中的比喻达700余处,经典的如:“一个人的缺点正像猴子的尾巴,猴子蹲在地面的时候,尾巴是看不见的,直到他向树上爬,就把后部供大众瞻仰,可是这红臀长尾巴本来就有,并非地位爬高了的新标识。”

又如:“……鸿渐没法推避。回脸吻她。这吻的分量很轻,范围很小,只仿佛清朝官场端茶送客时的把*抹一抹茶碗边,或者从前西洋法庭见证人宣誓时,把*碰一碰《圣经》,至多像那些信女们吻*活佛或罗马教皇的大脚趾,一种敬而远之的亲近……”

通过这些幽默风趣的比喻,我们可以读出创作者是一位幽默风趣且对生活观察入微的人,否则根本无法将比喻运用得如此恰如其分,让人回味无穷。

围城是一座凡人之城。你看《围城》中,谈话、吃饭、交友、恋爱、工作、家庭,全是生活中的种种细节,极其普通的琐事,然而正是在这些琐事中,在这些微不足道的细节中,一个个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读者眼前,是那样生动、鲜活和逼真。如此的精彩传神,主要来源于创作者学富五车、学贯中西的深厚文学功底及高超的文字驾驭能力。

围城是一座人性之城。《围城》中对当时社会环境的着笔很少,所谓的历史容量、时代风云只是点到为止,一笔带过。而主要反映共同的人性、生活世态,换言之他反映出了带普遍性而又超越了时代的人性百态。方鸿渐的不学无术,董斜川的附庸风雅,曹元朗的庸俗无聊,褚慎明的欺世盗名,孙柔嘉的城府心计,鲍小姐的轻浮肤浅,李梅亭的厚颜无耻,高松年的老谋深算,这一类文人,以前有,今天有,以后还会有。

至于“文化沙龙”的庸俗无聊,三闾路上的见闻逸事,学校里的人情世故,大家庭内的口舌是非,无不这样真实,又这般深刻,更不用说将婚姻喻为围城的永恒命题。这些源自于创作者具有能看穿人性,洞察人情世态的深邃思维能力,所以能站在一个常人难以企及的高度,清醒而明晰地剖析人性的种种,解剖纷纭的世态,举重若轻,包罗万象,呈现出一幅刻画人性的“清明上河图”。

钱老先生年轻的时候,智慧之余透露着刻薄,对书中几乎每个人物都如小丑般对待,让我辈凡夫俗子读的时候有种偷窥别人内心的窃喜。许多比喻,都是神来之笔,毫不相干的两样事物被先生的笔一牵连,反倒显得恰到好处,细细咂摸一下又让人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新奇和惊喜。

书里面挖苦人的地方太多,让一个把生活当责任,每日背诵明言警句,并自以为找到了人生的向导的人来看,会浑身透着不爽,以至于摔之而去。其实生活本来就没有那么高尚,拿一种淡然的眼光去看待生活和这本书,反倒感受到生活的另一种韵味。

不羡钱钟书的博学,可是太羡慕他那种神来的比喻和妙笔。不敢看巨著《管锥篇》只敢从《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旁窥一下先生的神气,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领略先生的伟大,并且暗暗地自降半个头颅,来点小小地自卑。

相关链接

杨绛和《围城》

杨绛说:钱钟书在《围城》的序里说,这本书是他“锱铢积累”写成的。我是“锱铢积累”读完的。每天晚上,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地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有时我放下稿子,和他相对大笑,因为笑的不仅是书上的事,还有书外的事。我不用说明笑什么,反正彼此心照不宣。然后他就告诉我下一段打算写什么,我就急切地等着看他怎么写。他平均每天写五百字左右。他给我看的是定稿,不再改动。后来他对这部小说以及其它“少作”都不满意,恨不得大改特改,不过这是后话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