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鲁迅
成书时间:19世纪初-19世纪30年代

类别:杂文集

内容导读

杂文创作,是鲁迅毕生最重要的事业,是他心血的主要结晶和创造力的重要标志。正是他那博大精深和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的杂文创作,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文化史和文学史上无以伦比的地位。

如果说,散文诗和记叙散文,分别表现鲁迅的个性和艺术风格的某一方面,那么在杂文中,我们却看到了鲁迅的灵魂,中华民族的灵魂。

鲁迅的杂文的最大特色是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他的后期杂文,更为重要。此时他已接受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能自觉地运用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目光犀利,分析全面,坯布、批驳有力。鲁迅的杂文是一个知识宝库,阅读它,可以帮助我们提高思想觉悟,学习广博的知识和提高写作的水平。

鲁迅最善于从民族多数成员身上去解剖国民的劣根性,善于从“古老的鬼魂”和“祖传的老病”中去挖掘民族的阴暗面,从而使他杂文的思想达到惊人的高度和深度。更让我们叹服的是,鲁迅最善于选择人们习以为常的生活现象、心理习惯,作为他思想探索的“开发口”,一直挖掘到历史的底层,揭示出深广的社会、历史、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如《坟》中的《看镜有感》、《说胡须》、《灯下漫笔》、《再论雷峰塔的倒掉》、《论“*的”》,每一篇杂文都是一口开掘不尽的思想深井,你会惊异于几面古镜,几根胡须,饭后闲谈时的传闻,兑换钱币的心理变化,乃至于几乎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国骂”,竟蕴含着如此丰富的社会学、历史学、民族学、心理学等等的内涵,体现着社会发展的本质。

鲁迅早期的杂文,主要收在《热风》和《坟》里,侧重于思想文化和道德伦理领域,批判以封建思想为核心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道德、旧风俗、旧习惯。如《我之节烈观》、《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杂文,都是针对儒家“三纲五常”中的节和孝等伦理道德观念展开猛烈的批判,并提出解放妇女、青年和儿童的要求。

1927年以后,鲁迅寓居上海,开始了“上海十年”的创作,并将杂文写作作为自己的主要创作形式。这一时期,鲁迅杂文取材极广泛。(一)对国民党政治*和文化*的直接揭露和抨击。《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和前驱的血》、《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友邦惊诧”论》、《为了忘却的记念》等都是直接揭露国民党*统治的杂文名篇。(二)对“新月派”的批判。在《文学与出汗》、《卢梭与胃口》中,鲁迅尖锐地揭露和批判了“新月社”的理论主张和政治倾向的虚伪性和反动性,显示了高超的战斗艺术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水平。(三)“两个口号”论争中对某些左翼领导人的批评。鲁迅的立场实际上是同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不同意放弃左翼作家的独立思想追求和文学主张。(四)对“民族主义文学”的揭露和批判。这些人是国民党反动派*主张的鼓吹者,且充当了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打手。鲁迅在《沉滓的泛起》等杂文中彻底揭露了他们的丑恶嘴脸,并表示了极大的蔑视。(五)对“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的批判。对他们在严酷的现实中鼓吹的“艺术至上”的超然态度,鲁迅在《论“第三种人”》中,批驳其政治态度和文学倾向。(六)对“论语派”的批评,鲁迅在《小品文的危机》中对论语派所倡导的“闲适的幽默”作了深刻的剖析和批判。

鲁迅后期的杂文是前期杂文的发展,且更广阔、更丰富、更尖锐、更深刻。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只有鲁迅杂文堪称中国现代史诗性的作品。它反映了中国现代社会的历史发展,也解剖了时代的思想现象,是中国社会思想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鲁迅杂文的内容,可以用广泛、*、冷峻、深刻的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来概括。具体说,它们是中国现代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珍贵文献,是中国现代“社会相”的大全,是中华民族斗争史图的描绘,是对中国国民灵魂的深刻解剖。

总之,鲁迅杂文是鲁迅的一个创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是中国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时代产物,同时也是具有严格的现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的新文体。鲁迅杂文的思想艺术价值是不可估量的。李泽厚说:“有两部散文文学可以百读不厌,这就是《红楼梦》和鲁迅文集”,这绝非溢美之词。

相关链接:

鲁迅纪念馆

鲁迅纪念馆成立于1953年,为建国后浙江省最早建立的纪念性人物博物馆。纪念馆以鲁迅生平事迹的宣传教育、鲁迅文物资料的征集保护、鲁迅思想作品的科学研究为主要任务,经过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对外宣传教育的一个重要“窗口”和极富旅游价值的著名人文景观,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纪念馆曾先后被中宣部、教育部等部委评选命名为全国百家中小学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优秀社会教育基地、浙江省文明示范博物馆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