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策如今得了黄忠,又在荆州连场大胜,不由得令他有点飘飘然。
黄忠见孙策把刘磐送回了攸县,并且还派人保护,心中更是感激,于是向孙策请命,要替孙策征讨荆州南部。
孙策大喜,因为黄忠在荆州威名远播,只要是黄忠所到之处,只怕无不慑服。
孙策固然是一团喜气,手下众将也是洋洋得意,唯有周瑜不以为然。
周瑜向孙策进言,他认为己方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首先,荆州大小湖泊无数,河流源远流长,上接巴蜀,下连江东,这些河流就是己方势力遍布荆州的要道,所以现在是得河道者得荆州,问题是要控制河道就要有足够的船只,在短时间内己方不可能造出很多的船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刘表的水军和战船器械等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而江陵是荆州的战略要地,刘表的千艘战船、八万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都集结在这里,所以据有江陵才算真正据有了荆州。
周瑜认为,荆州四通八达,在军事上属于“争地”,只可以与敌争锋,却不可以防守,荆州这地方是怎么守也守不住的。
若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么己方倒是有喘息之机,可以在荆州求生存,可是现在天下局势日渐明朗,北方有徐济,江东还有曹操,这些豪强都与荆州相连接,而且实力强大远胜己方,实在难以匹敌。
要想真正与这些敌人抗衡的话,先要治标,然后治本。
首先,荆州虽然是“争地”,但是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争地”,这种“争地”更多的是表现在控制河道上。
在荆州没有水军,就不要妄想什么称霸荆州。有水军的话,在荆州一日千里行军。实行突袭都不是什么问题,那战船就是一座座活动的堡垒,可以说这长江天险就相当于北方的长城,而关键处是长江天险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所致,
所以在荆州大力发展水军才是在短时间内控制荆州的最直接办法,更是对外抵御北方和江东之敌的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控制好河道,荆州就不再是“争地”,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敌人来讲,荆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汤。
不过这么做还不够,因为敌人还别的办法把荆州变成争地。
江东之敌可以姑且不论,毕竟荆州是在江东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占优势,孙策一方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曹操。
更何况曹操的军队以北人居多。而是可以说是没有水军,即便是训练出来水军,只怕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和己方争胜。
而且将来为了面对北方共同的敌人徐济,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却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巴蜀崛起,那对己方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那等于对方控制了长江的上游,所以为了荆州的安全,巴蜀也将是己方谋略的重点。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行。
否则眼前的这点看似辉煌的胜利就好像沙滩上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个浪头打过来,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
周瑜认为,虽然益州的刘焉有枭雄之才。但是毕竟已经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征讨益州的动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益州这块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他没有想到在己方的胜利下面蕴含着这么大的危机。
而周瑜的话则更令孙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原来天下有那么大!
第一次,孙策才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于是,孙策一面命令黄忠征讨荆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则加快了对荆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孙策军势在必得!
就在这时,荆州的张允大军已经撤回,在见过刘表之后,便同蔡瑁兵合一处。连同荆州水军开始出兵南下,与孙策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双方还大造声势战。
孙策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外宣称自己“只诛首恶”,对于荆州百姓绝无半点惊扰。
而刘表则对外宣称孙策乃是叛逆袁术的爪牙,此来还有为自己父亲报仇的理由,所以孙策定会把荆州子民尽皆屠戮。
双方各打旗号,令百姓们莫衷一是。
不过令双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荆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荆州本土的世家子弟开始纷纷撤离荆州。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刘表打不过孙策,但是孙策毕竟是袁术的手下,袁术乃是叛逆,若是孙策占领荆州的话,他们实在不愿意为孙策服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忙向外界宣称孙策只不过早年在袁术那里栖身而已,并非是袁术的部将,在袁术称帝之后更和袁术划清了界限。
更说若不是袁术阻拦,玉玺要就已经送还给了朝廷,那玉玺根本就是袁术从孙策手里抢走的。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人去分辨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术也没有这个心情。
如此一来,才挽回了一些影响,令大多数世家子弟留了下来,而这些人日后则成为了孙策大军的重要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在来到荆州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却未下定决心,正好趁此机会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东行,而有的人则向西进入巴蜀。虽然巴蜀也有战乱的迹象,不过和其他的地方相比总归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也随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了巴蜀。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庞统。
孙策军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不过,也许日后他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至少孙策已经盯上了巴蜀。
当然盯上巴蜀的人还有很多,至少刘备已经入蜀,而贾诩,也早已经谋划多时了。
只不过。贾诩还在关心日趋动荡的西凉和长安。
看似平静的关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中国的南方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战火却在悄然的熄灭状态中。
兖州军已经征讨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关东地区,势力空前的膨胀起来,不过正如徐济所担心的那样。兖州军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连同降卒在内一共将近四十万兖州军全部投入战斗,为了应付战斗,整个兖州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厂,四十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全力以赴。
这还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资算在其中。
而令徐济颇为担忧的荀彧在为兖州日渐强大的同时更是忧心忡忡,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徐济汇报请州的经济状况,他认为徐济应该早日解决北方的战争,并且自北方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恢复建设活动。
徐济何尝不想?但是现在统一北方的脚步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对荀彧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荀彧当然也知道徐济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兖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徐济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兖州。
当然荀彧更在担心徐济“失踪”的事情,毕竟,徐济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徐济绝对的不利。
现在兖州的稳定完全靠徐济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徐济不在兖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兖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兖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徐济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徐济是不会令荀彧失望的,他写信给荀彧,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而这也是徐济的一次试探,荀彧究竟是否真心为自己效命这一次就能看出来。
而在兖州战争结束不久,一直在徐州“违抗”兖州政府命令的兖州第一军师郭嘉便对外宣称,在不久前,徐州的阙宣谋反事件的真正主使乃是徐州世家大族曹氏家族。
因为在整个的徐州事件中。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就是曹豹!
郭嘉这么做当然是收到了徐济的命令,以便配合贾诩在长安的行动。
曹豹是阙宣谋反的背后主使的消息一出,徐州哗然。
当事人曹豹当然是百口莫辩,其实这件事情郭嘉并不是有意诬蔑他,阙宣谋反的事情本身就和已故的徐州刺史陶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陶谦心腹的曹豹要是没有参与这件事情那才是奇哉怪也呢。
现在陶谦死了,事情变得死无对证,郭嘉说曹豹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曹豹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与此同时,兖州的荀彧却写信并且发出通告,“严厉谴责”郭嘉,说郭嘉这么做无疑是在扰乱徐州,还说徐州乃是兖州的近邻,现在徐州已经安稳,更有朝廷选好的刺史,郭嘉早就不应该在徐州呆着,现在更说曹豹是幕后主使,到底“弃兖州于不顾,置徐州于何地?视朝廷如何物?”
不过郭嘉却没有把荀彧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首先,郭嘉把徐州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出示了所谓的证据,更含蓄地说出了自己想要把徐州控制在手里的“野心”,当然,郭嘉并没有说自己想要当徐州刺史,而是推举他行径发掘的张昭出任徐州刺史。
张昭乃是广陵名士,在内政方面才能卓著,在陶谦活着的时候,早就想请张昭做官,可惜张昭一直不假颜色,现在郭嘉提议张昭出任徐州刺史。当然没有人会认为张昭不够资格。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张昭现在是控制在郭嘉的手里,可以说是郭嘉的人,有张昭当徐州刺史,郭嘉放心得很。不管怎么说,郭嘉的长处在于军事而不在于政治。
糜竺之前便说要送徐济一份“及冠之礼”,自然是早已经暗中投向了兖州,对于徐济失踪这件事情的真相知之甚悉,知道这是兖州做给别人看的戏,他当然要全力配合,于是当场便表示支持郭嘉的决定。
赵氏家族和陈氏家族则保持沉默,在他们眼里,谁来做徐州刺史不是问题,问题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目前看来。这个郭嘉控制徐州要比曹豹控制徐州好,所以他们采取默认的态度。
郭嘉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马上把徐州世家大族的态度公诸于天下,这无疑是在和兖州顶着干。
与此同时,郭嘉写信给大司徒王允。向王允说明了徐州的一切,并有徐州世家大族的联名举荐张昭出任徐州刺史的书信一封。
郭嘉在写给王允的信中蓄意挑拨,说古人就已经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现在看看长安城中,杨彪和西凉马腾、韩遂、益州刺史刘焉交好,而吕布表面对王允恭顺,其实却是暗怀鬼胎。既然吕布可以朝三暮四的出卖别人、杀死自己的义父,那么难保日后他不会出卖王允。
现在吕布极力维护曹豹,其实就是在为自己谋求后路,想要成为第二个杨彪。
一个杨彪已经不能容忍,再多一个吕布又怎么能受得了?
随后,郭嘉在心中暗示自己愿意在徐州效“春秋孟尝君狡兔三窟”之故事。为王允在徐州留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王允当然不会相信郭嘉会真心投靠自己,他现在认为郭嘉是在寻求帮助,毕竟他现在做的事情有背叛徐济的成分在其中,但是现在郭嘉羽翼未丰,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才会在朝廷上寻求帮手。
王允有王允的考虑,若是在以前,他不会帮助郭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兖州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最近从荆州传来的消息证明,追杀徐济的行动已经失败了,至少现在没有人知道徐济到底在哪里。
就连袁绍派出的袁术家族的高手也在荆州被徐济巧施妙计和荆州第一高手黄忠误伤。
现在荆州和江东大乱,徐济完全可以趁乱渡江,回到兖州,一旦徐济回到兖州,那就会很多事情露馅,若是叫徐济知道自己曾经向袁绍、袁术和刘表三人透露过徐济有可能在荆州的事实,那么长安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要是能找到皇帝就好了。
这才是王允心中最渴望的事情。
只要有汉献帝在手里,那么徐济即便是回到了兖州也不敢对长安轻举妄动,因为徐济一旦有所行动,自己就可以宣称徐济为叛逆。
徐济这个人最喜欢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攻击别人,所以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徐济是不会贸然动手的。
问题是那群饭桶一直找不到皇帝。
现在郭嘉的出现则给王允了一个提示。
王允决定在暗中全力帮助郭嘉,只要郭嘉强大起来,自己的长安就会安稳。
即便是徐济回到兖州,他也要先对付郭嘉,“攘外必先安内”,徐济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王允马上决定按照郭嘉的提议办,任命张昭为徐州刺史。
当然,王允这么做更是为了防备吕布。
郭嘉对吕布的判断惊出了王允一身冷汗,为了免除后患,王允才要放弃曹豹。
现在在长安城中,王允觉得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贾诩和张绣。
为此,王允写信给正在咸阳“练兵”的贾诩,问贾诩到底怎么办。
贾诩当然是对郭嘉的提议大加赞赏。
同时贾诩回信给王允,他认为要想让郭嘉有实力和徐济争斗的话,那就必须要领郭嘉有几个盟友才行。
为此,贾诩提议王允不妨给一直在豫州默默发展的袁绍写一封信,毕竟袁绍早就想要吞并自己弟弟袁术的势力范围,现在袁术败亡在即,又是朝廷的叛逆,不如让袁绍趁势而起,组合成第二次盟军,讨伐袁术,然后令郭嘉和袁绍联手。
如此一来,郭嘉的羽翼便成了。
为了声援袁绍,贾诩还建议邀请孙策、曹操、刘表、再加上一直在司州静观其变的中央军张济大军一起加入到联盟中,共同讨伐袁术,如此一来,将会把郭嘉的声望抬到一个最高点,令日后会兖州的徐济不敢轻举妄动。
王允见到了贾诩的这封信,欣喜若狂,连声夸奖,说这么绝妙的计策只有贾诩才能想得出来。
于是立刻着手写信给袁绍。
只是王允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完全的落入到了徐济、贾诩和郭嘉三人的算计之中而不自知。
就在王允接到贾诩信件的同时,贾诩的另一封写给吕布的信也已经悄然到了吕布的手中。
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天下巨变开始席卷而来!
黄忠见孙策把刘磐送回了攸县,并且还派人保护,心中更是感激,于是向孙策请命,要替孙策征讨荆州南部。
孙策大喜,因为黄忠在荆州威名远播,只要是黄忠所到之处,只怕无不慑服。
孙策固然是一团喜气,手下众将也是洋洋得意,唯有周瑜不以为然。
周瑜向孙策进言,他认为己方现在还不是高兴的时候,首先,荆州大小湖泊无数,河流源远流长,上接巴蜀,下连江东,这些河流就是己方势力遍布荆州的要道,所以现在是得河道者得荆州,问题是要控制河道就要有足够的船只,在短时间内己方不可能造出很多的船只来,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刘表的水军和战船器械等控制在自己的手里。
而江陵是荆州的战略要地,刘表的千艘战船、八万水军和大量军事物资都集结在这里,所以据有江陵才算真正据有了荆州。
周瑜认为,荆州四通八达,在军事上属于“争地”,只可以与敌争锋,却不可以防守,荆州这地方是怎么守也守不住的。
若是在天下大乱的时候,那么己方倒是有喘息之机,可以在荆州求生存,可是现在天下局势日渐明朗,北方有徐济,江东还有曹操,这些豪强都与荆州相连接,而且实力强大远胜己方,实在难以匹敌。
要想真正与这些敌人抗衡的话,先要治标,然后治本。
首先,荆州虽然是“争地”,但是却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争地”,这种“争地”更多的是表现在控制河道上。
在荆州没有水军,就不要妄想什么称霸荆州。有水军的话,在荆州一日千里行军。实行突袭都不是什么问题,那战船就是一座座活动的堡垒,可以说这长江天险就相当于北方的长城,而关键处是长江天险是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人工所致,
所以在荆州大力发展水军才是在短时间内控制荆州的最直接办法,更是对外抵御北方和江东之敌的方法。
这也就意味着只要控制好河道,荆州就不再是“争地”,至少相对于北方的敌人来讲,荆州根本就是固若金汤。
不过这么做还不够,因为敌人还别的办法把荆州变成争地。
江东之敌可以姑且不论,毕竟荆州是在江东的下游,在地利上己方比曹操占优势,孙策一方随时可以顺流而下攻击曹操。
更何况曹操的军队以北人居多。而是可以说是没有水军,即便是训练出来水军,只怕在短时间内也无法和己方争胜。
而且将来为了面对北方共同的敌人徐济,双方合作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但是巴蜀之地却不可不防。
若是有一个强大的敌人在巴蜀崛起,那对己方绝对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因为那等于对方控制了长江的上游,所以为了荆州的安全,巴蜀也将是己方谋略的重点。至少五溪、交州控制在自己的手里才行。
否则眼前的这点看似辉煌的胜利就好像沙滩上用沙土堆积起来的城堡,看似不可一世,一个浪头打过来,转眼间便会烟消云散。
周瑜认为,虽然益州的刘焉有枭雄之才。但是毕竟已经年老,而且最近朝廷有征讨益州的动向,自己完全可以趁此机会在益州这块大肥肉上分一杯羹。
周瑜的话令孙策矍然而惊,他没有想到在己方的胜利下面蕴含着这么大的危机。
而周瑜的话则更令孙策的眼前展现了一个无限广阔的世界。
原来天下有那么大!
第一次,孙策才发觉自己要学习的事情还有很多。
于是,孙策一面命令黄忠征讨荆州南部。另外一方面则加快了对荆州北部的征服。
江夏、巴陵、江陵,孙策军势在必得!
就在这时,荆州的张允大军已经撤回,在见过刘表之后,便同蔡瑁兵合一处。连同荆州水军开始出兵南下,与孙策决一死战。
与此同时,双方还大造声势战。
孙策军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便对外宣称自己“只诛首恶”,对于荆州百姓绝无半点惊扰。
而刘表则对外宣称孙策乃是叛逆袁术的爪牙,此来还有为自己父亲报仇的理由,所以孙策定会把荆州子民尽皆屠戮。
双方各打旗号,令百姓们莫衷一是。
不过令双方始料不及的事情是,在荆州才安身不久的很多的世家子弟和荆州本土的世家子弟开始纷纷撤离荆州。
他们的理由很简单,刘表打不过孙策,但是孙策毕竟是袁术的手下,袁术乃是叛逆,若是孙策占领荆州的话,他们实在不愿意为孙策服务。
周瑜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忙向外界宣称孙策只不过早年在袁术那里栖身而已,并非是袁术的部将,在袁术称帝之后更和袁术划清了界限。
更说若不是袁术阻拦,玉玺要就已经送还给了朝廷,那玉玺根本就是袁术从孙策手里抢走的。
事情的真相当然不是这样,但是现在天下大乱,哪里还有人去分辨这件事情的真假?即便是袁术也没有这个心情。
如此一来,才挽回了一些影响,令大多数世家子弟留了下来,而这些人日后则成为了孙策大军的重要力量。
不过也有一些世家大族的子弟在来到荆州后一直过得不如意,一直想走却未下定决心,正好趁此机会出行。
有人北上,有人东行,而有的人则向西进入巴蜀。虽然巴蜀也有战乱的迹象,不过和其他的地方相比总归是太平得多。
而其中,有一个还未满十八岁的少年人,也随着自己的叔父坐船逆流而上,来到了巴蜀。
这个少年人的名字叫庞统。
孙策军错过了一个很重要的人。
不过,也许日后他们还有相见的时候。
至少孙策已经盯上了巴蜀。
当然盯上巴蜀的人还有很多,至少刘备已经入蜀,而贾诩,也早已经谋划多时了。
只不过。贾诩还在关心日趋动荡的西凉和长安。
看似平静的关中正在酝酿着一场风暴……
中国的南方打得热火朝天,北方的战火却在悄然的熄灭状态中。
兖州军已经征讨了中国北方的大半个关东地区,势力空前的膨胀起来,不过正如徐济所担心的那样。兖州军的能力已经达到了极限。
连同降卒在内一共将近四十万兖州军全部投入战斗,为了应付战斗,整个兖州面成了名副其实的巨大加工厂,四十万军队所需要的武器、粮草和各种军用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前方。
冀州的甄氏家族和新崛起的辛氏家族在这场战争中也是全力以赴。
这还未把安置各地的流民所投入的物资算在其中。
而令徐济颇为担忧的荀彧在为兖州日渐强大的同时更是忧心忡忡,已经不止一次的向徐济汇报请州的经济状况,他认为徐济应该早日解决北方的战争,并且自北方战争结束之后进行不少于一年的恢复建设活动。
徐济何尝不想?但是现在统一北方的脚步已经到了最后的关头,他根本就不可能停止。唯有对荀彧说抱歉,希望他勉为其难再坚持一段时间。
荀彧当然也知道徐济现在的局面,唯有咬牙坚持。在兖州全力号召百姓支援前线,更把徐济所创建的宣传攻势发挥到了极致,稳定兖州。
当然荀彧更在担心徐济“失踪”的事情,毕竟,徐济已经“失踪”太长时间了的。这对徐济绝对的不利。
现在兖州的稳定完全靠徐济的改革成果来维持,由于改革的彻底,使得各个政府部门各负其责,完全不因为徐济不在兖州而有任何的混乱。
更何况兖州高层人士都知道这件事情的真相,所以每个人都像是吃了定心丸一般。
至于世家大族,在今天的兖州还有什么影响力?
但是不管怎么说,徐济已经“失踪”将近一个半月了。若是在“失踪”下去,那可不是什么好事情。
不过,徐济是不会令荀彧失望的,他写信给荀彧,要他配合即将要有所行动的郭嘉,还说郭嘉的行动。就是他现身的端倪。而这也是徐济的一次试探,荀彧究竟是否真心为自己效命这一次就能看出来。
而在兖州战争结束不久,一直在徐州“违抗”兖州政府命令的兖州第一军师郭嘉便对外宣称,在不久前,徐州的阙宣谋反事件的真正主使乃是徐州世家大族曹氏家族。
因为在整个的徐州事件中。获得利益最大的人就是曹豹!
郭嘉这么做当然是收到了徐济的命令,以便配合贾诩在长安的行动。
曹豹是阙宣谋反的背后主使的消息一出,徐州哗然。
当事人曹豹当然是百口莫辩,其实这件事情郭嘉并不是有意诬蔑他,阙宣谋反的事情本身就和已故的徐州刺史陶谦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而作为陶谦心腹的曹豹要是没有参与这件事情那才是奇哉怪也呢。
现在陶谦死了,事情变得死无对证,郭嘉说曹豹是这件事情的幕后主使,曹豹怎么能说得清楚呢?
与此同时,兖州的荀彧却写信并且发出通告,“严厉谴责”郭嘉,说郭嘉这么做无疑是在扰乱徐州,还说徐州乃是兖州的近邻,现在徐州已经安稳,更有朝廷选好的刺史,郭嘉早就不应该在徐州呆着,现在更说曹豹是幕后主使,到底“弃兖州于不顾,置徐州于何地?视朝廷如何物?”
不过郭嘉却没有把荀彧的这番话放在心上。
首先,郭嘉把徐州的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出示了所谓的证据,更含蓄地说出了自己想要把徐州控制在手里的“野心”,当然,郭嘉并没有说自己想要当徐州刺史,而是推举他行径发掘的张昭出任徐州刺史。
张昭乃是广陵名士,在内政方面才能卓著,在陶谦活着的时候,早就想请张昭做官,可惜张昭一直不假颜色,现在郭嘉提议张昭出任徐州刺史。当然没有人会认为张昭不够资格。
不过这些人也都知道张昭现在是控制在郭嘉的手里,可以说是郭嘉的人,有张昭当徐州刺史,郭嘉放心得很。不管怎么说,郭嘉的长处在于军事而不在于政治。
糜竺之前便说要送徐济一份“及冠之礼”,自然是早已经暗中投向了兖州,对于徐济失踪这件事情的真相知之甚悉,知道这是兖州做给别人看的戏,他当然要全力配合,于是当场便表示支持郭嘉的决定。
赵氏家族和陈氏家族则保持沉默,在他们眼里,谁来做徐州刺史不是问题,问题是谁能给他们带来最大的利益。
目前看来。这个郭嘉控制徐州要比曹豹控制徐州好,所以他们采取默认的态度。
郭嘉在达到自己的目的之后,马上把徐州世家大族的态度公诸于天下,这无疑是在和兖州顶着干。
与此同时,郭嘉写信给大司徒王允。向王允说明了徐州的一切,并有徐州世家大族的联名举荐张昭出任徐州刺史的书信一封。
郭嘉在写给王允的信中蓄意挑拨,说古人就已经知道狡兔三窟的道理,现在看看长安城中,杨彪和西凉马腾、韩遂、益州刺史刘焉交好,而吕布表面对王允恭顺,其实却是暗怀鬼胎。既然吕布可以朝三暮四的出卖别人、杀死自己的义父,那么难保日后他不会出卖王允。
现在吕布极力维护曹豹,其实就是在为自己谋求后路,想要成为第二个杨彪。
一个杨彪已经不能容忍,再多一个吕布又怎么能受得了?
随后,郭嘉在心中暗示自己愿意在徐州效“春秋孟尝君狡兔三窟”之故事。为王允在徐州留一块安身立命之地。
王允当然不会相信郭嘉会真心投靠自己,他现在认为郭嘉是在寻求帮助,毕竟他现在做的事情有背叛徐济的成分在其中,但是现在郭嘉羽翼未丰,不敢明目张胆。所以才会在朝廷上寻求帮手。
王允有王允的考虑,若是在以前,他不会帮助郭嘉,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因为兖州实在是太强大了,而且最近从荆州传来的消息证明,追杀徐济的行动已经失败了,至少现在没有人知道徐济到底在哪里。
就连袁绍派出的袁术家族的高手也在荆州被徐济巧施妙计和荆州第一高手黄忠误伤。
现在荆州和江东大乱,徐济完全可以趁乱渡江,回到兖州,一旦徐济回到兖州,那就会很多事情露馅,若是叫徐济知道自己曾经向袁绍、袁术和刘表三人透露过徐济有可能在荆州的事实,那么长安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
要是能找到皇帝就好了。
这才是王允心中最渴望的事情。
只要有汉献帝在手里,那么徐济即便是回到了兖州也不敢对长安轻举妄动,因为徐济一旦有所行动,自己就可以宣称徐济为叛逆。
徐济这个人最喜欢用堂而皇之的理由去攻击别人,所以在名不正言不顺的情况下,徐济是不会贸然动手的。
问题是那群饭桶一直找不到皇帝。
现在郭嘉的出现则给王允了一个提示。
王允决定在暗中全力帮助郭嘉,只要郭嘉强大起来,自己的长安就会安稳。
即便是徐济回到兖州,他也要先对付郭嘉,“攘外必先安内”,徐济应该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王允马上决定按照郭嘉的提议办,任命张昭为徐州刺史。
当然,王允这么做更是为了防备吕布。
郭嘉对吕布的判断惊出了王允一身冷汗,为了免除后患,王允才要放弃曹豹。
现在在长安城中,王允觉得他唯一可以信任的人就是贾诩和张绣。
为此,王允写信给正在咸阳“练兵”的贾诩,问贾诩到底怎么办。
贾诩当然是对郭嘉的提议大加赞赏。
同时贾诩回信给王允,他认为要想让郭嘉有实力和徐济争斗的话,那就必须要领郭嘉有几个盟友才行。
为此,贾诩提议王允不妨给一直在豫州默默发展的袁绍写一封信,毕竟袁绍早就想要吞并自己弟弟袁术的势力范围,现在袁术败亡在即,又是朝廷的叛逆,不如让袁绍趁势而起,组合成第二次盟军,讨伐袁术,然后令郭嘉和袁绍联手。
如此一来,郭嘉的羽翼便成了。
为了声援袁绍,贾诩还建议邀请孙策、曹操、刘表、再加上一直在司州静观其变的中央军张济大军一起加入到联盟中,共同讨伐袁术,如此一来,将会把郭嘉的声望抬到一个最高点,令日后会兖州的徐济不敢轻举妄动。
王允见到了贾诩的这封信,欣喜若狂,连声夸奖,说这么绝妙的计策只有贾诩才能想得出来。
于是立刻着手写信给袁绍。
只是王允却不知道,自己已经完全的落入到了徐济、贾诩和郭嘉三人的算计之中而不自知。
就在王允接到贾诩信件的同时,贾诩的另一封写给吕布的信也已经悄然到了吕布的手中。
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天下巨变开始席卷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