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红糖作坊重开工
九月二十五,杨思辰在碧波院歇了一天,上午练字读书,下午跟着夏忠习武,晚上则在院内和云水云岚姐妹俩嬉嬉闹闹了一晚上,好不快活,嫣红和流岚也跟着闹了一晚上,到子时才歇息。
第二天,李管事陪着杨思辰在松江城里的杂货铺里买了一个木桶和一个大漏斗,又跑到布店买了一匹没有染sè的粗纱布,然后直奔红糖作坊而去。
到了红糖作坊,杨思辰先去查看了水力榨汁机的建造进度。
木屋建了一半,水车已经在运转了,杠杆式榨汁机正在调试,这榨汁机高大概一丈二尺,杠杆长大概二丈六尺,一头有个倒金字塔形的大水斗,大概可以装七百五十斤水,水斗可以翻转,轴位于倒金字塔顶尖到底面高线七分之四处,顶尖处固定有配重,水满了自然就翻过来;杠杆的支点在水斗大概一丈九尺的位置,另一头设个座位,座位前还有根绳子,绳子另一头连着水斗下端,拉动绳子也可以让水斗翻转;榨汁机位于靠水斗那一侧离支点一尺半处,布置在一座高约一尺半的石台子上,石台子周围有凹槽,一边还有个缺口,是用来收集甘蔗汁的。
杨思辰对建造进度非常满意。当即就打赏了每个工人十文钱。
杨思辰回到作坊,开始指挥众人制作过滤器。
把木桶底子上用锥子凿十几个半寸大的眼,在木桶里铺上四层粗纱布,然后依次铺上洗干净的粗砂和碎石子儿,把木桶放在高处,下面接上大漏斗,大漏斗下口处塞上用粗纱布包好的活xìng炭,于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就做好了。
…………
下午,杨思辰让李管事去陶器作坊定制一批陶罐,每个陶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陶罐底下分别烙上甲乙丙丁戊的字样,一个陶罐刚好能装下一封糖。
李管事苦着脸说:“少爷,一个这样的陶罐至少也要五十文钱,而用纸封包糖几乎不用钱。您看……”
杨思辰不理会,反问道:“依你看什么样的人家吃得起霜糖?”
李管事马上明白过来,二话不说去办事了。
…………
九月二十八,李木匠提前两天把水力榨汁机建设完工,杨思辰很高兴,于是把剩下六十两银子付给他后又额外赏了他五两银子。
九月二十九一大早,杨思辰,就去了红糖作坊,李管事已经把作坊里的工人全部召集在一起等他了。
杨思辰整整头上的书生冠,站在桌了子上,看着下面的工人,不由小小的感慨一下,七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初到异世,为生存而委曲求全的小破孩,现在他则是一个小老板了。
杨思辰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经过大家近一个月的努力,这个作坊即将重新开始运转起来。只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六十文一封的红糖,而是三百文一罐的霜糖。大伙都看到,我们消耗的物料只增加了很少,而大伙付出的力气却少了很多。这仰仗的是什么?”杨思辰停顿了一下,扫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继续说,“主意。或者说是点子,上古时代没有车,人们只能背着东西走,后来黄帝造了车,人们便可以较容易的把东西运送到他出,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找不到过黄河的办法,是三个臭皮匠想到可以用羊皮筏子渡河……这说明了什么?”杨思辰停了一下,又看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继续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伙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下面的工人纷纷点头,算是认可杨思辰了的话。
“我在此给大伙立条规矩:今后但凡对作坊生产有什么好点子,好主意都说出来,一旦被采纳,立马打赏二两银子”杨思辰大声说道。
“东家,您说的可是真的?”
“东家,您说话算数?”……
下面的工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杨思辰压了压手,示意工人们安静下来,说道:“算数,绝对算数。今后大伙的工钱涨到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而且如果大伙卖力气的话,一个月额外还有六百文钱的打赏,具体能拿多少那就要看大伙的了。”
说完,杨思辰被下面的工人围了起来,工人们七嘴八舌的问这话算不算数。杨思辰大声说道:“算数,绝对算数!!”脸上的表情很是真挚。
李管事赶忙把工人赶去上工了,回头苦着脸对杨思辰说:“少爷,我看一两银子就够高了,您还给他们涨工钱……”一边说着还一边摇着头。
杨思辰笑着说:“李管事,咱们不妨看看下个月的产量如何……”
李管事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杨思辰又转了一刻钟,又去松江城里溜了一圈,方才回了杨府吃午饭。
下午杨思辰和荣光又被夏忠虐了一顿。晚上李管事来汇报说今天白天产了四十五斤霜糖。看着李管事眼底的惊讶,杨思辰只是但笑不语。
其实,杨思辰知道活xìng炭作为红糖的脱sè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更好的是骨炭。
骨炭是一种无定形碳,含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的碳、约百分之八十的磷酸钙和其他无机盐。由脱脂骨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脱脂、脱胶、高温灼烧、分拣等多道工序碳化制得。
骨炭为难溶于水的白sè块状,粒度大于5mm,富含磷钙等元素的物质。可作为陶瓷、药物、塑料等添加剂、也可作磨光剂、冶金脱模剂。拿破仑时代欧洲常用的骨瓷,就含有较多的骨炭成分。
但骨炭成分繁多,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现在杨思辰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杨思辰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活xìng炭。就算是这样,加工出来的白糖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比较好的了。
第二天,杨思辰又去了徐记红糖作坊,这次,他让荣光带去一斤硫磺和半斤石灰,打算自己制一些硫化白砂糖出来,将来真要进贡的时候拿出来。
第二天,李管事陪着杨思辰在松江城里的杂货铺里买了一个木桶和一个大漏斗,又跑到布店买了一匹没有染sè的粗纱布,然后直奔红糖作坊而去。
到了红糖作坊,杨思辰先去查看了水力榨汁机的建造进度。
木屋建了一半,水车已经在运转了,杠杆式榨汁机正在调试,这榨汁机高大概一丈二尺,杠杆长大概二丈六尺,一头有个倒金字塔形的大水斗,大概可以装七百五十斤水,水斗可以翻转,轴位于倒金字塔顶尖到底面高线七分之四处,顶尖处固定有配重,水满了自然就翻过来;杠杆的支点在水斗大概一丈九尺的位置,另一头设个座位,座位前还有根绳子,绳子另一头连着水斗下端,拉动绳子也可以让水斗翻转;榨汁机位于靠水斗那一侧离支点一尺半处,布置在一座高约一尺半的石台子上,石台子周围有凹槽,一边还有个缺口,是用来收集甘蔗汁的。
杨思辰对建造进度非常满意。当即就打赏了每个工人十文钱。
杨思辰回到作坊,开始指挥众人制作过滤器。
把木桶底子上用锥子凿十几个半寸大的眼,在木桶里铺上四层粗纱布,然后依次铺上洗干净的粗砂和碎石子儿,把木桶放在高处,下面接上大漏斗,大漏斗下口处塞上用粗纱布包好的活xìng炭,于是一个简单的过滤装置就做好了。
…………
下午,杨思辰让李管事去陶器作坊定制一批陶罐,每个陶罐大小形状完全一样,陶罐底下分别烙上甲乙丙丁戊的字样,一个陶罐刚好能装下一封糖。
李管事苦着脸说:“少爷,一个这样的陶罐至少也要五十文钱,而用纸封包糖几乎不用钱。您看……”
杨思辰不理会,反问道:“依你看什么样的人家吃得起霜糖?”
李管事马上明白过来,二话不说去办事了。
…………
九月二十八,李木匠提前两天把水力榨汁机建设完工,杨思辰很高兴,于是把剩下六十两银子付给他后又额外赏了他五两银子。
九月二十九一大早,杨思辰,就去了红糖作坊,李管事已经把作坊里的工人全部召集在一起等他了。
杨思辰整整头上的书生冠,站在桌了子上,看着下面的工人,不由小小的感慨一下,七个月前他还是一个初到异世,为生存而委曲求全的小破孩,现在他则是一个小老板了。
杨思辰清了清嗓子,说道:“各位,经过大家近一个月的努力,这个作坊即将重新开始运转起来。只是,我们生产出来的不再是六十文一封的红糖,而是三百文一罐的霜糖。大伙都看到,我们消耗的物料只增加了很少,而大伙付出的力气却少了很多。这仰仗的是什么?”杨思辰停顿了一下,扫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用手指着自己的脑袋,继续说,“主意。或者说是点子,上古时代没有车,人们只能背着东西走,后来黄帝造了车,人们便可以较容易的把东西运送到他出,三国时期,诸葛亮曾经找不到过黄河的办法,是三个臭皮匠想到可以用羊皮筏子渡河……这说明了什么?”杨思辰停了一下,又看了一眼下面的工人,继续说,“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大伙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儿?”
下面的工人纷纷点头,算是认可杨思辰了的话。
“我在此给大伙立条规矩:今后但凡对作坊生产有什么好点子,好主意都说出来,一旦被采纳,立马打赏二两银子”杨思辰大声说道。
“东家,您说的可是真的?”
“东家,您说话算数?”……
下面的工人七嘴八舌地问道。
杨思辰压了压手,示意工人们安静下来,说道:“算数,绝对算数。今后大伙的工钱涨到每人每月二两银子,而且如果大伙卖力气的话,一个月额外还有六百文钱的打赏,具体能拿多少那就要看大伙的了。”
说完,杨思辰被下面的工人围了起来,工人们七嘴八舌的问这话算不算数。杨思辰大声说道:“算数,绝对算数!!”脸上的表情很是真挚。
李管事赶忙把工人赶去上工了,回头苦着脸对杨思辰说:“少爷,我看一两银子就够高了,您还给他们涨工钱……”一边说着还一边摇着头。
杨思辰笑着说:“李管事,咱们不妨看看下个月的产量如何……”
李管事不可置否的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杨思辰又转了一刻钟,又去松江城里溜了一圈,方才回了杨府吃午饭。
下午杨思辰和荣光又被夏忠虐了一顿。晚上李管事来汇报说今天白天产了四十五斤霜糖。看着李管事眼底的惊讶,杨思辰只是但笑不语。
其实,杨思辰知道活xìng炭作为红糖的脱sè剂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更好的是骨炭。
骨炭是一种无定形碳,含百分之七到百分之十一的碳、约百分之八十的磷酸钙和其他无机盐。由脱脂骨头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经脱脂、脱胶、高温灼烧、分拣等多道工序碳化制得。
骨炭为难溶于水的白sè块状,粒度大于5mm,富含磷钙等元素的物质。可作为陶瓷、药物、塑料等添加剂、也可作磨光剂、冶金脱模剂。拿破仑时代欧洲常用的骨瓷,就含有较多的骨炭成分。
但骨炭成分繁多,加工工艺相对复杂,现在杨思辰根本无法大规模生产。所以杨思辰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相对简单的活xìng炭。就算是这样,加工出来的白糖在这个时代依旧是比较好的了。
第二天,杨思辰又去了徐记红糖作坊,这次,他让荣光带去一斤硫磺和半斤石灰,打算自己制一些硫化白砂糖出来,将来真要进贡的时候拿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