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年,爆发了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双方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一方是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土耳其等组成的同盟国;另一方是英、法、俄以及比利时、塞尔维亚等组成的协约国。后来,日、意、美等国陆续加入了协约国,对同盟国作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当时中国的统治者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京政府于8月6日宣告中立,并宣布“各交战国在中国领土、领海不得有占据和交战行为”,“各交战国之军队军械及辎重品,均不得由中国领土、领海经过”等等。然而,中国政府的中立态度以及上述声明,丝毫未能阻止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早就对中国怀有极大侵略野心的日本帝国主义,利用欧洲列强卷入大战而无暇东顾之机,加紧了对中国的侵略,并首先把侵略矛头指向山东。
这次日本侵略山东,是打着对德作战的幌子进行的。在中国政府宣告中立后第3天,日本军舰就出现在青岛海面上。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碟,要求“德*舰立即从日本和中国海上撤退,不能撤退的解除武装”;还要求在“9月15日以前,德国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交还中国”。以上要求,限8月日正午前答复。
由于德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日本便高唱所谓“保卫东亚和平”高调,宣布对德宣战。英国在无法阻止日本进攻山东德军时,为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也象征性地派遣部分英军参加进攻青岛的军事行动。随即日舰炮轰青岛要塞,封锁胶州湾。9月2日,日军2万多人从龙口登陆,先占领莱州半岛,接着又强占了潍县车站,并以胶济铁路系德国政府的财产为借口继续沿胶济铁路西进,强占青州、济南车站。11月7日,日军攻占了青岛,驻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至此,日军在中国境内的对德作战宣告结束,日军完全占领了整个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沿线。
日军对山东的侵略,不但破坏了中国的中立状态,而且在它所过之地任意妄为。日军在占领平度县张贴的布告中,狂妄宣称:“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处斩。”日军在沿胶济路西进中,威胁中*队从胶济路撤开,无理宣称:“若有冲突,日本将认为助德敌日之举”。日军对所经过的中国地区肆意*,在其经过的潍县、高密、即墨、平度、黄县、掖县、招远、昌邑、安邱、昌乐、益都、临淄、历城等14个县就发生了35起日军暴行事件,其中以人命案居多。
对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的侵略行径,袁世凯政府逆来顺受,不敢马上要求日本撤军。直到1915年1月7日,北京政府才正式照会日、英驻华公使,声明战事平定,中国取消中立区域,要求两国撤走这一区域内的军队。9日,日本复照,断然拒绝中国的要求。此后,日本长期霸占青岛和胶济铁路;而且它在青岛驻屯军还成立了市政机构,控制海关,实行殖民统治,并以此为据点,在北伐战争时期还两次出兵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此后日本还不断提出侵华的无理要求,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上下无不认为是“天赐良机”,决心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同时,日本也看出袁世凯急于称帝的野心,便以支持帝制为诱饵,使袁世凯成为其妄图灭亡中国的工具。所以在它入侵山东、占领青岛以后,不但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撤军要求,而且还抛出了灭亡中国、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一份日文本的“二十一条”,并逐条加以说明,表示如能答应这些要求,日本对袁世凯“亦可遇事相助”。“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为:要求中国承认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经营管理期延长到99年;垄断华中、华南的钢铁工矿业。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一方面恫吓袁世凯,并嘱咐他保守秘密;一方面又示意日本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以换取他承认“二十一条”。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派出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与日本代表日置益秘密谈判。在谈判期间,日本以“换防”为名增兵东三省、山东、天津等地,实行武力威胁。北京政府被迫做出让步,于5月9日接受“二十一条”。
日本对华“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奇耻大辱,故从一开始就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教育联合会,还因此将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
这次日本侵略山东,是打着对德作战的幌子进行的。在中国政府宣告中立后第3天,日本军舰就出现在青岛海面上。8月15日,日本对德国发出最后通碟,要求“德*舰立即从日本和中国海上撤退,不能撤退的解除武装”;还要求在“9月15日以前,德国将全部胶州湾租借地无偿无条件交付日本帝国官宪,以备将来交还中国”。以上要求,限8月日正午前答复。
由于德国对日本的最后通牒置之不理,日本便高唱所谓“保卫东亚和平”高调,宣布对德宣战。英国在无法阻止日本进攻山东德军时,为维护其在华侵略权益,也象征性地派遣部分英军参加进攻青岛的军事行动。随即日舰炮轰青岛要塞,封锁胶州湾。9月2日,日军2万多人从龙口登陆,先占领莱州半岛,接着又强占了潍县车站,并以胶济铁路系德国政府的财产为借口继续沿胶济铁路西进,强占青州、济南车站。11月7日,日军攻占了青岛,驻青岛德军向日军投降。至此,日军在中国境内的对德作战宣告结束,日军完全占领了整个胶州湾租借地和胶济铁路沿线。
日军对山东的侵略,不但破坏了中国的中立状态,而且在它所过之地任意妄为。日军在占领平度县张贴的布告中,狂妄宣称:“妨碍日军一切行动者处斩。”日军在沿胶济路西进中,威胁中*队从胶济路撤开,无理宣称:“若有冲突,日本将认为助德敌日之举”。日军对所经过的中国地区肆意*,在其经过的潍县、高密、即墨、平度、黄县、掖县、招远、昌邑、安邱、昌乐、益都、临淄、历城等14个县就发生了35起日军暴行事件,其中以人命案居多。
对于日军在中国领土上的侵略行径,袁世凯政府逆来顺受,不敢马上要求日本撤军。直到1915年1月7日,北京政府才正式照会日、英驻华公使,声明战事平定,中国取消中立区域,要求两国撤走这一区域内的军队。9日,日本复照,断然拒绝中国的要求。此后,日本长期霸占青岛和胶济铁路;而且它在青岛驻屯军还成立了市政机构,控制海关,实行殖民统治,并以此为据点,在北伐战争时期还两次出兵干涉中国内部事务。此后日本还不断提出侵华的无理要求,给中国人民造成极大的灾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朝野上下无不认为是“天赐良机”,决心实现其独霸中国的野心。同时,日本也看出袁世凯急于称帝的野心,便以支持帝制为诱饵,使袁世凯成为其妄图灭亡中国的工具。所以在它入侵山东、占领青岛以后,不但拒绝中国政府提出的撤军要求,而且还抛出了灭亡中国、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
1915年1月18日,日本驻华公使日置益向袁世凯当面递交了一份日文本的“二十一条”,并逐条加以说明,表示如能答应这些要求,日本对袁世凯“亦可遇事相助”。“二十一条”主要内容为:要求中国承认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旅顺、大连的租借期和南满、安奉两铁路经营管理期延长到99年;垄断华中、华南的钢铁工矿业。
日本提出“二十一条”后,一方面恫吓袁世凯,并嘱咐他保守秘密;一方面又示意日本支持袁世凯实行帝制,以换取他承认“二十一条”。袁世凯为得到日本对他复辟帝制的支持,派出外交总长陆征祥、次长曹汝霖与日本代表日置益秘密谈判。在谈判期间,日本以“换防”为名增兵东三省、山东、天津等地,实行武力威胁。北京政府被迫做出让步,于5月9日接受“二十一条”。
日本对华“二十一条”是中国的奇耻大辱,故从一开始就遭到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全国教育联合会,还因此将5月9日定为“国耻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