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西班牙,夹在法奥之间的瑞士就更悲剧了。中立神马的不用想了,小国没有选择权。
如果说奥地利拉拢俄西两国是因为政治需要,那么拉上瑞士就完全是为了凑数。
不站队没关系,奥地利是爱好和平的,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只不过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非参战国也不就用参加了。
别看原时空瑞士中立的很开心,连欧盟也懒得加入,那是建立在美国崛起、欧洲没落的基础上;现在就游离在体系之外,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别的不说,一个粮食禁运,瑞士撑不过一年就要饿肚子;一个关税壁垒,瑞士初生的工业马上就要退回中世纪。
不用怀疑,战后的奥地利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战败的法兰西,还是独立的撒丁王国,都不可能为了瑞士和奥地利对上。
说白了,霸主国也是需要立威的。一般来说,都会选一只鸡杀了用来儆猴。奥地利也不例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会成为那只倒霉鸡。
小国的存身之道,第一条就是识时务。在西班牙向法兰西宣战后,顶不住压力的瑞士政府,紧跟着向法国人宣战。
反法同盟的队员集合完毕,奥地利终于汇聚出了无可匹敌大势,纵使英国人亲自下场也无力回天。
维也纳宫,看着插满小旗的地图,弗朗茨缓缓说道:“决战的时机到了,俄、西、瑞三国的加入,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命令前线部队,发起全面反攻,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削弱法国人的实力。
外交部继续努力,争取在法国人投降前,把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拉下水,为战后重建国际秩序打下基础。
当然,英国人除外。”
没错,至始至终弗朗茨都没有指望这些新盟友的力量,
拉他们入场的主要目的只有两个:
其一、捆绑更多的国家在战车上,尽可能多的给法国人制造敌人,大家一起来分摊仇恨。
其二、打击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削弱法国人的抵抗意识,为决战增加胜算,尽可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当然,顺带的好处就更多了。欧洲大陆就这么多国家,参战国多了,能够成为调停国的国家就少了,就算是英国人想要干涉,也拉不到够份量的盟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现在欧洲大陆就剩下三个中立国了,他们和法国人几乎没有利益牵连。
利诱根本就不现实,如果强迫他们对法宣战,或许他们会迫于形势答应下来,但内心肯定会不满。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做事霸道的印象,不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反正他们的实力有限,参战也不能带来实际意义,不如随他们去算了。”
毫无疑问,这三个中立国不包括不列颠。从英俄关系恶化开始,奥地利政府就下意识的将英国人排除在了欧陆之外。
看了看地图,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现在的中立国也就葡萄牙、荷兰以及北欧联邦了。就算是他们参了战,也没机会上战场了。
不光是他们,就连俄、西瑞三国弗朗茨都不准备给他们参与决战的机会。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如果西、瑞两国反应快点儿,或许还有机会凑个热闹,参与痛打落水狗的游戏,其他不接壤的国家,就不用想了。
法国人的家底很厚实,参加决战固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和丰厚的收益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老大也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想要让大家服气,最基本的公平还是要做到的。
弗朗茨已经做好了计划,实施收益和贡献对等原则,为反法战争做出了多少贡献,战后就拿走多少战利品。
做出贡献少的,除了最初许诺的利益外,剩下的利益分配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奥地利想要独吞法属非洲,自然不能让太多的国家参与到大决战中,要不然吃独食就太难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外界亮肌肉,让大家明白这个老大实至名归,不是一个花架子,往后做事的时候把眼睛放亮点儿。
……
中欧战场,年迈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最后的动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元帅这是快要油尽灯枯了。如果不是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或许他已经倒下了。
自从俄国人参战的消息传来,绝望的情绪就在法军营地中蔓延,尤其是意大利士兵闹得最凶,甚至有人在军营中公然传播反战思想。
为了稳定军心,麦克马洪第一时间下令镇压,先后处决了数百人,才稳定了局势。
铁血手段能够震慑人心,却没有办法恢复士气。或许国内的官老爷们不明白,但是前线的将领都清楚,法军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国际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俄国人向我们宣战了,西班牙和瑞士也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击败眼前的敌人,粉碎敌人的野心,那么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敌人跳出来。
法兰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现在需要我们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别看他们人多势众,实际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打垮了领头的奥地利,国际上的反法势力就会退却。
……”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用洪亮的声音,向军官们灌输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心灵鸡汤,只求激发大家的信念,为法兰西赢得一线生机。
至于效果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或许俄国人距离远,一时半会儿对他们鞭长莫及;可西班牙和瑞士就在他们隔壁,就算是两国不出兵,同样也会牵制大量的法军。
西班牙还好说,中间隔着比利牛斯山脉,只要部署十几二十万法军,就能够守好门户。
瑞士就不一样了,法瑞接壤区域一马平川,天险都在瑞士境内。一旦奥军从瑞士借道杀出,就直接进入了法兰西的腹心。
确切的说不是“一旦”,而是已经发生了。就在瑞士参战的同时,一支奥地利部队已经从列支士登公国出发,进入了瑞士境内,明显是冲着法兰西来的。
不同于反法同盟的人多势众,法兰西的战争动员已经濒临极限。战争进行到现在,法军损失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两百万。包括非洲大陆葬送的八九十万,欧洲战场上损失的一百余万。
尽管这些人不是全部战死,还有大量官兵在战场上残疾和被俘,可本质都一样,无法再次上战场。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巴黎政府决定速战速决开始,法军每天都要付出上万人的伤亡。
再怎么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在残酷的伤亡面前,一线的官兵们早就是怨声载道。
基层官兵的情况,麦克马洪分身乏术,只能依靠高层军官一级一级向下面做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激发士兵们的斗志。
不待麦克马洪把话说完,就被突然闯入的年轻军官打断了:“元帅,奥地利人发起进攻了。
据前线发来的电报说,奥军这次进攻的力度非常大,漫山遍野都是铁疙瘩怪兽,威力非常的大,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付。
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告破,前线的第七师、第十六师、第二十三师、第四十二师等部队,纷纷发来了求援电报。”
听到“铁疙瘩”怪兽,麦克马洪脸色一沉,貌似之前有人给他汇报的文件中就提到过奥地利人的秘密武器中就有这玩意儿。
可惜奥地利的秘密武器太多,绝大部分都是放出来的烟雾弹,在投入战场前,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加上情报不全,直接被麦克马洪给无视了。
当然,就算是提前知道也没用。没有见过装甲部队的威力前,在大家的概念里那就是重装骑兵,无非是外面的铠甲后了一些。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隐藏多日的钢铁洪流喷涌而出,从南欧到中欧都是坦克、装甲车的身影。
自战争爆发以来,法奥两国之间的大决战爆发了。一面是想要速战速决的法军,一面是钢铁洪流的奥军,在欧洲大陆上演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战斗?
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屠杀。
血肉之躯和钢铁洪流的对抗,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加上法军之前一直都是进攻的一方,自身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并不是很强,结果就悲剧了。
……
如果说奥地利拉拢俄西两国是因为政治需要,那么拉上瑞士就完全是为了凑数。
不站队没关系,奥地利是爱好和平的,不会强迫大家加入。只不过战后的国际秩序建立,非参战国也不就用参加了。
别看原时空瑞士中立的很开心,连欧盟也懒得加入,那是建立在美国崛起、欧洲没落的基础上;现在就游离在体系之外,最终的结局无非是怎么死的问题。
别的不说,一个粮食禁运,瑞士撑不过一年就要饿肚子;一个关税壁垒,瑞士初生的工业马上就要退回中世纪。
不用怀疑,战后的奥地利绝对有能力做到这一点。无论是战败的法兰西,还是独立的撒丁王国,都不可能为了瑞士和奥地利对上。
说白了,霸主国也是需要立威的。一般来说,都会选一只鸡杀了用来儆猴。奥地利也不例外,现在唯一不确定的就是谁会成为那只倒霉鸡。
小国的存身之道,第一条就是识时务。在西班牙向法兰西宣战后,顶不住压力的瑞士政府,紧跟着向法国人宣战。
反法同盟的队员集合完毕,奥地利终于汇聚出了无可匹敌大势,纵使英国人亲自下场也无力回天。
维也纳宫,看着插满小旗的地图,弗朗茨缓缓说道:“决战的时机到了,俄、西、瑞三国的加入,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已经下降到了最低点。
命令前线部队,发起全面反攻,我的要求只有一个,尽可能削弱法国人的实力。
外交部继续努力,争取在法国人投降前,把欧洲所有的中立国都拉下水,为战后重建国际秩序打下基础。
当然,英国人除外。”
没错,至始至终弗朗茨都没有指望这些新盟友的力量,
拉他们入场的主要目的只有两个:
其一、捆绑更多的国家在战车上,尽可能多的给法国人制造敌人,大家一起来分摊仇恨。
其二、打击法国人的军心士气,削弱法国人的抵抗意识,为决战增加胜算,尽可能减少己方的伤亡。
当然,顺带的好处就更多了。欧洲大陆就这么多国家,参战国多了,能够成为调停国的国家就少了,就算是英国人想要干涉,也拉不到够份量的盟友。
外交大臣韦森贝格:“陛下,现在欧洲大陆就剩下三个中立国了,他们和法国人几乎没有利益牵连。
利诱根本就不现实,如果强迫他们对法宣战,或许他们会迫于形势答应下来,但内心肯定会不满。
与此同时,我们还会给外界留下一个做事霸道的印象,不利于战后国际秩序的建立。
反正他们的实力有限,参战也不能带来实际意义,不如随他们去算了。”
毫无疑问,这三个中立国不包括不列颠。从英俄关系恶化开始,奥地利政府就下意识的将英国人排除在了欧陆之外。
看了看地图,弗朗茨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现在的中立国也就葡萄牙、荷兰以及北欧联邦了。就算是他们参了战,也没机会上战场了。
不光是他们,就连俄、西瑞三国弗朗茨都不准备给他们参与决战的机会。
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如果西、瑞两国反应快点儿,或许还有机会凑个热闹,参与痛打落水狗的游戏,其他不接壤的国家,就不用想了。
法国人的家底很厚实,参加决战固然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和丰厚的收益相比,根本就不值得一提。
老大也不是好当的,尤其是在分配利益的时候,想要让大家服气,最基本的公平还是要做到的。
弗朗茨已经做好了计划,实施收益和贡献对等原则,为反法战争做出了多少贡献,战后就拿走多少战利品。
做出贡献少的,除了最初许诺的利益外,剩下的利益分配就和他们没关系了。
这是没办法的事情,奥地利想要独吞法属非洲,自然不能让太多的国家参与到大决战中,要不然吃独食就太难看了。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向外界亮肌肉,让大家明白这个老大实至名归,不是一个花架子,往后做事的时候把眼睛放亮点儿。
……
中欧战场,年迈的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拖着疲惫的身体进行最后的动员。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老元帅这是快要油尽灯枯了。如果不是有强大的信念支撑,或许他已经倒下了。
自从俄国人参战的消息传来,绝望的情绪就在法军营地中蔓延,尤其是意大利士兵闹得最凶,甚至有人在军营中公然传播反战思想。
为了稳定军心,麦克马洪第一时间下令镇压,先后处决了数百人,才稳定了局势。
铁血手段能够震慑人心,却没有办法恢复士气。或许国内的官老爷们不明白,但是前线的将领都清楚,法军已经陷入了内忧外患的境地。
“想必你们都知道了,国际局势突然发生变化,俄国人向我们宣战了,西班牙和瑞士也跳出来落井下石。
这只是一个开始,如果我们不能在战场上击败眼前的敌人,粉碎敌人的野心,那么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敌人跳出来。
法兰西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现在需要我们拿起武器,保卫我们的家园。
别看他们人多势众,实际上都是一群乌合之众。只要打垮了领头的奥地利,国际上的反法势力就会退却。
……”
帕特里斯·麦克马洪元帅用洪亮的声音,向军官们灌输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心灵鸡汤,只求激发大家的信念,为法兰西赢得一线生机。
至于效果么,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或许俄国人距离远,一时半会儿对他们鞭长莫及;可西班牙和瑞士就在他们隔壁,就算是两国不出兵,同样也会牵制大量的法军。
西班牙还好说,中间隔着比利牛斯山脉,只要部署十几二十万法军,就能够守好门户。
瑞士就不一样了,法瑞接壤区域一马平川,天险都在瑞士境内。一旦奥军从瑞士借道杀出,就直接进入了法兰西的腹心。
确切的说不是“一旦”,而是已经发生了。就在瑞士参战的同时,一支奥地利部队已经从列支士登公国出发,进入了瑞士境内,明显是冲着法兰西来的。
不同于反法同盟的人多势众,法兰西的战争动员已经濒临极限。战争进行到现在,法军损失的总兵力已经超过两百万。包括非洲大陆葬送的八九十万,欧洲战场上损失的一百余万。
尽管这些人不是全部战死,还有大量官兵在战场上残疾和被俘,可本质都一样,无法再次上战场。
然而,这还只是一个开始。从巴黎政府决定速战速决开始,法军每天都要付出上万人的伤亡。
再怎么家大业大,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在残酷的伤亡面前,一线的官兵们早就是怨声载道。
基层官兵的情况,麦克马洪分身乏术,只能依靠高层军官一级一级向下面做思想工作,尽可能的激发士兵们的斗志。
不待麦克马洪把话说完,就被突然闯入的年轻军官打断了:“元帅,奥地利人发起进攻了。
据前线发来的电报说,奥军这次进攻的力度非常大,漫山遍野都是铁疙瘩怪兽,威力非常的大,根本就没有办法对付。
我们的第一道防线已经告破,前线的第七师、第十六师、第二十三师、第四十二师等部队,纷纷发来了求援电报。”
听到“铁疙瘩”怪兽,麦克马洪脸色一沉,貌似之前有人给他汇报的文件中就提到过奥地利人的秘密武器中就有这玩意儿。
可惜奥地利的秘密武器太多,绝大部分都是放出来的烟雾弹,在投入战场前,谁也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加上情报不全,直接被麦克马洪给无视了。
当然,就算是提前知道也没用。没有见过装甲部队的威力前,在大家的概念里那就是重装骑兵,无非是外面的铠甲后了一些。
随着弗朗茨的一声令下,隐藏多日的钢铁洪流喷涌而出,从南欧到中欧都是坦克、装甲车的身影。
自战争爆发以来,法奥两国之间的大决战爆发了。一面是想要速战速决的法军,一面是钢铁洪流的奥军,在欧洲大陆上演了最激动人心的一幕。
战斗?
不,确切的说应该是屠杀。
血肉之躯和钢铁洪流的对抗,本身就是不公平的。加上法军之前一直都是进攻的一方,自身的防御工事修筑的并不是很强,结果就悲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