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妹之言甚是,结亲为连结两家之好……然你我亦为荣府出身……”
贾敏看着姐姐送来的信件, 二姑太太不反对这门亲事。之前贾敏已经写信给姐姐, 将荣府的一些情况说了,因为担心要给郭家老大人看, 所以只是委婉的提了一句。但是这位二姑太太真的很喜欢迎春的性格,通过丈夫转告了郭老大人之后,老大人也很赞同。
就冲着这个“没脾气”,郭老大人也愿意,何况瘦死骆驼比马大, 四王八公之后还是很能唬人的。因为郭昂同兄长们是异母所出,脾性又是那个样子, 他除了不希望没脾气的儿媳娘家不成将来受欺负, 但是同样也不希望未来儿媳特别拔尖要强。
小儿子媳妇特别要强,那太容易和嫂子们发生冲突,简直家无宁日。本来郭昂几个异母兄长读书都是平平, 只是举人秀才而已, 只有郭昂自己考中了进士。若是儿媳性子好些,家里也能稍稍和睦,等郭昂成婚, 他做主将他分出去, 也就罢了。
何况这姑娘是林姑太太和林尚书的亲侄女,听说林家女婿也是进士, 来往的亲友不是世代书香、就是勋爵显贵, 这门亲事也不算委屈了儿子。就这样, 郭老大人请弟媳写信,顺便转交自己的书信,他答应了,并令儿子将自己的另一封信交给他的师父陆泰清,就在老师、长辈们的主持下,在京城完婚。
郭家跟着这封信来的,还有郭昂的长兄郭旵,他代表父亲赶来京城为幼弟操办婚事。郭旵的妻子没来,因为他自己的儿子在蜀地也要与当地望族的女儿成婚,忙不开。
贾郭两家商量回事的会后,梁宥与孙钊已经成亲了,或者“冲喜”的确有效,孙老太爷居然挺了过来。忙着参加了这桩婚事,贾敏就让贾琰将郭昂带到了荣府,给贾赦、贾政看看,贾政非常喜欢这个侄女婿,别说这是二姐姐的亲侄子,人家是进士啊!
贾存周在老太太跟前大大的夸了一番郭昂,老太君也见了郭煦,是个体体面面的好孩子。
虽然二姑太太不是老太太亲生的,可是自幼养在史太君跟前,也是她带大的,如今膝下有儿有女,又把侄子养的也好。出去了都是一家子,老太太也是高兴,而且她更高兴的是,婚事初定的郭昂就能噎得她那个混账儿子说不出话来。
当时贾琰在书房作陪,贾政与郭昂谈的高兴,连连夸他学问扎实、且看法独特,将来或成大家。贾赦百无聊赖,贾琰和他也没什么好聊的,只是按规矩请安问起居,聊表关心罢了。那边谈完了,郭昂连连给贾赦道歉,贾赦一挥手:“无妨,你们读书人嘛,多聊聊。”
郭昂连道:都是老世翁海涵。
毕竟是准女婿,贾赦也同郭昂讲了几句,结果越说越不顺心。这个郭昂不知道是知道什么还是怎么着,听说他喜欢古董扇子,居然说起了前朝有个致仕回乡的高官,瞧上了别人家的古董,逼的人家家破人亡。
郭敛之似乎只当成逸闻来讲,贾琰却有意问道:“后来呢?”贾政也在一旁听住了,郭昂就道后来大吴举兵,那户人家逃出去的一个孩子后来成为大吴的官员,终于想为父母报仇,却发现仇人全族都湮灭在战乱当中,无一生还。
贾政叹道,因果循环啊。
“老世翁也是如此认为吧?”郭昂一脸笑容问贾赦,看着贾赦脸色不渝,只当没看见。
这要是贾琏,贾赦这个时候就要发脾气了,非要臭揍儿子一顿不可。可是这个场合,这些人,哪一个也由不得他乱来,贾赦只要咽下一口老血,漫声道:“敛之贤侄说的是啊。”众人一笑,各怀心思,算是散了这头一回见面。
“敛之是不是听说了什么?”贾琰也怀疑,按说贾赦想巧取豪夺别人的扇子,这事贾敏告诉了黛玉,黛玉告诉了他,没别人知道啊。
不想郭昂却道:“知道什么?我就是讲出来当做逸闻趣事,前些时候在翰林院读书,翻出了不少前朝典籍笔记,里面还记载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伯衡有兴趣可以一起来看……”
“……”贾琰头疼,这小子话匣子打开了,一时半刻不会停的,他赶紧趁着对方歇口气的功夫说道:“敛之的长兄会主持你的婚事,等到婚事结束再走吗?”
果然,这个问题让郭昂停下了,他顿了一下才道:“订婚之后,大哥就会回去,婚事会请师父师母主持。”
贾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对郭昂的家庭内部某些敏感细微的地方,也有了些体会。
贾琰自己和黛玉是青梅竹马、又算同窗,他自己对这种纯粹的盲婚哑嫁,双方连面都没见过抱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孙钟成婚的时候,他也担心了一下,不过对方好歹是郡主,孙应祥也不吃亏。而今,他抱着黛玉叹息,若是敛之同二妹妹过得不好可怎么办?更要紧的,若是荣府又出事了怎么办?
“二姐姐的屋子里并不乱套,她性格又柔顺,只要男方不刻意找事,总能过得不错。”黛玉扑棱他的头发:“伯衡你也想的太多了。除了咱们这样的,其他的不都是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男婚女嫁。再说二姐姐和探丫头不一样,郭敛之同你,也不同于石孟圭。”
相处情分不同,有些事情就不能做,贾琰想想也是,他翻身对黛玉道:“楚王近日同岳父在户部学了不少,我看陛下有意让他再次出京巡查,对盐务和如今的土地情况摸摸底。”
“你也要一起去吗?”黛玉枕着他的肩膀问道:“说了什么时候吗?”
贾琰微微摇头:“还没呢,诶,对了,要是需要这个什么借口,我带着你一道去如何?顺便咱们回南给父母扫墓,也算是让他们瞧瞧你。”
“这样行吗?”黛玉奇道:“若是办正事出京公干,你能带着我去?”贾琰就蹭蹭她的头发,再说嘛,说不定就成了呢。
迎春订婚三个月之后,在中秋节前出嫁了,贾琰和郭煦作为傧相陪郭昂去迎亲。而黛玉随母亲在荣府作为娘家客人,与荣府众人一起,等待着新郎官来迎亲。荣国府二姑娘成婚,除了当事人,大概是石光珠最高兴了,因为排行靠前的姐姐嫁了,他也能娶上媳妇了。
这已经不是黛玉头一回全程参加婚礼了,不过看着自己的姐妹们有个好归宿,她还是非常开心的。甚至在婚宴上略有些喝醉了,贾琰去荣府接人的时候,贾敏挥手:“赶紧把这丫头带回家,给她醒醒酒,琰儿你也是,喝了酒不要骑马,你们听话坐车回家。”
贾琰笑着应声,还是先送贾敏回了林府,他们小夫妻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佑年?佑年?”黛玉喝的脸色红扑扑的,刚开始只是靠在贾琰身上打哈欠,等到回家之后喝了醒酒汤,就喋喋不休的对着贾琰念叨:“郡主和陆微都在养胎,不能轻动,阿宥新婚正和应勉庄子上玩呢,阿妘也要和楚家订亲了……唉。”
贾琰摸摸她的头发,夫妻俩搂在一起,他看着迷迷糊糊又睡过去的媳妇,笑道:这么快就睡着了,那等你醒来,告诉你一件好事。
“让咱们回江南祭祖?”黛玉手里的调羹匙好悬没落在碗里,“楚王的意思?可是……难道!”是想让他们夫妻打个前站,为楚王的查访做个预备?
贾琰再次竖起大拇指,这就是娶个好媳妇的好处,跟她说话,意会就够了,多一个字的废话都用不着。“不止金陵,这事还没全确定下来,今儿敛之和二妹妹下午请我们过去,明儿咱们回家,岳父岳母大概也想我们祭祀一下姑苏那边。”
郭昂虽说是人缘一般,实则上到掌院学士,下到同科喜欢他的也有,如今散馆了,不止掌院学士、同科们贺他成婚的不在少数。庶吉士们散馆,传胪陈璂被分派到了兵部做主事,而郭昂被派往了御史台,做七品的监察御史。
来人都祝郭昂双喜临门,而平辈已成婚,又是亲戚的女眷只有黛玉,她只关心迎春过得如何,看着一向温吞的二姐姐羞赧的遮着脸:“姑爷都好。”
黛玉一笑:“都说他喜欢和人辩论,对你还好吗?”
“嗯,”迎春笑道:“他说有时候若是反驳我,也不是恶意,许是习惯了,叫我别往心里去。他人真的好,早上还带着我去书房转转,说家里人口少,除了我们就只有煦哥儿。只要照顾好家里就成了,”她停顿一会,语气中尽是喜悦:“林妹妹,这以后就是我的家了。”
贾琰同黛玉是中秋节后启程的,两个人按照之前同林海、贾敏商量的,顺路先去姑苏,然后去金陵。两边都照顾到,也好好看看地方民生,等到明年过年之后,随奉旨巡视地方的楚王一到回来。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这种夫妻来说,真是非常难得。
他们俩走后,林海某次才在闲聊的时候告诉妻子,要求带着媳妇一道去,这是贾琰强烈要求的。他还信誓旦旦的说,若是带着随从孤身上路,谁会相信他是祭祖的?还不如说带着新婚媳妇回家,起码让人相信。
这次他们出门,带着韩长生和阿原,又有当初庄子上招募的家丁,个个是管家陶厚同阿原他们挑出来的棒小伙,都是忠心不二的。还有就是黛玉带着雪雁、佳鹇一起出门,剩下的大丫头被留在家里。他们直接走运河,先到扬州落脚,然后回姑苏,最后去金陵。
过去出门,都是小心翼翼,和贾琰出门,黛玉就自在多了。贾伯衡乐得给媳妇讲解两岸风物,黛玉随即就能想到前人诗词,二人彼此一唱一和,实在是夫妇和睦,一派自在景象。中秋时节,虽然北方转冷,可是南边天气还是不错的,又是该吃鲜味蔬果的时节,黛玉品着鲜鱼,叹道:还是江南好地方啊。
贾琰看着她笑着,目光却落在了一直在外警戒以防不测的田子原身上,他低声对黛玉道:“有件事情,这次回了扬州,我打算将阿原放出去。”
贾敏看着姐姐送来的信件, 二姑太太不反对这门亲事。之前贾敏已经写信给姐姐, 将荣府的一些情况说了,因为担心要给郭家老大人看, 所以只是委婉的提了一句。但是这位二姑太太真的很喜欢迎春的性格,通过丈夫转告了郭老大人之后,老大人也很赞同。
就冲着这个“没脾气”,郭老大人也愿意,何况瘦死骆驼比马大, 四王八公之后还是很能唬人的。因为郭昂同兄长们是异母所出,脾性又是那个样子, 他除了不希望没脾气的儿媳娘家不成将来受欺负, 但是同样也不希望未来儿媳特别拔尖要强。
小儿子媳妇特别要强,那太容易和嫂子们发生冲突,简直家无宁日。本来郭昂几个异母兄长读书都是平平, 只是举人秀才而已, 只有郭昂自己考中了进士。若是儿媳性子好些,家里也能稍稍和睦,等郭昂成婚, 他做主将他分出去, 也就罢了。
何况这姑娘是林姑太太和林尚书的亲侄女,听说林家女婿也是进士, 来往的亲友不是世代书香、就是勋爵显贵, 这门亲事也不算委屈了儿子。就这样, 郭老大人请弟媳写信,顺便转交自己的书信,他答应了,并令儿子将自己的另一封信交给他的师父陆泰清,就在老师、长辈们的主持下,在京城完婚。
郭家跟着这封信来的,还有郭昂的长兄郭旵,他代表父亲赶来京城为幼弟操办婚事。郭旵的妻子没来,因为他自己的儿子在蜀地也要与当地望族的女儿成婚,忙不开。
贾郭两家商量回事的会后,梁宥与孙钊已经成亲了,或者“冲喜”的确有效,孙老太爷居然挺了过来。忙着参加了这桩婚事,贾敏就让贾琰将郭昂带到了荣府,给贾赦、贾政看看,贾政非常喜欢这个侄女婿,别说这是二姐姐的亲侄子,人家是进士啊!
贾存周在老太太跟前大大的夸了一番郭昂,老太君也见了郭煦,是个体体面面的好孩子。
虽然二姑太太不是老太太亲生的,可是自幼养在史太君跟前,也是她带大的,如今膝下有儿有女,又把侄子养的也好。出去了都是一家子,老太太也是高兴,而且她更高兴的是,婚事初定的郭昂就能噎得她那个混账儿子说不出话来。
当时贾琰在书房作陪,贾政与郭昂谈的高兴,连连夸他学问扎实、且看法独特,将来或成大家。贾赦百无聊赖,贾琰和他也没什么好聊的,只是按规矩请安问起居,聊表关心罢了。那边谈完了,郭昂连连给贾赦道歉,贾赦一挥手:“无妨,你们读书人嘛,多聊聊。”
郭昂连道:都是老世翁海涵。
毕竟是准女婿,贾赦也同郭昂讲了几句,结果越说越不顺心。这个郭昂不知道是知道什么还是怎么着,听说他喜欢古董扇子,居然说起了前朝有个致仕回乡的高官,瞧上了别人家的古董,逼的人家家破人亡。
郭敛之似乎只当成逸闻来讲,贾琰却有意问道:“后来呢?”贾政也在一旁听住了,郭昂就道后来大吴举兵,那户人家逃出去的一个孩子后来成为大吴的官员,终于想为父母报仇,却发现仇人全族都湮灭在战乱当中,无一生还。
贾政叹道,因果循环啊。
“老世翁也是如此认为吧?”郭昂一脸笑容问贾赦,看着贾赦脸色不渝,只当没看见。
这要是贾琏,贾赦这个时候就要发脾气了,非要臭揍儿子一顿不可。可是这个场合,这些人,哪一个也由不得他乱来,贾赦只要咽下一口老血,漫声道:“敛之贤侄说的是啊。”众人一笑,各怀心思,算是散了这头一回见面。
“敛之是不是听说了什么?”贾琰也怀疑,按说贾赦想巧取豪夺别人的扇子,这事贾敏告诉了黛玉,黛玉告诉了他,没别人知道啊。
不想郭昂却道:“知道什么?我就是讲出来当做逸闻趣事,前些时候在翰林院读书,翻出了不少前朝典籍笔记,里面还记载了不少有趣的事情,伯衡有兴趣可以一起来看……”
“……”贾琰头疼,这小子话匣子打开了,一时半刻不会停的,他赶紧趁着对方歇口气的功夫说道:“敛之的长兄会主持你的婚事,等到婚事结束再走吗?”
果然,这个问题让郭昂停下了,他顿了一下才道:“订婚之后,大哥就会回去,婚事会请师父师母主持。”
贾琰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对郭昂的家庭内部某些敏感细微的地方,也有了些体会。
贾琰自己和黛玉是青梅竹马、又算同窗,他自己对这种纯粹的盲婚哑嫁,双方连面都没见过抱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感。孙钟成婚的时候,他也担心了一下,不过对方好歹是郡主,孙应祥也不吃亏。而今,他抱着黛玉叹息,若是敛之同二妹妹过得不好可怎么办?更要紧的,若是荣府又出事了怎么办?
“二姐姐的屋子里并不乱套,她性格又柔顺,只要男方不刻意找事,总能过得不错。”黛玉扑棱他的头发:“伯衡你也想的太多了。除了咱们这样的,其他的不都是父母做主、媒妁之言,男婚女嫁。再说二姐姐和探丫头不一样,郭敛之同你,也不同于石孟圭。”
相处情分不同,有些事情就不能做,贾琰想想也是,他翻身对黛玉道:“楚王近日同岳父在户部学了不少,我看陛下有意让他再次出京巡查,对盐务和如今的土地情况摸摸底。”
“你也要一起去吗?”黛玉枕着他的肩膀问道:“说了什么时候吗?”
贾琰微微摇头:“还没呢,诶,对了,要是需要这个什么借口,我带着你一道去如何?顺便咱们回南给父母扫墓,也算是让他们瞧瞧你。”
“这样行吗?”黛玉奇道:“若是办正事出京公干,你能带着我去?”贾琰就蹭蹭她的头发,再说嘛,说不定就成了呢。
迎春订婚三个月之后,在中秋节前出嫁了,贾琰和郭煦作为傧相陪郭昂去迎亲。而黛玉随母亲在荣府作为娘家客人,与荣府众人一起,等待着新郎官来迎亲。荣国府二姑娘成婚,除了当事人,大概是石光珠最高兴了,因为排行靠前的姐姐嫁了,他也能娶上媳妇了。
这已经不是黛玉头一回全程参加婚礼了,不过看着自己的姐妹们有个好归宿,她还是非常开心的。甚至在婚宴上略有些喝醉了,贾琰去荣府接人的时候,贾敏挥手:“赶紧把这丫头带回家,给她醒醒酒,琰儿你也是,喝了酒不要骑马,你们听话坐车回家。”
贾琰笑着应声,还是先送贾敏回了林府,他们小夫妻又回到了自己家里。
“佑年?佑年?”黛玉喝的脸色红扑扑的,刚开始只是靠在贾琰身上打哈欠,等到回家之后喝了醒酒汤,就喋喋不休的对着贾琰念叨:“郡主和陆微都在养胎,不能轻动,阿宥新婚正和应勉庄子上玩呢,阿妘也要和楚家订亲了……唉。”
贾琰摸摸她的头发,夫妻俩搂在一起,他看着迷迷糊糊又睡过去的媳妇,笑道:这么快就睡着了,那等你醒来,告诉你一件好事。
“让咱们回江南祭祖?”黛玉手里的调羹匙好悬没落在碗里,“楚王的意思?可是……难道!”是想让他们夫妻打个前站,为楚王的查访做个预备?
贾琰再次竖起大拇指,这就是娶个好媳妇的好处,跟她说话,意会就够了,多一个字的废话都用不着。“不止金陵,这事还没全确定下来,今儿敛之和二妹妹下午请我们过去,明儿咱们回家,岳父岳母大概也想我们祭祀一下姑苏那边。”
郭昂虽说是人缘一般,实则上到掌院学士,下到同科喜欢他的也有,如今散馆了,不止掌院学士、同科们贺他成婚的不在少数。庶吉士们散馆,传胪陈璂被分派到了兵部做主事,而郭昂被派往了御史台,做七品的监察御史。
来人都祝郭昂双喜临门,而平辈已成婚,又是亲戚的女眷只有黛玉,她只关心迎春过得如何,看着一向温吞的二姐姐羞赧的遮着脸:“姑爷都好。”
黛玉一笑:“都说他喜欢和人辩论,对你还好吗?”
“嗯,”迎春笑道:“他说有时候若是反驳我,也不是恶意,许是习惯了,叫我别往心里去。他人真的好,早上还带着我去书房转转,说家里人口少,除了我们就只有煦哥儿。只要照顾好家里就成了,”她停顿一会,语气中尽是喜悦:“林妹妹,这以后就是我的家了。”
贾琰同黛玉是中秋节后启程的,两个人按照之前同林海、贾敏商量的,顺路先去姑苏,然后去金陵。两边都照顾到,也好好看看地方民生,等到明年过年之后,随奉旨巡视地方的楚王一到回来。这样的机会,对于他们这种夫妻来说,真是非常难得。
他们俩走后,林海某次才在闲聊的时候告诉妻子,要求带着媳妇一道去,这是贾琰强烈要求的。他还信誓旦旦的说,若是带着随从孤身上路,谁会相信他是祭祖的?还不如说带着新婚媳妇回家,起码让人相信。
这次他们出门,带着韩长生和阿原,又有当初庄子上招募的家丁,个个是管家陶厚同阿原他们挑出来的棒小伙,都是忠心不二的。还有就是黛玉带着雪雁、佳鹇一起出门,剩下的大丫头被留在家里。他们直接走运河,先到扬州落脚,然后回姑苏,最后去金陵。
过去出门,都是小心翼翼,和贾琰出门,黛玉就自在多了。贾伯衡乐得给媳妇讲解两岸风物,黛玉随即就能想到前人诗词,二人彼此一唱一和,实在是夫妇和睦,一派自在景象。中秋时节,虽然北方转冷,可是南边天气还是不错的,又是该吃鲜味蔬果的时节,黛玉品着鲜鱼,叹道:还是江南好地方啊。
贾琰看着她笑着,目光却落在了一直在外警戒以防不测的田子原身上,他低声对黛玉道:“有件事情,这次回了扬州,我打算将阿原放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