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祎不知道诸葛亮病倒这件事,事情的变化一下子超出了魏霸和他的计划,他不敢怠慢,再三叮嘱魏延稍安勿躁,不要做出冲动的事来,然后迅速赶往马府,找到了马谡。
马谡听完这个消息,也吓了一跳,好半天才说道:“怪不得最近长安要都试,我还以为丞相学魏霸呢。原来都试是假,夺权是真啊。丞相好手段,不动声色的就把魏延从关中踢了出来。我们都以为魏延回来是要针对大将军的,没想到这只是虚晃一招。”
“那现在还来得及吗?”
马谡瞥了费祎一眼,不禁笑了一声:“你说来得及吗?从魏延的行程来看,丞相安排了至少有一个月,现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我们就算让魏延赶回长安也无济于事。”
费祎扼腕叹息,苦笑道:“丞相真是好手段,这才是真正的翻云覆雨。”
“可惜,他坚持不了太久了。”马谡也叹了一声,眼神凄然。“如果他的身体像李严一样结实,再活个十来年,也许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嘛,他所有的努力都于事无补,只能尽一份心意罢了。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倒是把这句誓言坚持到了最后。求仁得仁,却不知道他能不能死而无怨。”
费祎苦笑不语。诸葛亮怎么可能死而无怨,他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没有实现,足以倾覆大汉江山的危机却已经形成,他只会死不瞑目。可是他又能怨谁呢?怨魏霸还是怨马谡。也许还有他费祎。
两人相对良久,费祎打破了沉默:“幼常。如何应付?”
“无妨,这个难题先交给李严处理吧,关中、凉州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他不会不动心的。”
费祎眉心微蹙:“就这么让给他?”
“当然。”马谡抬起了身子,阴阴一笑:“现在和他争没有意义,等他噎住了,甚至于噎死了,该谁的。还是谁的。”
费祎明白了马谡的意思,却不是太敢肯定。李严又不是笨蛋,他也有一帮亲信,控制住关中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如果让李严得逞,对魏霸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马谡看出了费祎对他的质疑,微微一笑:“你把消息传回交州,看看子玉是什么态度。”
费袆点了点头。就算马谡不这么说。他也要这么做的。
又和费祎商量了一阵,马谡随即赶往大将军府,将这个消息转告给李严。李严一听就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眼神中射出惊喜而又不安的光芒。
“丞相真的……一病不起了?”
马谡平静的点点头。李严这句话问得有点多余,诸葛亮这些年的身体一直不好。李严又不是不知道。他在关中有眼线,诸葛亮就算是把消息保守得再严密,迟早也会传到他的耳中。
“吁——”李严长出一口气,重新坐了回去,微微的仰着头。眼睛看着屋顶,心思却飞到了别处。诸葛亮快不行了。关中自然不能由姜维接手。姜维虽然能力不如魏霸、马谡,却也不是弱手,更重要的是他是陇右人,只要给他时间,他完全有可能掌握关中和凉州。八百里秦川是粮仓,凉州是天下最好的养马之地,假以时日,实力甚至可能超过魏霸,足以对他产生威胁。
魏霸的机械技术再好,他也打造不出战马啊。战船再快,能和战马的速度相比,能上岸吗?
骑兵,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战场至尊,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有改变的可能。
从各方面来看,最适合接手关中的人是魏霸,其次是眼前的马谡,可是李严不可能让这两个人接手关中,好容易等到诸葛亮自己死了,他怎么会蠢到为自己再竖起一个比自己还年青的对手。
这么好的地盘,当然要控制在自己手里。
李严有些后悔了。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会让李丰到关中去。现在李丰在南郡忙得热火朝天,初见成效,突然放弃实在太可惜了。更何况,他的能力有限,在南郡,还有孟达可以支持他,到了关中,他根本应付不了姜维、吴懿等人的反击。
李严沉思良久:“幼常,如之奈何?”
在李严沉思的时候,马谡一直静静的坐着,脸上带着淡淡的悲哀。听到李严发问,他愣了一下,这才回答道:“丞相病重,关中群龙无首,诚非国家之幸。请大将军选择合适人选,尽快稳定关中形势,以免为魏国所趁。”
李严不动声色的说道:“以幼常之见,谁能胜任?”
马谡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严眼神一紧,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一下。“幼常若有意,倒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马谡摇了摇头,惨然笑道:“大将军误会了。我怎么能担得起如此重任。我说的是大将军你自己。”
李严暗自松了一口气,目光一闪,沉吟了片刻。马谡的这个建议的确不错,他身边的确有一些依附他的人,但是这些人不论是能力还是资历,恐怕都无法控制住关中,只有他本人亲自去关中才有可能。而且,那么雄厚的实力也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放心,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不能让他放心。
可是,他又不能轻易离开成都。诸葛亮是快死了,可是不代表没有别人和他争夺对皇帝的控制权,眼前的马谡大概就有这个想法,他和魏霸一内一外,宫里还有赵云父子,他如果离开成都,奔赴关中,魏霸肯定会趁虚而入。
马谡的这个建议就像是一个诱饵,非常香甜,可是里面很可能包裹着一个致命的鱼钩。
“丞相如果辞世,我又失去了一个良伴,更大的责任会落在我的肩上。陛下年幼,此时此刻,我怎么能抛下陛下去关中呢?幼常,此计不妥,再思之。”
马谡微微一笑:“大将军博古通今,高瞻远瞩,怎么此刻却迷惑了?”
李严不解的看着马谡:“幼常,有何高见,不妨说来。”
马谡也不客气,直截了当的说道:“敢问大将军,古往今来,有以巴蜀取天下的吗?”
李严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敢问大将军,高皇帝为何要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敢问大将军,昭烈皇帝为何要夺汉中,丞相为何要先取关中?”
“敢问大将军,丞相为何宁可放弃成都,也要坐镇长安?”
马谡接连问了四个为什么,然后一言不发,坐回自己的脚后跟上,慢条斯理的拿起了案上的茶杯,呷了一口,闭上眼睛,品起茶来。
李严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与关中相比,成都算个屁?益州四塞,的确有地利,可是这里的地利在阻挡了外敌的同时,也挡住了外拓的步伐。这里只可能是乱世割据自守的最佳选择,却不适合作为统一天下的根据地。要想争夺天下,关中才是最好的选择。得关中者得天下,得巴蜀者最终只能割据数十年。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秦灭巴蜀,光武帝灭公孙述,这都是最明白的例子。所以汉高祖要争天下,先要出陈仓取关中。光武帝要争天下,要先河西的隗嚣而后益州的公孙述,诸葛亮北伐,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取关中,为了占领关中,他宁愿放弃了在成都的丞相府,看着他在成都呼风唤雨却不为所动。
为什么?因为掌握了关中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只是因为诸葛亮要杀马谡顶罪,与荆襄系产生隔阂,而他却有魏霸相助,彼消此长,这才略占上风。尽管如此,如果不是诸葛亮身体不好,再等上几年,天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李严相信,如果在关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魏霸这样的年轻人,甚至哪怕是与他年纪相当的魏延,他都没有一点胜算。
马谡建议他亲自坐镇关中,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
李严虽然心动不已,却还有一丝犹豫。他不能就这么放弃成都,放弃对皇帝的控制权。皇帝是大义所在,控制了皇帝,才能控制话语权。如果说关中是实力所在,皇帝就是道义所在,一点也不比关中的作用小。诸葛亮为什么节节败退?和他丧失了对皇帝的控制权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面对李严的犹豫,马谡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大将军府第一智囊的作用。他给李严提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建议:迁都。
听完这句话,李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几乎是一跃而起。从他的敏捷来看,很难想像他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年长几岁。
“幼常,此计大妙啊。”李严拍着马谡的肩膀,欣喜若狂,近乎失态。迁都长安,从大义上来说,这是效高祖故技,完成先帝未完成的遗愿,名正言顺,大势所趋。从小处来说,既可以借皇帝之威从姜维手中夺过对关中的控制权,又不会丧失对皇帝的控制,实在是两全其美,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不是马谡,又有谁能给他提出这么好的建议?李严兴奋之下,都有些惭愧了,刚才真不应该怀疑马谡。如果马谡真的有心给他下套,他又怎么可能提出这么好的建议。他完全可以让他看着关中流口水却无从下手。
“幼常,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马谡听完这个消息,也吓了一跳,好半天才说道:“怪不得最近长安要都试,我还以为丞相学魏霸呢。原来都试是假,夺权是真啊。丞相好手段,不动声色的就把魏延从关中踢了出来。我们都以为魏延回来是要针对大将军的,没想到这只是虚晃一招。”
“那现在还来得及吗?”
马谡瞥了费祎一眼,不禁笑了一声:“你说来得及吗?从魏延的行程来看,丞相安排了至少有一个月,现在一切都准备妥当了,我们就算让魏延赶回长安也无济于事。”
费祎扼腕叹息,苦笑道:“丞相真是好手段,这才是真正的翻云覆雨。”
“可惜,他坚持不了太久了。”马谡也叹了一声,眼神凄然。“如果他的身体像李严一样结实,再活个十来年,也许我们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嘛,他所有的努力都于事无补,只能尽一份心意罢了。知其不可而为之,他倒是把这句誓言坚持到了最后。求仁得仁,却不知道他能不能死而无怨。”
费祎苦笑不语。诸葛亮怎么可能死而无怨,他平定中原、兴复汉室的目标没有实现,足以倾覆大汉江山的危机却已经形成,他只会死不瞑目。可是他又能怨谁呢?怨魏霸还是怨马谡。也许还有他费祎。
两人相对良久,费祎打破了沉默:“幼常。如何应付?”
“无妨,这个难题先交给李严处理吧,关中、凉州这么大的一块肥肉,他不会不动心的。”
费祎眉心微蹙:“就这么让给他?”
“当然。”马谡抬起了身子,阴阴一笑:“现在和他争没有意义,等他噎住了,甚至于噎死了,该谁的。还是谁的。”
费祎明白了马谡的意思,却不是太敢肯定。李严又不是笨蛋,他也有一帮亲信,控制住关中也不是一点可能没有。如果让李严得逞,对魏霸来说可不是一个好消息。
马谡看出了费祎对他的质疑,微微一笑:“你把消息传回交州,看看子玉是什么态度。”
费袆点了点头。就算马谡不这么说。他也要这么做的。
又和费祎商量了一阵,马谡随即赶往大将军府,将这个消息转告给李严。李严一听就愣住了,眼睛瞪得溜圆,眼神中射出惊喜而又不安的光芒。
“丞相真的……一病不起了?”
马谡平静的点点头。李严这句话问得有点多余,诸葛亮这些年的身体一直不好。李严又不是不知道。他在关中有眼线,诸葛亮就算是把消息保守得再严密,迟早也会传到他的耳中。
“吁——”李严长出一口气,重新坐了回去,微微的仰着头。眼睛看着屋顶,心思却飞到了别处。诸葛亮快不行了。关中自然不能由姜维接手。姜维虽然能力不如魏霸、马谡,却也不是弱手,更重要的是他是陇右人,只要给他时间,他完全有可能掌握关中和凉州。八百里秦川是粮仓,凉州是天下最好的养马之地,假以时日,实力甚至可能超过魏霸,足以对他产生威胁。
魏霸的机械技术再好,他也打造不出战马啊。战船再快,能和战马的速度相比,能上岸吗?
骑兵,依然是这个时代的战场至尊,短时间内还看不到有改变的可能。
从各方面来看,最适合接手关中的人是魏霸,其次是眼前的马谡,可是李严不可能让这两个人接手关中,好容易等到诸葛亮自己死了,他怎么会蠢到为自己再竖起一个比自己还年青的对手。
这么好的地盘,当然要控制在自己手里。
李严有些后悔了。如果早一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会让李丰到关中去。现在李丰在南郡忙得热火朝天,初见成效,突然放弃实在太可惜了。更何况,他的能力有限,在南郡,还有孟达可以支持他,到了关中,他根本应付不了姜维、吴懿等人的反击。
李严沉思良久:“幼常,如之奈何?”
在李严沉思的时候,马谡一直静静的坐着,脸上带着淡淡的悲哀。听到李严发问,他愣了一下,这才回答道:“丞相病重,关中群龙无首,诚非国家之幸。请大将军选择合适人选,尽快稳定关中形势,以免为魏国所趁。”
李严不动声色的说道:“以幼常之见,谁能胜任?”
马谡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严:“远在天边,近在眼前。”
李严眼神一紧,嘴角不由自主的抽了一下。“幼常若有意,倒的确是个不错的人选。”
马谡摇了摇头,惨然笑道:“大将军误会了。我怎么能担得起如此重任。我说的是大将军你自己。”
李严暗自松了一口气,目光一闪,沉吟了片刻。马谡的这个建议的确不错,他身边的确有一些依附他的人,但是这些人不论是能力还是资历,恐怕都无法控制住关中,只有他本人亲自去关中才有可能。而且,那么雄厚的实力也只有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才放心,除此以外,任何人都不能让他放心。
可是,他又不能轻易离开成都。诸葛亮是快死了,可是不代表没有别人和他争夺对皇帝的控制权,眼前的马谡大概就有这个想法,他和魏霸一内一外,宫里还有赵云父子,他如果离开成都,奔赴关中,魏霸肯定会趁虚而入。
马谡的这个建议就像是一个诱饵,非常香甜,可是里面很可能包裹着一个致命的鱼钩。
“丞相如果辞世,我又失去了一个良伴,更大的责任会落在我的肩上。陛下年幼,此时此刻,我怎么能抛下陛下去关中呢?幼常,此计不妥,再思之。”
马谡微微一笑:“大将军博古通今,高瞻远瞩,怎么此刻却迷惑了?”
李严不解的看着马谡:“幼常,有何高见,不妨说来。”
马谡也不客气,直截了当的说道:“敢问大将军,古往今来,有以巴蜀取天下的吗?”
李严若有所思,沉吟不语。
“敢问大将军,高皇帝为何要用韩信之计,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敢问大将军,昭烈皇帝为何要夺汉中,丞相为何要先取关中?”
“敢问大将军,丞相为何宁可放弃成都,也要坐镇长安?”
马谡接连问了四个为什么,然后一言不发,坐回自己的脚后跟上,慢条斯理的拿起了案上的茶杯,呷了一口,闭上眼睛,品起茶来。
李严醍醐灌顶,如梦初醒。
与关中相比,成都算个屁?益州四塞,的确有地利,可是这里的地利在阻挡了外敌的同时,也挡住了外拓的步伐。这里只可能是乱世割据自守的最佳选择,却不适合作为统一天下的根据地。要想争夺天下,关中才是最好的选择。得关中者得天下,得巴蜀者最终只能割据数十年。
这是历史已经证明的,秦灭巴蜀,光武帝灭公孙述,这都是最明白的例子。所以汉高祖要争天下,先要出陈仓取关中。光武帝要争天下,要先河西的隗嚣而后益州的公孙述,诸葛亮北伐,第一个战略目标就是取关中,为了占领关中,他宁愿放弃了在成都的丞相府,看着他在成都呼风唤雨却不为所动。
为什么?因为掌握了关中就是掌握了主动权。只是因为诸葛亮要杀马谡顶罪,与荆襄系产生隔阂,而他却有魏霸相助,彼消此长,这才略占上风。尽管如此,如果不是诸葛亮身体不好,再等上几年,天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谁。
李严相信,如果在关中的不是诸葛亮,而是魏霸这样的年轻人,甚至哪怕是与他年纪相当的魏延,他都没有一点胜算。
马谡建议他亲自坐镇关中,是一个非常中肯的建议。
李严虽然心动不已,却还有一丝犹豫。他不能就这么放弃成都,放弃对皇帝的控制权。皇帝是大义所在,控制了皇帝,才能控制话语权。如果说关中是实力所在,皇帝就是道义所在,一点也不比关中的作用小。诸葛亮为什么节节败退?和他丧失了对皇帝的控制权也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面对李严的犹豫,马谡再一次显示出了自己大将军府第一智囊的作用。他给李严提出了一个两全齐美的建议:迁都。
听完这句话,李严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几乎是一跃而起。从他的敏捷来看,很难想像他甚至比诸葛亮还要年长几岁。
“幼常,此计大妙啊。”李严拍着马谡的肩膀,欣喜若狂,近乎失态。迁都长安,从大义上来说,这是效高祖故技,完成先帝未完成的遗愿,名正言顺,大势所趋。从小处来说,既可以借皇帝之威从姜维手中夺过对关中的控制权,又不会丧失对皇帝的控制,实在是两全其美,有百利而无一害。
如果不是马谡,又有谁能给他提出这么好的建议?李严兴奋之下,都有些惭愧了,刚才真不应该怀疑马谡。如果马谡真的有心给他下套,他又怎么可能提出这么好的建议。他完全可以让他看着关中流口水却无从下手。
“幼常,你真是我的子房啊。”
。
。
。(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