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东是下定了决心要在今日拿下郑州城的。
在那次军事会议之后,他的脑中就有了全盘的构想。
北伐军,远道而来,是为远征军,记得当年司马懿对付孔明,正是以拖时间来对付,最后取得大胜,包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越大越久,小日本作为侵略国远道而来,只要坚守着拖时间,拖得越久,情况对己方越有利。
陈东明白这个道理,作为北伐军的总司令,他知道速战速决对己方才是最正确的途径,越是对待坚固的城池,越是要如此。
也幸亏从军事会议上得到了秦德明的启示,大家对此谈论了许久,才制定了如此周密的军事行动方案。
休息之际,虽然大家都是心急如焚,不过却也是安静地等待,并没有人私自行动。
不得不说胡应生带出来的队伍,却是自有一股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品质在,他们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打仗,士兵与士兵间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不像五组的成员,是生死兄弟一样的感受,不过却也十分可贵。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郑州城的里里外外炮火纷飞,很多人倒下去再也起不来。
“疯了,北伐军真的疯了。”段祺瑞只能这样感慨,西北角刚刚被轰开一角,他亲自带人过去将蜂拥过来的敌人给打下去。
“司令,他们在玩命。”段祺瑞旁边的参谋道。
“郑州城得守住,命令下去,就说援军就要到来,逃退者可当场枪毙。”段祺瑞厉声下着命令。“另预备队伍都给我叫上城头,一旦发现情况不妙,马上驰将过去。”
预备队伍本在城下,仅当出现要支援才到城头,如今却是远看着城门就要被攻破,都拉到了城头,目的不过是能最快地得知哪里需要支援,马上赶过去,而不是单纯的等命令。因为,郑州城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有些地方连求救的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布出去,人就先死掉。
北伐军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仔细看那情况,不过一瞬间,又有十来颗手榴弹从天而降,在人群里开了花,顿时有四五个北伐士兵血、肉模糊。
大炮也很疯狂,恨不得将大地轰开,每一颗炮弹落地,北伐军就有超过五人不治身亡,还有超过五人重伤,手臂在地上撒开。
残酷的战争,没有人去体味它的残酷,因为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容得他们思考这些。
北伐军看着似乎可以破城了,不过,只有几个将军内心清楚,这样做根本就不可能破城,或者即便侥幸能破城,北伐军也会损失惨重,从此再无法北上。
这样的不要命的战术,让段祺瑞很是不解,一时间,他竟然有些怀疑自己的情报是不是有误,北伐军是否真的是两万人。
段祺瑞站于城头之上,所谓战争使人疯狂便是如此,在炮火轰轰之下,他竟然产生了个冲动的想法,誓与郑州城共存亡。
战争如火如荼地举行着,突然有人来报段祺瑞“段将军,开封的援兵到了,可是,他们怎么进城?”
“妈妈的,怎么进城还要我教你?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段祺瑞说着,这才注意到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慢着,我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北伐军攻城在南面正大门,开封的援兵如果要进城,自然可以从东大门进来,东大门并未受到北伐军的攻击,这也是让段祺瑞感到奇怪的一个地方,包括西大门,竟然也是没有多少动静。
北伐军似乎是为了援兵而让出一条路来,段祺瑞此刻是很需要援兵没错,可是他并没有失去多少理智,他一直都在怕着。
东西大门没有北伐军进攻,但是他根本就不敢动这两处大门的兵,正是因为此两处太安静,才让他觉得可怕。
陈东他们歇息了有阵子,远处的炮弹声一阵高过一阵,这一次,他是将军队都放于南大门,叫秦德明、周大勇、胡应生不要害怕炮弹用光,将机关枪、大炮、长枪都一齐拿出来攻城。
陈东明白,要是自己这一仗打赢了,那么,即使将武器打光,郑州城里的败兵之武器也过自己再将队伍重新武装。
“请问你们是?”有股小队伍到得近前,正见陈东他们正在休息,看见装束并非北伐军的,便问道。
“我们是西边洛阳城里的军队,受李挺将军的嘱托前来帮助段祺瑞司令。”陈东不卑不吭道,“可是,现在我们要进城的时候,那郑州城却是打得沸沸扬扬,我们不知当如何是好,便没有过去,想等战斗结束之后再行定夺。”
这股小部队正是出来搬援兵的,听得陈东这么一说,眼睛发亮,盼爷爷盼奶奶的总算将你们这些活祖宗盼来了。
“不知李将军的部下如何称呼?”
“杨指挥。”
“哦,原来是杨指挥,郑州城如今正是需要诸君,请同我一起进城。”前来接应的军官实在是太急了,以至于忘记问陈东要洛阳城李挺的迷信,不过也是合情合理,南面的北伐军正攻打得凶猛,他们要是怠慢了,万一北伐军攻破南门,战争失利的局面将会迅速蔓延开。
“不知段司令在城内情况如何?”向着郑州城去,陈东试探性地问到。
“西门和东门倒没动静,南门攻得厉害,不过司令却没从南门和北门调兵过来,应该是还未到时候,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从南门和北门调兵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
三千多人的军队急行到了西门,段祺瑞此时人在东门,到了城下,守军长官要求看到援兵来,也是高兴得忘了形,不过长官毕竟是长官,在要打开城门的那会还是意识到问题,“你们可有李挺将军的密函?”
陈东将那封密函交了出去,城门并无开,直到那长官弄清楚这封密函,确认无疑之后,方才将城门打开。
却在这时,有个士兵快马扬鞭赶到,“司令命令,没有司令亲自检查,为防止敌军潜入城中,所有援兵不得进入郑州城中。”
那长官一听情况,终于回过神来,马上叫开城门的士兵赶紧再将城门闭上。
可是,城门大事哪里是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正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陈东揪准情况,两个箭步冲到里面,将子弹打在那几个准备将城门关上的人身上,使劲儿推了下沉重的城门。
城门十分厚重,一下子的陈东除了缓缓打开竟是毫无办法,后头军队也是瞧准了机会,知道情况临时有变,只能硬攻,便向城头开枪,与此同时快速冲进西大门。
守城官兵害怕了,慌乱则不行,开枪都有些走了方向。
守城官兵并不能对陈东的三千军队造成有效的阻挡,开了个口的城门很快被全开,三千部队就像潮水一般汹涌地冲进了郑州城中。
胡应生的军队,我们提到过,那都是忠诚的革命志士,为祖国为人民打仗,战斗能力没得说,进了郑州城里,轰轰烈烈开始了他们的革命事业。
郑州城顿时乱了起来,西面很有沦陷的迹象。
陈东一进来,指挥一队攻上墙头,一队在地面上收拾那些出来阻挡的士兵,竟是如此的干净利落。
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更多人回过神来还没去拿枪,这些人都被一枪毙命。
“兄弟们,杀到城头上。”解决完底下的士兵,陈东又全力攻城,敌人的武器基本放于城头外侧,他们可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将武器掉转一百八十度,这一仗陈东他们却是打得轻松。
不到半个小时,西面城墙便已经没有问题,段祺瑞要想再将陈东他们驱逐出去,或者将他们扼杀于郑州城中,那就需要数量足够,实力强悍的军队才能完成。
段祺瑞或许有这个能力,要是没有南面疯狂展开主力攻击的北伐军,他有信心让陈东再也走不出去。
可是,现在,他算是尝到了苦头。
手下急急忙忙赶到,正从东面率领大批开封援军奔向南门的段祺瑞挺清楚情况,脑袋一翁,差点没倒下去。
不过,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人物,他也很快就镇定下来:“开封援军听令,随我杀向西路,阻挡西边北伐逆贼,东门众将听令,将东门留给少部分人守护,主力人员全部去增援南门。”
段祺瑞算是有些明白过来北伐军的意图了,西门根本就不会有敌军来袭,南门为主力,西门为辅兵,正是此次北伐军攻城策略。
他现在只能一搏,不然,就只有让郑州城失守,自己弃城逃跑。
而凭借着开封的援军,似乎抵挡住西面已经进城的北伐军,似乎还有很大的可能。
只要南门还能缓过气,只要北边的援兵能及时赶到,只要自己还能抵挡住西面的部队,那成功便在握。
事实上,这些个只要串联起来,胜利的曙光还是很强烈的。
陈东率领三千来人的部队想要去袭击南方城池,一路上,他小心谨慎,唯恐出现什么差错。
在那次军事会议之后,他的脑中就有了全盘的构想。
北伐军,远道而来,是为远征军,记得当年司马懿对付孔明,正是以拖时间来对付,最后取得大胜,包括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越大越久,小日本作为侵略国远道而来,只要坚守着拖时间,拖得越久,情况对己方越有利。
陈东明白这个道理,作为北伐军的总司令,他知道速战速决对己方才是最正确的途径,越是对待坚固的城池,越是要如此。
也幸亏从军事会议上得到了秦德明的启示,大家对此谈论了许久,才制定了如此周密的军事行动方案。
休息之际,虽然大家都是心急如焚,不过却也是安静地等待,并没有人私自行动。
不得不说胡应生带出来的队伍,却是自有一股其他军队所没有的品质在,他们不是单纯为了打仗而打仗,士兵与士兵间有着很深的感情,虽然这种感情不像五组的成员,是生死兄弟一样的感受,不过却也十分可贵。
不得不说,现在整个郑州城的里里外外炮火纷飞,很多人倒下去再也起不来。
“疯了,北伐军真的疯了。”段祺瑞只能这样感慨,西北角刚刚被轰开一角,他亲自带人过去将蜂拥过来的敌人给打下去。
“司令,他们在玩命。”段祺瑞旁边的参谋道。
“郑州城得守住,命令下去,就说援军就要到来,逃退者可当场枪毙。”段祺瑞厉声下着命令。“另预备队伍都给我叫上城头,一旦发现情况不妙,马上驰将过去。”
预备队伍本在城下,仅当出现要支援才到城头,如今却是远看着城门就要被攻破,都拉到了城头,目的不过是能最快地得知哪里需要支援,马上赶过去,而不是单纯的等命令。因为,郑州城的情况已经非常糟糕,有些地方连求救的信号都没来得及发布出去,人就先死掉。
北伐军的情况也是不容乐观,仔细看那情况,不过一瞬间,又有十来颗手榴弹从天而降,在人群里开了花,顿时有四五个北伐士兵血、肉模糊。
大炮也很疯狂,恨不得将大地轰开,每一颗炮弹落地,北伐军就有超过五人不治身亡,还有超过五人重伤,手臂在地上撒开。
残酷的战争,没有人去体味它的残酷,因为没有一丝一毫的时间容得他们思考这些。
北伐军看着似乎可以破城了,不过,只有几个将军内心清楚,这样做根本就不可能破城,或者即便侥幸能破城,北伐军也会损失惨重,从此再无法北上。
这样的不要命的战术,让段祺瑞很是不解,一时间,他竟然有些怀疑自己的情报是不是有误,北伐军是否真的是两万人。
段祺瑞站于城头之上,所谓战争使人疯狂便是如此,在炮火轰轰之下,他竟然产生了个冲动的想法,誓与郑州城共存亡。
战争如火如荼地举行着,突然有人来报段祺瑞“段将军,开封的援兵到了,可是,他们怎么进城?”
“妈妈的,怎么进城还要我教你?打开城门放他们进来。”段祺瑞说着,这才注意到自己是不是忽略了什么:“慢着,我去看看是什么情况。”
北伐军攻城在南面正大门,开封的援兵如果要进城,自然可以从东大门进来,东大门并未受到北伐军的攻击,这也是让段祺瑞感到奇怪的一个地方,包括西大门,竟然也是没有多少动静。
北伐军似乎是为了援兵而让出一条路来,段祺瑞此刻是很需要援兵没错,可是他并没有失去多少理智,他一直都在怕着。
东西大门没有北伐军进攻,但是他根本就不敢动这两处大门的兵,正是因为此两处太安静,才让他觉得可怕。
陈东他们歇息了有阵子,远处的炮弹声一阵高过一阵,这一次,他是将军队都放于南大门,叫秦德明、周大勇、胡应生不要害怕炮弹用光,将机关枪、大炮、长枪都一齐拿出来攻城。
陈东明白,要是自己这一仗打赢了,那么,即使将武器打光,郑州城里的败兵之武器也过自己再将队伍重新武装。
“请问你们是?”有股小队伍到得近前,正见陈东他们正在休息,看见装束并非北伐军的,便问道。
“我们是西边洛阳城里的军队,受李挺将军的嘱托前来帮助段祺瑞司令。”陈东不卑不吭道,“可是,现在我们要进城的时候,那郑州城却是打得沸沸扬扬,我们不知当如何是好,便没有过去,想等战斗结束之后再行定夺。”
这股小部队正是出来搬援兵的,听得陈东这么一说,眼睛发亮,盼爷爷盼奶奶的总算将你们这些活祖宗盼来了。
“不知李将军的部下如何称呼?”
“杨指挥。”
“哦,原来是杨指挥,郑州城如今正是需要诸君,请同我一起进城。”前来接应的军官实在是太急了,以至于忘记问陈东要洛阳城李挺的迷信,不过也是合情合理,南面的北伐军正攻打得凶猛,他们要是怠慢了,万一北伐军攻破南门,战争失利的局面将会迅速蔓延开。
“不知段司令在城内情况如何?”向着郑州城去,陈东试探性地问到。
“西门和东门倒没动静,南门攻得厉害,不过司令却没从南门和北门调兵过来,应该是还未到时候,不过以现在的情况来看,从南门和北门调兵过来只是时间问题。”
……
三千多人的军队急行到了西门,段祺瑞此时人在东门,到了城下,守军长官要求看到援兵来,也是高兴得忘了形,不过长官毕竟是长官,在要打开城门的那会还是意识到问题,“你们可有李挺将军的密函?”
陈东将那封密函交了出去,城门并无开,直到那长官弄清楚这封密函,确认无疑之后,方才将城门打开。
却在这时,有个士兵快马扬鞭赶到,“司令命令,没有司令亲自检查,为防止敌军潜入城中,所有援兵不得进入郑州城中。”
那长官一听情况,终于回过神来,马上叫开城门的士兵赶紧再将城门闭上。
可是,城门大事哪里是说开就开说关就关的,正是开弓没有回头箭,陈东揪准情况,两个箭步冲到里面,将子弹打在那几个准备将城门关上的人身上,使劲儿推了下沉重的城门。
城门十分厚重,一下子的陈东除了缓缓打开竟是毫无办法,后头军队也是瞧准了机会,知道情况临时有变,只能硬攻,便向城头开枪,与此同时快速冲进西大门。
守城官兵害怕了,慌乱则不行,开枪都有些走了方向。
守城官兵并不能对陈东的三千军队造成有效的阻挡,开了个口的城门很快被全开,三千部队就像潮水一般汹涌地冲进了郑州城中。
胡应生的军队,我们提到过,那都是忠诚的革命志士,为祖国为人民打仗,战斗能力没得说,进了郑州城里,轰轰烈烈开始了他们的革命事业。
郑州城顿时乱了起来,西面很有沦陷的迹象。
陈东一进来,指挥一队攻上墙头,一队在地面上收拾那些出来阻挡的士兵,竟是如此的干净利落。
很多人还没回过神来,更多人回过神来还没去拿枪,这些人都被一枪毙命。
“兄弟们,杀到城头上。”解决完底下的士兵,陈东又全力攻城,敌人的武器基本放于城头外侧,他们可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将武器掉转一百八十度,这一仗陈东他们却是打得轻松。
不到半个小时,西面城墙便已经没有问题,段祺瑞要想再将陈东他们驱逐出去,或者将他们扼杀于郑州城中,那就需要数量足够,实力强悍的军队才能完成。
段祺瑞或许有这个能力,要是没有南面疯狂展开主力攻击的北伐军,他有信心让陈东再也走不出去。
可是,现在,他算是尝到了苦头。
手下急急忙忙赶到,正从东面率领大批开封援军奔向南门的段祺瑞挺清楚情况,脑袋一翁,差点没倒下去。
不过,作为民国时期的一代人物,他也很快就镇定下来:“开封援军听令,随我杀向西路,阻挡西边北伐逆贼,东门众将听令,将东门留给少部分人守护,主力人员全部去增援南门。”
段祺瑞算是有些明白过来北伐军的意图了,西门根本就不会有敌军来袭,南门为主力,西门为辅兵,正是此次北伐军攻城策略。
他现在只能一搏,不然,就只有让郑州城失守,自己弃城逃跑。
而凭借着开封的援军,似乎抵挡住西面已经进城的北伐军,似乎还有很大的可能。
只要南门还能缓过气,只要北边的援兵能及时赶到,只要自己还能抵挡住西面的部队,那成功便在握。
事实上,这些个只要串联起来,胜利的曙光还是很强烈的。
陈东率领三千来人的部队想要去袭击南方城池,一路上,他小心谨慎,唯恐出现什么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