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厨大院的独立大屋内,伺候完府里的主子用完晚膳之后,刘同终于可以舒舒服服的斜靠在黄花梨木的太师椅上,手里攥着一把颇为古朴的精致茶壶,手指漫不经心的敲着身旁的方桌,时不时嘬一口岱州碧螺春,十两纹银一小罐,确实齿颊留香。
在中书令府打理厨房一应差事十多年,要让这些主子满意,在大小事上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生怕无心之中闯了什么祸事。府里各位要紧人物,该孝敬的都孝敬到了,万幸这些年也没有什么行差踏错。美中不足的是,顶头上司方博身体还很硬朗,自己多年的辛苦换来的还是原地踏步。
这次在孝敬方博时,无意间听其言说府内大总管正为找人烦心。这次宫里暗中要招一批内侍,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即便在京畿之内总有些穷苦人在卖儿鬻女。难就难在这年龄和生辰之上,内侍人选须刚满十六,且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男女各八十一个。宫内传出话来,各大王府还有权臣府邸,各家的府内总管都忙活起来,不为自身的前程,也为了各府的脸面。
为上司分忧,副总管方博自然不甘落后,只是苦于一时间无良策,更为人选。听宫里传来的话音,此事不宜兴师动众。刘同这些年办事也算得力,方博便把找内侍的事情说了一二。
就在刘同暗自寻思如何借此机会讨好上司的时候,房门轻响,有人来访。他连身体的姿势都懒得动弹,慢慢悠悠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进来”。总管或其他执事到来断然不会敲门,会敲门的自然不需要自己笑脸相迎,都是那些干活的下人。
房门是虚掩的,吱呀一声便被推开,浮现一道瘦削的身影。
“九五一八给执事大人请安。”
在偌大的中书令府,下人或有三两百,除了掌权的执事还有各个主子的贴身小厮或丫鬟,都是些出生贱籍的最底层人。得主子待见的,或可取个姓名,更多的就是一个编号而已。
不过眼前的“九五一八”,刘同却是记得的,只是他特意冷落到厨房的杂役中。
那是在十三年前,刘同之母突染重病。在延请名医诊治之余,刘同扎扎实实地准备了丰厚的贡品和香烛,乘着一辆马车,去往西郊的觉台寺祈福许愿。
觉台寺已逾千年,任凭王朝更迭,寺中的香火依旧鼎盛。香客中口口相传,只要心意诚达,寺中的祈福皆会灵验。
刘同赶到觉台寺山门前,便见到络绎不绝的香客,或往寺里走,或从寺里出,老老少少,态度虔诚,没有驻足停留的,除了两个人。一个中年人,脸上布满伤疤,挥着长长的竹扫帚,一丝不苟的清扫着,扬起的些许灰尘,并不妨碍旁边那个约莫两三岁的孩童,跑跳着,玩乐着。
许是感觉到旁人的目光,那中年人转头向刘同望了过来,微微点头,脸上的疤痕舒展了一下,然后继续打扫着。
刘同顾不得这些,便径直往山门走去,穿过昭泰门,沿着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一侧的走廊一路往里,来到观音殿。他整了整衣衫,再将手中的贡品和香烛交予知客僧,才迈步踏过门槛,规规矩矩地在蒲团上跪下,屏除杂念,不看头顶上那大殿穹顶令人肃穆的各色图案,更不敢仰视手持净瓶的慈航大士,心中唯一祈求家中老母能早日康复。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从知客僧手中接过三株点燃的香,往香案上的香炉中插去。
拜佛许愿完毕之后,刘同如往常一般,去往观音殿后堂的求签处,求一支签,看看吉凶。许是天随人愿,今日正是大宪国闻名遐迩的法隐大师在解签,此种机缘,自然不可能错过。
刘同从案几上轻轻拿起签筒,略一停顿,上下一颠,两支竹签便掉落出来。他正要捡起竹签放回签筒重摇时,不料法隐大师开口说道,“世人皆趋利避害,不知吉凶相伴,福祸相依。一支签有一支签的解法,两支签就自然有相应的解法。”
听法隐大师如此说,刘同便将两支签递了过去。
“九五签,下签:路险马羸人行急,失群军卒困相当。滩高风浪船棹破,日暮花残天降霜。”
听着签文,刘同的眉头不禁一皱,这可是下下之签。随即听到法隐大师又解读另外一支签。
“一八签,上签:否去泰来咫尺间,择木良禽觅天缘。若逢好风凭借力,何愁青云杳无边。”
“以两支签一并来解,想必施主近日遭遇不顺或家人抱恙。人生难免历劫苦,柳暗花明也逢春。苦厄时心存善念,自然否去泰来,由危转安。为人能知恩图报,自然也会福泽绵长。”法隐大师手持签文,不缓不急地说道。
刘同只觉耳边回荡着“心存善念”“否去泰来”和“知恩图报”,忙称谢道,“多谢大师指点。”
求签完毕,刘同便打算启程回去,刚刚跨过后堂门槛,又一眼瞥见那位疤面的中年人,在几步之外的走廊处打扫,那小孩也在一旁。
“嗬、嗬”,那中年人突然朝刘同喊起来,含糊不清,根本听不清楚,随即便奔了过来,伸手一扯,硬把刘同推开,“哐当”“哐当”两声,檐下的两盏红灯笼坠下,笼面破碎,骨架撑开。
“哇”的一道哭声,几步之外传来。一盏红灯笼,连带檐下的挂架,砸在那小男孩身上。
那疤脸男子又“嗬嗬”冲过来,扶起跌坐在地的小孩。观音殿中的知客僧和法隐大师,以及一些香客也闻声赶来。
有女香客惊叫一声,“哎呀,出了这么多血,真可怜。”一阵嘈杂。
那疤脸男子便一把抱起那小孩,急急往寮房走去。那小孩一只手臂耷拉着,垂在男子的后背上,嗒嗒在滴血。
事发突然,刘同本来还沉浸在法隐大师的话语中,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便紧跟着过去。
一番包扎过后,那小孩也渐渐止住了哭声。法隐大师轻呼佛号,“我佛慈悲”。那些看热闹的香客也陆续退去。
刘同却走不得。
那小孩的受伤,自己许是要担些责任。若非提醒自己,那疤脸男也许能看到小孩的险情。
心中做了这番计较,刘同便上前询问伤情,赔罪称谢。
那疤脸男“嗬嗬”两声,摆手致意。
“我佛慈悲。许是命中该有此劫,施主也不必介怀。这位白施主叔侄二人家逢大火,亲人罹难,侥幸逃生而出,后流落到此。”
刘同听闻,方明白疤脸的由来。
“一饮一啄间,必有因果。他二人盘桓此处,也非长久之计。鉴于白施主语言有碍,便由我做主,和刘施主打个商量。”
刘同万没想到,法隐大师名满天下,此番能屈尊多次为自己醍醐解惑,指点迷津,便恭敬地回道,“大师请下法旨”。
“寺庙乃方外之地,哪里为世人久居之处。如施主能为他二人觅得去处,也算是功德无量。”
“法师明鉴,我也就是个在中书令府中做些差事,跑腿之人,恐怕不能为他们觅得好的去处,最多也就是干些脏苦的活计。”刘同在心中琢磨了一下,不如给些银两,就当是酬谢之意。为二人谋差事,以后恐怕会滋生不便。
“嗬嗬”两声,那疤面男欲言却不能言,颇有些焦急。
“无妨。功名富贵,自在人心。劳碌安逸,皮囊之惑。今日我已犯了多言妄语之戒,只为了结一段因果。”法隐大师双手合十,便不多言,退出寮房,径直离去。
刘同被法隐大师给晾在原地,颇有些进退为难,再仔细琢磨大师的话语,联想起求到签文,还有那坠落的灯笼,最后再看了看眼前的这叔侄俩。
“罢了,就跟着我回去吧,自会管你们饭吃。”
一番收拾之后,刘同便带着两人离开觉台寺,回到中书令府,稍稍一番打点,也算是将两人登记进府中。
“白用文,编号九五一七,”,在厨房里干些粗活。
“白序,编号九五一八,”,一个已有下人编号的两岁小孩。
“咦,这小孩的生辰?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不祥。”那负责招录的执事脸色一变,如此之人,断然不可能招录进府。
刘同心想,这两人如此多难,根由原来在这里,再想起觉台寺中的九五下签和一八上签,以及府中登记的编号,一饮一啄间的因果,暗叹法隐大师确实慧眼如注。他便向那执事解释道,“此子家中失火,仅有这二人逃出,既然灾祸已降,后面当无妨。”
那执事听闻,再看看那脸上的伤疤,默默点了一下头,算是认可。
往事如烟,十三年一弹指。
“咦,他的生辰。”刘同顿时收起了慵懒的姿态,往旁边的木椅上一指,“坐吧。”
端木序便依着椅子的边角小心坐下。“我叔准备了些小物件,给大人送来,一点点孝敬的心意。”
在中书令府打理厨房一应差事十多年,要让这些主子满意,在大小事上都如履薄冰、谨小慎微,生怕无心之中闯了什么祸事。府里各位要紧人物,该孝敬的都孝敬到了,万幸这些年也没有什么行差踏错。美中不足的是,顶头上司方博身体还很硬朗,自己多年的辛苦换来的还是原地踏步。
这次在孝敬方博时,无意间听其言说府内大总管正为找人烦心。这次宫里暗中要招一批内侍,本来不是什么难事,即便在京畿之内总有些穷苦人在卖儿鬻女。难就难在这年龄和生辰之上,内侍人选须刚满十六,且是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的,男女各八十一个。宫内传出话来,各大王府还有权臣府邸,各家的府内总管都忙活起来,不为自身的前程,也为了各府的脸面。
为上司分忧,副总管方博自然不甘落后,只是苦于一时间无良策,更为人选。听宫里传来的话音,此事不宜兴师动众。刘同这些年办事也算得力,方博便把找内侍的事情说了一二。
就在刘同暗自寻思如何借此机会讨好上司的时候,房门轻响,有人来访。他连身体的姿势都懒得动弹,慢慢悠悠从鼻孔里哼出一声,“进来”。总管或其他执事到来断然不会敲门,会敲门的自然不需要自己笑脸相迎,都是那些干活的下人。
房门是虚掩的,吱呀一声便被推开,浮现一道瘦削的身影。
“九五一八给执事大人请安。”
在偌大的中书令府,下人或有三两百,除了掌权的执事还有各个主子的贴身小厮或丫鬟,都是些出生贱籍的最底层人。得主子待见的,或可取个姓名,更多的就是一个编号而已。
不过眼前的“九五一八”,刘同却是记得的,只是他特意冷落到厨房的杂役中。
那是在十三年前,刘同之母突染重病。在延请名医诊治之余,刘同扎扎实实地准备了丰厚的贡品和香烛,乘着一辆马车,去往西郊的觉台寺祈福许愿。
觉台寺已逾千年,任凭王朝更迭,寺中的香火依旧鼎盛。香客中口口相传,只要心意诚达,寺中的祈福皆会灵验。
刘同赶到觉台寺山门前,便见到络绎不绝的香客,或往寺里走,或从寺里出,老老少少,态度虔诚,没有驻足停留的,除了两个人。一个中年人,脸上布满伤疤,挥着长长的竹扫帚,一丝不苟的清扫着,扬起的些许灰尘,并不妨碍旁边那个约莫两三岁的孩童,跑跳着,玩乐着。
许是感觉到旁人的目光,那中年人转头向刘同望了过来,微微点头,脸上的疤痕舒展了一下,然后继续打扫着。
刘同顾不得这些,便径直往山门走去,穿过昭泰门,沿着天王殿和大雄宝殿一侧的走廊一路往里,来到观音殿。他整了整衣衫,再将手中的贡品和香烛交予知客僧,才迈步踏过门槛,规规矩矩地在蒲团上跪下,屏除杂念,不看头顶上那大殿穹顶令人肃穆的各色图案,更不敢仰视手持净瓶的慈航大士,心中唯一祈求家中老母能早日康复。他恭恭敬敬地磕了三个头,然后从知客僧手中接过三株点燃的香,往香案上的香炉中插去。
拜佛许愿完毕之后,刘同如往常一般,去往观音殿后堂的求签处,求一支签,看看吉凶。许是天随人愿,今日正是大宪国闻名遐迩的法隐大师在解签,此种机缘,自然不可能错过。
刘同从案几上轻轻拿起签筒,略一停顿,上下一颠,两支竹签便掉落出来。他正要捡起竹签放回签筒重摇时,不料法隐大师开口说道,“世人皆趋利避害,不知吉凶相伴,福祸相依。一支签有一支签的解法,两支签就自然有相应的解法。”
听法隐大师如此说,刘同便将两支签递了过去。
“九五签,下签:路险马羸人行急,失群军卒困相当。滩高风浪船棹破,日暮花残天降霜。”
听着签文,刘同的眉头不禁一皱,这可是下下之签。随即听到法隐大师又解读另外一支签。
“一八签,上签:否去泰来咫尺间,择木良禽觅天缘。若逢好风凭借力,何愁青云杳无边。”
“以两支签一并来解,想必施主近日遭遇不顺或家人抱恙。人生难免历劫苦,柳暗花明也逢春。苦厄时心存善念,自然否去泰来,由危转安。为人能知恩图报,自然也会福泽绵长。”法隐大师手持签文,不缓不急地说道。
刘同只觉耳边回荡着“心存善念”“否去泰来”和“知恩图报”,忙称谢道,“多谢大师指点。”
求签完毕,刘同便打算启程回去,刚刚跨过后堂门槛,又一眼瞥见那位疤面的中年人,在几步之外的走廊处打扫,那小孩也在一旁。
“嗬、嗬”,那中年人突然朝刘同喊起来,含糊不清,根本听不清楚,随即便奔了过来,伸手一扯,硬把刘同推开,“哐当”“哐当”两声,檐下的两盏红灯笼坠下,笼面破碎,骨架撑开。
“哇”的一道哭声,几步之外传来。一盏红灯笼,连带檐下的挂架,砸在那小男孩身上。
那疤脸男子又“嗬嗬”冲过来,扶起跌坐在地的小孩。观音殿中的知客僧和法隐大师,以及一些香客也闻声赶来。
有女香客惊叫一声,“哎呀,出了这么多血,真可怜。”一阵嘈杂。
那疤脸男子便一把抱起那小孩,急急往寮房走去。那小孩一只手臂耷拉着,垂在男子的后背上,嗒嗒在滴血。
事发突然,刘同本来还沉浸在法隐大师的话语中,一时间还未反应过来,便紧跟着过去。
一番包扎过后,那小孩也渐渐止住了哭声。法隐大师轻呼佛号,“我佛慈悲”。那些看热闹的香客也陆续退去。
刘同却走不得。
那小孩的受伤,自己许是要担些责任。若非提醒自己,那疤脸男也许能看到小孩的险情。
心中做了这番计较,刘同便上前询问伤情,赔罪称谢。
那疤脸男“嗬嗬”两声,摆手致意。
“我佛慈悲。许是命中该有此劫,施主也不必介怀。这位白施主叔侄二人家逢大火,亲人罹难,侥幸逃生而出,后流落到此。”
刘同听闻,方明白疤脸的由来。
“一饮一啄间,必有因果。他二人盘桓此处,也非长久之计。鉴于白施主语言有碍,便由我做主,和刘施主打个商量。”
刘同万没想到,法隐大师名满天下,此番能屈尊多次为自己醍醐解惑,指点迷津,便恭敬地回道,“大师请下法旨”。
“寺庙乃方外之地,哪里为世人久居之处。如施主能为他二人觅得去处,也算是功德无量。”
“法师明鉴,我也就是个在中书令府中做些差事,跑腿之人,恐怕不能为他们觅得好的去处,最多也就是干些脏苦的活计。”刘同在心中琢磨了一下,不如给些银两,就当是酬谢之意。为二人谋差事,以后恐怕会滋生不便。
“嗬嗬”两声,那疤面男欲言却不能言,颇有些焦急。
“无妨。功名富贵,自在人心。劳碌安逸,皮囊之惑。今日我已犯了多言妄语之戒,只为了结一段因果。”法隐大师双手合十,便不多言,退出寮房,径直离去。
刘同被法隐大师给晾在原地,颇有些进退为难,再仔细琢磨大师的话语,联想起求到签文,还有那坠落的灯笼,最后再看了看眼前的这叔侄俩。
“罢了,就跟着我回去吧,自会管你们饭吃。”
一番收拾之后,刘同便带着两人离开觉台寺,回到中书令府,稍稍一番打点,也算是将两人登记进府中。
“白用文,编号九五一七,”,在厨房里干些粗活。
“白序,编号九五一八,”,一个已有下人编号的两岁小孩。
“咦,这小孩的生辰?阴年阴月阴日阴时出生,不祥。”那负责招录的执事脸色一变,如此之人,断然不可能招录进府。
刘同心想,这两人如此多难,根由原来在这里,再想起觉台寺中的九五下签和一八上签,以及府中登记的编号,一饮一啄间的因果,暗叹法隐大师确实慧眼如注。他便向那执事解释道,“此子家中失火,仅有这二人逃出,既然灾祸已降,后面当无妨。”
那执事听闻,再看看那脸上的伤疤,默默点了一下头,算是认可。
往事如烟,十三年一弹指。
“咦,他的生辰。”刘同顿时收起了慵懒的姿态,往旁边的木椅上一指,“坐吧。”
端木序便依着椅子的边角小心坐下。“我叔准备了些小物件,给大人送来,一点点孝敬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