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周夏也有他自己的难处,他当即也就实话对阿古拉讲,“姑且不论你这瓷器是不是真的元青,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也是很想安排真品元青进秋拍的。但是,我们秋拍的宣传和安排都已经做好了,公司有公司的规定,不可能贸然添加新的拍品上去的,这点,大哥你得体谅我们才行。”
“那可怎么办才好啊,我可是真的着急用钱的。”阿古拉焦急万分。
周夏则旁敲侧击地问,“我说,大哥你有没有找人看过,给你开价什么的。”
阿古拉回答说,“这倒是有啊,不过他们开价太低,我这可是真正的元青,虽然不说几个亿什么,但值个上百万却是不成问题的。原本我以为上拍卖会,价格可能会卖得高一点的,没想到,上拍卖会的话,需要拖这么长的时间。”
周夏心说,看来现在信息大爆炸,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阿古拉也不是白痴,知道为自己的好东西,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只是,他还不太了解这其中的行情的。当即,周夏也就对他说,“如果你这是品相完好的元青大盘,上百万那是妥妥的,只是,你这青大盘是残器,还不是普通的损伤,比如有点小冲或者磕绊了一点之类的。而是现在这幅模样,说实话,这样的品相,即便上了拍卖会,也不见得能拍出好的价格来。”
阿古拉也反应过来,马上问他说,“那你的意思是,我开价太高啦!”
周夏点头,“我等下再仔细看看,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样的残器,上百万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能值个三四十万,就算相当不错的了。”
“这么少啊,你不是在忽悠我吧!”阿古拉很是疑惑。眼光瞧着周夏也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周夏却是平静地回答说。“这点你自己心底其实很清楚的吧!想必你也跑了不少家的拍卖公司,他们给你的估价,绝对不会超过我说的这个数字。而且,据我所知,现在的拍卖公司中,愿意做这样子,没有经过修复的残器拍卖的,并不多啊!在行内的话,出价也不会特别高,如果是当成瓷片卖的话。那价格会更低。再又说,现在业界对于元青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着相当多争议的。究竟有没有元青,元青的窑口在哪里,是不是要听信外国人的标准,现在还没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作为元青标准器,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龙纹象耳瓶,大家对它的质疑也没有停息过。民间的元青,就更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加上现在一窝蜂的仿品,这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周夏说的可都是实情,他也不屑在这上面做文章说谎话,阿古拉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来东海的天地拍卖公司之前,他已经去过很多家位于北京的拍卖公司,这些公司的秋拍都有了安排不可能让它上秋拍。而且,即便是说把他的瓷器弄上春拍,他们所给出参考的价格。也是相当低的。到周夏这里,他能给出三四十万的价格,确实相当有魄力。
但在表面上,阿古拉还是要做足姿态的,要知道,他也是查阅过不少资料的,认为他手里的东西,正是名副其实的元青。
周夏也不跟他扯那么多,这会功夫,陈军已经注意到周夏的到来,看两人熄了话题,陈军连让周夏来帮忙做鉴定。
事实上,陈军的话,这会也只是迫于形势,赶鸭子上架,真正让他拿主意可是不行的,最后起码得周夏和徐振东他们这样的高级鉴定师拍板,才能决定,要不要上拍卖会。
所以,陈军的态度也就显得相当的谦虚和客气。
周夏倒是好说话,和陈军随意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上手做起鉴定来。
尽管在这之前,周夏就已经收到了系统的提示,说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是,就像他他先前对阿古拉所讲的那番话一样,很多人对于究竟有没有元青的存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周夏如果能证明这件瓷器,真的是元代的青瓷的话,那他们的那些个质疑之词,从此以后,都可以不用听了。周夏自己,倒是相信有元青的存在,倒也不是被外国人所忽悠,他是觉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后人慢慢体会和玩味的珍贵东西存在。
他虽然不喜元代,但能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的,就自然有他的历史规律在里面,作为后人,他是无力改变的,就只能尽量接受,发掘其中美好的东西。
关于元青认识历史,要细究起来,简直可以写成一部曲折迷离的长篇小说。
最具有传奇色彩,就是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龙纹象耳瓶,周夏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也在网络上,看过不少的图片。这对象耳瓶,当初并不被国内的行内人士所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这瓷器上面的字写的是,“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瓷器上写得相当清楚明白,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钱定的瓷器供奉。
而众所周知,民国时候,行内还没有关于元青的概念,在相关文献中,也很难找到有元青的记录,大家都不认可,觉得这是仿品。
1929年的时候,在北京的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这对象耳瓶,买下后运往欧洲。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才开始研究元青,最早研究的元青瓷器就是这对龙纹象耳大瓶。
而这对元青象耳瓶也因为太有名,最后被默认定位元青的标准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至正”元青。后面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仿品,也都是仿至正元青。而元青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精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
“那可怎么办才好啊,我可是真的着急用钱的。”阿古拉焦急万分。
周夏则旁敲侧击地问,“我说,大哥你有没有找人看过,给你开价什么的。”
阿古拉回答说,“这倒是有啊,不过他们开价太低,我这可是真正的元青,虽然不说几个亿什么,但值个上百万却是不成问题的。原本我以为上拍卖会,价格可能会卖得高一点的,没想到,上拍卖会的话,需要拖这么长的时间。”
周夏心说,看来现在信息大爆炸,对普通人的影响也是相当大的。阿古拉也不是白痴,知道为自己的好东西,争取到更多的利益。只是,他还不太了解这其中的行情的。当即,周夏也就对他说,“如果你这是品相完好的元青大盘,上百万那是妥妥的,只是,你这青大盘是残器,还不是普通的损伤,比如有点小冲或者磕绊了一点之类的。而是现在这幅模样,说实话,这样的品相,即便上了拍卖会,也不见得能拍出好的价格来。”
阿古拉也反应过来,马上问他说,“那你的意思是,我开价太高啦!”
周夏点头,“我等下再仔细看看,就一般情况而言,这样的残器,上百万那是想都别想的事情。能值个三四十万,就算相当不错的了。”
“这么少啊,你不是在忽悠我吧!”阿古拉很是疑惑。眼光瞧着周夏也觉得有些不太一样。
周夏却是平静地回答说。“这点你自己心底其实很清楚的吧!想必你也跑了不少家的拍卖公司,他们给你的估价,绝对不会超过我说的这个数字。而且,据我所知,现在的拍卖公司中,愿意做这样子,没有经过修复的残器拍卖的,并不多啊!在行内的话,出价也不会特别高,如果是当成瓷片卖的话。那价格会更低。再又说,现在业界对于元青这样的说法。其实是存在着相当多争议的。究竟有没有元青,元青的窑口在哪里,是不是要听信外国人的标准,现在还没一个统一的意见。而作为元青标准器,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龙纹象耳瓶,大家对它的质疑也没有停息过。民间的元青,就更难得到大家的认可。加上现在一窝蜂的仿品,这价格,自然也就上不去。”
周夏说的可都是实情,他也不屑在这上面做文章说谎话,阿古拉自己也是亲身经历过的。来东海的天地拍卖公司之前,他已经去过很多家位于北京的拍卖公司,这些公司的秋拍都有了安排不可能让它上秋拍。而且,即便是说把他的瓷器弄上春拍,他们所给出参考的价格。也是相当低的。到周夏这里,他能给出三四十万的价格,确实相当有魄力。
但在表面上,阿古拉还是要做足姿态的,要知道,他也是查阅过不少资料的,认为他手里的东西,正是名副其实的元青。
周夏也不跟他扯那么多,这会功夫,陈军已经注意到周夏的到来,看两人熄了话题,陈军连让周夏来帮忙做鉴定。
事实上,陈军的话,这会也只是迫于形势,赶鸭子上架,真正让他拿主意可是不行的,最后起码得周夏和徐振东他们这样的高级鉴定师拍板,才能决定,要不要上拍卖会。
所以,陈军的态度也就显得相当的谦虚和客气。
周夏倒是好说话,和陈军随意聊了两句,然后就开始上手做起鉴定来。
尽管在这之前,周夏就已经收到了系统的提示,说这是件珍贵文物。
但是,就像他他先前对阿古拉所讲的那番话一样,很多人对于究竟有没有元青的存在,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周夏如果能证明这件瓷器,真的是元代的青瓷的话,那他们的那些个质疑之词,从此以后,都可以不用听了。周夏自己,倒是相信有元青的存在,倒也不是被外国人所忽悠,他是觉得,每个朝代的瓷器,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值得后人慢慢体会和玩味的珍贵东西存在。
他虽然不喜元代,但能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的,就自然有他的历史规律在里面,作为后人,他是无力改变的,就只能尽量接受,发掘其中美好的东西。
关于元青认识历史,要细究起来,简直可以写成一部曲折迷离的长篇小说。
最具有传奇色彩,就是现在收藏于大英博物馆青龙纹象耳瓶,周夏虽然没有亲眼所见,但也在网络上,看过不少的图片。这对象耳瓶,当初并不被国内的行内人士所认可,为什么呢,因为这瓷器上面的字写的是,“信州路玉山县顺城乡德教里荆塘社,奉圣弟子张文进喜拾香炉、瓶一副,祈保合家清吉,子女平安。至正十一年四月,良辰谨记。”
瓷器上写得相当清楚明白,至正十一年,就是公元1351年,一个叫张文进的人钱定的瓷器供奉。
而众所周知,民国时候,行内还没有关于元青的概念,在相关文献中,也很难找到有元青的记录,大家都不认可,觉得这是仿品。
1929年的时候,在北京的英国人霍布逊发现了这对象耳瓶,买下后运往欧洲。到20世纪50年代,美国人波普才开始研究元青,最早研究的元青瓷器就是这对龙纹象耳大瓶。
而这对元青象耳瓶也因为太有名,最后被默认定位元青的标准器,也就是赫赫有名的”至正”元青。后面市面上流传的很多仿品,也都是仿至正元青。而元青最多的地方,莫过于土耳其的托布卡比宫,有大量元青,精美至极都是当年作为礼品或者商品运至托布卡比宫的,至今都在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