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三年,孙策破刘繇、王朗、严白虎、陈瑀等,尽得江东六郡。自任会稽太守,以吴景为丹杨太守,以孙贲为豫章太守;分豫章为庐陵郡,以贲弟辅为庐陵太守,丹杨朱治为吴郡太守。彭城张昭、广陵张紘、秦松、陈端等为谋士,周瑜、鲁肃、程普、黄盖等为将,威震东南。遣奉正都尉刘由、五官掾高承奉表到洛阳朝见天子,拜献“八蚕之锦”、鸡鸣布、青瓷、铜镜等江东特产。刘协见孙策强势,对使者道:“孙氏自孙文台以来,屡次为国家出力。虽曾依附逆贼袁术,助纣为虐,然能及早责而决裂,既往不咎。今平定江东六郡,使国家东南之地免遭贼寇肆虐,实有功于社稷,朕甚嘉之。即拜孙策为明汉将军,袭父爵为乌程侯。”孙策所任命的各地郡守,都用天子名义任命。
使者拜谢。刘协对使者道:“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江东人皆呼为‘孙郎’。此语有之乎?”
刘由道:“孙将军然xìng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故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非只容貌使然。”
刘协又问:“孙策勇武过人,过于其父,人称‘小霸王’,堪称当世勇将?”
刘由道:“孙将军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为朝廷郡守,必能上报朝廷,下安黎庶,非匹夫之勇也。”
刘协见使者能言善辩,道:“闻卿之言,亦人杰也。由此可知孙策帐下,皆豪杰之士。”命重赏使者。道:“刘繇死后,部众yù推华歆为主,华歆不从。后降于孙策。朕久闻此人之名,若孙将军能荐之朝廷,必有封赏。”使者谢过,拜辞而去。
果然不久,孙策便遣华歆到洛阳来见帝。刘协知道此人在历史上投靠曹cāo,逼迫汉献帝,因此非常痛恨他。怕他被曹cāo招去,因此趁早把他招至身边。虽知道此人颇有声名,想要找个借口杀了他。只是华歆刚到洛阳,并没什么好的借口。因此封了个闲职,留在朝廷之中。
刘协自曹cāo从洛阳轻身而退,始终记着这个心腹大患。因此对大臣道:“朕宣曹cāo前来朝廷效力,曹cāo至而不入,必有异心。且已知洛阳虚实。rì后为乱,危害甚大。不如先伐之。”商议派兵攻打。只听华歆道:“臣有事启奏。”刘协本不想让他说话。只是在朝中,不便阻拦,便道让他说。
华歆道:“臣以为,陛下不宜伐曹。”刘协没想到华歆在自己身边居然还明目张胆帮衬曹cāo,非常愤怒。强忍下来。问他原因。
华歆道:“曹cāo首倡义兵,于朝廷有大功。后奉旨平定关东黄巾,又立战功。在洛阳时既无礼于陛下,陛下便当责其无礼之罪。然陛下封其为徐州牧,天下因此皆言陛下胸襟广阔,英明之君。陛下又下诏命曹cāo平山东乱贼。今旨意已下,贼众未除,兴兵伐曹,则与前言相悖,臣恐陛下将得‘见事不明、前后矛盾’之名。”
刘协听了,倒也有几分道理。自己当时为了让曹cāo离开洛阳,没有治他的罪,还封其为徐州牧,又命他剿贼。现在又要出兵攻打,果然自相矛盾。只是现在不趁早收拾,以后等他越发壮大,只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道:“曹cāo心怀二心,已无翼矣。难不成任其恣意妄为?”
华歆道:“‘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既已命他剿贼,且封为州牧,则曹cāo已受皇命,名正言顺。陛下若出兵攻打,将以何名?曹cāo虽已露二心,然反状未现。陛下当任其所为,待其反状毕露,天下将以cāo为不忠,而德吾皇之仁。此时攻之,则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矣。昔郑庄公之弟共叔段,久怀篡逆之心。然庄公不马上攻打,以其恶未著,未公然叛逆故也。陛下姑且隐忍,曹cāo既有二心,便有机会可趁。”
刘协道:“既如此,如今之计何如?”
华歆道:“皇叔刘备昔为徐州牧,为曹cāo所攻,无立身之地。今屯兵寿chūn,兵强马壮,久yù报仇。河北袁绍,兼有四州之地。今河北已定,必将南下与曹cāo争衡。曹cāo虽有兖州、徐州,若yù发展,必将与刘备、袁绍相攻。陛下何不写密诏于刘备、袁绍二人,令其起兵攻打曹cāo。曹cāo虽然足智多谋,袁、刘两相夹攻,曹cāo亦将疲于奔命。”
刘协大喜。华歆此言,令曹cāo两头疲于奔命,实在是非常高明的计策。看他如此对付曹cāo,可没有一点史书中那种逼迫汉天子的样子。想了想,又不觉得奇怪。毕竟在历史上,汉室微弱,曹氏势力已经不是一个傀儡皇帝能阻挡的了的。华歆这么做也无可厚非。现在汉室虽然也不是很强,但以华歆的眼光,自然知道汉室中兴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皇帝这两三年以来的作为明摆在那里。认清楚了方向和投靠的势力的前途,华歆自然要想办法帮助天子。当下命王粲草密诏,遣使暗中送予袁绍刘备二人。又升华歆为侍中,到户曹任职。
袁绍得了皇帝密旨,说道“袁氏四世三公,世世忠良(当然除了袁术),朝廷依为股肱。今曹cāo目无天子,久怀异心,朕甚不安。大将军绍,智勇足备,帅甲数十万,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若能起河北之众,为朝廷出去顽疾,实汉室之幸。若灭曹cāo,其地便封于绍,以励其功。”
袁绍早想攻打曹cāo,现在又得了天子旨意,且有得地的好处,因此决意攻打曹cāo。帐下郭图审配等文臣武将,也都纷纷赞同。刘备是朝廷皇叔,又是天子给了他寿chūn这么富庶的地方作为立足之地,自然不好不听。因此二人便补充军备,准备与曹cāo厮杀。
且说建安三年下四月,青黄不接之时,泰山贼孙观、吴敦、昌稀等寨中缺粮,乃分兵下山劫掠。曹cāo派于禁领青州兵前往征剿。孙观等连战连败,被于禁逼回泰山。孙观等便向于禁乞降。于禁是三十万青州兵的统领,带着一万jīng兵剿贼,自然不会将孙观这几千毛贼放在眼里。而且知道泰山贼劫掠州郡,珠宝马匹等不可胜数,早就眼红的流口水,想要借此机会发笔横财,所以对孙观的请降毫不理会,分兵四路把孙观等逼回泰山,想要全歼泰山贼。
孙观等见于禁没有接受投降的意向,大伟惊恐。因素与臧霸有旧,因此遣其兄孙康来颍川见臧霸,想要投降他。臧霸便引他来见刘协。刘协听了,万分高兴。便让臧霸带兵准备接应。又让孙康回去,与孙观等商议,带兵与臧霸会合。
军师郭嘉道:“泰山距颍川甚远,且有曹军横戈其中。于禁围攻而不准其降,其势不两立可知也。今孙观等若弃泰山而出,必为曹军所乘。依臣之见,孙观等虽有心投降,奈路途遥远,只怕此事不可为也。”
孙康听了,大惊,磕头道:“吾等潜心归降,如久旱望甘霖。朝廷若不接纳,必为于禁所破。臣等虽为盗贼,亦知忠义。非惧死而来,yù留此身为国出力尔。请陛下恩准。”
刘协道:“观等虽为寇,亦知为国效力,此乃朝廷之福。今以山东之远,诚心归降,若失于处置,朕恐天下yù投效者,将以此为戒,塞投效之路!朕意已决。”令杨修为使,告于曹cāo孙观等投效之事,“曹cāo既知观等已投效朝廷,必不致为难汝等,于禁必将撤兵。”孙康拜谢,乃与臧霸等拜辞而去。
且不说孙康回泰山。曹cāo见了杨修,得知朝廷已纳降,便让于禁撤兵。于禁见到手的鸭子飞了,如何舍得!上书曹cāo,“今泰山贼观等,如俎上之肉,旦夕可得。愿取之献于主公。若朝廷怪罪下来,但言‘路途遥远,信息不通。待得朝廷旨意,泰山已下矣。’朝廷亦无可奈何。”曹cāo惑其言,因此任于禁所为。
于禁便遣使入泰山,说已经知道了孙观等投效朝廷的事情。因此将撤兵回去。并祝rì后多为国家立功,等等。孙观等人听了,又派人查探,果然泰山之围已经解开。孙观等大喜,派人送珠宝等献于于禁,谢其退兵之意。然后收拾妥当,拖家带口下了泰山往颍川而来。
没想到于禁却是个诱兵之计。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孙观他们钻进来。孙观等一路前行,被于禁伏兵所围。最后只有孙观带着数十骑逃了出来,粮草辎重、家小财物等都被于禁夺去。
于禁得了财宝等无数。等杀死所有贼寇以后,收兵自去复命。孙观等突围之后不敢久留,rì夜兼程,yù赶往颍川。见曹cāo沿路截杀,乃渡河北上,取道河东往洛阳而来。
使者拜谢。刘协对使者道:“孙策为人,美姿颜,好笑语,江东人皆呼为‘孙郎’。此语有之乎?”
刘由道:“孙将军然xìng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故士民见者,莫不尽心,乐为致死。非只容貌使然。”
刘协又问:“孙策勇武过人,过于其父,人称‘小霸王’,堪称当世勇将?”
刘由道:“孙将军礼贤下士,知人善任,为朝廷郡守,必能上报朝廷,下安黎庶,非匹夫之勇也。”
刘协见使者能言善辩,道:“闻卿之言,亦人杰也。由此可知孙策帐下,皆豪杰之士。”命重赏使者。道:“刘繇死后,部众yù推华歆为主,华歆不从。后降于孙策。朕久闻此人之名,若孙将军能荐之朝廷,必有封赏。”使者谢过,拜辞而去。
果然不久,孙策便遣华歆到洛阳来见帝。刘协知道此人在历史上投靠曹cāo,逼迫汉献帝,因此非常痛恨他。怕他被曹cāo招去,因此趁早把他招至身边。虽知道此人颇有声名,想要找个借口杀了他。只是华歆刚到洛阳,并没什么好的借口。因此封了个闲职,留在朝廷之中。
刘协自曹cāo从洛阳轻身而退,始终记着这个心腹大患。因此对大臣道:“朕宣曹cāo前来朝廷效力,曹cāo至而不入,必有异心。且已知洛阳虚实。rì后为乱,危害甚大。不如先伐之。”商议派兵攻打。只听华歆道:“臣有事启奏。”刘协本不想让他说话。只是在朝中,不便阻拦,便道让他说。
华歆道:“臣以为,陛下不宜伐曹。”刘协没想到华歆在自己身边居然还明目张胆帮衬曹cāo,非常愤怒。强忍下来。问他原因。
华歆道:“曹cāo首倡义兵,于朝廷有大功。后奉旨平定关东黄巾,又立战功。在洛阳时既无礼于陛下,陛下便当责其无礼之罪。然陛下封其为徐州牧,天下因此皆言陛下胸襟广阔,英明之君。陛下又下诏命曹cāo平山东乱贼。今旨意已下,贼众未除,兴兵伐曹,则与前言相悖,臣恐陛下将得‘见事不明、前后矛盾’之名。”
刘协听了,倒也有几分道理。自己当时为了让曹cāo离开洛阳,没有治他的罪,还封其为徐州牧,又命他剿贼。现在又要出兵攻打,果然自相矛盾。只是现在不趁早收拾,以后等他越发壮大,只怕就不是那么容易了。因此道:“曹cāo心怀二心,已无翼矣。难不成任其恣意妄为?”
华歆道:“‘名不正则言不顺’。陛下既已命他剿贼,且封为州牧,则曹cāo已受皇命,名正言顺。陛下若出兵攻打,将以何名?曹cāo虽已露二心,然反状未现。陛下当任其所为,待其反状毕露,天下将以cāo为不忠,而德吾皇之仁。此时攻之,则名正言顺,师出有名矣。昔郑庄公之弟共叔段,久怀篡逆之心。然庄公不马上攻打,以其恶未著,未公然叛逆故也。陛下姑且隐忍,曹cāo既有二心,便有机会可趁。”
刘协道:“既如此,如今之计何如?”
华歆道:“皇叔刘备昔为徐州牧,为曹cāo所攻,无立身之地。今屯兵寿chūn,兵强马壮,久yù报仇。河北袁绍,兼有四州之地。今河北已定,必将南下与曹cāo争衡。曹cāo虽有兖州、徐州,若yù发展,必将与刘备、袁绍相攻。陛下何不写密诏于刘备、袁绍二人,令其起兵攻打曹cāo。曹cāo虽然足智多谋,袁、刘两相夹攻,曹cāo亦将疲于奔命。”
刘协大喜。华歆此言,令曹cāo两头疲于奔命,实在是非常高明的计策。看他如此对付曹cāo,可没有一点史书中那种逼迫汉天子的样子。想了想,又不觉得奇怪。毕竟在历史上,汉室微弱,曹氏势力已经不是一个傀儡皇帝能阻挡的了的。华歆这么做也无可厚非。现在汉室虽然也不是很强,但以华歆的眼光,自然知道汉室中兴还是很有希望的。毕竟皇帝这两三年以来的作为明摆在那里。认清楚了方向和投靠的势力的前途,华歆自然要想办法帮助天子。当下命王粲草密诏,遣使暗中送予袁绍刘备二人。又升华歆为侍中,到户曹任职。
袁绍得了皇帝密旨,说道“袁氏四世三公,世世忠良(当然除了袁术),朝廷依为股肱。今曹cāo目无天子,久怀异心,朕甚不安。大将军绍,智勇足备,帅甲数十万,虎踞冀州之地,部下能事者极多。若能起河北之众,为朝廷出去顽疾,实汉室之幸。若灭曹cāo,其地便封于绍,以励其功。”
袁绍早想攻打曹cāo,现在又得了天子旨意,且有得地的好处,因此决意攻打曹cāo。帐下郭图审配等文臣武将,也都纷纷赞同。刘备是朝廷皇叔,又是天子给了他寿chūn这么富庶的地方作为立足之地,自然不好不听。因此二人便补充军备,准备与曹cāo厮杀。
且说建安三年下四月,青黄不接之时,泰山贼孙观、吴敦、昌稀等寨中缺粮,乃分兵下山劫掠。曹cāo派于禁领青州兵前往征剿。孙观等连战连败,被于禁逼回泰山。孙观等便向于禁乞降。于禁是三十万青州兵的统领,带着一万jīng兵剿贼,自然不会将孙观这几千毛贼放在眼里。而且知道泰山贼劫掠州郡,珠宝马匹等不可胜数,早就眼红的流口水,想要借此机会发笔横财,所以对孙观的请降毫不理会,分兵四路把孙观等逼回泰山,想要全歼泰山贼。
孙观等见于禁没有接受投降的意向,大伟惊恐。因素与臧霸有旧,因此遣其兄孙康来颍川见臧霸,想要投降他。臧霸便引他来见刘协。刘协听了,万分高兴。便让臧霸带兵准备接应。又让孙康回去,与孙观等商议,带兵与臧霸会合。
军师郭嘉道:“泰山距颍川甚远,且有曹军横戈其中。于禁围攻而不准其降,其势不两立可知也。今孙观等若弃泰山而出,必为曹军所乘。依臣之见,孙观等虽有心投降,奈路途遥远,只怕此事不可为也。”
孙康听了,大惊,磕头道:“吾等潜心归降,如久旱望甘霖。朝廷若不接纳,必为于禁所破。臣等虽为盗贼,亦知忠义。非惧死而来,yù留此身为国出力尔。请陛下恩准。”
刘协道:“观等虽为寇,亦知为国效力,此乃朝廷之福。今以山东之远,诚心归降,若失于处置,朕恐天下yù投效者,将以此为戒,塞投效之路!朕意已决。”令杨修为使,告于曹cāo孙观等投效之事,“曹cāo既知观等已投效朝廷,必不致为难汝等,于禁必将撤兵。”孙康拜谢,乃与臧霸等拜辞而去。
且不说孙康回泰山。曹cāo见了杨修,得知朝廷已纳降,便让于禁撤兵。于禁见到手的鸭子飞了,如何舍得!上书曹cāo,“今泰山贼观等,如俎上之肉,旦夕可得。愿取之献于主公。若朝廷怪罪下来,但言‘路途遥远,信息不通。待得朝廷旨意,泰山已下矣。’朝廷亦无可奈何。”曹cāo惑其言,因此任于禁所为。
于禁便遣使入泰山,说已经知道了孙观等投效朝廷的事情。因此将撤兵回去。并祝rì后多为国家立功,等等。孙观等人听了,又派人查探,果然泰山之围已经解开。孙观等大喜,派人送珠宝等献于于禁,谢其退兵之意。然后收拾妥当,拖家带口下了泰山往颍川而来。
没想到于禁却是个诱兵之计。早已布下天罗地网等孙观他们钻进来。孙观等一路前行,被于禁伏兵所围。最后只有孙观带着数十骑逃了出来,粮草辎重、家小财物等都被于禁夺去。
于禁得了财宝等无数。等杀死所有贼寇以后,收兵自去复命。孙观等突围之后不敢久留,rì夜兼程,yù赶往颍川。见曹cāo沿路截杀,乃渡河北上,取道河东往洛阳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