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郭昂的婶娘居然是荣府千金,岳母的二姐姐, 这真是让人想不到。”
贾琰不知道该说什么, 真是太意外了,因为郭昂是老来子,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他自幼算是婶婶养大的。而郭老大人年迈,郭昂同两个哥哥年龄差距太大,又是异母,兄嫂们还有自己的亲儿子要操心, 是以连他的婚事都干脆一并托付这位贾氏婶婶包办。
贾敏当日同这位二姐姐相处的很好,是以出嫁之后姐妹两个还有联络, 只是时隔多年且丈夫在外做官, 一在江南、一在蜀地,真的离着太远了。这些年来彼此都发生了不少事情,林海调任回京的消息, 贾氏夫人直到现在才听说, 这才在送儿子郭煦进京预备考试的时候给他一封信,让他跟着从兄落脚之后先去拜访姨母。
到时候请贾敏决定是否带儿子去荣国府,另外一桩事就是请贾敏瞧瞧京中女孩子, 请她不拘出身如何, 只要身家清白、性情柔顺即可,为如同亲生的侄子郭昂择妻。
贾敏并不了解郭昂, 但是她见了亲外甥郭煦—一个笑容灿烂的少年郎, 她以为郭昂也该如此。没想到林海给她泼了一桶冷水:“要是那小子那么好, 陆泰清能放过?又或者干脆和榜眼一样带回去修书好不好,你道为何他师傅都不乐意管他的婚事。”
“那为什么?”
林海无奈道:“郭昂倒是并无劣迹,就是那个性实在是……你知道吗夫人,他居然在掌院学士在国子监讲学的时候,公然反对掌院学士的看法,一老一少、台上台下,那日在国子监辩论……固然是少年人学问好,可是大庭广众,又是学士讲学的时候,说站出来就站出来,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贾敏听明白了,合着是个性情激烈的孩子,怪道二姐姐信中写的是“千万择一性情柔顺的女儿,不拘出身”,这种驴脾气,哪家娇养的女孩儿没点小性子,到时候小夫妻一句口角,各不让步,日子还怎么过。
而紧接着,外甥上门之后的第二封信也从蜀地来了,二姑太太直接问娘家如果有合适的女孩子也可以。因为郭昂的父亲年近古稀,近来只盼着儿子在京能把婚事解决了,翌日他死了也能闭眼。而且老郭大人还表示荣国府实系簪缨世族,若是贾府有合适的女孩子,那真是自家那个小孽子的运气。
家信写的非常恳切,可是贾敏也很为难,她倒是没想到自己的侄女们,毕竟这么个性子,一句话不合就要怼人,真是气死人都不带偿命的。而且信中提到的荣国府,贾敏苦笑,郭老大人、二姐姐记忆中的荣国府还是老荣国公在世的时候,所以才再三提到荣府姑娘们真的是非常好。
可是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了,贾敏摇摇头,干脆先将此事放下,且再看看。她在郁闷于娘家的逐渐衰败,贾琰却在某日休沐的时候,将黛玉带到了京中明德楼。明德楼乃是在京诸乡党会馆筹资所建,江南盐商在其中出力不少,建成后,明德楼就拿来作为京中文人常去的地方。
也是一个常有名流显贵出入的地方,比如陈璂就是在这里被定城侯世子发现,后来成了定城侯的孙女婿。
这日正是明德楼聚会,贾琰不常来这里,只不过本次赶上明德楼进行辩论,核心题目是“理”“气”。黛玉听他说郭昂也回来,她实在好奇,想来见一见“小斗鸡”的风采。原本犹豫去不去的贾琰干脆的拿上帖子,带着男装的媳妇一起出门,对外就说这是自己表弟。
为了避免麻烦,两个人坐在楼上屏风隔开的小包厢里,这个位置正好可以清晰的听清楚楼下人说话的声音,迎着光也能看见长相。
黛玉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男人,不由得感慨一下真是形状各异:有她家伯衡这种英俊秀挺的男子、也有……美男子,黛玉抖了一下,她觉得那个头上簪花、面上敷粉的男人比自己还漂亮、还有长得格外男人的,站在那里如同半堵城墙的男人。
贾琰轻拍她的肩膀,指着那边:“看那边,那个就是郭昂郭敛之。”
“他字敛之!”黛玉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这可真是寄托了长辈期待的字啊,噗。”她这么一笑,贾琰也笑着点头,希望郭昂不要那么……激烈,所以陆泰清尚书为他取字敛之。
黛玉往那边看了一眼,郭昂身量中等,长相算是清秀,只站着不说话的时候,看过去也是稳重敦厚的读书人。第一场辩论实在是平平,黛玉边听边摇头,这种理气之辩太浅显了,几乎就是将朱子、存斋先生的思想重复阐述,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通常第一场都是让还没有功名的年轻举子上台热场,”贾琰指着其中一个少年举子:“你看那个人,那个少年就是咱们二姑太太的儿子,郭煦。让他们上场开始第一场,先从最简单的说起,基本就是重复。等到第二场的时候才算是正经讨论,不过今日怕是没有第三场了,郭昂来的时候,听说总没有第三场。”
“因为没人愿意和他辩论?”黛玉笑着问,贾琰伸手竖起大拇指,点头。
和郭敛之辩论的乃是一位老翰林,也是国子监专讲理学的前辈,二人你来我往,老翰林立足观点还是是“发明本心”,偏向存斋先生;而郭敛之的观点严循朱子一脉,认为“格物致知”才是最紧要的,若不能体察世间万象,只读死书是不能成为圣贤的。
黛玉和贾琰都听住了,这二人辩论虽然论点是前人的,可是无论阐发、比喻,用典都格外精当。黛玉点点头:怪道郭敛之当面驳斥掌院学士,长辈们提起他却还是无可奈何,实在是爱惜他的才华。这份于经史上下的功夫,和本人天赋,若是磨没了、埋没了,着实可惜。
“我之前原想听听看,若是不好,咱们拔腿就走。”黛玉悄声对贾琰道:“没想到如此精彩,不管是那位老人,还是郭敛之,双方立论很稳,都不是能轻易驳倒的。”
贾琰道:“是,其实庶吉士们和学士一起去国子监读书讲学的时候,辩论起来也是极热闹的。而且能看出为人如何,比如郭敛之,虽然外头名声说他最是喜欢辩驳,好像这个人有些偏激不正派,但是他句句话都是正道,并不偏激,可以算得上是学术纯正。而当时陈璂上辩论,就喜欢玩弄话术将人带偏,并不从学术正路上来。”
二人听了一场辩论,也算是认识了一个与传闻中那个绰号“小斗鸡”完全不同的郭敛之,讲会在午间结束,看看时辰,二人上了马车原打算去京中有名的竹林楼试菜,没想到郭煦和郭昂正好看见贾琰,过来打招呼。
贾琰看着车里的黛玉,又看着车外热情洋溢的小表弟,最后让他们也自去上车,得了,大家一起去林府蹭饭吧。
林海在休沐又被孙高请去和梁逸之一块,大概想要确定女儿和楚家的婚事要不要答应。原本就只有贾敏一个人在家,现在女儿女婿、娘家外甥带着个青年才俊一道来了,给她高兴的不行。她带着黛玉,贾琰招呼郭昂、郭煦哥俩,一道用了午饭。
之后郭煦见过了表姐,规规矩矩在姨母跟前陪着说话,贾琰则同郭昂在花园散步消食,受岳母大人所托,贾伯衡就提起了男大当婚,也是阴阳调和、繁衍后嗣的正道。
提到这个,郭昂自己也很头疼:“不瞒伯衡,我不是不想成婚,可是要让我哄着媳妇我实在不耐烦。唉,可是哪里有一点脾气没有的人呢,我也有自知之明,自家喜欢较真,有时候又不留情面。罢了,干脆顺其自然。”语气还挺委屈,贾琰失笑,凭心而论,将来自己为女儿,如果他有女儿的话,择婿首选也不会是郭昂这一类的。
郭敛之对经史学术、与人讲谈辩论的兴趣大于琢磨如何做官,这样一个人,最大的可能要么去御史、要么老死翰林院。前途大概也就这样了,毕竟如王文公、司马温公那种既是学术大家,又是政坛领袖的人,以赵宋文学之昌盛,百余年也就出了那么几个。
所以,嫁女娶媳都是为了扩大势力的家族不会将他列为首选,欣赏他才华的又未必喜欢他的脾性,最后郭昂就这么变成剩男—同科进士里,除了已经成家的,留京的庶吉士基本都在翰林院这两年解决了婚姻大事。
贾琰想笑,最后又忍住了,这可真是欲成婚而不得,挺惨的。送走他们兄弟,贾琰才去贾敏跟前,黛玉正和母亲说起了今日的讲谈辩论,并说其实郭昂学术纯正,也是不错的。
“佑年说的不错,只是若指望他平步青云,大概是不可能了,若是求个安稳。女方脾气别太大,万一吵起来让一步,也能过得不错。”贾琰补充道:“郭敛之倒不是那种会欺人的,他也知道自己有时候过于较真脾气不好。”
按照他们俩这么一说,贾敏的心思又活络起来,迎丫头若是嫁给郭敛之,也算是不错的姻缘。
可是,等她回到娘家提起为迎丫头相中个男孩子,人品不错,老太太就叹道:“若是合适就让她早些嫁出去。前些日子,迎丫头她老子又瞧上了什么人家的扇子,尽然告诉琏二不管如何都把东西弄到手,被琏儿反驳,又把你侄儿打了一顿。最后我拿了体己钱,让琏儿糊弄他老子得了,又告诉老大,凤姐儿那事刚过去不久,让他别作死。”
贾敏叹口气,不会坑了迎春,会不会坑了郭敛之呢,好歹是姐姐一手养大的亲侄子,有这么个岳父真是……唉,还是先写信问一问吧。
贾琰不知道该说什么, 真是太意外了,因为郭昂是老来子, 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他自幼算是婶婶养大的。而郭老大人年迈,郭昂同两个哥哥年龄差距太大,又是异母,兄嫂们还有自己的亲儿子要操心, 是以连他的婚事都干脆一并托付这位贾氏婶婶包办。
贾敏当日同这位二姐姐相处的很好,是以出嫁之后姐妹两个还有联络, 只是时隔多年且丈夫在外做官, 一在江南、一在蜀地,真的离着太远了。这些年来彼此都发生了不少事情,林海调任回京的消息, 贾氏夫人直到现在才听说, 这才在送儿子郭煦进京预备考试的时候给他一封信,让他跟着从兄落脚之后先去拜访姨母。
到时候请贾敏决定是否带儿子去荣国府,另外一桩事就是请贾敏瞧瞧京中女孩子, 请她不拘出身如何, 只要身家清白、性情柔顺即可,为如同亲生的侄子郭昂择妻。
贾敏并不了解郭昂, 但是她见了亲外甥郭煦—一个笑容灿烂的少年郎, 她以为郭昂也该如此。没想到林海给她泼了一桶冷水:“要是那小子那么好, 陆泰清能放过?又或者干脆和榜眼一样带回去修书好不好,你道为何他师傅都不乐意管他的婚事。”
“那为什么?”
林海无奈道:“郭昂倒是并无劣迹,就是那个性实在是……你知道吗夫人,他居然在掌院学士在国子监讲学的时候,公然反对掌院学士的看法,一老一少、台上台下,那日在国子监辩论……固然是少年人学问好,可是大庭广众,又是学士讲学的时候,说站出来就站出来,这实在有些说不过去。”
贾敏听明白了,合着是个性情激烈的孩子,怪道二姐姐信中写的是“千万择一性情柔顺的女儿,不拘出身”,这种驴脾气,哪家娇养的女孩儿没点小性子,到时候小夫妻一句口角,各不让步,日子还怎么过。
而紧接着,外甥上门之后的第二封信也从蜀地来了,二姑太太直接问娘家如果有合适的女孩子也可以。因为郭昂的父亲年近古稀,近来只盼着儿子在京能把婚事解决了,翌日他死了也能闭眼。而且老郭大人还表示荣国府实系簪缨世族,若是贾府有合适的女孩子,那真是自家那个小孽子的运气。
家信写的非常恳切,可是贾敏也很为难,她倒是没想到自己的侄女们,毕竟这么个性子,一句话不合就要怼人,真是气死人都不带偿命的。而且信中提到的荣国府,贾敏苦笑,郭老大人、二姐姐记忆中的荣国府还是老荣国公在世的时候,所以才再三提到荣府姑娘们真的是非常好。
可是如今已经时过境迁了,贾敏摇摇头,干脆先将此事放下,且再看看。她在郁闷于娘家的逐渐衰败,贾琰却在某日休沐的时候,将黛玉带到了京中明德楼。明德楼乃是在京诸乡党会馆筹资所建,江南盐商在其中出力不少,建成后,明德楼就拿来作为京中文人常去的地方。
也是一个常有名流显贵出入的地方,比如陈璂就是在这里被定城侯世子发现,后来成了定城侯的孙女婿。
这日正是明德楼聚会,贾琰不常来这里,只不过本次赶上明德楼进行辩论,核心题目是“理”“气”。黛玉听他说郭昂也回来,她实在好奇,想来见一见“小斗鸡”的风采。原本犹豫去不去的贾琰干脆的拿上帖子,带着男装的媳妇一起出门,对外就说这是自己表弟。
为了避免麻烦,两个人坐在楼上屏风隔开的小包厢里,这个位置正好可以清晰的听清楚楼下人说话的声音,迎着光也能看见长相。
黛玉头一次见到这么多男人,不由得感慨一下真是形状各异:有她家伯衡这种英俊秀挺的男子、也有……美男子,黛玉抖了一下,她觉得那个头上簪花、面上敷粉的男人比自己还漂亮、还有长得格外男人的,站在那里如同半堵城墙的男人。
贾琰轻拍她的肩膀,指着那边:“看那边,那个就是郭昂郭敛之。”
“他字敛之!”黛玉捂着嘴不让自己笑出声:“这可真是寄托了长辈期待的字啊,噗。”她这么一笑,贾琰也笑着点头,希望郭昂不要那么……激烈,所以陆泰清尚书为他取字敛之。
黛玉往那边看了一眼,郭昂身量中等,长相算是清秀,只站着不说话的时候,看过去也是稳重敦厚的读书人。第一场辩论实在是平平,黛玉边听边摇头,这种理气之辩太浅显了,几乎就是将朱子、存斋先生的思想重复阐述,并没有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地方。
“通常第一场都是让还没有功名的年轻举子上台热场,”贾琰指着其中一个少年举子:“你看那个人,那个少年就是咱们二姑太太的儿子,郭煦。让他们上场开始第一场,先从最简单的说起,基本就是重复。等到第二场的时候才算是正经讨论,不过今日怕是没有第三场了,郭昂来的时候,听说总没有第三场。”
“因为没人愿意和他辩论?”黛玉笑着问,贾琰伸手竖起大拇指,点头。
和郭敛之辩论的乃是一位老翰林,也是国子监专讲理学的前辈,二人你来我往,老翰林立足观点还是是“发明本心”,偏向存斋先生;而郭敛之的观点严循朱子一脉,认为“格物致知”才是最紧要的,若不能体察世间万象,只读死书是不能成为圣贤的。
黛玉和贾琰都听住了,这二人辩论虽然论点是前人的,可是无论阐发、比喻,用典都格外精当。黛玉点点头:怪道郭敛之当面驳斥掌院学士,长辈们提起他却还是无可奈何,实在是爱惜他的才华。这份于经史上下的功夫,和本人天赋,若是磨没了、埋没了,着实可惜。
“我之前原想听听看,若是不好,咱们拔腿就走。”黛玉悄声对贾琰道:“没想到如此精彩,不管是那位老人,还是郭敛之,双方立论很稳,都不是能轻易驳倒的。”
贾琰道:“是,其实庶吉士们和学士一起去国子监读书讲学的时候,辩论起来也是极热闹的。而且能看出为人如何,比如郭敛之,虽然外头名声说他最是喜欢辩驳,好像这个人有些偏激不正派,但是他句句话都是正道,并不偏激,可以算得上是学术纯正。而当时陈璂上辩论,就喜欢玩弄话术将人带偏,并不从学术正路上来。”
二人听了一场辩论,也算是认识了一个与传闻中那个绰号“小斗鸡”完全不同的郭敛之,讲会在午间结束,看看时辰,二人上了马车原打算去京中有名的竹林楼试菜,没想到郭煦和郭昂正好看见贾琰,过来打招呼。
贾琰看着车里的黛玉,又看着车外热情洋溢的小表弟,最后让他们也自去上车,得了,大家一起去林府蹭饭吧。
林海在休沐又被孙高请去和梁逸之一块,大概想要确定女儿和楚家的婚事要不要答应。原本就只有贾敏一个人在家,现在女儿女婿、娘家外甥带着个青年才俊一道来了,给她高兴的不行。她带着黛玉,贾琰招呼郭昂、郭煦哥俩,一道用了午饭。
之后郭煦见过了表姐,规规矩矩在姨母跟前陪着说话,贾琰则同郭昂在花园散步消食,受岳母大人所托,贾伯衡就提起了男大当婚,也是阴阳调和、繁衍后嗣的正道。
提到这个,郭昂自己也很头疼:“不瞒伯衡,我不是不想成婚,可是要让我哄着媳妇我实在不耐烦。唉,可是哪里有一点脾气没有的人呢,我也有自知之明,自家喜欢较真,有时候又不留情面。罢了,干脆顺其自然。”语气还挺委屈,贾琰失笑,凭心而论,将来自己为女儿,如果他有女儿的话,择婿首选也不会是郭昂这一类的。
郭敛之对经史学术、与人讲谈辩论的兴趣大于琢磨如何做官,这样一个人,最大的可能要么去御史、要么老死翰林院。前途大概也就这样了,毕竟如王文公、司马温公那种既是学术大家,又是政坛领袖的人,以赵宋文学之昌盛,百余年也就出了那么几个。
所以,嫁女娶媳都是为了扩大势力的家族不会将他列为首选,欣赏他才华的又未必喜欢他的脾性,最后郭昂就这么变成剩男—同科进士里,除了已经成家的,留京的庶吉士基本都在翰林院这两年解决了婚姻大事。
贾琰想笑,最后又忍住了,这可真是欲成婚而不得,挺惨的。送走他们兄弟,贾琰才去贾敏跟前,黛玉正和母亲说起了今日的讲谈辩论,并说其实郭昂学术纯正,也是不错的。
“佑年说的不错,只是若指望他平步青云,大概是不可能了,若是求个安稳。女方脾气别太大,万一吵起来让一步,也能过得不错。”贾琰补充道:“郭敛之倒不是那种会欺人的,他也知道自己有时候过于较真脾气不好。”
按照他们俩这么一说,贾敏的心思又活络起来,迎丫头若是嫁给郭敛之,也算是不错的姻缘。
可是,等她回到娘家提起为迎丫头相中个男孩子,人品不错,老太太就叹道:“若是合适就让她早些嫁出去。前些日子,迎丫头她老子又瞧上了什么人家的扇子,尽然告诉琏二不管如何都把东西弄到手,被琏儿反驳,又把你侄儿打了一顿。最后我拿了体己钱,让琏儿糊弄他老子得了,又告诉老大,凤姐儿那事刚过去不久,让他别作死。”
贾敏叹口气,不会坑了迎春,会不会坑了郭敛之呢,好歹是姐姐一手养大的亲侄子,有这么个岳父真是……唉,还是先写信问一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