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公主唐高祖李渊第三女。太子李建成的妹妹,太宗李世民的姐姐,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由于原名湮没,李秀宁是后世的小说中为平阳公主取的名字之一。众多小说中还有李四娘,李秀娘,李秀英,李婉儿,李小妹,李三妹等名字。有些小说中称其为李平阳或李屏玚,则是把其封号或封号的谐音当作了名字。
平阳公主的事迹

隋大业13年(公元617年)5月李渊起兵争夺天下,率军从山西太原出发向长安进军。

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留在长安作人质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平阳公主将家产暗中变卖,和丈夫分头出发了。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面进行各种安排。路上,平阳公主赈济灾民,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来到户县的时候,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仅何潘仁一处,就达万余人。

当年九月,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大的拥护。

娘子军的来源

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都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李世民在渭北转战时,主要就是依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的参战,才能连克强敌。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关中。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两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11月9日,攻克长安。

战后,李渊封女儿为“平阳公主”。根据后人的研究,“平阳”是“平杨”的谐音。“平阳公主”就是“平杨公主”。这个封号表明李渊认为平阳公主是平定隋朝的首席功臣之一。

正史的记载

平定长安后,平阳公主就没有见于正史的记载。由于战乱不断,根据平阳公主防守娘子关等情况来看,平阳公主一直都非常活跃,领兵为唐朝打天下。

唐武德六年(公元6年)2月初史书上突如其来地记了一笔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是以军礼下葬(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

平阳公主死时年龄不详。后人推测她的年龄应该介于22至32岁之间。由于死的时候太年轻,后人对其死因有很多猜测。

文学作品毕竟都是想象,历史上平阳公主的真正死因,根据后人推测可能性最大的是在实行消灭刘黑闼作战时阵亡。622年11月,李渊派李建成统兵讨伐刘黑闼,开始双方互有胜负。直到12月25日才将其彻底击溃。平阳公主驻守的娘子关就在前线,当然会率部参战。所以死在此一役的可能性是很大的。如果战死于此时,则其尸体运回长安差不多要半个月。由于是公主,下葬的准备工作也差不多半个月。则时间上也吻合。

娘子关当地的传说似乎也证实这一点。传说平阳公主学成武艺下山时,她的师傅送给她三样宝贝:横扫千军的百炼秀鸾刀,日行千里的乱云桃花马,和刀枪不入的贴身莲花铠。凭着这三样宝贝,平阳公主为大唐打下了偌大的江山。

当平阳公主驻守在娘子关的时候,敌人终于探听到平阳公主的秘密。于是在作战的时候集中弓箭射死了平阳公主的桃花马。但是平阳公主换了一匹马,照样将敌人杀的大败。

第二次敌人派遣奸细,偷偷把平阳公主的秀鸾刀换成了普通的大刀。但是平阳公主仗着刀枪不入的莲花铠冲入敌阵,用高强的武艺照样将敌人杀的大败。

有了两次经验,平阳公主知道敌人必定会再来偷莲花铠,于是将计就计让敌人的奸细把莲花铠偷去。敌人以为平阳公主三宝尽失,于是放松了警惕。平阳公主趁机带兵夜袭敌寨,将敌军打得大败。

平阳公主不顾劳累,单人独骑亲自追击敌人的主将。敌将见平阳公主落单就带领残兵逃入一片小树林里埋伏起来。平阳公主追入林中,顿时伏兵四起。平阳公主的大刀在林中施展不开,一下卡在了树干上。敌兵趁机用长矛突刺,平阳公主身中数枪,肠子都流了出来,惨叫一声,跌下马来,壮烈牺牲了。

公主洗头池

敌将见平阳公主阵亡,上前将公主的首级割下来号令。这时前来增援的李世民赶到杀散了敌兵,夺回了公主的尸体。李世民见公主的首级满是血污,就把在娘子关旁边的一个水潭里清洗她的头颅。这个水潭就是今天的“公主洗头池”。

真实身份

平阳公主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当然姓李。可是她的芳名叫什么,正史上却没有记载。中国的史书对待女子的态度至五代为之一变。五代以前,不论何种女子,史书上多半会留下她们的名字。除非像前秦的毛皇后那样由于前秦存在的时间极短,历史纪录未必完整而没有留下姓名的。但是到了宋朝以后,女子的姓名就不再公开纪录在史册中了。越是尊贵的女子越是如此。反而是所谓的“女贼”往往在史书上被直呼其名。纪录平阳公主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一作于后晋,一作于北宋,但无一记载平阳公主的名字和年龄。所以弄得后世写武侠小说的如黄易者只好给她胡乱起个名字叫李秀宁。

唐高祖李渊共有19个女儿,平阳公主排行老三。这19个女儿当然不可能都是一母所生。平阳公主的母亲是李渊的原配窦氏。也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的母亲。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即平阳公主的排行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般根据李氏兄弟的年龄差别,即李建成和李世民相差十岁,李世民和李玄霸同年,和李元吉差不到两岁,这样推断,平阳公主最大的可能就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

平阳公主在李渊太原起兵前就嫁给了柴绍。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起兵前让家人亲戚逃回太原,其中包括儿子建成、元吉,女婿柴绍等人。这时柴绍和平阳公主在京城洛阳(柴绍家在洛阳),柴绍接到李渊的信后,对平阳公主说:“你老爸要造反,我想去和他会合。我们一起跑肯定跑不掉,把你留下我又怕你会有危险,你说怎么办?”平阳公主立刻说:“你尽管一个人走,我妇道人家,躲起来很容易,到时候自有办法。”于是柴绍就丢下老婆独自逃走了。

不过话说回来,当时估计确实情况紧急,路上说不定好还要和人打架,带着个女人逃命估计很难。史书记载,李家最小的孩子,李渊的妾万氏所生的李智云,当时只有十四岁,李建成觉得带这么小的弟弟逃命很困难,就没有带他一起走,这样,他被隋室官吏捉住,送了命。另外李家还有一大堆女眷和孩子,在十四岁的李智云都不能携带的情况下,很难想象她们能够跟着李建成李元吉一起逃跑。如此看来,李建成抛弃幼弟逃亡太原,也不是什么不可以原谅的事,作一个猜测,在当时十分危急的情况下,他只能带少数有勇力的人逃走而已(李元吉虽然年纪也不算大,十六岁,但他是李家兄弟里最强悍的一个,应该能和李建成一起走)。其他的人,大概包括李建成自己的子女吧(李建成当时已经29岁),李建成也是带不走的!所以柴绍扔了老婆跑掉,并不被人诟病,也没有说李渊因为这样不高兴。

山中聚义

无论如何,现在平阳公主已经被老公丢下一个人留在洛阳,不过如果她被捉住就不是平阳了。大概当时确实对李氏的女眷不太在意,她又是嫁出去的女儿,所以平阳公主得以回到李家在武功县的别宅(李世民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应该是李家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吧),遂散家资,招引山中亡命之徒,得到数百人,起兵响应李渊。又派家僮马三宝说服附近的“盗贼”何潘仁、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投诚,攻克长安附近不少县城。她严明法令,禁止士兵抢劫,附近的人都来投奔,最后集结兵力七万人之多,威振关中。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关中,这时他发现平阳公主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只怕笑得胡桃皮般的脸又多了几道皱纹,于是乐颠颠地派柴绍带了几百骑兵去迎接平阳公主。夫妻二人见面,看到妻子如此风光,不知柴绍是否会脸红。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与平阳公主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平阳公主的这一万多精兵就称为“娘子军”。当然,这个娘子军和红色娘子军不一样,红色娘子军里的战士主要是女性,而这支军队主要还是男人打仗,被称为娘子军是因为它的统帅被人称为“李三娘子”(当时人们称年青女子为娘子)。唐军能南渡黄河*关中,不作一战就包围长安,然后很快攻克之,平阳公主的功劳是至关重要的。关中平定之后,这才被封为“平阳公主”,因为独有军功,每次赏赐,都与其他公主有所不同。

历史评价

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的事迹就不再见于史籍,只到她死去。中国的史籍一贯看不起女人,尤其看不惯带兵的女人,平阳公主的事迹大概就是这样湮没的,但不难推测,长安之战后平阳公主应该继续领兵作战为大唐打江山。例如赫赫有名的娘子关,就是因为平阳公主率军驻守于此才得名。娘子关原名苇泽关,位于山西省平定县东北,位于太行山脉西侧“井陉”西口,是联系中原和关中地区的咽喉。因此,娘子关是防守李家的大本营山西的要地,而李渊把如此重要的地方交给平阳公主来守卫,足见对她军事能力的充分信任。

死后追谥

6年之后的武德六年(公元6年)2月初,史书上突如其来地记载了她的死讯。而之所以会记上这一笔还主要是由于她的葬礼与众不同,有前后部羽葆鼓吹、大辂、麾幢、班剑四十人、虎贲甲卒。礼官提意见说女人下葬用鼓吹与古礼制不合,李渊则说:“鼓吹就是军乐,从前公主亲临战阵,擂鼓鸣金,参谋军务,古时候有这样的女子吗?以军礼来葬公主,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特地破例以军礼下葬平阳公主,并且诏命按照谥法所谓“明德有功曰昭”,谥平阳公主为“昭”。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