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木华黎所说的,也正是蒙古人常用的作战方式,乃蛮部也许会有不同,但应该也很有限才对。。。。。。。。。
草原上的战争与厮杀,在木华黎看来,是十分简单而粗暴的,不像汉人军阵相搏那么复杂,也没有国武监兵书战策上那么多的花样。
许多时候,战事的过程都差不多,两部开始交恶,或者越来越近,开始争夺草场,之后两部派出战士,寻找到对方,展开厮杀,被打败的一方逃走,战胜的一方追逐,直到将敌人全部杀死或者吞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对方驱逐出去也就算了。
像蒙古诸部与蔑儿乞人,塔塔尔人等部族这样的世仇的战争要复杂些,但其实也差不多,敌人强大了,就会蚕食属于你的草原,年年过来劫掠,杀死你的战士,带走你的部众和牛羊。
而当蒙古人强大了,一样会是如此,而像那样面对面,杀的血流成河的战事,在草原上很少见,如果发生这样一个情景,双方的战士面对面冲锋,只能说明其中一方已经有了胜利的把握,或者双方都具备必胜的信心,才会发起那样的决战。
不然的话,即便发现了对方主帐的所在,也是不能那样拿着战士的性命和鲜血去博取胜利果实的,因为两败俱伤的部落,总会很快都消失在草原上,成为别人的奴隶,对于蒙古诸部来说,战士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在蒙古诸部的时候,经历过很多部落间相互的仇杀和争夺,蒙古战士给他的印象,就是如此了,他们像雪原上的狼群,凶暴而嗜血,但却极为聪明。
他没有听过胡人与汉人打起仗来会怎样,但按照他对双方的了解,这次大帅北征草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带过多的步兵前来,不然的话,他认为,按照蒙古战士的作战方式,步兵将成为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那样不但可以牵制住秦军的骑军所部,而且还能不但的消弱秦军的实力,而笨拙的粮草辎重队伍,更将成为秦军的致命软肋。
大帅果然是英明的,在诉说着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心里赞美着。
当然,在他看来,全部皆为骑军的秦军优劣之处也十分的明显,与草原骑兵作战,如果很快发起决战的话,秦军将有极大的胜算,而要拖延下来,秦军的胜算将越来越低,天时地利人和,很可能都会离秦军而去。
所以他的意思时,决战越早越好,寻找到对方的大军,冲上去,就这么简单,即便敌人的数量再多,他相信,久经战阵,以鲜血和尸体淬炼出来,以严明的军纪作为约束,以精良的盔甲刀箭装备起来的秦军,在士气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于正面决战中将是不可战胜,两万五千秦军将士,足抵十万乃蛮部骑兵。。。。。。
但另外一位和他地位相差仿佛,与他还有同窗之谊的赵石心腹悍将王胜保却不怎么同意,他觉得,当然,不是完全不同意木华黎的主张,而是在战略上有着不同的意见。
他以为,劳师袭远,乃兵家之大忌,两万余秦军将士,像胡人那样来回奔波,会让战士疲惫,士气低迷,有可能在决战之前,便会失去几分胜算。
不如坐等敌人找上门来,以逸待劳,乃蛮部的使者不是来了吗,乃蛮部的斥候也在周遭游弋,就在这里,等他们过来,将这里当做战场,一战之下,打掉乃蛮人的气焰。
木华黎则辩驳,如果乃蛮人不跟咱们决战,而是扑向云外云中怎么办,那样的话,将使鞑靼人受到惨重的损失。
王胜保满不在乎的说,咱们又不是死的,他杀他的,既然不来找咱们,咱们就进到乃蛮部的草原,杀咱们的,看谁杀的多,杀的狠。
木华黎摇头,鞑靼人是咱们的盟友,云中云外草原的支撑,如果他们支撑不住,将来即便咱们打败了乃蛮人,草原各部也不会再相信咱们,那样的话,流了那么多的血,杀了那么多的人,咱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两种战争理念的冲突,胡人的战术和汉人的兵法的较量。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赵石眼中,两个人的意思都很明确,尽快决战,不过一个是主动进击,一个是示敌以弱,坐等战机来临,但他们对于战胜乃蛮人,都是信心十足。
说不上孰优孰劣,但却要早作决断。。。。。。。。
直到深夜,军议才结束,赵石并未当即做出决定,其实在他看来,乃蛮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乃蛮人占据着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场,据说来往的商队都要到乃蛮人的帐篷里歇脚,他们还非常的富足。
和现在的蒙古人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家财万贯的富翁,所以,他们比蒙古人对付起来更要轻易一些。
而拥有着富足的生活的乃蛮人,虽然强大,却。。。。。。它称霸草原的日子太久了,狂妄自大难免会成为它的习惯,所以赵石不认为战机那么难以寻找,也不认为乃蛮部的战士会像木华黎描述的那般可怕。
草原上的富翁,抢夺起来也许会更加的容易,他心里已经有了些算计,但这还要看乃蛮人的反应,骄狂的敌人,总要比红着眼睛跟你拼命的人更加的容易击败,这也许就是乃蛮人和蒙古人的区别所在了。。。。。。。。
所以,他命令全军各部,做好出战的准备,虽然没有后勤辎重队伍,也没有大批的马车可以征用,但草原上最不缺的却是战马。
一个战士,准备两匹到三匹战马,驮运粮草辎重也就足够了,这已经能够保证他们在几个月之中,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
如今秦军上下正在汰换战马,但高大的河西马并未彻底被抛弃掉,这些高大的战马,其实是战士冲阵的最爱。
所以赵石决定,将河西战马集中起来,配以五千最骁勇的战士,以他们作为冲阵之用,斥候则配以一匹河西战马,再加上一匹草原马,不论长途奔袭,还是短途冲刺,让斥候们自己选择。。。。。。。。。。
之后便是命各部将领,找那些曾在乃蛮军中呆过的鞑靼人战士,向他们请教乃蛮战士的作战到底有何特异之处,也好早作准备。
战争的准备进行的很快,赵石自己也轮流与那些曾经帮助乃蛮人和克烈部作战的战士交谈,其实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听到多数都是乃蛮人战士数量多么的众多,钢刀如何的锋利,箭矢多么的精良,盔甲又是怎样的华美。
他们在和克烈部的交战中,多数都是在采用围剿的方式在作战,将人数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不断逼着克烈部的战士与他们决战。
而他们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战果,他们曾数次击败大队的克烈部战士,逼得他们狼狈逃走,但可惜的是,几年过去,他们也不曾找到克烈部汗帐的位置,也许他们离克烈部汗帐最近的一次,就是那次围歼了一个克烈部附属的大部落,收获很丰厚,但最终,却连克烈部汗帐的影子都没看到。
在这样不断的消耗中,克烈部渐渐完全的处于了下风,但乃蛮部也不很好受,他们最精锐的战士,都被拖在了那里,满草原的追逐着克烈部战士的影子,却总不能将他们抓住。
而消耗却已经越来越惊人,粮食,箭矢,钢刀,流水般的送到了东边,,数万大军,几年下来,若非胜利就在眼前,乃蛮部的贵族们是一定不愿意承担这样惊人的消耗的。
这些非是鞑靼人战士的猜测,而多数都是乃蛮部战士自己说出口的,可信度极高。
赵石可以想象,乃蛮部即便未曾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对付克烈部,却也已经元气大伤,彪悍的蒙古战士,虽然即将失败,但他们杀死的乃蛮部战士,也已经不计其数,实际上,在和乃蛮部这样的草原巨人交手中,克烈部支撑如此之久,已经可以称之为奇迹。
也从侧面显示出,乃蛮部并非那般不可战胜,而乃蛮部的贵族们根本未曾看到未来的危险,当他们打败克烈部之后,必将吸引到成吉思汗的目光。
他们并未想到,或准备迎接蜂拥而来的蒙古战士的打击,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胜利,并想将胜利抓在手中。
也许在他们眼里,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克烈部并没有什么区别吧,当他们战胜了克烈部之后,那位蒙古人的雄鹰也会吓的颤抖着他的羽毛,俯下身子,成为乃蛮部的鹰犬的。。。。。。。
听到这些,赵石的心情已经是越来越放松,战术也在心中渐渐成型。。。。。。。。。。
(月票,月票,今天身体终于好了些,准备明天上班,差不多一个星期啊,阿草耽误的工作有些多了,尤其让人心疼是薪水,唉,成年人不该得病的,以后也得不起啊。。。。。。)RS
草原上的战争与厮杀,在木华黎看来,是十分简单而粗暴的,不像汉人军阵相搏那么复杂,也没有国武监兵书战策上那么多的花样。
许多时候,战事的过程都差不多,两部开始交恶,或者越来越近,开始争夺草场,之后两部派出战士,寻找到对方,展开厮杀,被打败的一方逃走,战胜的一方追逐,直到将敌人全部杀死或者吞并,当然,更多的时候是将对方驱逐出去也就算了。
像蒙古诸部与蔑儿乞人,塔塔尔人等部族这样的世仇的战争要复杂些,但其实也差不多,敌人强大了,就会蚕食属于你的草原,年年过来劫掠,杀死你的战士,带走你的部众和牛羊。
而当蒙古人强大了,一样会是如此,而像那样面对面,杀的血流成河的战事,在草原上很少见,如果发生这样一个情景,双方的战士面对面冲锋,只能说明其中一方已经有了胜利的把握,或者双方都具备必胜的信心,才会发起那样的决战。
不然的话,即便发现了对方主帐的所在,也是不能那样拿着战士的性命和鲜血去博取胜利果实的,因为两败俱伤的部落,总会很快都消失在草原上,成为别人的奴隶,对于蒙古诸部来说,战士是最宝贵的财富。
他在蒙古诸部的时候,经历过很多部落间相互的仇杀和争夺,蒙古战士给他的印象,就是如此了,他们像雪原上的狼群,凶暴而嗜血,但却极为聪明。
他没有听过胡人与汉人打起仗来会怎样,但按照他对双方的了解,这次大帅北征草原,最聪明的地方就是没有带过多的步兵前来,不然的话,他认为,按照蒙古战士的作战方式,步兵将成为他们攻击的主要目标。
那样不但可以牵制住秦军的骑军所部,而且还能不但的消弱秦军的实力,而笨拙的粮草辎重队伍,更将成为秦军的致命软肋。
大帅果然是英明的,在诉说着自己的意见的同时,心里赞美着。
当然,在他看来,全部皆为骑军的秦军优劣之处也十分的明显,与草原骑兵作战,如果很快发起决战的话,秦军将有极大的胜算,而要拖延下来,秦军的胜算将越来越低,天时地利人和,很可能都会离秦军而去。
所以他的意思时,决战越早越好,寻找到对方的大军,冲上去,就这么简单,即便敌人的数量再多,他相信,久经战阵,以鲜血和尸体淬炼出来,以严明的军纪作为约束,以精良的盔甲刀箭装备起来的秦军,在士气旺盛,精力充沛的时候,于正面决战中将是不可战胜,两万五千秦军将士,足抵十万乃蛮部骑兵。。。。。。
但另外一位和他地位相差仿佛,与他还有同窗之谊的赵石心腹悍将王胜保却不怎么同意,他觉得,当然,不是完全不同意木华黎的主张,而是在战略上有着不同的意见。
他以为,劳师袭远,乃兵家之大忌,两万余秦军将士,像胡人那样来回奔波,会让战士疲惫,士气低迷,有可能在决战之前,便会失去几分胜算。
不如坐等敌人找上门来,以逸待劳,乃蛮部的使者不是来了吗,乃蛮部的斥候也在周遭游弋,就在这里,等他们过来,将这里当做战场,一战之下,打掉乃蛮人的气焰。
木华黎则辩驳,如果乃蛮人不跟咱们决战,而是扑向云外云中怎么办,那样的话,将使鞑靼人受到惨重的损失。
王胜保满不在乎的说,咱们又不是死的,他杀他的,既然不来找咱们,咱们就进到乃蛮部的草原,杀咱们的,看谁杀的多,杀的狠。
木华黎摇头,鞑靼人是咱们的盟友,云中云外草原的支撑,如果他们支撑不住,将来即便咱们打败了乃蛮人,草原各部也不会再相信咱们,那样的话,流了那么多的血,杀了那么多的人,咱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呢?
其实,归根到底,这是两种战争理念的冲突,胡人的战术和汉人的兵法的较量。
两人谁也说服不了谁,但在赵石眼中,两个人的意思都很明确,尽快决战,不过一个是主动进击,一个是示敌以弱,坐等战机来临,但他们对于战胜乃蛮人,都是信心十足。
说不上孰优孰劣,但却要早作决断。。。。。。。。
直到深夜,军议才结束,赵石并未当即做出决定,其实在他看来,乃蛮人和蒙古人是不一样的,乃蛮人占据着草原上最肥美的草场,据说来往的商队都要到乃蛮人的帐篷里歇脚,他们还非常的富足。
和现在的蒙古人比起来,他们更像是家财万贯的富翁,所以,他们比蒙古人对付起来更要轻易一些。
而拥有着富足的生活的乃蛮人,虽然强大,却。。。。。。它称霸草原的日子太久了,狂妄自大难免会成为它的习惯,所以赵石不认为战机那么难以寻找,也不认为乃蛮部的战士会像木华黎描述的那般可怕。
草原上的富翁,抢夺起来也许会更加的容易,他心里已经有了些算计,但这还要看乃蛮人的反应,骄狂的敌人,总要比红着眼睛跟你拼命的人更加的容易击败,这也许就是乃蛮人和蒙古人的区别所在了。。。。。。。。
所以,他命令全军各部,做好出战的准备,虽然没有后勤辎重队伍,也没有大批的马车可以征用,但草原上最不缺的却是战马。
一个战士,准备两匹到三匹战马,驮运粮草辎重也就足够了,这已经能够保证他们在几个月之中,不用担心粮草的问题。
如今秦军上下正在汰换战马,但高大的河西马并未彻底被抛弃掉,这些高大的战马,其实是战士冲阵的最爱。
所以赵石决定,将河西战马集中起来,配以五千最骁勇的战士,以他们作为冲阵之用,斥候则配以一匹河西战马,再加上一匹草原马,不论长途奔袭,还是短途冲刺,让斥候们自己选择。。。。。。。。。。
之后便是命各部将领,找那些曾在乃蛮军中呆过的鞑靼人战士,向他们请教乃蛮战士的作战到底有何特异之处,也好早作准备。
战争的准备进行的很快,赵石自己也轮流与那些曾经帮助乃蛮人和克烈部作战的战士交谈,其实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听到多数都是乃蛮人战士数量多么的众多,钢刀如何的锋利,箭矢多么的精良,盔甲又是怎样的华美。
他们在和克烈部的交战中,多数都是在采用围剿的方式在作战,将人数的优势发挥出来,并不断逼着克烈部的战士与他们决战。
而他们也确实收到了很好的战果,他们曾数次击败大队的克烈部战士,逼得他们狼狈逃走,但可惜的是,几年过去,他们也不曾找到克烈部汗帐的位置,也许他们离克烈部汗帐最近的一次,就是那次围歼了一个克烈部附属的大部落,收获很丰厚,但最终,却连克烈部汗帐的影子都没看到。
在这样不断的消耗中,克烈部渐渐完全的处于了下风,但乃蛮部也不很好受,他们最精锐的战士,都被拖在了那里,满草原的追逐着克烈部战士的影子,却总不能将他们抓住。
而消耗却已经越来越惊人,粮食,箭矢,钢刀,流水般的送到了东边,,数万大军,几年下来,若非胜利就在眼前,乃蛮部的贵族们是一定不愿意承担这样惊人的消耗的。
这些非是鞑靼人战士的猜测,而多数都是乃蛮部战士自己说出口的,可信度极高。
赵石可以想象,乃蛮部即便未曾动用自己所有的力量来对付克烈部,却也已经元气大伤,彪悍的蒙古战士,虽然即将失败,但他们杀死的乃蛮部战士,也已经不计其数,实际上,在和乃蛮部这样的草原巨人交手中,克烈部支撑如此之久,已经可以称之为奇迹。
也从侧面显示出,乃蛮部并非那般不可战胜,而乃蛮部的贵族们根本未曾看到未来的危险,当他们打败克烈部之后,必将吸引到成吉思汗的目光。
他们并未想到,或准备迎接蜂拥而来的蒙古战士的打击,他们只看到了眼前的胜利,并想将胜利抓在手中。
也许在他们眼里,成吉思汗铁木真和克烈部并没有什么区别吧,当他们战胜了克烈部之后,那位蒙古人的雄鹰也会吓的颤抖着他的羽毛,俯下身子,成为乃蛮部的鹰犬的。。。。。。。
听到这些,赵石的心情已经是越来越放松,战术也在心中渐渐成型。。。。。。。。。。
(月票,月票,今天身体终于好了些,准备明天上班,差不多一个星期啊,阿草耽误的工作有些多了,尤其让人心疼是薪水,唉,成年人不该得病的,以后也得不起啊。。。。。。)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