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后一封五百里加急快报打破了清乾的平静,这封快报送到明泽手上的时候,厉兵秣马七十个月的莫儿墨国王的大旗已经插遍了西北广袤的草原和拢梓山脚下所有坚固的城池……
明泽一夜之间熬红了双眼,这几年他苦心提拔豢养的将领被一拨拨派到西北前线御敌,然而莫儿墨七十个月的蛰伏不是在喝奶茶中度过的,他的铁骑宛如换了铁骨钢筋,攻城略地势不可挡,一寸寸的吃掉了西北大片的土地,直直的向京师逼来——像五年多前一样,他目标明确,一刀封喉!
明泽大骂将帅无能,自开战以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无日无夜的聚集一班谋臣在内殿议事,有些体弱多病的老臣撑不住,在这开不完的军事会议上晕倒了好几个。
终于,有一天中书省右谏议大夫常显上表请皇上考虑重启景年,统领三军全力破敌,明泽死死的瞅着御案不语——其时景年正在源安郡的府中负手踱步,莫儿墨如此之快又大肆举兵南下,让他十分的烦躁。康三元这时正怀着第三个孩子,将及生产……
常显的这一封奏表没有生效,明泽又孤注一掷的增加了三万兵力,新换了将帅,等待着转机。然而又一次败了,莫儿墨得知了增兵的消息,派了一支轻骑扮作清乾军的装扮深入扶旸口,在此地将毫无防备的援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莫儿墨的军威因此而更加大震,清乾国的兵士们如今谈虎色变草木皆兵,认为莫儿墨有神助或者邪术——骑兵都是神出鬼没、从天而降的,且穿不透打不着,宛如铁人。
当然这些都是谣传,但谣传显示出了涣散的军心,军心不稳是大忌——清乾国于是惨败的更厉害了。
清乾宫烛火明亮气氛压抑的大殿里,兵部尚书郭子垣独站在软帘之内,低声恳请明泽:“皇上还是诏镇国侯回京罢…如今的局面还需熟悉莫儿墨出兵路数的人方可掌控……”
明泽手里握着一块祖母绿石,眉头紧锁,紫檀宝鼎里的香篆袅袅,半晌他缓缓的回身道:“拟旨——”
一道诏景年回京的旨意写在明黄的绫锦上,由五名传旨官护送,日夜不停的快马送到了源安郡。
康三元挺着大肚子在青布的搀扶下笨拙的跪在地上,见那位风尘仆仆的公公气喘吁吁的念完了圣旨,也不等景年接,便急急的走上前来一把将那明黄的绫锦玉轴塞在了景年手里,阳光下,那绫锦的颜色明亮的刺眼,康三元觉得自己突然眩晕的有些喘不上气来。
圣旨到的当日景年便随传旨官回京了,走的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康三元还没来及想出什么话要和他说——景年拿着那象征着皇命的玉轴翻身上马前,只对她说了两句话:“莫怕,在家好好守着等我回来——”一院子的人都惊惶不安的看着他。
康三元脑子一片茫茫然的抓住了景年的衣角问:“可,可是你不等我收拾些衣服么?”她又看了那几位满面疲惫的公公一眼:“几位公公也辛苦了,不在这里歇一天再赶路么?”
景年扶了扶她的腰,叫青布来搀她回房,人在她耳边又叮咛了一句:“莫担心三元,好好养着便可”言罢安慰的对她笑笑,人便翻身上马,随公公们走了——两军对阵,时间从来都是分秒必争的。
十日后,景年带着清乾最后一支精锐,日夜兼程赶往西北。
明泽给他的任命是督军兼前锋,大将军还是由前任陈启迭担任。景年这一去若失利则是他自己的,若获胜,大功则是陈启迭的,明泽的用心明显。
景年率军一出京师的城门,忍不住骂了一句:“妇人之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来如何,一切还未可知……
由于五年前景年大败莫儿墨的名声远播草原内外,所以,他正带兵前来的消息一传到军前,莫儿墨的人马明显的收敛了一些,收敛并不等于不作为,只是相对于以前那种嚣张的战术,莫儿墨出兵布局显得更谨慎了,少了大意的毛病,敌人只会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谁知景年去西北并未按照惯例先与大军接上头,听统帅大将军陈启迭的统一调配,而是军行到半道忽然凭空消失——他凭借着对西北这一片地形的熟悉,从大道转走荒林密道,千里奔袭孤军深入,绕过前方对垒的清乾和莫儿墨的主力部队,从斜刺里迂回到了莫儿墨的后方,偷袭他的要害——大仓。
大仓,是莫儿墨的军马粮械存放地,这个天西北渐入冬了,冬天这荒原上最怕的就是粮草不济,衣衫褴褛……
景年孤军深入也不是一个人不知,他提前和尚云摩打过招呼的,尚云摩如今也在西北前线,正是明泽信赖的大将军陈启迭的帐下。
景年给他的信是,他这里偷袭一成功,主力部队就全力攻打莫儿墨,一来趁热打铁好取胜,二来自己也好带着兵马回撤——烧了粮草,以莫儿墨的性子一定恨死了自己,到时候说不定会疯狂的倾力歼灭自己。
尚云摩回信说:“已经知会了陈大将军,将士们愿鼎力相助侯爷”
尚云摩的话透露出两个意思,一是陈启迭知情了;二是鼎力相助自己的是将士们,而非xxx。景年虽然因此有了疑虑,但在战机千载难逢,转瞬即逝的情况下,他还是一咬牙决定继续奔大仓。
大仓果然如景年所料,因为是在莫儿墨的势力之内,所以守兵极少,景年以牙还牙,将这千把人的精兵扮作了敌军装扮,晃晃悠悠的去了大仓,竟没有引起怀疑——不费吹灰之力的攻下大仓城,火烧大仓,景年在大仓不动,直看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一棵草也没给莫儿墨剩下之后,他方带着兵向青庸城撤退。
大火烧到第三天的时候,景年基本确定了陈启迭是不会给自己援兵的,此时说不定连尚云摩都性命不保了——烧掉了大仓,就等于烧掉了敌人的命脉,胜负已然一目了然,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陈启迭拖个几天,拖到自己被莫儿墨的骑兵杀死,他再兵打莫儿墨也不迟,所以,自己不用等援兵了。
景年带着完好无损的千人精锐,仿若一阵风一般步伐整齐不停不歇的向青庸城方向飞奔——只要进了青庸城就好办了,那城若要死守,也能守个个把月,实在不行还可以弃城而走,那城的官衙之下有一条通道,是五年前莫儿墨被困守在此处的时候挖下的,景年如今也打了这条道的主意。
景年烧大仓时,缴获了上千匹的好马,此刻跟着他的将士们一人两骑还绰绰有余,一路轮番换骑,大大提高了脚力,将莫儿墨的追兵远远的抛在了身后——莫儿墨也确是如景年所预料的那般,闻听大仓被消失不见了的景年烧毁之后,气的暴跳如雷,立即调拨了最精锐的两支骑兵来灭景年——无论如何要灭掉!
在莫儿墨的眼里,景年的存在就是对他的折辱,他从十八岁就称雄大西北,何曾败在别人手下,旧仇新恨加在一起,他双眼血红恨不得生吃了景年!
再者景年若死了,清乾国的十几万大军在他眼里就是鱼肉:不堪一击,可以任他刀俎!中原有句话怎么说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名将,小兵小卒的有再多有何用,一盘散沙而已。
所以,莫儿墨这样快又大举起兵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没有料到那个小皇帝,呃,就是他的小舅子会再度启用景年。根据他的贺楽王妃明月的说法,清乾国的小皇帝应该是十分忌惮这姓景的,甚至屡动杀机的。而自从五年前之战后,这姓景的也确实被搁置起来了,据说再也不参与政事的。而自己起兵前也是下了功夫的,造了不少污蔑姓景的的谣言,小皇帝不是曾经派人暗访过他多次吗?自己是觉得火候已到,小皇帝定不会复用这姓景的,才趁此机会举兵,没想到又遇上了,且这姓景的还是这样刁钻悍烈!
莫儿墨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清乾国的小皇帝才尽管听了五年的谣言,还是不肯去杀姓景的以去心头之病……
当然,他如今更还没有想到,这姓景的当年放他一马,就是为了留他的人头保他自己的太平。
但说景年折损了近二百员精兵之后,打开了青庸城的大门,进城之后一口气也不敢停歇,先将俘虏集中关押,又立即布防守城事务——区区**百兵实在太少了,景年利用莫儿墨的骑兵到来之前这宝贵的一天时间,将青庸城换了防,又将城中的青壮年召集了上千名紧急的训练了一天,与自己带来的兵轮岗——打仗嘛,只要胆子大杀人是不讲究章法的,景年只命人教给他们各种器械弓弩的操作手法,并着重讲解了一下如何能一刀毙人性命,杀一人奖多少白银粮食等。
这些青壮年一来痛恨莫儿墨的异族掠夺;二来对景年之名很是崇拜;三来奖赏的确丰厚;四来能亲手杀这些胡子真解恨。所以竟被景年动员的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起来。
景年眼带红丝,神采奕奕的站在青庸城衙门的演武场内,扬手叫人先带二百个俘虏上来让这些新兵杀一杀练练手……演武场内很快血流成河……
晚上,众人经过一番休整,景年带着几个亲随霍顿等秉烛下了衙门地下的通道探查情况,一探之下景年不由得有些心急——这条通道如今竟只剩了七八尺长,再往后也不知道是哪一块的地皮塌陷了,竟将后面的全部堵死,景年派人试着挖了挖,眼见的挖出城外去了,还是不见一丝消息,大概后面的全部被堵了。这个要重新挖开,一直挖出莫儿墨可能的包围圈,那可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四面受敌,莫儿墨攻城不辍,这道儿还没挖出来说不定城就破了——莫儿墨是只道这条道的,他不会不防。
到了第二日,莫儿墨的骑兵就到了,先打头阵,开始了日夜不停的攻城,景年坚守不出,滚木雷石伺候,然而城里可用的兵卒也是一日一日的减少……
而陈启迭和莫儿墨大军对垒的阵前,此时却像是睦邻一般,十分默契的俱按兵不动,本来应该杀气腾腾的上趾山口,此刻竟意外的显出了一丝生死之搏前的闲适……
清乾军这边的营盘内,随军的囚车里新关押了许多将领,将领们只是被扒了军服,倒也没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却一个个显得又气又急,焦躁不安。
十几日后几个穿江水海牙服色的官员满面风尘而来,托着一卷明黄的卷轴进了中军大帐。半晌而出,又飞马而去了,清乾现任的三军统帅大将军陈启迭负手站在营帐前,望着绝尘而去的传旨官的背影,了一个意味不明的微笑。
远山上荒草凄凄,冬景益盛。
康三元在家中,自从景年只身离府之后,她每日都到前庭转悠,等着被她指使去打听消息的张齐回来。
因为她怀着孩子,张齐在外面听了消息总是往好里夸大几倍再告诉她,直到康三元稳稳妥妥的生完了孩子,月子做到一个月头上的时候,景年烧了胡人的大仓,以及被莫儿墨围困在青庸城的消息相继传来。
张齐不能往好里说了,他很清楚孤军深入被围困在孤城对景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很清楚没有援兵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于是,这天康三元正坐在软榻上喂小女儿妙妙时,便见张齐等不得请示的便慌慌张张的抢了进来道:“夫人,侯爷那边情形怕是有些不好——”
康三元闻言惊得手一抖,汤碗便掉到了地上,她将孩子递给奶娘,忙问怎么了?一边觉得一颗心咚咚咚的急跳了起来。
张齐灰着一张脸将消息细细的对康三元讲了一遍,末了道:“若是那个陈启迭再不援兵,侯爷孤立无援,那城怕是不保啊!”,张齐还是不愿说出更可怕的话,只说城会不保,城破了,将士还能活吗?
康三元一张脸顿时雪白,她手脚软的问:“张齐,那那那,陈将军不增援的事儿,皇上不知道吗?”
张齐皱着眉头慢慢的道:“怕就怕皇上本就是知道的……”
一语未完,康三元顿时明白了张齐所指,心里一急,眼泪便毫无知觉的掉了出来。顿时感到一阵绝望手足无措了。
末了,张齐向康三元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说:“若是皇上的意思,咱们去求情怕是也无用,夫人知道侯爷一向有归农之心,若将此意面奏给皇上,皇上念及景家世代忠良,侯爷又曾助他登帝位除林家平西北这种种功劳上,或者改变初衷也未可知……”
康三元听罢已经是急不可耐,连夜就要赶往京城见明泽,五岁大的景熙三岁大的景沅都懵懂的知道父亲出了大事,因此十分懂事的不来添乱,康三元临走,景熙牵着弟弟的手站在府门前安慰自己的母亲道:“娘,家里有我呢,我会照顾弟弟和妙妙”
景年上次从家里走时正是正午,景熙和景沅还在睡午觉,父子连面也没来得及见,景年便匆匆奔赴了西北,如今,如今西北大局已定,皇上就要过河拆桥!康三元又急又怒。
她带着几个家人,匆忙而急切的上京了,落叶纷纷,又见秋浓……
明泽一夜之间熬红了双眼,这几年他苦心提拔豢养的将领被一拨拨派到西北前线御敌,然而莫儿墨七十个月的蛰伏不是在喝奶茶中度过的,他的铁骑宛如换了铁骨钢筋,攻城略地势不可挡,一寸寸的吃掉了西北大片的土地,直直的向京师逼来——像五年多前一样,他目标明确,一刀封喉!
明泽大骂将帅无能,自开战以来食不甘味夜不安寝,无日无夜的聚集一班谋臣在内殿议事,有些体弱多病的老臣撑不住,在这开不完的军事会议上晕倒了好几个。
终于,有一天中书省右谏议大夫常显上表请皇上考虑重启景年,统领三军全力破敌,明泽死死的瞅着御案不语——其时景年正在源安郡的府中负手踱步,莫儿墨如此之快又大肆举兵南下,让他十分的烦躁。康三元这时正怀着第三个孩子,将及生产……
常显的这一封奏表没有生效,明泽又孤注一掷的增加了三万兵力,新换了将帅,等待着转机。然而又一次败了,莫儿墨得知了增兵的消息,派了一支轻骑扮作清乾军的装扮深入扶旸口,在此地将毫无防备的援军打了个落花流水,莫儿墨的军威因此而更加大震,清乾国的兵士们如今谈虎色变草木皆兵,认为莫儿墨有神助或者邪术——骑兵都是神出鬼没、从天而降的,且穿不透打不着,宛如铁人。
当然这些都是谣传,但谣传显示出了涣散的军心,军心不稳是大忌——清乾国于是惨败的更厉害了。
清乾宫烛火明亮气氛压抑的大殿里,兵部尚书郭子垣独站在软帘之内,低声恳请明泽:“皇上还是诏镇国侯回京罢…如今的局面还需熟悉莫儿墨出兵路数的人方可掌控……”
明泽手里握着一块祖母绿石,眉头紧锁,紫檀宝鼎里的香篆袅袅,半晌他缓缓的回身道:“拟旨——”
一道诏景年回京的旨意写在明黄的绫锦上,由五名传旨官护送,日夜不停的快马送到了源安郡。
康三元挺着大肚子在青布的搀扶下笨拙的跪在地上,见那位风尘仆仆的公公气喘吁吁的念完了圣旨,也不等景年接,便急急的走上前来一把将那明黄的绫锦玉轴塞在了景年手里,阳光下,那绫锦的颜色明亮的刺眼,康三元觉得自己突然眩晕的有些喘不上气来。
圣旨到的当日景年便随传旨官回京了,走的太过于匆忙以至于康三元还没来及想出什么话要和他说——景年拿着那象征着皇命的玉轴翻身上马前,只对她说了两句话:“莫怕,在家好好守着等我回来——”一院子的人都惊惶不安的看着他。
康三元脑子一片茫茫然的抓住了景年的衣角问:“可,可是你不等我收拾些衣服么?”她又看了那几位满面疲惫的公公一眼:“几位公公也辛苦了,不在这里歇一天再赶路么?”
景年扶了扶她的腰,叫青布来搀她回房,人在她耳边又叮咛了一句:“莫担心三元,好好养着便可”言罢安慰的对她笑笑,人便翻身上马,随公公们走了——两军对阵,时间从来都是分秒必争的。
十日后,景年带着清乾最后一支精锐,日夜兼程赶往西北。
明泽给他的任命是督军兼前锋,大将军还是由前任陈启迭担任。景年这一去若失利则是他自己的,若获胜,大功则是陈启迭的,明泽的用心明显。
景年率军一出京师的城门,忍不住骂了一句:“妇人之见!”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将来如何,一切还未可知……
由于五年前景年大败莫儿墨的名声远播草原内外,所以,他正带兵前来的消息一传到军前,莫儿墨的人马明显的收敛了一些,收敛并不等于不作为,只是相对于以前那种嚣张的战术,莫儿墨出兵布局显得更谨慎了,少了大意的毛病,敌人只会变得更加难以对付。
谁知景年去西北并未按照惯例先与大军接上头,听统帅大将军陈启迭的统一调配,而是军行到半道忽然凭空消失——他凭借着对西北这一片地形的熟悉,从大道转走荒林密道,千里奔袭孤军深入,绕过前方对垒的清乾和莫儿墨的主力部队,从斜刺里迂回到了莫儿墨的后方,偷袭他的要害——大仓。
大仓,是莫儿墨的军马粮械存放地,这个天西北渐入冬了,冬天这荒原上最怕的就是粮草不济,衣衫褴褛……
景年孤军深入也不是一个人不知,他提前和尚云摩打过招呼的,尚云摩如今也在西北前线,正是明泽信赖的大将军陈启迭的帐下。
景年给他的信是,他这里偷袭一成功,主力部队就全力攻打莫儿墨,一来趁热打铁好取胜,二来自己也好带着兵马回撤——烧了粮草,以莫儿墨的性子一定恨死了自己,到时候说不定会疯狂的倾力歼灭自己。
尚云摩回信说:“已经知会了陈大将军,将士们愿鼎力相助侯爷”
尚云摩的话透露出两个意思,一是陈启迭知情了;二是鼎力相助自己的是将士们,而非xxx。景年虽然因此有了疑虑,但在战机千载难逢,转瞬即逝的情况下,他还是一咬牙决定继续奔大仓。
大仓果然如景年所料,因为是在莫儿墨的势力之内,所以守兵极少,景年以牙还牙,将这千把人的精兵扮作了敌军装扮,晃晃悠悠的去了大仓,竟没有引起怀疑——不费吹灰之力的攻下大仓城,火烧大仓,景年在大仓不动,直看到大火烧了三天三夜,连一棵草也没给莫儿墨剩下之后,他方带着兵向青庸城撤退。
大火烧到第三天的时候,景年基本确定了陈启迭是不会给自己援兵的,此时说不定连尚云摩都性命不保了——烧掉了大仓,就等于烧掉了敌人的命脉,胜负已然一目了然,剩下的只是个时间问题。陈启迭拖个几天,拖到自己被莫儿墨的骑兵杀死,他再兵打莫儿墨也不迟,所以,自己不用等援兵了。
景年带着完好无损的千人精锐,仿若一阵风一般步伐整齐不停不歇的向青庸城方向飞奔——只要进了青庸城就好办了,那城若要死守,也能守个个把月,实在不行还可以弃城而走,那城的官衙之下有一条通道,是五年前莫儿墨被困守在此处的时候挖下的,景年如今也打了这条道的主意。
景年烧大仓时,缴获了上千匹的好马,此刻跟着他的将士们一人两骑还绰绰有余,一路轮番换骑,大大提高了脚力,将莫儿墨的追兵远远的抛在了身后——莫儿墨也确是如景年所预料的那般,闻听大仓被消失不见了的景年烧毁之后,气的暴跳如雷,立即调拨了最精锐的两支骑兵来灭景年——无论如何要灭掉!
在莫儿墨的眼里,景年的存在就是对他的折辱,他从十八岁就称雄大西北,何曾败在别人手下,旧仇新恨加在一起,他双眼血红恨不得生吃了景年!
再者景年若死了,清乾国的十几万大军在他眼里就是鱼肉:不堪一击,可以任他刀俎!中原有句话怎么说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没了名将,小兵小卒的有再多有何用,一盘散沙而已。
所以,莫儿墨这样快又大举起兵是有原因的——因为他没有料到那个小皇帝,呃,就是他的小舅子会再度启用景年。根据他的贺楽王妃明月的说法,清乾国的小皇帝应该是十分忌惮这姓景的,甚至屡动杀机的。而自从五年前之战后,这姓景的也确实被搁置起来了,据说再也不参与政事的。而自己起兵前也是下了功夫的,造了不少污蔑姓景的的谣言,小皇帝不是曾经派人暗访过他多次吗?自己是觉得火候已到,小皇帝定不会复用这姓景的,才趁此机会举兵,没想到又遇上了,且这姓景的还是这样刁钻悍烈!
莫儿墨不知道,正是由于他的存在,清乾国的小皇帝才尽管听了五年的谣言,还是不肯去杀姓景的以去心头之病……
当然,他如今更还没有想到,这姓景的当年放他一马,就是为了留他的人头保他自己的太平。
但说景年折损了近二百员精兵之后,打开了青庸城的大门,进城之后一口气也不敢停歇,先将俘虏集中关押,又立即布防守城事务——区区**百兵实在太少了,景年利用莫儿墨的骑兵到来之前这宝贵的一天时间,将青庸城换了防,又将城中的青壮年召集了上千名紧急的训练了一天,与自己带来的兵轮岗——打仗嘛,只要胆子大杀人是不讲究章法的,景年只命人教给他们各种器械弓弩的操作手法,并着重讲解了一下如何能一刀毙人性命,杀一人奖多少白银粮食等。
这些青壮年一来痛恨莫儿墨的异族掠夺;二来对景年之名很是崇拜;三来奖赏的确丰厚;四来能亲手杀这些胡子真解恨。所以竟被景年动员的群情激奋、士气高昂起来。
景年眼带红丝,神采奕奕的站在青庸城衙门的演武场内,扬手叫人先带二百个俘虏上来让这些新兵杀一杀练练手……演武场内很快血流成河……
晚上,众人经过一番休整,景年带着几个亲随霍顿等秉烛下了衙门地下的通道探查情况,一探之下景年不由得有些心急——这条通道如今竟只剩了七八尺长,再往后也不知道是哪一块的地皮塌陷了,竟将后面的全部堵死,景年派人试着挖了挖,眼见的挖出城外去了,还是不见一丝消息,大概后面的全部被堵了。这个要重新挖开,一直挖出莫儿墨可能的包围圈,那可得一两个月的时间,如果四面受敌,莫儿墨攻城不辍,这道儿还没挖出来说不定城就破了——莫儿墨是只道这条道的,他不会不防。
到了第二日,莫儿墨的骑兵就到了,先打头阵,开始了日夜不停的攻城,景年坚守不出,滚木雷石伺候,然而城里可用的兵卒也是一日一日的减少……
而陈启迭和莫儿墨大军对垒的阵前,此时却像是睦邻一般,十分默契的俱按兵不动,本来应该杀气腾腾的上趾山口,此刻竟意外的显出了一丝生死之搏前的闲适……
清乾军这边的营盘内,随军的囚车里新关押了许多将领,将领们只是被扒了军服,倒也没有衣衫褴褛蓬头垢面,但却一个个显得又气又急,焦躁不安。
十几日后几个穿江水海牙服色的官员满面风尘而来,托着一卷明黄的卷轴进了中军大帐。半晌而出,又飞马而去了,清乾现任的三军统帅大将军陈启迭负手站在营帐前,望着绝尘而去的传旨官的背影,了一个意味不明的微笑。
远山上荒草凄凄,冬景益盛。
康三元在家中,自从景年只身离府之后,她每日都到前庭转悠,等着被她指使去打听消息的张齐回来。
因为她怀着孩子,张齐在外面听了消息总是往好里夸大几倍再告诉她,直到康三元稳稳妥妥的生完了孩子,月子做到一个月头上的时候,景年烧了胡人的大仓,以及被莫儿墨围困在青庸城的消息相继传来。
张齐不能往好里说了,他很清楚孤军深入被围困在孤城对景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也很清楚没有援兵会有什么样的下场。
于是,这天康三元正坐在软榻上喂小女儿妙妙时,便见张齐等不得请示的便慌慌张张的抢了进来道:“夫人,侯爷那边情形怕是有些不好——”
康三元闻言惊得手一抖,汤碗便掉到了地上,她将孩子递给奶娘,忙问怎么了?一边觉得一颗心咚咚咚的急跳了起来。
张齐灰着一张脸将消息细细的对康三元讲了一遍,末了道:“若是那个陈启迭再不援兵,侯爷孤立无援,那城怕是不保啊!”,张齐还是不愿说出更可怕的话,只说城会不保,城破了,将士还能活吗?
康三元一张脸顿时雪白,她手脚软的问:“张齐,那那那,陈将军不增援的事儿,皇上不知道吗?”
张齐皱着眉头慢慢的道:“怕就怕皇上本就是知道的……”
一语未完,康三元顿时明白了张齐所指,心里一急,眼泪便毫无知觉的掉了出来。顿时感到一阵绝望手足无措了。
末了,张齐向康三元分析了一下当前的局势,说:“若是皇上的意思,咱们去求情怕是也无用,夫人知道侯爷一向有归农之心,若将此意面奏给皇上,皇上念及景家世代忠良,侯爷又曾助他登帝位除林家平西北这种种功劳上,或者改变初衷也未可知……”
康三元听罢已经是急不可耐,连夜就要赶往京城见明泽,五岁大的景熙三岁大的景沅都懵懂的知道父亲出了大事,因此十分懂事的不来添乱,康三元临走,景熙牵着弟弟的手站在府门前安慰自己的母亲道:“娘,家里有我呢,我会照顾弟弟和妙妙”
景年上次从家里走时正是正午,景熙和景沅还在睡午觉,父子连面也没来得及见,景年便匆匆奔赴了西北,如今,如今西北大局已定,皇上就要过河拆桥!康三元又急又怒。
她带着几个家人,匆忙而急切的上京了,落叶纷纷,又见秋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