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马在嘶鸣,战士在嚎叫,箭矢在上空飞过,刀枪在眼前晃动,鲜血在喷洒,生命在消逝。
女真精骑最后的疯狂,注定不会持久,杜山虎,赵石麾下经历战阵最多的人,攻守兼备,乃赵石麾下,最得力,也是最善战的良将。
由他驻守在右翼,女真精骑虽利,却也绝无可能在八千秦军铁骑拦截之后,再溃其所部,虽破阵而入,看似秦军右翼岌岌可危,但宴际上,一层层的军阵,将骑军冲击缓冲下来,让其陷入军阵当中,而失去了冲击力的骑兵,在层层环绕的步军大阵围绕之下,其结局早已注定。
随着时间过去,日头西沉,残阳如血,秦军右翼渐渐稳固了下来,刀枪舞动之间,一个个精疲力竭的女真骑士惨叫着被步卒斩落马下,人数越来越是稀少,渐渐被密密麻麻的步军所淹没。
女真悍将,阿保,绝望的带着仅剩的数十骑向外突围,他不能不绝望,耶律哥奴冲在最前面,被秦人箭雨所覆,开始时便折损不少,接着直面秦人骑军冲击,没有几个能冲出秦人骑军军阵,耶律哥奴,很可能已经战死。
颜颜,女真人中的把阿秃儿,却在冲阵之时,为长枪刺穿腹部,死在阵前。
完颜禄顺,面门中箭,身死当场。
四个千人队,太原最精锐的虎卫军精骑,纵横大漠,名扬诸族,今日,却全都葬送在了这里,一个个在太原,大同,乃至漠南,漠北,名闻遐迩的勇士,在秦人铁骑冲击中,在秦人严整的如同铜墙铁壁般的步军军阵中,被砍翻下马,割下头颅,死的如此轻易,却又如此的悲壮。。。。。。。。。。。。
阿保不想同他们一样,死在这里,他要活着,他还想看到大漠青青的绿草,蓝蓝的天空,还想看到辽东那雄伟壮观的群山以及那肥沃的黑土地。
所以,在所剩无几的同袍还在拼命向前的时候,他选择了逃走,带着心腹,调转马头,拼命向后突围而出。
数十骑在阿保率领之下,爆发出最后的力气,突出残缺的秦人军阵。在秦军铁骑还未回转的当口,催动汗淋淋的战马,没命的绕过汾州,也不会东门,绕城而走。相北方逃去,这个时候,阿保尊边,却只剩了聊聊数人,各个浑身浴血,身上满插雕翎,狼狈如丧家之犬般,逃向了远方。
随着最后一个女真精骑被长枪高高挑起,惨叫着摔落下来1接着便被蜂拥而上的秦军士卒乱刃分尸,秦军右翼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殿前司禁军士卒们扬起手中犹带血色的刀枪,欢呼着,跳跃着,庆祝着这得来不易的胜利。
接下来便是收治伤者,打扫战场。
骑兵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战利品之后,在号令声中,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翻身上马,移至中军之后,进行修整。
而秦军右翼军阵,在略略打扫了战场之后,便拔营而起,往城东而来,到天色将幕之时,已然将汾州东城围的水泄不通了。
赵幽燕部,进西城,河中新军,在见识了一天惨烈的攻城之战后,这些战场新丁,满怀着对女真人的仇恨以及建功立业的向往,来到了汾州西城之下结阵,将汾州西面堵了个严实。
围三缺一,汾州已是岌岌可危。
。。。。。。。。。。。。。。。。。。。。。
。。。。。。。。。。。。。。。。。。。。
“去,告诉种怀玉,今晚,我要在汾州城内为诸将庆功。”
片刻之后,不知为何,秦军阵前发出一阵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呼号声,激战近一日,已经略有疲惫的秦军,好像被点燃了的火药桶般,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战力。
潮水般的秦军,又一次冲抵城下,这一次,率兵攻城的乃是两条大汉,顶盔贯甲,奔走如飞,登上城墙的那一刻,立时便在城头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如同蚂蚁般的秦军士卒随在他们身后,攀爬而上,用刀枪,用身体,有牙齿,推的守城汉军不断后退,后退,再后退。
城头两座望楼上一直飘扬的金国旗帜很快便被拔下,扔下城头,激起秦军军阵中一阵欢呼,大军随即前移,黑压压的秦军士卒蜂拥而上,很快便将城墙覆盖。。。。。。。。。
。。。。。。。。。。。。。。。。。。。。。
。。。。。。。
大秦咸宁七年,三月六日,大将军赵石率部抵汾州,八日,攻城,当晚幕间,大秦悍将张嗣忠,孟青率部登城,守军不敌,随之,秦军全军上前,猛攻不止,守军大溃,汾州南城城墙易主,守军退守内城。
不多时,东城也为秦军所破,西城,金国守将黎大可,开城出降,西城门破。
秦军蜂拥而入,挑灯夜战,深夜,破汾州内城,金国汉军守将王秀被擒,获其以下金国汉军将领十数人。
太原兵马提调,领西京行台尚书,昌宁侯完颜和尚率心腹,走汾州北门,逃往太原。
三月九日,秦军陷汾州。。。。。。。。。。。
。。。。。。。。。。。。
。。。。。。。。。。。。。。。。。。
惨烈而又短暂的汾州之战结束了,自赵石所部北渡黄河,不过半载,整个河中,已为秦人所据。
汾州一陷,太原门户大开,已在秦军兵锋之下,赵石之名,声震北地,令人闻风丧胆。
是役,全歼太原虎卫军精骑四千余众,杀伤金人汉军六千余,俘获汾州镇守使王秀以下,一万余人。
赵石所部,损伤也是不小,猛虎武胜军,骑军亡八百余,伤者不过四十七人,可见骑战之惨烈。
攻城之猛虎武胜军步军,亡一千二百余人,伤两千六百余人。
其余各部,伤亡也在两千余人上下。
这一战,为秦军北渡以来,最惨烈的一战,伤亡颇重,却远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之后赵石据汾州,下令全城大索,缉拿散于城中的金人汉军残部,又得三千余。
随之,赵石便举起了屠刀自王秀以下被俘之金人汉军各部将领,四十余人被斩于汾州南城城下,为这一战,又添了许多血色。
之后又陆续斩杀数百降卒,其余被俘金人汉军降卒,除了临阵反戈的黎大可所部之外,皆贬为罪囚,或为文军运送粮草或开垦荒地,或于山林间砍伐树木,供大军所用,等等等等,一万多汉军降一年之后,所剩已然寥寥无几。
时,北地之人,一旦提起大将军赵石之名,都会带着几许血腥的味道,而在金国辖下西秦名将,赵石,则是魔头一般的存在了闻之,可使军兵谈之色变可止小儿夜啼,甚至许多年后,北地百姓会用大将军赵的画像来镇宅辟邪,可见,其杀人如麻的名声,到底有多么深入人心了。
不过民间之传言,却无损于赵石善战之名,一日而破河中重镇汾州,歼女真精骑于汾州城下,大败金国名将完颜和尚,消息一旦传开,金国朝堂震动自不必提,便是大同,太原两处金国大军云集之所在,也是如*在喉,寝食难安了。
。。。。。。。。。。。。。。。。。。。。。
。。。。。。。。。。。。。
报捷,这是每一次胜利之后必定要做的事情。
但这一次,赵石延迟了两天,汾州大捷,听上去很不错,但实际上,打开通往太原的道路,对于现在的秦军来说,并非一件好事,战术总为战略服务,战术上的胜利,并不代表着战略上就能占据主动。
这个道理赵石明白的很,而现在的情形就是这般,汾州一下,秦军便要直面太原,太原可不是汾州,常年受到来自北方,或者西夏的威胁,太原作为大同之依托,不但是金国河东粮草之重地,更是屯兵之所在。
那里有十余万金兵重兵把守,加上大同人马,共近三十万,整个北地,除了大金京师以及南京之外,再无什么地方会有此重兵。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进军太原已不可能,所以,在战略上,已是全然出于被动了,若大秦与金国倾力一战,胜负许在两可之间,但现在只凭他一路偏师,除了退兵或死守之外,估计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大秦朝堂之上,知兵之人众多,糊弄不了,所以这个捷报该怎么写,怎么解释,之后又做怎样的计较,都要有个考量。
南十八,孙文通不在跟前,便更要想的仔细些,不然书信往来,费事不说,还耽误工夫。
而汾州既然已经在手,在没探到金兵大举而来之前,这处战略要地,是断不能放手的,其实,赵石之前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形,现在不过是再反复考量罢了,朝廷旨意一直未到,大将军张培贤的军令也断了很长时日了,看似平静,却隐含玄机,此次大胜的背后,总有些阴影在的。
思量了几日,终是不能再拖了,赵石召来几个心腹将领,参详一番,这才动笔,向朝廷报捷。
但捷报送出去没两天,朝廷钦差却是到了河中,而这来人,也让赵石吃了一惊。
大秦太子殿下,李全责。
当太子李全寿出现在赵石面前的时候,赵石确实惊了一下,非是他孤陋寡闻,用太子宣旨军前,本身所代表的含义就要复杂的多的多,实际上,与御驾亲征,只有一线之隔,其中牵涉必定也不会简单了。
钦差来到,赵石率众将出城相迎,以其大将军之尊,又是领兵阵前,已算是给足了钦差面子,但见到太子李全寿施施然的,带着点促黠的笑意,出现在面前,赵石先就一惊,接着便有些恼火儿,南十八他们干什么吃的,竟然没报上来太子来了河中。。。。。。。。
不过这些心思,在城府日重的他的脸上,却看不出分毫,立即便带众将下面,作势要跪,但太子李全寿急趋上来,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却任由赵石身后众将拜倒在地。
“半载未见,大将军劳苦功高风采更甚往日,可喜可贺啊。。
。。。。
。。”身高已到赵石肩头的年轻太子,带着雍容的笑意,还有几分亲近,爽朗的大声道。
“都起来,都起来,诸位皆有功于国又都是军中男儿何必如此?都起来说话。。。。。。”
赵石顺势站起身来,却回头吩咐“还不见过太子殿下。”
众将多数都是一惊,随之高声参见,之后赵石四下看了看,招手将杜山虎叫了过来,吩咐他照顾好随行众人,不得怠慢便一把抓住李全寿的胳膊,甩开众人,走到了一旁,低声问道:“殿下怎么来了河中?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不是胡闹吗?”
他这里有些冒失也大有失礼之处,但无论太子随行之人,还是麾下众将,却只做未见,有的不知就里的,也只会在心里嘀咕老天爷,大将军。。。。。。。。。与太子殿下还真不见外。。。。
。。。。而太子殿下亲临河中的震撼,却也留在心头久久不散。
。。。。。。。。
太子李全寿抖着胳膊,脸上满是不情愿但心里头,却略有暖意,要知道,两人自当年景王府相识至今,也有十余个年头了。
两人虽为主从,但却师从一人,亦师亦友亦兄亦弟,干系实非旁人能够晓得明白,近些年相交,虽远不如景王府时亲近,但互为倚重之意却明白的很,两人又都不是什么迂腐之人,相互连结,相互借重,渐渐已有荣衰一体的意思。
见赵石如此的不见外,又多有关切之意,他怎能不高兴?又如何能不高兴?
“我怎的不能来?又非御驾亲征,不过是太子。。。。。。。
。。”脸上带着苦笑,但乱转的眼珠儿,还是让熟悉他的根底的赵石明白,这位是童心作祟,开始习惯性的胡言乱语了。
抬起巴掌就拍了李全寿脑袋一下,若是在长安,赵石断不会如此,但大军征战半载,自然不自然的,心里那头野兽已经探出了脑袋,加之在大军中呆的久了,便也渐渐带了几分粗豪之气。
“少废话,这里是哪里?杀人夺命的地方,你瞧瞧,这城上城下的血还没干呢,不定计么时候,金人就要过来,这等险地,你。。。
。。。殿下怎么能来?朝中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
。。。。。。。
被拍了一下脑袋,李全寿不但未怒,心中暖意更盛,不过也有些尴尬,多少年了,这脑袋可是太子的脑袋,可没人再敢来拍,今日这大庭广众的,却。。。。。。不由左右张望,不远处旌旗招招,人群林立,见他望过来,齐刷刷的,将目光都移了开去,李全寿不由苦笑,这脸好像丢的有些大了。。。。。。。。。。
不过随即听赵石越说越是严重,赶紧摆手“别,别,这次怨不得旁人,虽有皇命,却是我自己力请来军前传旨的。。。。。。。
。。
“长安呆着气闷。。。。。。。。。母后身子不太好,却也没大碍,所以就总想出来走走,这不,找个时机,就出来了。。。。
。。。。父皇也想我多走走,多看看,就没拦着。。。。。。
。。。
“尤其是你,满朝皆知你秉性,旁人怕是不敢来。。。。。。
。。也就是我。。。。。
。。。所以啊,来之前阻拦的人也有,但却没那么多。。。
。。。。。
“再者说了,不过是太子而已,就算。。。。。。。。再立一位也就是,父皇又不是没有旁的儿子?”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以调笑的口吻说出来,除了让赵石再次觉得皇家亲情淡薄之外,不论说的,还是听的,都没觉什么不对。
沉吟片刻,赵石还是摇头道了一句“你不该来。”
李全寿笑了笑,没再接话,当年小小的景王府世子,现在已是太子之尊,不再是什么孩子,随着身体长成,眼中除了皇位之外,其余的,多少都无关紧要了,而眼前之人,却是他登位最重的一环,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渐渐已经变得举足轻重,而在他眼中,更是无可替代之人。
而这次自请来军前,除了走走看看的初衷之外,却也是怕,怕赵石一意孤行,兵败河中,怕这一败。就无法翻身,怕赵石一去,让他少了最大的助力,这些利益纠缠,看似冷酷,但却也牢固,至于其中有多少真情实意,两人其实都不会在乎。像他们这样的人,也只有利益攸关,才能将他们连结的如此紧密的。。。。。。。。
所以,一些解释,也就无关紧要了。
“走吧。这里的风,可是比长安的风冷多了,咱们边走边说?”
赵石点头,随即吩咐起行,两人上马,走在队伍前面。并无人敢去打扰,隔后一段,两队合成一队,迤逦往汾州城内而来。。。。。
。。。
太子驾临,诚然乃是大事,但在这一刻,队伍中的所有人,包括满带风霜之色的东宫侍卫,温文尔雅,一路行来,多有飘逸之姿的东宫侍讲,伴读,〖书〗记们,多数都是头一次离得长安如此之远,满眼好奇的太监们,从长安一路跟随而来的钦差仪卫们,从潼关,解州等处,一路护卫而来的军兵将校们,赵石麾下的领兵将领们,所有的人,目光中若有若无的聚在前方两人身上,带着好奇,带着探究的观望着。
许多人都听闻过,大将军赵石不但乃皇上亲信之人,更是太子殿下之心腹,更有人说,当年景王府时,此人曾为世子师,世子友人,相伴数载,亲近有若一人。
但除了少数人外,又有谁曾亲眼见过?
但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东宫随行之人,对那些传言,都深信不疑了,如此言行无忌,还有旁的解释吗?有的人已经心中大喜,有此人相助,将来太子登位,成算已有九成。
不管其他人的心思如何,前面的两人谈话,确也带着几分随意。
仰望汾州城,犹能见到城墙之上的坑坑洼洼以及一片片的,黑色的斑驳痕迹,那是已经凝固风干了的鲜血。
李全寿带着些感慨,以及振奋道:“到了解州,还以为得在汾州城下的大军当中相见,不想,在途中去已接获汾州捷报,嘿嘿,大将军劳苦功高,用兵如神,实让我等在长安安享富贵之人惭愧啊。”
赵石眉头轻扬,却并不受这恭维,直接问道:“殿下可是带了陛下旨意?上面怎么说?”
李全寿轻笑一声,大秦皇家特有的细长眸子眯了起来“本来不让各人通报,想给大哥一个惊喜,看来,大哥见了我,只有惊,却没有喜啊。”
称呼换了,赵石嘴角也挂了笑,他已经知道,消息不一定好,但也绝对不会坏,到不用太过急切。
“太子殿下骤临河中,叫我怎么不惊?城里还有些乱,没什么准备,一旦有事,怎么护殿下周全?你让我怎么喜的起来?”
闻言,李全寿大笑,安慰道:“能给大哥带点烦恼,也是不易,不过大哥放心便是,这河中如许荒凉,我可不愿多呆,过几日就走,不给大哥添麻烦,这总成了吧?、。
“大哥担心什么,我知道,你我相谈,也不必忌讳许多,朝堂上的那些事儿,大哥应该明白,争执来去,总要些日子,所以耽搁了下来。
。。。。。。。。不过没什么坏消息,我带来的只有好处,大哥可是又升官了,平虏大将军,掌河中事。。。。。。。。”
说到这里,李全寿顿了顿,这才接着道“父皇对大哥的信重,实非旁人可比,朝堂诸公,欲命大哥回军,只父皇一言而决,许了大哥便宜行事之权,与当年平蜀事同,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本来呢,我来河中,是想劝大哥撤兵的,但现在看来,见事之明,识人之重,我不如父皇远矣。。。。。
。。。。。大哥只管行事便是,这次啊,没有多少后顾之忧了。”
“但大哥的捷报却被我截回来了,这会送出去,可有些不合时宜。”
赵石有些疑惑的看过来心中略喜之余,却无多少意外,只因现在即便让他撤兵,也是不成的了,定然还要上书据理力争,来来回回拖下去,朝廷令喻只要一拖,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的,这就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不过要温和一些,不是硬抗罢了,而李全寿一说,只是让事情变得更加顺遂,也更加的名正言顺,到是少了许多的麻烦。
不过他疑惑的是,这捷报算起来送上去也正是时候怎么会不合时宜?
只见年轻的太子殿下从容的笑了笑,解释道:“大哥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捷报怎么能现在送出去?旁的不说,只要到了潼关,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变故枝节出来。”
“大哥试想,张大将军见了这捷报,会如何想?父皇刚刚下旨,晋其为镇东大将军却也问他了几句,颇有斥责之意?大哥也猜到了吧,其人与观军容使段德,纷纷上书,欲加罪于大哥他也不想想,大军两位副帅,一位已经待罪回京,一位再若问罪,他想干什么?”
“所以,官儿虽然也升了但之后嘛,却不好说。。。。。。
。。有了这些,大哥这封捷报一旦到了潼关定然激起众将争功之心无疑,此为春日一旦出兵,农时便误了,张大将军不可能不晓得这个,但。
。。。。。。。。他也不能不出兵,这个道理不用说,谁又能不明白?”
“行军打仗,我不甚了了,但却知道,此时出兵河洛,于大秦无益,就算得了河洛,今岁也将颗粒无收,河洛数十万百姓,加上那许多的民夫,国库能撑得住?”
“这捷报啊,以我之见,能瞒得几日是几日,最好是能瞒到春耕之后,到时再做说辞便是,大哥知我,不会怪我擅自做主吧?”
身段放的低,说的又很有见地,赵石点头之余,也是有些刮目相看,军国大事,往往由细节决定,而其成败,却关系到所有人,所以说,一些冠之以军国大事的事情,会拖沓一些,因为上位者总会从细节处来完善他,而不会一直在宏观上把握。
这不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但也需要他们亲力亲为,看上去有些矛盾,原因却很简单,细节上的事情,不会出自真正的上位者之手,但一定不会脱出上位者的控制,只知道把握大方向的人,永远成功不了,因为所谓大事,总是由这样那样的细节所堆积而成的,拍脑门的主意,便不会有细节上的考量,所以也只能是拍脑门的主意,办下去,总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最终便会形成一个谁也不愿碰触的烂摊子,包括当初拍脑门那位。
赵石算上位者吗,当然算,但他还真没想那么深,因为这不是长安,他现在统领大军,考量的也多数为战事所服务,但李全责不同,身为大秦太子,所计较的,与赵石完全不同,而他又能察觉出细节上的不妥,这就很难得了,所谓明君,无外如是,多为民生所虑而已。
赵石不会想那么深刻,他只是觉得,李全寿所言,极有道理,而麾下的军中将领,哪里会想到这个?说不定还巴不得的让潼关众将知道呢,毕竟被派来河中,众将心中可都憋着一股郁气,这会儿报捷,还不得让潼关众将羡慕怕眼睛发蓝?
“殿下所言极是,嘿,大将争功,谁也不能免俗。。。。。。
。
李全寿听得哈哈便笑“大哥好心胸,我这里还怕你怪我给你找麻烦呢,要知道,阵前立下大功,却不能直奏于朝廷,大哥麾下虎贲,定有人不会心服的,说到底,还是给大哥找了麻烦,恕罪恕罪,不过我这里也不好受,父皇来之前,可是耳提面命,唯恐我擅自干涉军务,这要是传到父皇耳朵里,一顿训斥是逃不掉的,所不定啊,还得闭门思过呢。。。。。。。”
赵石脸上也带了笑容“未必,殿下为国为民之心,天地可鉴,即便陛下知道了,也只能说好,怎还会有斥责?殿下未免多虑了。。。
。。。。。。。
两人谈谈说说,不知不觉间,已经进了汾州城,南城乃是汾州之战的主战场,城墙附近,被破坏的厉害,残垣断壁,看上去分外的残破。
由于时日尚短,到内城的一路上,到处也都是战火硝烟的痕迹,让李全寿大开眼界之余,却也连连作感慨状,一连串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赵石也是耐心,指点着各处,为李全寿解说,这里,因为肃清城内金兵残部,争夺的厉害,所以房屋都毁坏了,那里,因为阻了大军行进,所以都推平了,而在那一边,又擒获了谁谁谁,在这一边,又斩首了谁谁谁。
而其间,又夹杂着,率部到临汾,再到汾州的一些战事以及考量,虽只略略一提,却也让头一次身临阵前的李全寿听的津津有味儿。
一路说着,带着兴致盎然的李全寿来到了原汾州镇守使府所在。
“殿下先洗漱休息一番,到了晚间,我在为殿下接风洗尘,顺便为殿下引荐众将,如何?”
李全寿笑着点头“到了这里,你是主,我是客,客从主便便是,正好,大哥也准备一下,晚间宴前,咱们先宣了旨意。。。。。。
。。。我也想见见大哥麾下虎贲,到底有何不凡之处,之后咱们再单独畅饮一番,秉烛夜话,岂不是好?”
女真精骑最后的疯狂,注定不会持久,杜山虎,赵石麾下经历战阵最多的人,攻守兼备,乃赵石麾下,最得力,也是最善战的良将。
由他驻守在右翼,女真精骑虽利,却也绝无可能在八千秦军铁骑拦截之后,再溃其所部,虽破阵而入,看似秦军右翼岌岌可危,但宴际上,一层层的军阵,将骑军冲击缓冲下来,让其陷入军阵当中,而失去了冲击力的骑兵,在层层环绕的步军大阵围绕之下,其结局早已注定。
随着时间过去,日头西沉,残阳如血,秦军右翼渐渐稳固了下来,刀枪舞动之间,一个个精疲力竭的女真骑士惨叫着被步卒斩落马下,人数越来越是稀少,渐渐被密密麻麻的步军所淹没。
女真悍将,阿保,绝望的带着仅剩的数十骑向外突围,他不能不绝望,耶律哥奴冲在最前面,被秦人箭雨所覆,开始时便折损不少,接着直面秦人骑军冲击,没有几个能冲出秦人骑军军阵,耶律哥奴,很可能已经战死。
颜颜,女真人中的把阿秃儿,却在冲阵之时,为长枪刺穿腹部,死在阵前。
完颜禄顺,面门中箭,身死当场。
四个千人队,太原最精锐的虎卫军精骑,纵横大漠,名扬诸族,今日,却全都葬送在了这里,一个个在太原,大同,乃至漠南,漠北,名闻遐迩的勇士,在秦人铁骑冲击中,在秦人严整的如同铜墙铁壁般的步军军阵中,被砍翻下马,割下头颅,死的如此轻易,却又如此的悲壮。。。。。。。。。。。。
阿保不想同他们一样,死在这里,他要活着,他还想看到大漠青青的绿草,蓝蓝的天空,还想看到辽东那雄伟壮观的群山以及那肥沃的黑土地。
所以,在所剩无几的同袍还在拼命向前的时候,他选择了逃走,带着心腹,调转马头,拼命向后突围而出。
数十骑在阿保率领之下,爆发出最后的力气,突出残缺的秦人军阵。在秦军铁骑还未回转的当口,催动汗淋淋的战马,没命的绕过汾州,也不会东门,绕城而走。相北方逃去,这个时候,阿保尊边,却只剩了聊聊数人,各个浑身浴血,身上满插雕翎,狼狈如丧家之犬般,逃向了远方。
随着最后一个女真精骑被长枪高高挑起,惨叫着摔落下来1接着便被蜂拥而上的秦军士卒乱刃分尸,秦军右翼爆发出一阵震耳欲聋的欢呼声,殿前司禁军士卒们扬起手中犹带血色的刀枪,欢呼着,跳跃着,庆祝着这得来不易的胜利。
接下来便是收治伤者,打扫战场。
骑兵们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战利品之后,在号令声中,拖着有些疲惫的身躯,翻身上马,移至中军之后,进行修整。
而秦军右翼军阵,在略略打扫了战场之后,便拔营而起,往城东而来,到天色将幕之时,已然将汾州东城围的水泄不通了。
赵幽燕部,进西城,河中新军,在见识了一天惨烈的攻城之战后,这些战场新丁,满怀着对女真人的仇恨以及建功立业的向往,来到了汾州西城之下结阵,将汾州西面堵了个严实。
围三缺一,汾州已是岌岌可危。
。。。。。。。。。。。。。。。。。。。。。
。。。。。。。。。。。。。。。。。。。。
“去,告诉种怀玉,今晚,我要在汾州城内为诸将庆功。”
片刻之后,不知为何,秦军阵前发出一阵如同山呼海啸般的呼号声,激战近一日,已经略有疲惫的秦军,好像被点燃了的火药桶般,爆发出了难以想象的战力。
潮水般的秦军,又一次冲抵城下,这一次,率兵攻城的乃是两条大汉,顶盔贯甲,奔走如飞,登上城墙的那一刻,立时便在城头掀起了一阵腥风血雨。
如同蚂蚁般的秦军士卒随在他们身后,攀爬而上,用刀枪,用身体,有牙齿,推的守城汉军不断后退,后退,再后退。
城头两座望楼上一直飘扬的金国旗帜很快便被拔下,扔下城头,激起秦军军阵中一阵欢呼,大军随即前移,黑压压的秦军士卒蜂拥而上,很快便将城墙覆盖。。。。。。。。。
。。。。。。。。。。。。。。。。。。。。。
。。。。。。。
大秦咸宁七年,三月六日,大将军赵石率部抵汾州,八日,攻城,当晚幕间,大秦悍将张嗣忠,孟青率部登城,守军不敌,随之,秦军全军上前,猛攻不止,守军大溃,汾州南城城墙易主,守军退守内城。
不多时,东城也为秦军所破,西城,金国守将黎大可,开城出降,西城门破。
秦军蜂拥而入,挑灯夜战,深夜,破汾州内城,金国汉军守将王秀被擒,获其以下金国汉军将领十数人。
太原兵马提调,领西京行台尚书,昌宁侯完颜和尚率心腹,走汾州北门,逃往太原。
三月九日,秦军陷汾州。。。。。。。。。。。
。。。。。。。。。。。。
。。。。。。。。。。。。。。。。。。
惨烈而又短暂的汾州之战结束了,自赵石所部北渡黄河,不过半载,整个河中,已为秦人所据。
汾州一陷,太原门户大开,已在秦军兵锋之下,赵石之名,声震北地,令人闻风丧胆。
是役,全歼太原虎卫军精骑四千余众,杀伤金人汉军六千余,俘获汾州镇守使王秀以下,一万余人。
赵石所部,损伤也是不小,猛虎武胜军,骑军亡八百余,伤者不过四十七人,可见骑战之惨烈。
攻城之猛虎武胜军步军,亡一千二百余人,伤两千六百余人。
其余各部,伤亡也在两千余人上下。
这一战,为秦军北渡以来,最惨烈的一战,伤亡颇重,却远远不到伤筋动骨的地步。
之后赵石据汾州,下令全城大索,缉拿散于城中的金人汉军残部,又得三千余。
随之,赵石便举起了屠刀自王秀以下被俘之金人汉军各部将领,四十余人被斩于汾州南城城下,为这一战,又添了许多血色。
之后又陆续斩杀数百降卒,其余被俘金人汉军降卒,除了临阵反戈的黎大可所部之外,皆贬为罪囚,或为文军运送粮草或开垦荒地,或于山林间砍伐树木,供大军所用,等等等等,一万多汉军降一年之后,所剩已然寥寥无几。
时,北地之人,一旦提起大将军赵石之名,都会带着几许血腥的味道,而在金国辖下西秦名将,赵石,则是魔头一般的存在了闻之,可使军兵谈之色变可止小儿夜啼,甚至许多年后,北地百姓会用大将军赵的画像来镇宅辟邪,可见,其杀人如麻的名声,到底有多么深入人心了。
不过民间之传言,却无损于赵石善战之名,一日而破河中重镇汾州,歼女真精骑于汾州城下,大败金国名将完颜和尚,消息一旦传开,金国朝堂震动自不必提,便是大同,太原两处金国大军云集之所在,也是如*在喉,寝食难安了。
。。。。。。。。。。。。。。。。。。。。。
。。。。。。。。。。。。。
报捷,这是每一次胜利之后必定要做的事情。
但这一次,赵石延迟了两天,汾州大捷,听上去很不错,但实际上,打开通往太原的道路,对于现在的秦军来说,并非一件好事,战术总为战略服务,战术上的胜利,并不代表着战略上就能占据主动。
这个道理赵石明白的很,而现在的情形就是这般,汾州一下,秦军便要直面太原,太原可不是汾州,常年受到来自北方,或者西夏的威胁,太原作为大同之依托,不但是金国河东粮草之重地,更是屯兵之所在。
那里有十余万金兵重兵把守,加上大同人马,共近三十万,整个北地,除了大金京师以及南京之外,再无什么地方会有此重兵。
在这样的情形之下,进军太原已不可能,所以,在战略上,已是全然出于被动了,若大秦与金国倾力一战,胜负许在两可之间,但现在只凭他一路偏师,除了退兵或死守之外,估计没有第三条路可选。
大秦朝堂之上,知兵之人众多,糊弄不了,所以这个捷报该怎么写,怎么解释,之后又做怎样的计较,都要有个考量。
南十八,孙文通不在跟前,便更要想的仔细些,不然书信往来,费事不说,还耽误工夫。
而汾州既然已经在手,在没探到金兵大举而来之前,这处战略要地,是断不能放手的,其实,赵石之前已经预料到这种情形,现在不过是再反复考量罢了,朝廷旨意一直未到,大将军张培贤的军令也断了很长时日了,看似平静,却隐含玄机,此次大胜的背后,总有些阴影在的。
思量了几日,终是不能再拖了,赵石召来几个心腹将领,参详一番,这才动笔,向朝廷报捷。
但捷报送出去没两天,朝廷钦差却是到了河中,而这来人,也让赵石吃了一惊。
大秦太子殿下,李全责。
当太子李全寿出现在赵石面前的时候,赵石确实惊了一下,非是他孤陋寡闻,用太子宣旨军前,本身所代表的含义就要复杂的多的多,实际上,与御驾亲征,只有一线之隔,其中牵涉必定也不会简单了。
钦差来到,赵石率众将出城相迎,以其大将军之尊,又是领兵阵前,已算是给足了钦差面子,但见到太子李全寿施施然的,带着点促黠的笑意,出现在面前,赵石先就一惊,接着便有些恼火儿,南十八他们干什么吃的,竟然没报上来太子来了河中。。。。。。。。
不过这些心思,在城府日重的他的脸上,却看不出分毫,立即便带众将下面,作势要跪,但太子李全寿急趋上来,一把拽住了他的胳膊,却任由赵石身后众将拜倒在地。
“半载未见,大将军劳苦功高风采更甚往日,可喜可贺啊。。
。。。。
。。”身高已到赵石肩头的年轻太子,带着雍容的笑意,还有几分亲近,爽朗的大声道。
“都起来,都起来,诸位皆有功于国又都是军中男儿何必如此?都起来说话。。。。。。”
赵石顺势站起身来,却回头吩咐“还不见过太子殿下。”
众将多数都是一惊,随之高声参见,之后赵石四下看了看,招手将杜山虎叫了过来,吩咐他照顾好随行众人,不得怠慢便一把抓住李全寿的胳膊,甩开众人,走到了一旁,低声问道:“殿下怎么来了河中?
都说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这。。。。。。。不是胡闹吗?”
他这里有些冒失也大有失礼之处,但无论太子随行之人,还是麾下众将,却只做未见,有的不知就里的,也只会在心里嘀咕老天爷,大将军。。。。。。。。。与太子殿下还真不见外。。。。
。。。。而太子殿下亲临河中的震撼,却也留在心头久久不散。
。。。。。。。。
太子李全寿抖着胳膊,脸上满是不情愿但心里头,却略有暖意,要知道,两人自当年景王府相识至今,也有十余个年头了。
两人虽为主从,但却师从一人,亦师亦友亦兄亦弟,干系实非旁人能够晓得明白,近些年相交,虽远不如景王府时亲近,但互为倚重之意却明白的很,两人又都不是什么迂腐之人,相互连结,相互借重,渐渐已有荣衰一体的意思。
见赵石如此的不见外,又多有关切之意,他怎能不高兴?又如何能不高兴?
“我怎的不能来?又非御驾亲征,不过是太子。。。。。。。
。。”脸上带着苦笑,但乱转的眼珠儿,还是让熟悉他的根底的赵石明白,这位是童心作祟,开始习惯性的胡言乱语了。
抬起巴掌就拍了李全寿脑袋一下,若是在长安,赵石断不会如此,但大军征战半载,自然不自然的,心里那头野兽已经探出了脑袋,加之在大军中呆的久了,便也渐渐带了几分粗豪之气。
“少废话,这里是哪里?杀人夺命的地方,你瞧瞧,这城上城下的血还没干呢,不定计么时候,金人就要过来,这等险地,你。。。
。。。殿下怎么能来?朝中那些人是怎么想的?是不是。。。。
。。。。。。。
被拍了一下脑袋,李全寿不但未怒,心中暖意更盛,不过也有些尴尬,多少年了,这脑袋可是太子的脑袋,可没人再敢来拍,今日这大庭广众的,却。。。。。。不由左右张望,不远处旌旗招招,人群林立,见他望过来,齐刷刷的,将目光都移了开去,李全寿不由苦笑,这脸好像丢的有些大了。。。。。。。。。。
不过随即听赵石越说越是严重,赶紧摆手“别,别,这次怨不得旁人,虽有皇命,却是我自己力请来军前传旨的。。。。。。。
。。
“长安呆着气闷。。。。。。。。。母后身子不太好,却也没大碍,所以就总想出来走走,这不,找个时机,就出来了。。。。
。。。。父皇也想我多走走,多看看,就没拦着。。。。。。
。。。
“尤其是你,满朝皆知你秉性,旁人怕是不敢来。。。。。。
。。也就是我。。。。。
。。。所以啊,来之前阻拦的人也有,但却没那么多。。。
。。。。。
“再者说了,不过是太子而已,就算。。。。。。。。再立一位也就是,父皇又不是没有旁的儿子?”
这等大逆不道的话,以调笑的口吻说出来,除了让赵石再次觉得皇家亲情淡薄之外,不论说的,还是听的,都没觉什么不对。
沉吟片刻,赵石还是摇头道了一句“你不该来。”
李全寿笑了笑,没再接话,当年小小的景王府世子,现在已是太子之尊,不再是什么孩子,随着身体长成,眼中除了皇位之外,其余的,多少都无关紧要了,而眼前之人,却是他登位最重的一环,无论是在朝中,还是在军中,渐渐已经变得举足轻重,而在他眼中,更是无可替代之人。
而这次自请来军前,除了走走看看的初衷之外,却也是怕,怕赵石一意孤行,兵败河中,怕这一败。就无法翻身,怕赵石一去,让他少了最大的助力,这些利益纠缠,看似冷酷,但却也牢固,至于其中有多少真情实意,两人其实都不会在乎。像他们这样的人,也只有利益攸关,才能将他们连结的如此紧密的。。。。。。。。
所以,一些解释,也就无关紧要了。
“走吧。这里的风,可是比长安的风冷多了,咱们边走边说?”
赵石点头,随即吩咐起行,两人上马,走在队伍前面。并无人敢去打扰,隔后一段,两队合成一队,迤逦往汾州城内而来。。。。。
。。。
太子驾临,诚然乃是大事,但在这一刻,队伍中的所有人,包括满带风霜之色的东宫侍卫,温文尔雅,一路行来,多有飘逸之姿的东宫侍讲,伴读,〖书〗记们,多数都是头一次离得长安如此之远,满眼好奇的太监们,从长安一路跟随而来的钦差仪卫们,从潼关,解州等处,一路护卫而来的军兵将校们,赵石麾下的领兵将领们,所有的人,目光中若有若无的聚在前方两人身上,带着好奇,带着探究的观望着。
许多人都听闻过,大将军赵石不但乃皇上亲信之人,更是太子殿下之心腹,更有人说,当年景王府时,此人曾为世子师,世子友人,相伴数载,亲近有若一人。
但除了少数人外,又有谁曾亲眼见过?
但此时此刻,几乎所有东宫随行之人,对那些传言,都深信不疑了,如此言行无忌,还有旁的解释吗?有的人已经心中大喜,有此人相助,将来太子登位,成算已有九成。
不管其他人的心思如何,前面的两人谈话,确也带着几分随意。
仰望汾州城,犹能见到城墙之上的坑坑洼洼以及一片片的,黑色的斑驳痕迹,那是已经凝固风干了的鲜血。
李全寿带着些感慨,以及振奋道:“到了解州,还以为得在汾州城下的大军当中相见,不想,在途中去已接获汾州捷报,嘿嘿,大将军劳苦功高,用兵如神,实让我等在长安安享富贵之人惭愧啊。”
赵石眉头轻扬,却并不受这恭维,直接问道:“殿下可是带了陛下旨意?上面怎么说?”
李全寿轻笑一声,大秦皇家特有的细长眸子眯了起来“本来不让各人通报,想给大哥一个惊喜,看来,大哥见了我,只有惊,却没有喜啊。”
称呼换了,赵石嘴角也挂了笑,他已经知道,消息不一定好,但也绝对不会坏,到不用太过急切。
“太子殿下骤临河中,叫我怎么不惊?城里还有些乱,没什么准备,一旦有事,怎么护殿下周全?你让我怎么喜的起来?”
闻言,李全寿大笑,安慰道:“能给大哥带点烦恼,也是不易,不过大哥放心便是,这河中如许荒凉,我可不愿多呆,过几日就走,不给大哥添麻烦,这总成了吧?、。
“大哥担心什么,我知道,你我相谈,也不必忌讳许多,朝堂上的那些事儿,大哥应该明白,争执来去,总要些日子,所以耽搁了下来。
。。。。。。。。不过没什么坏消息,我带来的只有好处,大哥可是又升官了,平虏大将军,掌河中事。。。。。。。。”
说到这里,李全寿顿了顿,这才接着道“父皇对大哥的信重,实非旁人可比,朝堂诸公,欲命大哥回军,只父皇一言而决,许了大哥便宜行事之权,与当年平蜀事同,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本来呢,我来河中,是想劝大哥撤兵的,但现在看来,见事之明,识人之重,我不如父皇远矣。。。。。
。。。。。大哥只管行事便是,这次啊,没有多少后顾之忧了。”
“但大哥的捷报却被我截回来了,这会送出去,可有些不合时宜。”
赵石有些疑惑的看过来心中略喜之余,却无多少意外,只因现在即便让他撤兵,也是不成的了,定然还要上书据理力争,来来回回拖下去,朝廷令喻只要一拖,也就变得无足轻重了的,这就是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只不过要温和一些,不是硬抗罢了,而李全寿一说,只是让事情变得更加顺遂,也更加的名正言顺,到是少了许多的麻烦。
不过他疑惑的是,这捷报算起来送上去也正是时候怎么会不合时宜?
只见年轻的太子殿下从容的笑了笑,解释道:“大哥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这捷报怎么能现在送出去?旁的不说,只要到了潼关,就一定会生出许多变故枝节出来。”
“大哥试想,张大将军见了这捷报,会如何想?父皇刚刚下旨,晋其为镇东大将军却也问他了几句,颇有斥责之意?大哥也猜到了吧,其人与观军容使段德,纷纷上书,欲加罪于大哥他也不想想,大军两位副帅,一位已经待罪回京,一位再若问罪,他想干什么?”
“所以,官儿虽然也升了但之后嘛,却不好说。。。。。。
。。有了这些,大哥这封捷报一旦到了潼关定然激起众将争功之心无疑,此为春日一旦出兵,农时便误了,张大将军不可能不晓得这个,但。
。。。。。。。。他也不能不出兵,这个道理不用说,谁又能不明白?”
“行军打仗,我不甚了了,但却知道,此时出兵河洛,于大秦无益,就算得了河洛,今岁也将颗粒无收,河洛数十万百姓,加上那许多的民夫,国库能撑得住?”
“这捷报啊,以我之见,能瞒得几日是几日,最好是能瞒到春耕之后,到时再做说辞便是,大哥知我,不会怪我擅自做主吧?”
身段放的低,说的又很有见地,赵石点头之余,也是有些刮目相看,军国大事,往往由细节决定,而其成败,却关系到所有人,所以说,一些冠之以军国大事的事情,会拖沓一些,因为上位者总会从细节处来完善他,而不会一直在宏观上把握。
这不需要他们亲力亲为,但也需要他们亲力亲为,看上去有些矛盾,原因却很简单,细节上的事情,不会出自真正的上位者之手,但一定不会脱出上位者的控制,只知道把握大方向的人,永远成功不了,因为所谓大事,总是由这样那样的细节所堆积而成的,拍脑门的主意,便不会有细节上的考量,所以也只能是拍脑门的主意,办下去,总会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最终便会形成一个谁也不愿碰触的烂摊子,包括当初拍脑门那位。
赵石算上位者吗,当然算,但他还真没想那么深,因为这不是长安,他现在统领大军,考量的也多数为战事所服务,但李全责不同,身为大秦太子,所计较的,与赵石完全不同,而他又能察觉出细节上的不妥,这就很难得了,所谓明君,无外如是,多为民生所虑而已。
赵石不会想那么深刻,他只是觉得,李全寿所言,极有道理,而麾下的军中将领,哪里会想到这个?说不定还巴不得的让潼关众将知道呢,毕竟被派来河中,众将心中可都憋着一股郁气,这会儿报捷,还不得让潼关众将羡慕怕眼睛发蓝?
“殿下所言极是,嘿,大将争功,谁也不能免俗。。。。。。
。
李全寿听得哈哈便笑“大哥好心胸,我这里还怕你怪我给你找麻烦呢,要知道,阵前立下大功,却不能直奏于朝廷,大哥麾下虎贲,定有人不会心服的,说到底,还是给大哥找了麻烦,恕罪恕罪,不过我这里也不好受,父皇来之前,可是耳提面命,唯恐我擅自干涉军务,这要是传到父皇耳朵里,一顿训斥是逃不掉的,所不定啊,还得闭门思过呢。。。。。。。”
赵石脸上也带了笑容“未必,殿下为国为民之心,天地可鉴,即便陛下知道了,也只能说好,怎还会有斥责?殿下未免多虑了。。。
。。。。。。。
两人谈谈说说,不知不觉间,已经进了汾州城,南城乃是汾州之战的主战场,城墙附近,被破坏的厉害,残垣断壁,看上去分外的残破。
由于时日尚短,到内城的一路上,到处也都是战火硝烟的痕迹,让李全寿大开眼界之余,却也连连作感慨状,一连串的问题也是接踵而至。
赵石也是耐心,指点着各处,为李全寿解说,这里,因为肃清城内金兵残部,争夺的厉害,所以房屋都毁坏了,那里,因为阻了大军行进,所以都推平了,而在那一边,又擒获了谁谁谁,在这一边,又斩首了谁谁谁。
而其间,又夹杂着,率部到临汾,再到汾州的一些战事以及考量,虽只略略一提,却也让头一次身临阵前的李全寿听的津津有味儿。
一路说着,带着兴致盎然的李全寿来到了原汾州镇守使府所在。
“殿下先洗漱休息一番,到了晚间,我在为殿下接风洗尘,顺便为殿下引荐众将,如何?”
李全寿笑着点头“到了这里,你是主,我是客,客从主便便是,正好,大哥也准备一下,晚间宴前,咱们先宣了旨意。。。。。。
。。。我也想见见大哥麾下虎贲,到底有何不凡之处,之后咱们再单独畅饮一番,秉烛夜话,岂不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