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王丹从小到大,何曾受过如此屈辱,拔出腰中的长剑,一剑将踢翻的案几,劈成两半,咆哮道:“秦王老儿,安敢欺我。”
平阳君知道议和失败,就代表大战的开始,忙道:“王上,我们要准备好与秦国大战。”

诸臣见议和失败,和秦国一战,不能避免,齐声高呼道:“我等愿与秦国血战。”

“好。”赵王丹将长剑送回剑鞘,战意十足,“我们就和秦国打到底。”

虞卿没有附和众人之言,相反,坐在一边,纵身长笑。这道笑声,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也成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赵王丹见虞卿狂笑不已,心情不悦,问道:“虞卿,你笑什么。”

虞卿双眼看着别处,仿佛没有听见,也没说话。

赵王丹知道虞卿是有主意的人,也后悔没听虞卿的话,才导致议和失败,问道:“秦王欺寡人,寡人该如何。”

众人义愤填膺地喊道:“打。”

赵王丹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再加上他年轻气盛,哪里忍得下去。然,虞卿在这个关键时刻,却不说话,想必是不赞成诸臣的意见。赵王丹见先前言语上冲撞了他,心中充满内疚,同时为了询问虞卿的意见,放下身段,问道:“虞卿,寡人悔不听你之言。议和失败,我们该怎么办。”

虞卿见赵王遇事一点都不淡定,有失君王之风,叹道:“王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赵王丹本以为与秦国议和胜券在握,却没想到虞卿之言,一语成真,对他更是敬服不已。当初,若是听了虞卿的话,他也不会让赵国陷入险境。

赵王丹想起这些事,后悔也来不及了,沉重地吸了一口气,轻声道:“是啊!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宦者令见王上能够说出这句话,显然是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宦者令苦于没有智慧,为赵王丹解忧,眼神又往虞卿看了看,却见对方神色镇定,又选择静默不语。

宦者令揣测虞卿发笑定是有原因。之所以,不说话,想必是还在为那个赌约之事生气,问道:“此乃,关乎国家大事。虞卿,你是如何看。”

平阳君也听说赵王丹与虞卿打赌之事,更知虞卿的才能。虞卿也是蔺相如之后,最善谋略之人。秦国与赵国开战,没有他的主意是不行的。

平阳君四顾看了看,对着朝臣道:“大战在前,我们应该放下成见,一致对外,对战秦国。”

虞卿知道,平阳君这句话是对朝臣说的,也是对他说的。然,虞卿仍旧我行我素,也不多加理会。

赵王丹见虞卿还是不肯献策,性子有点急了,却见平阳君递来一道神色,心领神会,朝着虞卿赔罪道:“寡人年少气盛,才与你打赌。虞卿,请别放在心上。此战,关系我国的安危,请虞卿为寡人献策。”

虞卿发笑,是觉得群臣一怒伐秦,太不把征伐之事,当回事儿。他笑而不语,并非是因为与赵王丹打赌之事,而是担心自己再次献策,也不会被赵王采纳。虞卿没想到赵王丹会再三放下姿态,也有先王知错就改的性格。

虞卿看着赵王丹问道:“王上,我们能战乎?”

赵王丹不明其意,问道:“虞卿不也是主张战,为何现在会说出这样的话。”

“臣主张战,那是因为秦王不知道我们的底牌。我们抛出了底牌,再战有何意义。”虞卿见赵王陷入思考,又问道,“此刻,我们亮出底牌。秦国拒绝议和,说明了什么。”

平阳君搭话道:“秦国有把握战胜我们。”

虞卿看着眼前这个主张求和之人,“秦国知道我们的底牌,拒绝议和,选择扩大战事。只能说明,秦国与我们对战,有把握、有信心。”

赵王丹心中涌现出一股害怕,问道:“那该怎么办。”

虞卿不答,又问道:“秦王欺诈我们在前,又扣押我国使者,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王龁被我们阻挡在丹河西侧,秦军粮草、军械不足。”平阳君见赵王答不上来,主动接话,“秦王欺诈我们,扣押郑朱,就是为了大战,争取时间。”

“这是其一。”虞卿又道:

“其二,是秦国孤立我们与诸侯之间的关系。”

平阳君道:“秦国孤立我们?”

“秦国与我们开战,蓄谋已久。要开战,就要准备充分。秦国粮草充足、军械完备。我们又被诸侯孤立,且没有备战。”虞卿叹道:“战局对我们十分不利。我们冒然进攻,只会徒增伤亡。臣认为,不能战。”

“不能战?”赵王丹不甘心地问道:“我们不打,难不成被秦国欺负不成。”

“臣说的不能战,是不主动出战。”虞卿又道:“秦王执意与我们开战。三晋男儿,岂能没有决战的勇气。”

平阳君想了想,也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但一想到虞卿,三见先王就被拜为上卿,定有过人之处,虚心求教道:“请,先生指教。”

虞卿见大多数群臣因为议和失败,丧失了理智,唯独平阳君是少有的清醒之人,降低语速,“秦军来势凶猛,士气旺盛,我们出动出击,正是秦国想要的。臣不主张出战,不是怕了秦国。而是觉得不是出战的最佳时机。”

赵王丹问道:“不战,如何退秦。”

虞卿道:“我们不战,便以守。”

赵王丹追问道:“丹河,能够阻挡秦军的攻势乎?”

“廉老将军在丹河东侧,布阵,阻挡了秦军的攻势。秦王增兵,也不能轻易突破老将军的防线。”虞卿停顿少许,续道:“征伐之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秦军拿不下丹河,定会士气大减,我们就能反戈一击。”

赵王丹恍然醒悟,问道:“虞卿的意思是要寡人坚守壁垒,以守为攻,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虞卿点头道:“秦军不能速胜,我军也不会速败。我们和秦国这场仗,只会持久。以守为攻,打持久消耗战,是我们抵挡秦军最好的方法。”

平阳君想了想,觉得持久战会有弊端,问道:“我国国力,不如秦国。打持久消耗战,会不会对我们不利。”

虞卿不答反问道:“事到如今,我们还有办法,与秦国速战速决?”

赵王丹没有主意,又见诸臣不说话,表态道:“寡人就与秦国打持久消耗战。”

虞卿见赵王丹采纳了自己的主张,又道:“此战,我们能否取胜,要分三步。”

赵王丹见有办法阻截秦军,转忧为喜,虚心问道:“虞卿,请说。”

“第一步,就是要阻截秦军的攻势。这一步,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虞卿道:“我们能不能阻挡秦军的攻势,就看廉老将军,能否守住丹河东侧的防线。”

赵王丹问道:“第二步是什么。”

虞卿道:“我们要和秦国打持久消耗战,就要做好长期的准备。此战,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国运之战。也是我国和秦国多方面、全方位的较量。”

赵王丹想到要和秦国全面开战,没有了底气,心慌道:“一对一,我们能否战胜秦国?”

“我们一国打不赢秦国,不如联合齐国。”虞卿并非自大之人,也知赵国的国力,全面对抗秦国,的确有些吃力。

“齐国会帮我们击秦?”赵王丹想了想,也觉得这是不可能了。

当年,赵王继位之时,秦国伐赵取三城。赵威后将长安君送去齐国为质,齐襄王因为各种考虑才选择助赵抗秦。今,齐襄王甍,新王年幼,君太后主政。齐国是不会卷入秦、赵两国的纷争。

平阳君道:“王上,不用担心。我们和齐国,尚有盟约。”

“纵使我们和齐国还有盟约。”赵王丹问道:“我们以什么借口,去齐国求助。”

平阳君也想不出方法,将齐国卷入秦、赵之争。再说呢?齐国又凭什么帮赵国抗秦。

虞卿见诸臣没有说话,开口道:“臣认为,我们以购粮唯由,试探齐国的态度。齐国答应将粮食卖给我们,会盟尚能成功。若不卖,那就危险了。”

平阳君问道:“不卖,有何危险。”

虞卿想到了最坏的打算,“齐国不愿意与我们结盟。对抗秦国,我们只能以举国之力

。”

赵王丹见此事关系重大,往大臣之中看了看,问道:“何人去齐。”

平阳君道:“王上觉得谁去齐国比较合适。”

赵王丹见计策是虞卿献的,那去齐国促成两国会盟,非他莫属,拜托道:“辛苦,虞卿走一趟了。”

虞卿就知道赵王会将这件事交给他,摇头道:“臣去不合适。”

赵王没想到会被拒绝,也不生气,问道:“虞卿,你不合适,还有谁合适。”

虞卿见赵王把那个重要的人物给忘了,语调不快不慢地说出三个字,“都长君。”

赵王丹闻言,担忧道:“都长君患疾,行动不便。我们让他去齐国,会不会”

虞卿知道赵王尚未说出口的那句话,笑道:“都长君效仿望诸君,为两国和平奔走。他去齐国,再合适不过。”

赵王丹相信虞卿的判断,喊道:“好,寡人给都长君传令,让他速速去齐国。”

虞卿劝道:“传令是不妥的。王上要亲自去”

赵王丹也觉得,他亲自前去效果更好,忙道:“寡人疏忽了。”

“廉老将军守住阵地,都长君入齐会盟。”平阳君见虞卿说了两步,还有一步没说,问道:“虞卿,最后一步是什么。”

“消耗秦军,以求决战。”虞卿又道:“王上,当务之急,我们要守住丹河,不能让秦军前进一步。”

赵王丹忙道:“来人,速速传令给廉老将军,固守阵地,不可让秦军渡过丹河。”

......

“报。”一名斥候,急色来到主军大帐,高呼道:“廉老将军,发现大量秦军,集结丹河西侧。”

廉颇闻言,大感不妙,挥手道:“再探。”

斥候刚离去,平原君急色走了进来,“廉老将军,这是王上派人送来的书信。我们议和失败了。”

廉颇早就知道是这个结果,脸色平静道:“议和失败了。我们和秦国的大战就要开始了。平原君,等待我们的将会是一场激烈的暴风雨。”

平原君吞了口吐沫,稳定心神,问道:“我们真的要和秦国大规模开战。”

“非我危言耸听。”廉颇看着丹河西侧的方向,吐出了一口气,“斥候来报,秦国已经增兵了。”

平原君闻言,神色不安道:“廉老将军,我们如何应对。”

廉颇胸有成竹地说道:“平原君,不用担心。有我在,秦军休想前进一步。”

平原君见廉颇很有把握,那颗心,也不在显得慌乱,“廉老将军的能力,我相信。但,战场瞬息万变,万一丹河失守,我们守不住,那该如何。”

廉颇笑道:“平原君不用担心,我们丢了丹河,还有一道屏障,能够阻截秦军。”

“廉老将军说得是百里石长城?”平原君这才明白了,廉颇修建长城的深意。

“不错。我们依托长城,定能阻截秦军。”

“秦王增兵,野王的秦军也汇聚丹河,秦军的人数比我们多。我们也不能大意。”平原君见廉颇早就想好了下一步计划,更加对他佩服不已。有廉颇在,他也放心了不少。

平原君拿出赵王丹的书信,递给廉颇,又道:“此次与秦国议和,我们失败了。秦国定会加大对我们的攻势。王上命廉颇老将军固守壁垒,将秦军阻截在丹河西侧。廉老将军,有把握乎?”

廉颇接过国书,见上面写的几行字。赵王丹示意他固守壁垒,坚守不出,将秦军阻截在丹河西侧。赵王丹在战与和之间,先选择战,后选择和。今,议和失败,攻与守之间,选择了守。

廉颇不知道年少的赵王丹想的是什么。以守待攻,也是他的方略。此时,与赵王丹不谋而合。廉颇看着平原君,许诺道:“秦军虽众,但不利于大规模作战。此地,我亲自把守。秦国休想再前进一步。”

平原君宽慰道:“有廉老将军这句话,我就放心了。”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