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长君入齐,结盟不成,也没能购买粮食。秦、赵之间,非得分出胜负不可。赵王丹见此战,无法避免,也只好全力应战。
平阳君神色充满担忧,“王上,齐国不结盟,也不卖粮食给我们。我们就没有足够的粮食,支撑大战的到来。我们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对我国不利。”

“平阳君这话是什么意思。”赵王丹闻言,心里也涌出前所未有的害怕。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大战。赵国和秦国打消耗战,注定会输得很惨。

“臣认为,我们不应该打持久消耗战。我们应该主动出击。”平阳君也深刻认识到秦、赵两国的差距。赵国军事实力,足以和秦国一战。然,秦国除了本土疆域,还有巴、蜀数千里地,以及占据楚国的丹阳、巫郡、黔中郡,魏国的河东郡,韩国太行以西的疆土。赵国的整体的国力,远不及秦国。再加上,赵国深处四战之地,又与诸侯不和。若与秦国打消耗战,诸侯见之,出兵伐赵,那可大事不妙。

“主动出击?”赵王丹闻言,吓得不轻。

平阳君没有给赵王丹太多的思考时间,态度坚定道:“不错。我们应该主动出击。”

赵王丹稳了稳心神,问道:“我们主动出战,可有把握战胜秦国。”

“没有把握,我们也要试一试。”平阳君见赵王丹还没有意识到战局对赵国来说是多么糟糕,有意加重了语气,“王上,我们只能赌。”

“寡人”赵王丹还是不能下达主动出击的命令。赌赢了,他将会赢得一切。若是输了,他不敢想象。

楼昌见赵王丹遇见大事,毫无主见,与先王相比差远了,也道:“王上,臣赞成平阳君的想法。我们与秦国开战,不能以守为攻,打持久消耗战。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或许还有胜算。”

赵国朝臣也附和道:“臣等附议。”

赵王丹听着朝臣请战之音,也迟迟拿不定主意。无论是战与和,还是攻与守,他已经失了先机。如果再走错一步,赵国将会输得更加彻底。

平阳君知道赵王丹担心的是什么,语调平缓道:“王上,我们主动出击,是可以击败秦国的。”

赵王丹道:“如何击败。”

平阳君闻赵王丹之音,多了点胆怯,鼓舞道:“秦国久攻我不下,士气衰败。秦军跋山涉水,千里远征,军械、粮草也不足。秦国虽占据丹河西侧,但民心未附,立足未稳。我们主动出击,就有可能一战而胜。”

赵王丹问道:“寡人问战与和之时,你们要寡人和。好,寡人让郑朱去议和,我们被秦国欺诈。寡人问攻与守之时,你们要寡人守。如今,你们又要寡人战。你们究竟想要寡人怎么办。”

平阳君见赵王丹没有看清大势,还沉寂在过去。战与和,大臣主张和,是因为他吵着嚷着要提兵亲征。赵王丹是一国之君,岂能亲身犯险。攻与守,大臣主张守。那是因为议和失败,不得不打。然,秦国准备充分,赵国没有准备,只能以守。

今,朝臣主张战,则是因为,赵国没有齐国的援助,更没有支撑打持久消耗战的粮草。若不主动出击,也会将赵国拖垮,

平阳君见赵王丹优柔寡断,迟迟不下达命令,害怕他拖下去,坏了大事,忙道:“我们数十万大军在丹河,与秦国僵持。举国之力,能够承担多久。不如,趁着我们还有粮草,士气未衰,主动出击。”

楼昌也道:“请王上下令,主动出战。”

朝臣见赵国已经没有退路,也齐声道:“臣等附议。”

赵王丹往朝臣看了看,问道:“虞卿,何在。”

平阳君道:“王上莫非忘了。虞卿正在押送粮草,赶赴丹河沿线。”

“好吧!那就打。”赵王丹见虞卿不在,朝臣都主张出战,自己也没有独断朝纲的魄力,喊道:“来人,给廉颇传令。让他率军,渡过丹河,速速击退秦军。”

廉颇正在主军大帐,苦思冥想,迎战秦军之策。这时,平原君率着亲信走了进来,神色不安道:“廉老将军,大事不好了。”

廉颇问道:“秦军过河了?”

“不是。”平原君压低声音道:“我们的粮草快要告罄,不足以支撑大战。”

廉颇也正在为这事发愁,问道:“我们的粮草,还能支撑多少时日。”

平原君不容乐观地说道:“我们驻扎在丹河的将士和百姓,有数十万众。每天消耗的粮草,以万石计算。我们的粮草还能支撑不到十日。战事拖下去,我们粮草告罄,那该怎么办。”

廉颇问道:“平原君可有派人回邯郸,催促粮草。”

“我已经派了五名斥候,回邯郸,让王上送粮草来。”平原君叹道:“这也是杯水车薪,远水救不了近火。若将士知道,我们没有粮草,军心定会大乱啊!”

廉颇也知,粮草的重要性。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支撑,战局就会直转而下,形势对赵国极其不利。

就在这时,一人大笑走了进来,行礼道:“见过廉老将军,见过平原君。”

平原君没想到虞卿来到前线,问道:“你怎么来了。”

“我奉王上之命,押送粮草而来。”虞卿笑道:“怎么,平原君不想见到我。”

平原君见粮草来了,顿时大喜道:“虞卿,你来得太及时了。我们正在为粮草发愁了。”

虞卿笑道:“看来,我来得正是时候。”

廉颇道:“虞卿,你来得太是时候了。”

平原君问道:“虞卿,你带来了多少粮草。”

虞卿伸出三根手指头,“足以支撑大军三个月。”

“三个月。”廉颇对这个答案不是很满意,又道:“虞卿,能否替我做件事。”

虞卿问道:“什么事。”

廉颇道:“你就说带来的粮草,可以支撑六个月。”

虞卿尚未说话,平原君接话道:“廉老将军,这话是何意啊!”

虞卿是明白人,笑道:“平原君,廉老将军是为了稳定军心。”

“稳定军心?”平原君想明白了廉颇的用意,大笑不已。

虞卿道:“廉老将军,不用担心。王上以都长君为使,前往齐国够买粮草,足以支撑,我们与秦国的持久消耗战。”

“太好了。”平原君击掌道:“有了齐国的支援,我们就可以和秦国打消耗战,拖垮秦国。”

廉颇脸上没有半点喜色,问道:“虞卿,王上是什么想法。”

虞卿没有察觉出廉颇微变的神色,“王上赞成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平原君愣了片刻,摇头道:“王上,少年心性,不主动出战就算了。王上怎会选择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虞卿指着自己那张嘴,笑道:“这个主意是我出的。”

“你对王上说了什么,才改变了王上的心意。”平原君知道赵王丹的个性,是听不进去的。

虞卿展了展衣袖,笑道:“我国与秦国议和失败的事情,想必平原君和廉颇老将军都已经知道了。我们议和失败,王上大怒,召集朝臣商议攻与守。是我这张嘴,说动了王上。”

平原君不想听这些,催促道:“说重点。”

虞卿本想多说几句赞美自己的话,但见平原君这般说,也只好跳过不重要的环节,直奔主题,“秦国有意欺诈我们,就是为了拖延之间,让诸侯孤立我们。秦国不能速胜,我们也不会速败。我们和秦国对战,只能打持久消耗战。”

“我听说,你在朝堂上,顶住朝臣的压力,给王上献了三步策略。”平原君道:“第一步,让廉老将军守住丹河,阻挡秦军新一轮攻势;第二步,以都长君入齐,结盟购粮;第三步,消耗秦军,以待决战。”

“不错。”虞卿笑道:“正是我说的。”

“虞卿啊虞卿。”平原君笑道:“你不愧是王兄看重的人。”

廉颇吸了一口气,摇头道:“平原君,我们不能高兴太早了。”

平原君问道:“都长君去齐国,结盟购粮,支撑大战。为何不能高兴。”

虞卿也道:“廉老将军,不用担心。”

“虞卿献的计策,是没有问题。”廉颇语气转变,又道:“我担心的是齐国。”

平原君追问道:“齐国有什么好担心的。”

虞卿一下就想明白了廉颇没有说完的话,拍了一下额头,“坏了,坏了,坏了。”

平原君见虞卿也变得有些莫名其妙,问道:“你又怎么啦!”

“我高兴太早了。”虞卿神色也不安道:“结盟购粮,恐怕不会成功。”

廉颇也道:“这也是我担心的事。”

“都长君亲自入齐,难道还会失败。”平原君见两位太过谨慎,笑道:“你们啊!多虑了。”

虞卿神情严肃道:“我们派使者去秦国议和,这件事诸侯皆知。齐国君臣也会知道。秦王热情迎接我国的使者,会让齐国认为我们和秦国止息兵戈,甚至他们会认为我们和秦国达成了某种协定。此刻的我们,已经被诸侯孤立。”

廉颇也道:“五国伐齐之后,齐国君臣安享和平,不愿卷入中原纷争。我国议和的使者去了秦国,这件事传到齐国哪里,恐怕会了大事。”

平原君道:“你们会不会想多了。”

虞卿道:“齐襄王若在,尚可。可,齐襄王甍,新王年幼。齐国国政,出自君太后之手。君太后、齐王都是没有主见之人,也不敢独断朝纲。齐国君臣想要和平,君太后、齐王只会答应。都长君入齐结盟购粮,就不会成功。”

平原君闻言,脸色惨变道:“都长君入齐结盟购粮失败,岂不是我们只能和秦国一对一对战?”

虞卿正色道:“真是这样,我们只能与秦国开战了。”

廉颇道:“这也是我为何要虞卿说带来了支撑六个月粮草的原因。”

虞卿见廉颇考虑周到,但也瞒不住诸将,问道:“我虽想帮廉老将军撒谎,稳定军心。可,我带来的粮草,一目了然。”

“我在大粮山,设置了粮仓,囤积粮草。你的粮草混合泥土送去,定能瞒天过海。”

“还是廉老将军有办法。我们这样做,不仅可以瞒过将士,还能欺骗秦军安插在我军的斥候。”虞卿佩服道:“我这就去办。”

平原君也道:“我也去。”

虞卿、平原君押送粮草,当着众将士的面而过。诸将士见邯郸送来了这么多的粮草,无不兴高采烈。

虞卿、平原君押送粮草,囤积在大粮山之后,便回来复命。平原君笑道:“廉老将军,没有看见。我军将士,看着粮草,士气高涨啊!”

虞卿也道:“若非廉老将军之计,我还看不到这一幕。”

此时,一使者进入大帐,行礼道:“见过平原君、廉老将军。”

平原君见来者是赵王的亲信李可,问道:“你怎么来了。”

“都长君入齐,结盟购粮失败。”李可提高声音道:“王上命我前来,督促廉老将军,速战速决。”

虞卿担心的事情,最终还是发生了。

平原君见廉颇一点反应都没有,心下起疑,往廉颇案几上看去,这才发现,上面摆放着几道战书。平原君没想到三天的时间内,发生了这么多事。

虞卿见赵王丹先让使者送信,又让亲信前来督战。赵王丹想要开战的心情,太过急切。虞卿涌现出害怕之色,那就是廉颇拒绝了赵王下达的开战命令。

李可道:“王上见廉老将军,拒不出战,很是生气。请廉老将军执行王命,让臣回去也好交代。”

廉颇正色道:“你回去告诉王上,廉颇不会打无把握的仗。也不会让将士,白白的丢了性命。王上出战的命令,廉颇不敢接受。”

李可知道廉颇的脾气,但闻言,还是惊骇不已。赵王丹三日内,送来五道诏书,他竟敢拒绝出战,问道:“廉老将军,可知,拒战的后果是什么。”

廉颇早已经做好了准备,语调平和道:“王上觉得廉颇不听将令,请他找人取而代之。”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