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粘病的早期主要表现:晨起头晕,晚上清醒;午餐后犯困;蹲着干活气短;阵发性视力模糊。
第一节高血粘症的发病原因

一、病理原因

概括而言,引发高血粘症的病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细胞浓度过高

血液中的细胞数量相对增多。例如,老年人体内水分相对减少,血液中的水含量也减少,那么血细胞的比例就会相对增大,由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减少,固体成分增多,血液中的粘度就自然升高了。

(2)血液粘度增高

血液中除了红细胞以外,还有许多血浆蛋白,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这些大分子蛋白质增多时常与红细胞粘合成网格,增加了血液流动的阻力,导致血液粘度增高。

(3)血细胞的聚集性增高

血液中的细胞应该是单个执行功能,而不是积聚在一起的。当红细胞或血小板的结构出现某种异常时,红细胞和血小板就会积聚到一起,就会阻塞血管,形成血栓。

(4)血细胞的变形性减弱

人体内的毛细血管是很细的,最小的血管只能允许一个血细胞通过,而且血细胞在通过小血管时还要改变形状,以利通过,当血细胞的变形能力减弱时,通过小血管时很困难,影响血流速度,因而使血粘度增高。

(5)血脂异常

由于血液是全身循环的,所以血液中脂质含量过高时,可以使血液的自身粘度改变。另外,增高的血脂可抑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粘度稠度更加增高。血粘度的增高,有利于冠心病的发生,甚至诱发急性心肌梗死。

二、其他原因

除上述病理原因外,高血粘症的诱因还包括:

(1)生活习惯不当

主要是饮食方面,如,摄入含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品过量,使血中脂类增多,使血粘度增高;不吃早餐、很少喝水或喜欢在睡前吃甜食,有这种习惯的人,极易致血小板活性增强,血粘度增高;嗜食过咸食品或吸烟、酗酒,皆能诱发血脂和血粘度增高。

(2)长期精力透支

长期精力透支、紧张,容易使人性情急躁、易发怒、激动。不良的情绪,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减弱,使人体血液内环境迅速改变,血清浓度发生变化,增强红细胞的聚集性;同时使红细胞的变形性大大减弱,从而使血粘度迅速升高。

第二节高血粘症的症状

一、高血粘症的先兆症状

大量资料证实,血粘度高的人常有以下几种先兆症状。如:

(1)晨起头晕,到了晚上脑子清醒

血粘度高的人,早晨起床后会感到头脑晕晕乎乎,没有清醒、思维流畅的感觉。吃过早饭后大脑逐渐变得清醒。到了晚饭后,精神状态最好,这种晨起头晕、晚上头脑相对清醒者往往有血粘度高现象。

(2)午饭后犯困

正常健康*午餐后也会有困倦感觉,但可以忍耐。血粘度高的人午餐后马上就犯困,整个下午都无精打采。如果睡上一会儿,精神状态明显好转。这是血粘度高的人大脑血液供应不足而出现的典型症状。

(3)蹲着干活气短

血粘度高的人肥胖者较多,这些人下蹲困难,有些人根本不能蹲着干活,或者蹲着时,回到心脑的血液减少,加之血液过于粘稠,使肺脑等重要脏器缺血,导致呼吸困难。

(4)阵发性视力模糊

有些中老年人平时视力还可以,但经常有暂时性视力模糊状态。如心情不好、阴雨天或扭动脖颈后,可能会感到视物不清。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血液不能充分营养视神经,使视神经和视网膜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阵发性视力模糊。

二、高血粘症的主要临床症状

高血粘症是以血液粘稠度增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理综合征。

血液粘稠度增高后,血液阻力加大、流动缓慢致组织血液灌注量显著减少而使心脑等器官产生缺血、缺氧,此时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如:胸闷、胸痛、头痛、眩晕、耳鸣、视觉障碍、四肢麻木、肿胀等,严重者形成血栓,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中风等一系列严重疾病。

三、中老年人是高血粘症的高发人群

研究发现,中老年人是高血粘症的高发人群。

中老年人的血管壁*逐渐减弱,管腔慢慢变狭窄,所以细胞容易相互紧贴靠拢,引起血粘度的增高,从而使血液流动速度减慢,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同时,中老年人血液粘稠度增高与血浆中所含的蛋白质(球蛋白、纤维蛋白)和脂质(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增高有关。已经证实,血脂异常者容易引起血液粘稠度增高;另外,当血液中含有较多的异物(如血管内壁脱落的上皮细胞、附着于血管壁内又脱落的类脂质等)时,纤维蛋白和血小板就聚集在异物周围,并把它们包裹起来,这样便容易形成血栓,而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速度,加重血液的粘稠度。这些血栓当栓子增大或突然流入一根较细的动脉时,就会把血管堵塞,造成组织缺血、缺氧、坏死,导致脑梗死,心肌梗死、梗塞性脉管炎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