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登基大典还有一天的时间了,各部的官员,特别是礼部的官员都在抓紧时间最后完善一下已经筹划好了的步骤。应该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是贪财无能、希望整天混混日子的。还是有不少的人发自内心地渴望这未来的皇帝能够勤政为民,能够带领着他们开创一番事业的,毕竟,十年寒窗苦,他们也都年轻过,心中的理想也并没有给消磨干净。经过阉党的连番打击,如今的东林党已是今非昔比,特别是元老叶向高一死,更是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新生派的东林党人早就已经没了老东林党人的风骨,在面对阉党的咄咄逼人时,敢怒而不敢言,一个个都夹起了尾巴做人,尽量不去惹到魏忠贤等人。
这就是钱谦益的为官准则,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还是犯我,我夹起尾巴躲着就是了,惹不起还躲不起嘛!这么些年来,他之所以能够躲过魏忠贤的打击,而且还一步步往上升官,靠的也就是这个处世方式。

不过说来也真是有点意思,钱谦益是礼部尚书,而礼部左侍郎是温体仁,他不是东林党人。礼部右侍郎是周延儒,他也不是东林党人。那钱谦益虽然是东林党的领袖人物,同时也文采风流,颇受士子子们的拥戴。但几年来却没提拔上一个东林党的子弟,这么看来,他的政治手段也确实不行。连他这个领导人都这样,东林党的没落也是必然的了。

这几天,钱谦益几乎都要忙疯了,天天都紧张地筹划着信王登基的大小事宜。这新皇登基,除了负责护卫的禁军比较繁忙紧张外,就是礼部的事情最多了,这前前后后的安排与布置都离不开它。而且在礼部当中,就钱谦益这么一个东林党的官员,虽然他是尚书大人,可下面的人不出力,他也没办法。

温体仁和周延儒就是这么两个只出工不出力的代表人物,自从那日两人的亲密交谈后,为了实现共同的入阁梦,他们之间就结成了紧密的联盟。这其中有一个很敏感的问题是,在他们结盟的第一个目标里,小老板钱谦益就是他们攻击的第一个目标。对于他们来说,老板是拿来一脚踢开的,也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得到升迁的机会,才有更大的政治资本为他们入阁而服务。

这次是个好机会,温体仁和周延儒这对左右侍郎兄弟,在经过了初步的谋划后,决定先向即将继位称帝的信王上一本折子,参一参钱谦益那愚蠢又无能的家伙。在关键的时候,做必要的事情,哪怕钱谦益曾经还提拔过周延儒,但为了自己的前途,没有什么是不能做的。

当然,事情怎么处理,还得看大老板的决定。刘焕在看到这封折子的时候,连犹豫都没犹豫,随手就扔在了一边。并不是他有多懒惰,也不是他比较欣赏钱谦益,排斥温体仁和周延儒,而是因为这些人都不是他刘焕的菜。他既不欣赏钱谦益,笑话,有柳如是在作祟,他能欣赏钱谦益吗!

当然也不喜欢温体仁和周延儒,据他后世的记忆所知,钱谦益最后还是投降满清的,将文人的风骨丧失殆尽。温体仁和周延儒也是奸臣一派的人物,这么说来,刘焕又怎么会多在乎他们之间的斗争呢?

对于刘焕来说,没什么东林党不东林党的,只要是忠心为国,并且有能力的,都能得到他的重用。那东林党是出了不少忠义之士,但在刘焕看来,有些时候,并不是只有那一腔热情、那一声口号就能很好地治理国家的,而且有时候,一个劲地往这个牛角尖里钻反而还会产生不小的逆作用。

刘焕的脑海里早就有了好些贤才兼备的大人物,他现在最最缺的就是人才,迫切地需要一些帮手来助他一臂之力。只要他一登基,马上就会好好地重用他们,组建自己的政治班底!

终于到了登基大典这一天,刘焕起得早早的,难以遏制心中的激动。快一年了,来到大明已经快一年了,他已经完全融入了这个充满魅力的年代。现在他即将成为这块土地上的新主人,没有逃避,只有责任,没有后路,只有不停地奋勇向前,为这块土地上的人们赢取最大的胜利!

登基大典的礼俗复杂,整个一整套下来,几乎要忙个大半天。好在前几天就处理了一些皇家宗室上的事情,不然要是放在同一天来进行的话,等一切章程走下来,估计都是晚上了。

从最开始的祭天,再随着礼仪官一步步做下来,最后又回到皇极殿来举行最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继位仪式。刘焕自己倒是不懂这些规矩,只机械地按礼仪官的指示做,随着他们忙了一个上午,累不说,还憋得慌。自从来到这里,他一直都是指示他人去干活的,今天要当上皇帝了,反而被几个小小的礼仪官给摆弄了起来。他心中有点不爽,前面也让那些礼部的官员给简化过程,可那些老儒生说这是祖制什么的啊,态度异常的坚决。

对于这种事情,刘焕知道那时候的人都有些迂腐,可也真不好怎么样,只好无奈地顺从了。

在皇极殿前面的御道旁边,整整齐齐地站着两排禁军侍卫。他们都是经过杨胜、张徵等人重新筛选出来的禁军新兵,不仅体质过人,思想也端正优秀。此后,他们将跟随着忠武营的将士们一起,负责保卫皇宫的安全。

每个侍卫都站得笔笔直直的,威武挺拔,眼神坚定,可能是心情激动的原因,每个侍卫的脸上还显得有些通红。自从看了忠武营的那些士兵们过人的战斗技术后,他们对待每项任务的态度更加的认真了,用忠武营前辈的话来说:军人,就一定要有军人的样子!当然,这句话也是刘焕给交代出去的。

能够有这个机会注视着新的皇帝登基,这件事情本身来说,就是一次无比荣耀的经历。所以尽管初秋的天气也还有些热,但每个侍卫都没有显现出一丝一毫的不耐烦,仍旧是神情严肃地站在那里,用最最昂扬的姿态迎接他们的新皇帝。

侍卫们身体健壮,能耐得住炎热的天气,但站在后边的一些大臣们就没那么大的毅力了。这些大臣们平时个个养尊处优,几乎都没怎么晒过太阳的,突然在太阳底子下站了这么久,也难免会吃不消了。而且今天都还穿着厚厚的礼服,没热死,憋都给憋得差不多了。可也没有办法啊,在这么庄重的环境下,脱衣纳凉肯定是不妥的。无奈,一群憔悴不堪的娇弱大臣们只好继续老老实实地站着,心中却不断盼着他们的新皇帝快快到来。

终于,在众大臣们的千盼万盼之下,刘焕出现在了御道的那一头,正向前缓缓地迈着大方步,那气势威严中而不失潇洒,端的是好一副帝王仪态。

刘焕也很是享受这种被千万人瞻仰的感觉,几乎已经陶醉其中了,所有倒没怎么感觉到有多热。他身穿五爪刺金龙袍,一手携着已经是皇后的周玉凤,脸含淡淡的笑意,昂首阔步向皇极殿那边走去。在经过那一排排的禁军侍卫时,还频频向他们点点头。当然,迎来的是侍卫们更加激动与尊敬的目光。

高大巍峨的皇极殿在今天显得格外的雄壮,一缕缕阳光照射在宫殿顶部的琉璃瓦上,反射出闪闪的金光,在那些大臣们看来,就好像有金龙降临在这座大殿当中了。

在众人的瞩目之下,刘焕一步一步走向了高高在上的龙椅。此时,他有些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了,以后这座金光闪闪的位子就属于自己的了,心中所有的抱负就将在它之上建立起来。可这也只是自己的第一步,刘焕的内心忽的明亮起来,没错,以后还有好多无比艰难的事情等着自己去一件件地解决呢。前路漫漫,只有勇者智者才能最后胜出,而他,就要做那最后的胜者。他相信,老天爷给他这么个机会重生在大明,就是要他重整大明雄风,开创新的时代!

想到这里,刘焕潇洒地一转身,大马金刀在龙椅上坐了下去,一脸坚毅地扫视着一众大臣们。下面千余名官员一齐三呼万岁,声音顿时响彻云霄!

接着就是由司礼监临时掌印太监曹化淳宣读刘焕的继位诏书,其中封周玉凤为皇后。原本按礼部以及宗正寺的意见是在民间再选些妃子的,但是在刘焕近乎是强制的命令下,那些官员们妥协了,封了喜儿为淑妃,熊芸儿为贤妃,当然,不能少了彪悍的熊大侠女,给封了她一个元妃。

这么长篇宣读下来,大殿里边的人个个都心情激动,感叹自己又见证了一个帝王的诞生。而一直站在大殿外面广场上的小官们,则近乎要昏睡过去了。长时间站在太阳底下,已经不知道渴的有多难受了。现在他们可不在乎大典举行得怎么样,新皇有多好,他们的要求很简单,其实,只要一杯水就都好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