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鹳
白鹳亦称“老鹳”,属鹳形目,鹳科。白鹳易驯化,是我国著名的笼养鸟,也是我国一级保护珍禽。
从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白鹳主要繁殖在我国东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新疆西南地区;迁徙从东北中部、河北、长江中下游以至福建、广东及台湾广大地区越冬。当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可以见到种鸟的足迹。
白鹳的体态洁白美丽,白鹳全体几乎为纯白色。肩羽、翼上的覆羽、初级覆羽及飞羽等均呈光辉黑色,眼乳白色,外轮黑色,嘴呈黑色,下嘴腹面红色。眼周及颊部裸区红色,腿及脚桔红色。
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白鹳被人们赋予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也主要体现了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在欧洲,人们把一种鸟称为送子鸟。相传,送子鸟落到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乡村,你经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送子鸟准备的。这种神奇的送子鸟就是白鹳,这在欧洲也可以说一种奇观了。但作为,一种爱鸟的习俗,白鹳却因此受益非浅。时至今日,欧洲广大地区的居民仍把白鹳作为吉祥之鸟加以保护。
在性情上,白鹳性温驯而又警觉。当它们步行时举步缓慢,休息时常以一足站立,飞行较慢,且时作翱翔。成年的鹳从不鸣叫,但有时上下嘴打动发出“哒哒”的响声,繁育期间成对活动,越冬时常集群生活,移飞前幼鸟随大群游荡,白鹳通常在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白鹳对人类来说,也是一种益鸟,因为它们经常以一些害虫为食,据记载,1849年6月初,苏联基辅芝吉林省发生了蝗灾。这时,大群的白鹳聚集到蝗虫密集的农田附近,它们像一队队围歼顽敌的白衣士兵,每天歼灭大量的蝗虫。到了7月初,蝗灾便被控制住了。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白鹳的数量大力减少。这种曾给人类带来幸福吉祥的鸟,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所以,对白鹳保护的关键是要给它们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它们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白肩雕
白肩雕,又名御鵰,白肩雕分布于新疆,在甘肃、青海、陕西及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地越冬,它栖息于山地,可达海拔1,400米的高处,也见于草原、丘陵、河流的砂岸等地。白肩雕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
从外在的形体上看,白肩雕的体型比金鵰小,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泽,肩有白羽。头、颈为褐色,缀以黑斑。尾灰褐色,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当然,白肩雕最美丽的时候是当它们飞翔时,在天空中,它们会缓慢地鼓动着翅膀,在空中滑翔。
白肩雕在捕获食物的时候有一个怪脾气,就是喜欢小动物们自投罗网,所以它喜欢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不动,窥视猎物的到来,当黄鼠、跳鼠等出现时,突然飞起捕捉;也吃一些鸟类和动物尸体。
白肩雕不仅仅分布在我国,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等一些国家,也可以看见它们的踪影,而且,也是同样非常珍贵的,二十世纪60年代曾一度濒临灭绝,目前仅有不到220只白肩雕栖息在伊比利亚半岛,主要集中在安大路西亚的科托多尼亚纳国家公园内。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白肩雕的数量一直锐减呢?当然,主要是人类过冬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到白肩雕身上就更为特殊了。对于白肩雕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触电。白肩雕在飞行途中经常会遇到高压电线,稍不注意一头撞上就会没命。约60%出生不到1年的小白肩雕就是死于触电。看来,人类的文明在满足自己的**的时候,也总是有意无意、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
为此,人类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西班牙最高科学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们发明了电子“牧羊犬”,用来“教会”幼鹰避免触电。科学家在鹰巢附近的电线杆上安装昵称“牧羊犬”的电子装置,它可使电流变得微弱。当有小鹰触到电线时,会受到一阵“无害但讨厌”的电击,提醒它们务必远离此物。同时,西班牙还在进行多项保护幼小雌鹰的试验。目前雄性白肩雕数量大大超过雌鹰。如果白肩雕雌雄比例不平衡,产蛋量就将下降,以至最终走向灭绝。
相信,只要人类能够永远不放弃对动物的关爱,那么,它们的悲惨境遇一定能改变的。
白头鹤
白头鹤的别名为锅鹤、玄鹤,属于鹤科,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的美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为大型涉禽。在长江下游越冬,习性栖于河口、湖泊、沼泽、湿地中。杂食性植物性食物有小麦、稻谷及莎草科根部,动物性食物有甲类、软体类及小鱼等。目前,世界白头鹤的种群数量估计为9400~9600头,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15种最濒危的鹤类之一。
从外在形貌上看,白头鹤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类,它们的体羽绝大部分为暗石板灰色,并缀有褐色。额部及眼先有密集黑色刚毛,头顶皮肤*呈朱红色。喉部、两颊和颈的上部呈白色。
从*上看,白头鹤在4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湿地,每窝产卵不是很多,只有二枚。孵卵期约30天,幼鹤的发育是很快的,80天后就具飞翔能力。
白头鹤的繁衍栖息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严,既要有森林、湿地,还要有供其觅食的农田。过去,人们只在俄罗斯见过白头鹤繁殖种群,其余白头鹤在哪儿繁殖却始终是个谜。所以,为了增加白头鹤的数量,建立合适的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在这方面也正在努力的工作,并在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的大沾河上游建立保护基地,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最为完整的大面积森林沼泽湿地,保存着以原生阔叶混交林、沼泽和水生植物为主要植物类型的原始湿地生态森林景观。相信,在人们的不断地努力之下,白头鹤的数量一定会大幅度的增加的。
*链接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长有沼泽植物或湿生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积累的地区。
全球沼泽面积约11.22亿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0.8%。沼泽蕴藏着丰富的植物、泥炭资源。沼泽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即低位沼泽、中位沼泽和高位沼泽。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初级阶段,泥炭的灰分含量一般超过18%,又叫富营养型沼泽;中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过渡阶段,又叫中营养沼泽;高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高级阶段,泥炭灰分含量不足4%。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沼泽,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的改造,已变成闻名的“北大仓”。属于低位沼泽。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又称为白尾雕、白尾雕、黑鹰、黄嘴雕和洁白雕等,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区,繁殖时它们迁徙到东北及长江下游一带,冬季在长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鱼外,还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们还偶尔捕食狗和猫,甚至能以尸体腐肉和渔场附近的垃圾为食。白尾海雕很稀少,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尾海雕为大型猛禽,性格很凶猛。它们的外在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它们的头及胸为浅褐色,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白尾海雕叫声很有趣,似小狗或黑啄木鸟叫声。在生活习性上,白尾海雕显得懒散,有的时候竟然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而在飞行的时候也有失雕类的那种霸气,在飞行时,你会看见它们振翅甚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扬。但是,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的是,白尾海雕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在食物不充足或者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不进食而安然无恙。
白尾海雕在繁殖后代上是很神秘的,人们很难发现它们的巢穴。幸运的是,在黑龙江省1983-1985年发现的2巢,坐落在岩崖或大树上,均在距水较近的高大白桦、杨桦树上。据观察,白尾海雕在4-5月已见雏鸟,估计繁殖期为3-6月。每窝产卵2枚,偶见3枚。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约35天。雏鸟由双亲抚育70-75天离巢。为了增加白尾海雕的数量,国内动物园内偶有饲养,但是并没有过成功的繁殖后代的记录,这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更令人遗憾的是,白尾海雕的数量正在急剧的下降,相信每一个看过下面这组数据的人都会很心寒的,人类对白尾海雕的记录是这样的,1986年见到15只,1987年5只,1988年9只,19*年4只,1990年4只。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越冬个体,每年均稳定在8-10只。总观种群数量较低,且有下降趋势。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大力度,来保护这个珍贵的海雕物种。
白枕鹤
白枕鹤又叫红脸鹤、红面鹤,是大型涉禽,为冬候鸟。适合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气温和环境下繁殖,白枕鹤数量稀少,在主要越冬地江西鄱阳湖等地的越冬数量为1000-2200只,总的种群数量估计约为3000—4000只。白枕鹤的体态俊秀,飘逸潇洒,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主要以植物种子、草根、嫩叶、嫩芽、谷粒、鱼、蛙、蜥蜴、蝌蚪、虾、软体动物和昆虫等为食。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保护鸟种。
白枕鹤是一种非常漂亮潇洒的鹤种,它们的嘴、颈和腿特别欣长是鹤的标志,而头的顶部、枕部和颈背部呈现白色则是它的明显特征。此外,围有黑圈的红颊和灰色的羽毛也与其它鹤色迥然不同。它们的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翅膀上的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羽干纹。白枕鹤的嘴黄绿色,脚红色。前额、头顶前部、眼先、头的侧部以及眼睛周围的皮肤裸出,均为鲜红色,其上着生有稀疏的黑色绒毛状羽,这也是它们之所以叫做红脸鹤或者红面鹤的原因了。
和其他的鸟类相比,白枕鹤的叫声是非常嘹亮的,《诗经》中写道:“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意思是说,鹤在沼泽中引颈长鸣,旷野各地或高远之处,都能听到的鸣声。这大概是中国古代对鹤类生态的最早记述了。鹤鸣高亢的奥秘是什么呢?原来白枕鹤的气管特长,可以达到1.2米,盘绕在胸骨骨像一个法国的长号。鸣叫的气流从肺里冲出,振动发声器官,并且在弯长的气管中产生了大声的共鸣。唐朝诗人刘禹锡作诗咏道:“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霞。”这也是对白枕鹤的写照,白枕鹤的叫声不断高亢,而且在空旷的秋高气爽的时节,无疑又给多愁善感的文人以凄凉之感。
正是由于白枕鹤的独特的外表和潇洒的旗帜,引起了文人墨客的竞相歌咏。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是神仙圣人的伙伴,受到大家的尊敬并爱护,有“仙鹤”的美名。早在1700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注意到了它的特征。三国吴陆玑《毛诗陆疏广要》说:“苍色者,人谓之赤颊。”之后约800年,宋罗愿又在《尔雅翼》中作了同样的记载。苍色是一种发蓝的青色,亦可指灰白色,所以古人称白枕鹤为苍色、赤颊,是比较准确的。
从生活习性上看,白枕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息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以及邻近的沼泽草地,有时出现于农田和海湾地区,尤其是迁徙季节。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偶尔也见单独活动的,迁徙和越冬期间则多由数个或十多个家族组成大群活动。
从繁殖上看,白枕鹤的繁殖期为5—7月,配偶为一雄一雌制。3月末到达繁殖地时大多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营巢,但以雌鸟为主。白枕鹤的鸟巢是很考究的,巢呈浅盘状,主要由枯芦苇、三棱草、苔草、莎草和芦苇花、叶等构成。它的领域性极强,在繁殖期,孵卵的亲鸟也常常伸头观望,稍有危险,便悄悄地从巢中走出来,到离巢50米以外之后才突然起飞,使来犯者难于找到它的巢,当然,这个特征也和白枕鹤的鸟性机敏,警惕性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和其他的鸟类相比,白枕鹤的雏鸟为早成性,约28到32天幼鸟就能破壳出生,两到三小时就可爬动,8小时后即可进食,20小时后便跟双亲离巢活动。而且非常的可爱。白枕鹤寿命为40到50年。
近年来,人类的活动约对白枕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逐渐减少,再加上部分不人为图眼前利益而捕杀,导致数量持续下降。所以,为了白枕鹤的数量能不断地增加,我们应当加大财力物力,扩建一些保护区来保护这种珍贵的鸟种。
*链接冬候鸟
冬候鸟是候鸟的一种,候鸟值的是那些可随着1年中季节的改变而作定时迁徙来变换栖息地的鸟类。
具体来说,东候鸟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豹中珍品——雪豹
雪豹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属于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雪豹的数量很少,但没有人确切知道野外现存多少只雪豹,估计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为我国的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从外表上看,雪豹非常勇猛,但是也不是可爱之处。它们的头小而圆,尾粗长,略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最长达15.8年。
雪豹属于高山性动物,终年栖息雪线附近,为栖居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之一。这也是雪豹的名字的由来了,它的生存环境总是和“雪”有着不解之缘,比如雪豹的主要栖息地在可可西里,它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雪豹昼伏夜出,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雪豹继承了猫科动物的勇猛彪悍的性格特点,通常情况下,雪豹性情凶猛异常,行动机警,四肢矫健,动物非常灵活,善于跳跃,十几米宽的山涧一跃而过,三四米高的山岩一跃而上,由于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跃起时可在空中转弯,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强。雪豹以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各种野羊,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雪豹虽然勇猛,但是也是有天敌的,狼是雪豹自然界中的唯一天敌。
雪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想获取皮张、骨骼、身体部位以供应毛皮和传统中医药市场,美国夏勒博士关于中国雪豹的一句话可谓点睛:“不见雪豹,只见雪豹皮”,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很雪豹独特的生活习性也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雪豹并不行踪不定的动物,它们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当然,造成雪豹灭亡的原应也是多样的,比如雪豹的主要食物为岩羊,而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
人类对雪豹的繁衍和人工保护的难度也是很大的,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所以,开展对新疆雪豹的偷猎、贩卖贸易调查以及对雪豹生活环境的研究是今后制定雪豹保护措施的一项重要、棘手的工作。
*链接1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是猫性类中分布最广且是唯一现代可见于新大陆的一科,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猫科动物是最发达的食肉动物,吻短头圆,有锐利的犬牙和便于撕裂食物的裂齿,还有善于刮食食物的带刺的舌头,以及伸缩自如的利爪。其中大型成员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
中国是世界上猫科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是猫科动物分布的中心地带之一。其中只有荒漠猫为我国特产;野猫、豹猫、亚洲金猫、兔狲、云豹、雪豹、豹、虎等在我国曾经都有广泛分布,也是世界上的主要产区之一,但现在都处在濒危状态;
*链接2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可可西里山位于青海西南部,部分延伸至*、新疆境内,属昆仑山系南侧支脉。
可可西里总的地貌特征为南北两端高,中间稍低,内有冰川、高寒山地独有的冻丘、冰帐、石环等高原地貌,又有各类湖泊、湿地,自远处眺望可可西里,冰川林立,溪流纵横,泉眼、湖泊星罗棋布,五光十色,景色壮观独特,是世界少有的特殊高原风景区。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比如珍贵的藏羚羊就生活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内。
藏马鸡
藏马鸡别名白马鸡,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在迪庆香格里拉也随处可见,为留鸟,以蕨类、草叶、草根、云杉球花、青稞种子等为食。藏马鸡属于世界珍贵动物之列,国外已经绝迹,只有我国*还有大量幸存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马鸡为大型鸡类,藏马鸡是一种惹人喜爱的观赏鸟类,它除了有美丽的尾羽外,头和脚都是桔红色的,眼圈就象小学生用圆规画成的两个鲜红的太阳,耳毛特长而且耸起。藏马鸡的雄鸟通体羽毛大都呈白色,头侧绯红;头顶具黑色绒状羽,耳羽簇呈白色。尾羽特别长,具绿蓝色辉光,末端泛紫色光泽。雌性成鸟的体羽颜色酷似雄鸟,但体型稍小,有时羽色亦较暗淡。藏马鸡性温顺,不爱远飞,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别具一格。它的肉可食,羽毛柔软艳丽,可制作工艺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供出口。
从生活习性上看,藏马鸡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高山灌丛中,常集群活动,藏马鸡秋季常集结成20—30只,上百只不等的群体,甚至多达数百只结成大马鸡群。5~6月上旬繁殖,筑巢于林中枯朽倒木下面,用枯枝、苔藓、枯草等铺成,内垫残羽。每窝产卵6~9枚,土黄色或青灰色,纯色无斑。孵卵期至少22天。
*链接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而香格里拉的真正的地点就在迪庆,藏族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迪庆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并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境内形成复杂的地貌结构和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多层次自然景观,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大鸨
大鸨,又名地鵏、老鵏,为古北界种类,是典型的草原鸟类。大鸨的分布区比较广,西起新疆塔城盆地北部,向东至黑龙江明水肇东,但其繁殖区已呈岛屿状。在国外,几乎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国家均有分布,西伯利亚东部。大鸨在中国东北地区数量不足400只,大鸨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其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大鸨在分类上属鹤形目、鸨科,大鸨是世界上最重的飞鸟,雄性的体重18千克,因体大腿粗,羽毛棕褐,出没于草原,因此有人称其为“亚洲鸵鸟”。而且令人惊奇的是大鸨宗德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根据一些资料的显示,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这在鸟类中也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了。大鸨喜群居,常见的小群体一般20-30只。大鸨性情温和,胆小怕人,易受惊吓,而食性较杂,以麦苗、油菜、杂草、昆虫和农作物的残留物为食。
大鸨虽是一种鸟类,但是它或许是鸟类中“绯闻”最多的一种了,比如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大鸨天生只有雌鸟而无雄鸟。大鸨没有自己固定的伴侣,行为放荡,是一种能和任何雄鸟配对成亲的“万鸟之妻”。甚至许多古书中也有类似讹述。在《国语》中云:“鸨,纯雌无雄,与它鸟合”。就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闽语曰鸨无舌……或云纯雌无雄,与他鸟合”。所以后称妓女曰鸨儿,妓女之养母曰鸨母,看来,大鸨也非常不幸的落下了这个过于“风流”的恶名了。
但是遗憾的是,近20年来大鸨的数量急剧下降。由于人类大面积的草原被开垦,过牧引起草场严重退化、沙化、荒漠化而适合大鸨栖息的生境大大地减小;人类生产活动加重,再加上草原上牲畜量猛涨,鸨畜争空间问题严重,萎缩其栖息地空间。最最严重的是人类非法偷猎捡拾鸨卵活动,是导致鸨数下降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
同时,幸运的是人类也正在积极为大鸨的生存做积极地努力。比如国际鸟盟发起的“亚洲大鸨保护行动计划”于1997年正式运行。第一届“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9月12日-15日在俄罗斯联邦赤塔州达乌尔斯克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举行。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蓝鲸
蓝鲸,又叫长箦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蓝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极海域。由于鲸浑身皆宝,而蓝鲸又号称兽中之“王”,所以蓝鲸自然而然便成了捕鲸者的主要捕猎对象,每捕到100吨左右的蓝鲸,便值10万美元,获利甚丰。经过几十年的大肆捕杀,蓝鲸己经几近绝迹。所以,蓝鲸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动物了。
蓝鲸是地球上现代生存动物中最大的动物,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它的体长为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寿命估计为110年。
从饮食上说,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吃饭冠军了。
蓝鲸虽然生活在海里,但是它是彻彻底底的哺乳动物,因为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蓝鲸的身体是充满密码的,比如它的胸腹部有好几百条褶沟,那么,这是做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为蓝鲸进食作准别的,这些皱褶可以像手风琴那样伸大缩小,使它在水里吃起食物来很方便,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肚子往往有几十吨,便可以立即把肚子撑大;当它闭上嘴巴把水从板须间压出后肚子又可以马上缩小了。
虽然蓝鲸庞大无比,但性情很温顺,而且蓝鲸全身都是宝呢!比如占蓝鲸体重27%的脂肪是提炼工业生产用的高规格润滑油的原料;鲸须又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贵重原料。因此,它就成为人类捕猎的重要对象,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所以,保护蓝鲸也是一迫在眉睫的是事情了。
调皮的金丝猴
金丝猴,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金丝猴分为三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金丝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鲜叶、竹叶和各种水果。这些美丽的金丝猴身价非同一般,它们与大熊猫齐名,被认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珍贵动物。它们在国家公布的一类保护动物中名列前茅。
从外表上看,金丝猴非常漂亮。它们的体长53-77厘米,尾巴与体长差不多。金丝猴喜欢栖息在林木茂盛的高山上,主要在树上嬉戏、活动、摘取食物。如果下地活动,那长尾巴就有点碍事了,它们就把长尾巴搭在肩上,这样行动就比较自由了。金黄而略带灰色的被毛既厚又长;蓝色脸庞上的鼻孔向上翘,*显得宽厚,因而又名“仰鼻猴”。金丝猴头顶的毛深灰褐色,颈、颊侧及腹部红黄至黄褐色,尾灰白色。雄猴体大身强力壮,毛色鲜亮;雌猴较小,毛色略浅。
从生物习性上说,金丝猴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或更高的暗针叶林带,营树而居,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的顶层,它爬树灵活敏捷,跳跃能力特别强。
金丝猴常以家族方式结群生活,常几十只结群活动,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长者带队,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但现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金丝猴家族的内部等级森严,分工严密。它们有其界定的领地,在猴群中,通常有一只身体健壮、魁梧、经历最丰富、智勇双全的猴王统帅全军。每到一处,猴王便指派若干只机敏的哨猴负责警戒放哨,在森林边缘和接近人烟的地方,还派双岗或三四个岗哨。倘若哨猴发觉一点动静即报信号,猴群皆闻,立刻停止喧闹,静观事态变化,等候猴王的命令。
从*上看,母猴怀胎五、六月后,多数仅产一仔。母金丝猴对小金丝猴的疼爱是非常叫人感动的,它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哺乳期,母猴总是把小猴紧紧的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丝毫不给它玩耍的自由。在这期间,朝夕相处的丈夫尽管向“夫人”献尽了殷勤:又是为她理毛、又是为她检痂皮、但是也别想摸一摸自己的宝宝,更别提抱抱小猴亲热一番了。母金丝猴总是抱着小猴,把背朝着自己的丈夫,丝毫不给丈夫抚爱子女的机会。
另外叫人难以置信的是,金丝猴的智商很高,也非常的聪明,尤其表现在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动物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只猴王脾气很坏,抓、咬饲养员。饲养员很生气,有一次惩罚了猴王并打了它的屁股。后来饲养员调到其它单位工作去了,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仍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
金丝猴不但智商比较高,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很多的温情呢!它们常互相帮助捉虱子、挠痒痒,天气冷的时候,它们就挤在一起互相取暖。金丝猴对年迈多病的老猴也很照顾,晚辈决不会因为长辈衰老不能自食其力而嫌弃它。每当老猴病危躺下时,其他猴子便围在老猴身边,周到地进行照料,而且个个都愁眉苦脸,泪眼汪汪显得非常悲伤。猴群转移时,常常可以看到许多金丝猴连背带抬地扶着老猴搬到新的栖息地,看来,这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令人感动的画面啊!
在金丝猴集中分布的主要栖息地,已分别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人类又保存了一个珍稀物种。
*链接三种金丝猴简介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也叫“蓝面猴”、“仰鼻猴”,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秦岭和神农架地区。它们面孔呈蓝色,鼻孔上仰,古人有人担心这种特殊的鼻孔下雨时雨水会从鼻孔灌进肚子里去,所以有古书记载金丝猴的尾巴分叉,下雨时用两个尾巴尖堵住朝天的鼻孔。其实,在陆生哺乳类中并没有尾巴分叉的动物,这种说法应该属于谣传。川金丝猴毛色金黄柔软,最长可达10厘米,耀眼夺目,非常漂亮。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又叫“黑金丝猴”或“黑仰鼻猴”,主要产于云南西部,体背、体侧、四肢外侧、足和尾呈黑色。其幼猴全身为白色,随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变成父母的体色。
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其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饲养展出过,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见到。黔金丝猴身上没有“金色”,体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许多白斑,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细,象牛尾巴,所以又称“牛尾猴”。是金丝猴中最珍贵的一种。据目前调查所知,黔金丝猴尚存数百只,已濒临绝灭。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只栖息在我国的四川西北和秦岭南坡。从栖息地看,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的深山密林里。此外,只有陕西、甘肃的个别县境内有零星的大熊猫了。据专家们估算,所有这些地方栖息的大熊猫,总数也只在1000只左右。正是由于大熊猫的无可比拟的珍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1961年选定大熊猫作为该会的会徽标志。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大熊猫的重要性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被誉为动物界的“遗老”和珍贵的“活化石”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来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有300万年的历史呢!它曾经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和凶猛的剑齿象是同时代的动物。后来,由地球环境的恶化,地球的气候越来越冷,*了“第四纪冰川”时期,许多动植物都被冻死和饿死了,可是唯有大熊猫却躲进了食物较多、避风而又与外界隔绝的高山深谷里去,顽强地活了下来。几百万年来许多动物都在不断地进化,与原样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
大熊猫是非常稀少的,独产于我国,在世界上除了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外,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型动物园里饲养着一两只大熊猫,而这些被珍养在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还都是我国作为“国礼”赠送去的。大熊猫还有不少别名、别号。由于它独产于我国,国外有人称它为华熊;由于它以食竹为主,有人称它为竹熊;由于它毛色以白为主,有人称它为白熊;由于它白色中夹黑,有人称它为花熊。
大熊猫虽然珍贵,但是人们发现它却不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且发现大熊猫的过程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1869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戴维来到中国。这年3月在四省宝兴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张兽皮,这张皮上只有黑白两色的毛。10余天后这位农民又捕回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的皮与那张皮完全一样,除了四脚、耳朵、眼圈周围是黑色外,其他部位的毛都是白色。戴维就确认它是熊属中的一个新种。所以可以这样说,动物学界的人士于1869年才发现大熊猫,大约过了70年左右,人们才第一次捕捉到熊猫。
大熊猫给人的感觉是憨态可掬的,但是实际上,大熊猫性情孤独、不喜群居,喜欢独处,独来独往是它的生活习性之一。即便是雌性大熊猫在产仔后,对幼仔大约也只带领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母子也就不再结伴而居了。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会去寻找异性伙伴。然而,大熊猫*期极短,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年也就几天的时间。雄性、雌性大熊猫*期不尽相同,而它的择偶性又很强,从不随意结交异性伙伴。此外,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至二仔,而它又只具备喂养一个小仔的能力,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大熊猫极为稀有了。
大熊猫以食竹为主,竹笋、竹叶、竹竿都来者不拒,而且食量惊人,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30公斤竹子。但你却不要误认为它是“素食主义”者,它也食肉。像鼠、羊、猪甚至羊猪的骨头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大熊猫吃得多,一只大熊猫每天要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忙于进食,有时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但可惜的是吸收得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它的消化力差。但是它肠道短,更不像牛羊等食草动物那样有复胃。食物很快就通过消化道了,为了维持生存,它只有不停地吃。由于竹子是大熊猫的最好的美味佳肴,所以这种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的食物习惯也使得它们的生存能力更低,比如1975年至1976年,在四川北部地区和甘肃南部一些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枯萎,以食竹为生的大熊猫由于无竹可食,竟饿死了*多只熊猫。
大熊猫刚刚生下来的幼仔并不“大”,其体重仅在70~180克之间,但它的生长速度并不慢,到一个月时体重达1500克,半年时则可达14公斤左右,而到一岁时更重达35公斤左右。
大熊猫以其珍贵而稀有,并且由于样子的可爱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获得过不少无可比拟的殊荣:在1990年举行的亚运会上,大熊猫被定为大会的吉祥物。1984年第届*在洛杉矶举行,为了给大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洛杉矶市政特地向我国借了一对大熊猫,该市动物园更因此比往年多接待了100多万参观者。而参观者大多要排队等上4个小时左右,才能与大熊猫见面3分钟。1978年我国赠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兰兰”不幸病故,1亿多人口的日本国竟有3000万人为大熊猫致哀,日本首相也在哀悼者的行列。这样的发生在大熊猫身上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世界人民这样珍视大熊猫,作为大熊猫故乡的中国人,更应当无比珍爱我国所独有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小熊猫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小熊猫以根茎、箭竹茎叶、竹笋、嫩叶、果实为食,也吃小鸟和鸟卵。从分布上看,小熊猫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国内见于*东部、云南、贵州、四川、青海、陕西和甘肃;国外产于尼泊尔、锡金、缅甸和印度北部等。由于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迅速扩大,目前它们的分布范围已发生了大面积的退缩。由于产量稀少,是珍贵动物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又称“小猫熊”。
从体态上看,小熊猫是非常可爱的,小熊猫外形肥壮似熊,头较宽短似猫,两颊的毛为黑色。它们的尾粗大,上有9个褐白相间的环纹,所以小熊猫俗称“九节狼”。小熊猫的体重约9公斤。头圆,四肢粗而短。背毛红褐色,腹部和四肢黑褐,耳边白色,脸有白色斑点,鼻子黑色。脚掌多毛,有助攀登。另外,听觉、嗅觉和视觉均不太灵敏。小熊猫的身上的毛是栗子红色的。和大熊猫项比较,大熊猫身躯庞大,动作迟缓。小熊猫小巧可爱,动作十分轻便。但是从*解剖上看,小熊猫跟熊是表兄弟,而大熊猫跟熊最多算近亲。
从生活习性上看,小熊猫生活于1600~3000米的高山上,是一种喜温湿而又比较耐高寒的森林动物善于爬树,多在树上活动。从*上看,小熊猫多在春季*,夏季产仔,每胎1~3仔。初生幼兽长满绒毛,闭眼。体重与大熊猫相似约100-150g,但尾较之为长,21-30天始睁眼,前后肢也能缓慢移动。母兽哺乳育仔一年后次年临产前将幼仔驱走。
由于小熊猫的自然种群日趋减少,为了减少野外捕捉的压力,近些年来一些动物园也注意了建立繁殖种群和谱系。过去的10年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区域性小熊猫管理计划。中国也发展了中国小熊猫管理计划,并参与了全球性小熊猫管理计划。小熊猫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罕见的马来貘
马来貘,为奇蹄目生物,分布于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马来貘属世界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是马来西亚国宝。
世界上一共有4种貘中,马来貘是体型最巨者,它们的头部、肩部、前肢和后肢为黑色,其余部位均是白色。看起来这种黑白分明的毛色似乎很醒目,但在月夜的阴影中却能与周围环境融于一体。马来貘主要栖息在热带丛林内、沼泽地带,它们数量稀少,相貌、性情奇特,马来貘也能奔跑,喜欢在泥中跋涉、还善于游泳,作为“游泳健将”,不仅游速快,还能在水底潜水十分钟以上。
在生活习性上,马来貘单独或结小群活动。和很多热带的动物的习性一样,为了躲避白天酷热的天气,马来貘养成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嗅觉与听觉敏锐,视觉差,性机警、温顺而胆小。以水生植物的枝、叶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为食。
从*上看,马来貘繁殖期不固定,孕期390-400天,每产1仔,极少两仔,4-5岁性成熟,马来貘新生幼仔的毛色与亲兽完全不同,不是黑白两色而是全身棕色带有黄色和白色的纵向条纹及斑点,通常在6-8个月时变换毛色,逐渐脱颖成亲兽的毛色。马来貘的寿命约30年。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类的活动给马来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生息的热带雨林被迅速砍伐,改变成农田和人造林。生息地面积的缩小导致的数量骤减。虽然有积极的保护政策,却没能改变状况,现在仍面临着危机。
*链接奇蹄目
奇蹄目的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第三趾特别发达,其余趾不发达或退化,躯体的重量及全足的中轴也在第三趾上。
奇蹄目的生物包括3科6属16种现存动物,奇蹄目是处于衰退状态的有蹄类,现存种类不多,且多数种类数量稀少,从化石中鉴定出已灭绝的奇蹄类动物有152属,而现在此类动物只剩6属,这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数字,这一数字表明奇蹄目的哺乳纲所有现存科目中占最高的灭绝比例。
奇蹄目的成员都是些大型食草动物,奇蹄目成员胃简单,不具备偶蹄目部分成员那样多室的胃,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协助消化植物纤维。现存的奇蹄目只有马、貘和犀三类。
黑脖子的黑颈鹤
黑颈鹤鹤形目,鹤科,鹤属,别名青庄、冲虫(藏语),目前种群数量很少,黑颈鹤国外的分布曾见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印度西北部及不丹中部和东部一些地方,但近几年除印度的拉达克尚可见到残存的几只外,国外其它地区已相继绝迹。在我国,夏天它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则在云贵高原过冬。据专家考证目前仅存3000只左右,黑颈鹤因此成了世界珍稀物种,并*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名单。
从生物形态上看,黑颈鹤是大型涉禽,适应于在高原沼泽湿地生活,在外部形态上具有鹤类共同的嘴长、颈长、腿长和身高的明显特征。从外表上看,黑颈鹤除头、颈和飞羽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体羽为银灰色,头顶、眼脸为淡红色,其上仅有稀疏的发状羽。喙、腿和趾是黑色的。黑颈鹤的叫声非常的响亮,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它们的啼叫。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越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
黑颈鹤是鹤类中最后被发现的一种,1870年由*博物学家普尔杰瓦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是惟一一种生活在海拔2000米到5000米的高原鹤类。
黑颈鹤是世界鹤类中唯一真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种鹤,但在我国丰富的鹤类历史文化记载中,却鲜见有关黑颈鹤的记述。这是由于黑颈鹤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历史上除藏族地区世代与黑颈鹤为伴的人们外,外界对黑颈鹤几乎一无所知。即便是黑颈鹤于1876年被科学发现后的百余年间,从科学上对它的调查研究仍然不多,以致除部分鸟类学家外,世人对它了解很少。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禽类,弛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但目前黑颈鹤所处的境遇仍然是很危险的,这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由于黑颈鹤是惟一一种生活在高原的鸟类。高原生活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另外,也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所以,加大对黑颈鹤的研究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白鹳亦称“老鹳”,属鹳形目,鹳科。白鹳易驯化,是我国著名的笼养鸟,也是我国一级保护珍禽。
从分布上,我们可以看出,白鹳主要繁殖在我国东北北部和东北部,以及新疆西南地区;迁徙从东北中部、河北、长江中下游以至福建、广东及台湾广大地区越冬。当然,在欧洲的一些国家也可以见到种鸟的足迹。
白鹳的体态洁白美丽,白鹳全体几乎为纯白色。肩羽、翼上的覆羽、初级覆羽及飞羽等均呈光辉黑色,眼乳白色,外轮黑色,嘴呈黑色,下嘴腹面红色。眼周及颊部裸区红色,腿及脚桔红色。
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白鹳被人们赋予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内涵,当然,这也主要体现了人们对它们的喜爱。在欧洲,人们把一种鸟称为送子鸟。相传,送子鸟落到谁家屋顶造巢,谁家就会喜得贵子,幸福美满。因此,在欧洲乡村,你经常能看到住家的屋顶烟囱上搭着一个平台,那是专为送子鸟准备的。这种神奇的送子鸟就是白鹳,这在欧洲也可以说一种奇观了。但作为,一种爱鸟的习俗,白鹳却因此受益非浅。时至今日,欧洲广大地区的居民仍把白鹳作为吉祥之鸟加以保护。
在性情上,白鹳性温驯而又警觉。当它们步行时举步缓慢,休息时常以一足站立,飞行较慢,且时作翱翔。成年的鹳从不鸣叫,但有时上下嘴打动发出“哒哒”的响声,繁育期间成对活动,越冬时常集群生活,移飞前幼鸟随大群游荡,白鹳通常在3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高大乔木或建筑物上,每窝产卵3-5枚,白色。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约30天。
白鹳对人类来说,也是一种益鸟,因为它们经常以一些害虫为食,据记载,1849年6月初,苏联基辅芝吉林省发生了蝗灾。这时,大群的白鹳聚集到蝗虫密集的农田附近,它们像一队队围歼顽敌的白衣士兵,每天歼灭大量的蝗虫。到了7月初,蝗灾便被控制住了。
然而,近一个世纪以来,随着城市的扩展及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白鹳的数量大力减少。这种曾给人类带来幸福吉祥的鸟,正在受到人类活动的威胁,所以,对白鹳保护的关键是要给它们的生存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以保证它们充足的食物和良好的生存环境。
白肩雕
白肩雕,又名御鵰,白肩雕分布于新疆,在甘肃、青海、陕西及长江中下游、福建、广东等地越冬,它栖息于山地,可达海拔1,400米的高处,也见于草原、丘陵、河流的砂岸等地。白肩雕为我国一类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I中。
从外在的形体上看,白肩雕的体型比金鵰小,全身黑褐色,背部具有光泽,肩有白羽。头、颈为褐色,缀以黑斑。尾灰褐色,具有不规则的黑色横斑。当然,白肩雕最美丽的时候是当它们飞翔时,在天空中,它们会缓慢地鼓动着翅膀,在空中滑翔。
白肩雕在捕获食物的时候有一个怪脾气,就是喜欢小动物们自投罗网,所以它喜欢长时间蹲在一个地方不动,窥视猎物的到来,当黄鼠、跳鼠等出现时,突然飞起捕捉;也吃一些鸟类和动物尸体。
白肩雕不仅仅分布在我国,在西班牙与葡萄牙等一些国家,也可以看见它们的踪影,而且,也是同样非常珍贵的,二十世纪60年代曾一度濒临灭绝,目前仅有不到220只白肩雕栖息在伊比利亚半岛,主要集中在安大路西亚的科托多尼亚纳国家公园内。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白肩雕的数量一直锐减呢?当然,主要是人类过冬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作用到白肩雕身上就更为特殊了。对于白肩雕而言,最大的危险就是触电。白肩雕在飞行途中经常会遇到高压电线,稍不注意一头撞上就会没命。约60%出生不到1年的小白肩雕就是死于触电。看来,人类的文明在满足自己的**的时候,也总是有意无意、直接或者间接的破坏了大自然的平衡。
为此,人类也做出了很大的努力,比如西班牙最高科学研究中心的生物学家们发明了电子“牧羊犬”,用来“教会”幼鹰避免触电。科学家在鹰巢附近的电线杆上安装昵称“牧羊犬”的电子装置,它可使电流变得微弱。当有小鹰触到电线时,会受到一阵“无害但讨厌”的电击,提醒它们务必远离此物。同时,西班牙还在进行多项保护幼小雌鹰的试验。目前雄性白肩雕数量大大超过雌鹰。如果白肩雕雌雄比例不平衡,产蛋量就将下降,以至最终走向灭绝。
相信,只要人类能够永远不放弃对动物的关爱,那么,它们的悲惨境遇一定能改变的。
白头鹤
白头鹤的别名为锅鹤、玄鹤,属于鹤科,素有“世界神秘珍禽”和“修女”的美誉。主要分布于内蒙古、黑龙江,为大型涉禽。在长江下游越冬,习性栖于河口、湖泊、沼泽、湿地中。杂食性植物性食物有小麦、稻谷及莎草科根部,动物性食物有甲类、软体类及小鱼等。目前,世界白头鹤的种群数量估计为9400~9600头,白头鹤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是世界上15种最濒危的鹤类之一。
从外在形貌上看,白头鹤是一种非常漂亮的鸟类,它们的体羽绝大部分为暗石板灰色,并缀有褐色。额部及眼先有密集黑色刚毛,头顶皮肤*呈朱红色。喉部、两颊和颈的上部呈白色。
从*上看,白头鹤在4月份开始繁殖,筑巢于沼泽湿地,每窝产卵不是很多,只有二枚。孵卵期约30天,幼鹤的发育是很快的,80天后就具飞翔能力。
白头鹤的繁衍栖息对生态环境要求极严,既要有森林、湿地,还要有供其觅食的农田。过去,人们只在俄罗斯见过白头鹤繁殖种群,其余白头鹤在哪儿繁殖却始终是个谜。所以,为了增加白头鹤的数量,建立合适的保护区是非常重要的,而我国在这方面也正在努力的工作,并在位于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北麓的大沾河上游建立保护基地,保护区是中国目前唯一最为完整的大面积森林沼泽湿地,保存着以原生阔叶混交林、沼泽和水生植物为主要植物类型的原始湿地生态森林景观。相信,在人们的不断地努力之下,白头鹤的数量一定会大幅度的增加的。
*链接沼泽
沼泽是指地表经常过湿或有薄层积水,其上长有沼泽植物或湿生植物,并有泥炭形成和积累的地区。
全球沼泽面积约11.22亿平方千米,占陆地面积的0.8%。沼泽蕴藏着丰富的植物、泥炭资源。沼泽的类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即低位沼泽、中位沼泽和高位沼泽。低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初级阶段,泥炭的灰分含量一般超过18%,又叫富营养型沼泽;中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过渡阶段,又叫中营养沼泽;高位沼泽是沼泽发育的高级阶段,泥炭灰分含量不足4%。
中国东北的三江平原沼泽,过去被称为“北大荒”,经过多年的改造,已变成闻名的“北大仓”。属于低位沼泽。
白尾海雕
白尾海雕,又称为白尾雕、白尾雕、黑鹰、黄嘴雕和洁白雕等,白尾海雕生活在沿海地区,繁殖时它们迁徙到东北及长江下游一带,冬季在长江以南越冬。白尾海雕的食物除鱼外,还有野兔、鼠、幼鹿。在冬天,它们还偶尔捕食狗和猫,甚至能以尸体腐肉和渔场附近的垃圾为食。白尾海雕很稀少,已被列为国家I级重点保护动物。
白尾海雕为大型猛禽,性格很凶猛。它们的外在特征还是很明显的,它们的头及胸为浅褐色,嘴黄而尾白。翼下近黑的飞羽与深栗色的翼下成对比。嘴大,尾短呈楔形。飞行似鹫。与玉带海雕雕的区别在尾全白。幼鸟胸具矛尖状羽但不成翎颌如玉带海雕雕。体羽褐色,不同年龄具不规则锈色或白色点斑。白尾海雕叫声很有趣,似小狗或黑啄木鸟叫声。在生活习性上,白尾海雕显得懒散,有的时候竟然蹲立不动达几个小时,而在飞行的时候也有失雕类的那种霸气,在飞行时,你会看见它们振翅甚缓慢。高空翱翔时两翼弯曲略向上扬。但是,和其他的鸟类不同的是,白尾海雕的生命力是非常顽强的,在食物不充足或者环境很恶劣的情况下,它们可以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内不进食而安然无恙。
白尾海雕在繁殖后代上是很神秘的,人们很难发现它们的巢穴。幸运的是,在黑龙江省1983-1985年发现的2巢,坐落在岩崖或大树上,均在距水较近的高大白桦、杨桦树上。据观察,白尾海雕在4-5月已见雏鸟,估计繁殖期为3-6月。每窝产卵2枚,偶见3枚。主要由雌鸟孵卵,孵化期约35天。雏鸟由双亲抚育70-75天离巢。为了增加白尾海雕的数量,国内动物园内偶有饲养,但是并没有过成功的繁殖后代的记录,这也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更令人遗憾的是,白尾海雕的数量正在急剧的下降,相信每一个看过下面这组数据的人都会很心寒的,人类对白尾海雕的记录是这样的,1986年见到15只,1987年5只,1988年9只,19*年4只,1990年4只。在香港米埔自然保护区越冬个体,每年均稳定在8-10只。总观种群数量较低,且有下降趋势。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加大力度,来保护这个珍贵的海雕物种。
白枕鹤
白枕鹤又叫红脸鹤、红面鹤,是大型涉禽,为冬候鸟。适合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的气温和环境下繁殖,白枕鹤数量稀少,在主要越冬地江西鄱阳湖等地的越冬数量为1000-2200只,总的种群数量估计约为3000—4000只。白枕鹤的体态俊秀,飘逸潇洒,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主要以植物种子、草根、嫩叶、嫩芽、谷粒、鱼、蛙、蜥蜴、蝌蚪、虾、软体动物和昆虫等为食。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也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保护鸟种。
白枕鹤是一种非常漂亮潇洒的鹤种,它们的嘴、颈和腿特别欣长是鹤的标志,而头的顶部、枕部和颈背部呈现白色则是它的明显特征。此外,围有黑圈的红颊和灰色的羽毛也与其它鹤色迥然不同。它们的尾羽为暗灰色,末端具有宽阔的黑色横斑。翅膀上的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具有白色的羽干纹。白枕鹤的嘴黄绿色,脚红色。前额、头顶前部、眼先、头的侧部以及眼睛周围的皮肤裸出,均为鲜红色,其上着生有稀疏的黑色绒毛状羽,这也是它们之所以叫做红脸鹤或者红面鹤的原因了。
和其他的鸟类相比,白枕鹤的叫声是非常嘹亮的,《诗经》中写道:“鹤鸣于九泉,声闻于天”,意思是说,鹤在沼泽中引颈长鸣,旷野各地或高远之处,都能听到的鸣声。这大概是中国古代对鹤类生态的最早记述了。鹤鸣高亢的奥秘是什么呢?原来白枕鹤的气管特长,可以达到1.2米,盘绕在胸骨骨像一个法国的长号。鸣叫的气流从肺里冲出,振动发声器官,并且在弯长的气管中产生了大声的共鸣。唐朝诗人刘禹锡作诗咏道:“自古逢秋悲寂寞,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霞。”这也是对白枕鹤的写照,白枕鹤的叫声不断高亢,而且在空旷的秋高气爽的时节,无疑又给多愁善感的文人以凄凉之感。
正是由于白枕鹤的独特的外表和潇洒的旗帜,引起了文人墨客的竞相歌咏。自古以来,一直被认为吉祥和长寿的象征,是神仙圣人的伙伴,受到大家的尊敬并爱护,有“仙鹤”的美名。早在1700多年前,我们的古人就注意到了它的特征。三国吴陆玑《毛诗陆疏广要》说:“苍色者,人谓之赤颊。”之后约800年,宋罗愿又在《尔雅翼》中作了同样的记载。苍色是一种发蓝的青色,亦可指灰白色,所以古人称白枕鹤为苍色、赤颊,是比较准确的。
从生活习性上看,白枕鹤栖息于开阔的平原芦苇沼泽和水草沼泽地带,也栖息于开阔的河流及湖泊岸边,以及邻近的沼泽草地,有时出现于农田和海湾地区,尤其是迁徙季节。多呈家族群或小群活动,偶尔也见单独活动的,迁徙和越冬期间则多由数个或十多个家族组成大群活动。
从繁殖上看,白枕鹤的繁殖期为5—7月,配偶为一雄一雌制。3月末到达繁殖地时大多成对或成家族群活动。由雄鸟和雌鸟共同营巢,但以雌鸟为主。白枕鹤的鸟巢是很考究的,巢呈浅盘状,主要由枯芦苇、三棱草、苔草、莎草和芦苇花、叶等构成。它的领域性极强,在繁殖期,孵卵的亲鸟也常常伸头观望,稍有危险,便悄悄地从巢中走出来,到离巢50米以外之后才突然起飞,使来犯者难于找到它的巢,当然,这个特征也和白枕鹤的鸟性机敏,警惕性高的特点是分不开的。和其他的鸟类相比,白枕鹤的雏鸟为早成性,约28到32天幼鸟就能破壳出生,两到三小时就可爬动,8小时后即可进食,20小时后便跟双亲离巢活动。而且非常的可爱。白枕鹤寿命为40到50年。
近年来,人类的活动约对白枕鹤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们的生存环境逐渐减少,再加上部分不人为图眼前利益而捕杀,导致数量持续下降。所以,为了白枕鹤的数量能不断地增加,我们应当加大财力物力,扩建一些保护区来保护这种珍贵的鸟种。
*链接冬候鸟
冬候鸟是候鸟的一种,候鸟值的是那些可随着1年中季节的改变而作定时迁徙来变换栖息地的鸟类。
具体来说,东候鸟指冬季在某一地区越冬,次年春季飞往北方繁殖,幼鸟长大后,正值深秋,又飞临原地区越冬,对该地区而言,这类鸟称冬候鸟。如鸿雁、天鹅、野鸭等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即为冬候鸟。大多数候鸟有南北迁徙的习性,飞行距离有近有远,最远的能跨洋过海,如游隼,可从西伯利亚经中国直达澳大利亚。此外,也有极少的候鸟可由西往东飞行,或由东向西飞行的。
豹中珍品——雪豹
雪豹雪豹别名草豹、艾叶豹,属于食肉目,猫科、豹亚科,豹属。雪豹的数量很少,但没有人确切知道野外现存多少只雪豹,估计种群数量仅有几千只。为我国的濒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从外表上看,雪豹非常勇猛,但是也不是可爱之处。它们的头小而圆,尾粗长,略断或等于体长,尾毛长而柔。全身灰白色,布满黑斑。头部黑斑小而密,背部、体侧及四肢外缘形成不规则的黑环,越往体后黑环越大,背部及体侧黑环中有几个小黑点,四肢外缘黑环内灰白色,无黑点。鼻尖肉色或黑褐色,胡须颜色黑白相间,颈下、*、腹部、四肢内侧及尾下均为乳白色,冬夏体毛密度及毛色差别不大,是豹类中最美丽的一种。寿命一般在10年左右,最长达15.8年。
雪豹属于高山性动物,终年栖息雪线附近,为栖居海拔最高的猫科动物之一。这也是雪豹的名字的由来了,它的生存环境总是和“雪”有着不解之缘,比如雪豹的主要栖息地在可可西里,它夏季居住在海拔5000-5600米的高山上,冬季一般随岩羊下降到相对较低的山上。雪豹昼伏夜出,白天很少出来,或者躺在高山裸岩上晒太阳,在黄昏或黎明时候最为活跃,上下山有一定路线,喜走山脊和溪谷。
雪豹继承了猫科动物的勇猛彪悍的性格特点,通常情况下,雪豹性情凶猛异常,行动机警,四肢矫健,动物非常灵活,善于跳跃,十几米宽的山涧一跃而过,三四米高的山岩一跃而上,由于其粗大的尾巴做掌握方向的“舵”,它在跃起时可在空中转弯,因此其捕食的能力很强。雪豹以捕食以猫科动物特有的伏击式猎杀为主,辅以短距离快速追杀。捕食各种野羊,或以旱獭充饥。有时也袭击牦牛群、咬倒掉队的牛犊。有相对固定居住地点,育幼期多利用天然洞穴。雪豹虽然勇猛,但是也是有天敌的,狼是雪豹自然界中的唯一天敌。
雪豹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很多人想获取皮张、骨骼、身体部位以供应毛皮和传统中医药市场,美国夏勒博士关于中国雪豹的一句话可谓点睛:“不见雪豹,只见雪豹皮”,所以一直是人狩猎和捕杀的对象。很雪豹独特的生活习性也给它们带来了灭顶之灾,因为雪豹并不行踪不定的动物,它们有固定的活动路线,偷猎者在其必经之路埋下铁夹就可将其捕获,导致其种群濒危。当然,造成雪豹灭亡的原应也是多样的,比如雪豹的主要食物为岩羊,而岩羊数量下降也给雪豹这个靠捕食岩羊生存的种群造成了灾难。
人类对雪豹的繁衍和人工保护的难度也是很大的,由于雪豹很难适应低海拔地区的湿度、温度、气压和日照变化,所以在世界各地动物园中,能繁殖雪豹的数量很少。所以,开展对新疆雪豹的偷猎、贩卖贸易调查以及对雪豹生活环境的研究是今后制定雪豹保护措施的一项重要、棘手的工作。
*链接1猫科动物
猫科动物是猫性类中分布最广且是唯一现代可见于新大陆的一科,其中包括一些人们最熟悉,最引人注目的动物。猫科动物是最发达的食肉动物,吻短头圆,有锐利的犬牙和便于撕裂食物的裂齿,还有善于刮食食物的带刺的舌头,以及伸缩自如的利爪。其中大型成员往往是各地的顶级食肉动物。多数猫科动物善于隐蔽,用伏击的方式捕猎,身上常有花斑,可以与环境融为一体。
中国是世界上猫科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也是猫科动物分布的中心地带之一。其中只有荒漠猫为我国特产;野猫、豹猫、亚洲金猫、兔狲、云豹、雪豹、豹、虎等在我国曾经都有广泛分布,也是世界上的主要产区之一,但现在都处在濒危状态;
*链接2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蒙语意为青色的山梁可可西里山位于青海西南部,部分延伸至*、新疆境内,属昆仑山系南侧支脉。
可可西里总的地貌特征为南北两端高,中间稍低,内有冰川、高寒山地独有的冻丘、冰帐、石环等高原地貌,又有各类湖泊、湿地,自远处眺望可可西里,冰川林立,溪流纵横,泉眼、湖泊星罗棋布,五光十色,景色壮观独特,是世界少有的特殊高原风景区。
可可西里是目前世界上原始生态环境保存最完美的地区之一,也是目前我们建成的面积最大,海拔最高,野生动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之一。可可西里气候严酷,自然条件恶劣,人类无法长期居住,被誉为“世界第三极”,“生命的禁区”。然而正因为如此,给高原野生动物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存条件,成为“野生动物的乐园”,比如珍贵的藏羚羊就生活在可可西里保护区内。
藏马鸡
藏马鸡别名白马鸡,主要分布在四川、青海、*、云南等地,在迪庆香格里拉也随处可见,为留鸟,以蕨类、草叶、草根、云杉球花、青稞种子等为食。藏马鸡属于世界珍贵动物之列,国外已经绝迹,只有我国*还有大量幸存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藏马鸡为大型鸡类,藏马鸡是一种惹人喜爱的观赏鸟类,它除了有美丽的尾羽外,头和脚都是桔红色的,眼圈就象小学生用圆规画成的两个鲜红的太阳,耳毛特长而且耸起。藏马鸡的雄鸟通体羽毛大都呈白色,头侧绯红;头顶具黑色绒状羽,耳羽簇呈白色。尾羽特别长,具绿蓝色辉光,末端泛紫色光泽。雌性成鸟的体羽颜色酷似雄鸟,但体型稍小,有时羽色亦较暗淡。藏马鸡性温顺,不爱远飞,走起路来婀娜多姿,别具一格。它的肉可食,羽毛柔软艳丽,可制作工艺品,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可供出口。
从生活习性上看,藏马鸡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4000米的针阔混交林及高山灌丛中,常集群活动,藏马鸡秋季常集结成20—30只,上百只不等的群体,甚至多达数百只结成大马鸡群。5~6月上旬繁殖,筑巢于林中枯朽倒木下面,用枯枝、苔藓、枯草等铺成,内垫残羽。每窝产卵6~9枚,土黄色或青灰色,纯色无斑。孵卵期至少22天。
*链接香格里拉
“香格里拉”一词,源于藏经中的香巴拉王国,在藏传佛教的发展史上,其一直作为“净王”的最高境界而被广泛提及,在现代词汇中它又是“伊甸园、理想国、世外桃源、乌托邦”的代名词。
而香格里拉的真正的地点就在迪庆,藏族意为“吉祥如意的地方”,是云南省唯一的藏族自治州,也是全国10个藏族自治州之一。迪庆地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三并并流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核心,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境内形成复杂的地貌结构和动植物繁衍生息的多层次自然景观,孕育了极为丰富的旅游资源。
现今的香格里拉的美丽风景已经深入到每个到过该地区的人的心中,在这片雪域高原之中,有举世闻名的梅里雪山、稻城亚丁三神山、一望无际的高原草甸、风格各异的民族歌舞、独具魅力的民间传统艺术、神秘的多宗教文化,众多独特民族、多彩的民俗等等将一直激励着人们寻找自己的香格里拉-不论是在现实中还是在理想中的。
大鸨
大鸨,又名地鵏、老鵏,为古北界种类,是典型的草原鸟类。大鸨的分布区比较广,西起新疆塔城盆地北部,向东至黑龙江明水肇东,但其繁殖区已呈岛屿状。在国外,几乎在北半球的欧亚大陆国家均有分布,西伯利亚东部。大鸨在中国东北地区数量不足400只,大鸨是我国一级保护鸟类。国际鸟类保护委员会已将其列入世界濒危鸟类红皮书。
大鸨在分类上属鹤形目、鸨科,大鸨是世界上最重的飞鸟,雄性的体重18千克,因体大腿粗,羽毛棕褐,出没于草原,因此有人称其为“亚洲鸵鸟”。而且令人惊奇的是大鸨宗德雄鸟和雌鸟体重相差最大的鸟类,根据一些资料的显示,生活在欧亚大陆北部的大鸨在鸟类中雄鸟和雌鸟体重差别最大,雄鸟体重为11~12千克,而雌鸟只有5~6千克,这在鸟类中也是一件非常稀奇的事情了。大鸨喜群居,常见的小群体一般20-30只。大鸨性情温和,胆小怕人,易受惊吓,而食性较杂,以麦苗、油菜、杂草、昆虫和农作物的残留物为食。
大鸨虽是一种鸟类,但是它或许是鸟类中“绯闻”最多的一种了,比如在民间有这样的说法,大鸨天生只有雌鸟而无雄鸟。大鸨没有自己固定的伴侣,行为放荡,是一种能和任何雄鸟配对成亲的“万鸟之妻”。甚至许多古书中也有类似讹述。在《国语》中云:“鸨,纯雌无雄,与它鸟合”。就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也说:“闽语曰鸨无舌……或云纯雌无雄,与他鸟合”。所以后称妓女曰鸨儿,妓女之养母曰鸨母,看来,大鸨也非常不幸的落下了这个过于“风流”的恶名了。
但是遗憾的是,近20年来大鸨的数量急剧下降。由于人类大面积的草原被开垦,过牧引起草场严重退化、沙化、荒漠化而适合大鸨栖息的生境大大地减小;人类生产活动加重,再加上草原上牲畜量猛涨,鸨畜争空间问题严重,萎缩其栖息地空间。最最严重的是人类非法偷猎捡拾鸨卵活动,是导致鸨数下降的主要的直接的原因。
同时,幸运的是人类也正在积极为大鸨的生存做积极地努力。比如国际鸟盟发起的“亚洲大鸨保护行动计划”于1997年正式运行。第一届“大鸨保护国际研讨会”于1997年9月12日-15日在俄罗斯联邦赤塔州达乌尔斯克国际生物圈保护区举行。中国已建立了数百处濒危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使相当一部分濒危动物得到切实保护,大鸨等的数量,已有明显增加。
地球上现存的最大动物——蓝鲸
蓝鲸,又叫长箦鲸,哺乳纲、鲸目、鲤鲸科。蓝鲸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和南极海域。由于鲸浑身皆宝,而蓝鲸又号称兽中之“王”,所以蓝鲸自然而然便成了捕鲸者的主要捕猎对象,每捕到100吨左右的蓝鲸,便值10万美元,获利甚丰。经过几十年的大肆捕杀,蓝鲸己经几近绝迹。所以,蓝鲸现在已经是世界上最为珍贵的动物了。
蓝鲸是地球上现代生存动物中最大的动物,蓝鲸是地球上目前的最大的动物,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曾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大恐龙——长臂龙体重的2倍多,非洲公象体重的30倍左右。它的体长为30米,平均体重150吨,最大者190吨。它的一只舌头就有3~4吨,足以装满一辆解放牌大卡车。它的躯体呈蓝灰色或黄褐色,这是由于它的皮肤上覆盖着一层黄褐色硅藻膜的缘故,其实,它的真正颜色是黑色。寿命估计为110年。
从饮食上说,蓝鲸性情温顺,爱吃个头很小的浮游动物,特别嗜吃磷虾。蓝鲸吃东西时,张开巨口,让海水和浮游动物一齐涌入,大有百川汇口之势,然后把嘴一闭,海水从须缝里排出,滤下的小动物,便可吞入肚中。蓝鲸的胃口极大,每餐可吃1吨磷虾,一天可吃4-5吨,真可谓是吃饭冠军了。
蓝鲸虽然生活在海里,但是它是彻彻底底的哺乳动物,因为蓝鲸是用肺呼吸的,因此每隔10-15分钟需露出水面呼吸。蓝鲸露出水面时,先将肺中的二氧化碳从鼻孔中排出体外,然后再吸气。从鼻孔排出的灼热而强有力的二氧化碳废气,伴有响亮的尖叫声,并把附近的海水也卷出水面,高度可达10米左右,于是海面上出现了一股壮观的白色雾柱。
蓝鲸的身体是充满密码的,比如它的胸腹部有好几百条褶沟,那么,这是做什么的呢?原来这是为蓝鲸进食作准别的,这些皱褶可以像手风琴那样伸大缩小,使它在水里吃起食物来很方便,食物和海水一起吞进肚子往往有几十吨,便可以立即把肚子撑大;当它闭上嘴巴把水从板须间压出后肚子又可以马上缩小了。
虽然蓝鲸庞大无比,但性情很温顺,而且蓝鲸全身都是宝呢!比如占蓝鲸体重27%的脂肪是提炼工业生产用的高规格润滑油的原料;鲸须又是制作高级工艺品的贵重原料。因此,它就成为人类捕猎的重要对象,数量正在急剧减少。所以,保护蓝鲸也是一迫在眉睫的是事情了。
调皮的金丝猴
金丝猴,在动物分类学上属灵长目、猴科、仰鼻猴属。金丝猴分为三种:川金丝猴、滇金丝猴和黔金丝猴。金丝猴主要吃嫩枝、幼芽、鲜叶、竹叶和各种水果。这些美丽的金丝猴身价非同一般,它们与大熊猫齐名,被认为是中国最著名的珍贵动物。它们在国家公布的一类保护动物中名列前茅。
从外表上看,金丝猴非常漂亮。它们的体长53-77厘米,尾巴与体长差不多。金丝猴喜欢栖息在林木茂盛的高山上,主要在树上嬉戏、活动、摘取食物。如果下地活动,那长尾巴就有点碍事了,它们就把长尾巴搭在肩上,这样行动就比较自由了。金黄而略带灰色的被毛既厚又长;蓝色脸庞上的鼻孔向上翘,*显得宽厚,因而又名“仰鼻猴”。金丝猴头顶的毛深灰褐色,颈、颊侧及腹部红黄至黄褐色,尾灰白色。雄猴体大身强力壮,毛色鲜亮;雌猴较小,毛色略浅。
从生物习性上说,金丝猴一般栖息于海拔1500-3000米或更高的暗针叶林带,营树而居,主要活动在高大乔木树冠的顶层,它爬树灵活敏捷,跳跃能力特别强。
金丝猴常以家族方式结群生活,常几十只结群活动,雌雄老幼一起,由雄中的长者带队,最大的群体可达600余只在灵长类中,但现在如此庞大的群体亦属罕见。金丝猴家族的内部等级森严,分工严密。它们有其界定的领地,在猴群中,通常有一只身体健壮、魁梧、经历最丰富、智勇双全的猴王统帅全军。每到一处,猴王便指派若干只机敏的哨猴负责警戒放哨,在森林边缘和接近人烟的地方,还派双岗或三四个岗哨。倘若哨猴发觉一点动静即报信号,猴群皆闻,立刻停止喧闹,静观事态变化,等候猴王的命令。
从*上看,母猴怀胎五、六月后,多数仅产一仔。母金丝猴对小金丝猴的疼爱是非常叫人感动的,它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和疼爱自己的孩子,尤其在哺乳期,母猴总是把小猴紧紧的抱在胸前,或是抓住小猴的尾巴,丝毫不给它玩耍的自由。在这期间,朝夕相处的丈夫尽管向“夫人”献尽了殷勤:又是为她理毛、又是为她检痂皮、但是也别想摸一摸自己的宝宝,更别提抱抱小猴亲热一番了。母金丝猴总是抱着小猴,把背朝着自己的丈夫,丝毫不给丈夫抚爱子女的机会。
另外叫人难以置信的是,金丝猴的智商很高,也非常的聪明,尤其表现在金丝猴的记忆力特别好。动物园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事:一只猴王脾气很坏,抓、咬饲养员。饲养员很生气,有一次惩罚了猴王并打了它的屁股。后来饲养员调到其它单位工作去了,事隔半年,他回来看望金丝猴,猴王在众人中一下子认出了他,为了报仇急忙寻找土块作为“武器”朝那位饲养员头上仍去弄得饲养员哭笑不得。
金丝猴不但智商比较高,而且彼此之间还有很多的温情呢!它们常互相帮助捉虱子、挠痒痒,天气冷的时候,它们就挤在一起互相取暖。金丝猴对年迈多病的老猴也很照顾,晚辈决不会因为长辈衰老不能自食其力而嫌弃它。每当老猴病危躺下时,其他猴子便围在老猴身边,周到地进行照料,而且个个都愁眉苦脸,泪眼汪汪显得非常悲伤。猴群转移时,常常可以看到许多金丝猴连背带抬地扶着老猴搬到新的栖息地,看来,这也是一幅不可多得的令人感动的画面啊!
在金丝猴集中分布的主要栖息地,已分别建立了一批自然保护区,人类又保存了一个珍稀物种。
*链接三种金丝猴简介
川金丝猴
川金丝猴也叫“蓝面猴”、“仰鼻猴”,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和北部、甘肃南部、秦岭和神农架地区。它们面孔呈蓝色,鼻孔上仰,古人有人担心这种特殊的鼻孔下雨时雨水会从鼻孔灌进肚子里去,所以有古书记载金丝猴的尾巴分叉,下雨时用两个尾巴尖堵住朝天的鼻孔。其实,在陆生哺乳类中并没有尾巴分叉的动物,这种说法应该属于谣传。川金丝猴毛色金黄柔软,最长可达10厘米,耀眼夺目,非常漂亮。
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又叫“黑金丝猴”或“黑仰鼻猴”,主要产于云南西部,体背、体侧、四肢外侧、足和尾呈黑色。其幼猴全身为白色,随年龄增长才能逐渐变成父母的体色。
黔金丝猴
黔金丝猴分布于贵州梵净山区,其数量十分稀少,目前国内外动物园均未饲养展出过,所以绝大多数人不能见到。黔金丝猴身上没有“金色”,体毛主要是灰褐色,身上有许多白斑,当地人又称之为“花猴”;因尾巴又黑又细,象牛尾巴,所以又称“牛尾猴”。是金丝猴中最珍贵的一种。据目前调查所知,黔金丝猴尚存数百只,已濒临绝灭。
国宝大熊猫
大熊猫只栖息在我国的四川西北和秦岭南坡。从栖息地看,大熊猫主要分布于川西北的深山密林里。此外,只有陕西、甘肃的个别县境内有零星的大熊猫了。据专家们估算,所有这些地方栖息的大熊猫,总数也只在1000只左右。正是由于大熊猫的无可比拟的珍稀,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在1961年选定大熊猫作为该会的会徽标志。相信,每个人都知道大熊猫的重要性了,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
大熊猫是非常珍贵的,被誉为动物界的“遗老”和珍贵的“活化石”了。那么为什么会这么说呢?原来大熊猫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动物,有300万年的历史呢!它曾经在地球上分布很广,和凶猛的剑齿象是同时代的动物。后来,由地球环境的恶化,地球的气候越来越冷,*了“第四纪冰川”时期,许多动植物都被冻死和饿死了,可是唯有大熊猫却躲进了食物较多、避风而又与外界隔绝的高山深谷里去,顽强地活了下来。几百万年来许多动物都在不断地进化,与原样相比早已面目全非了。
大熊猫是非常稀少的,独产于我国,在世界上除了我国有野生大熊猫外,只有极少数几个国家的大型动物园里饲养着一两只大熊猫,而这些被珍养在动物园中的大熊猫还都是我国作为“国礼”赠送去的。大熊猫还有不少别名、别号。由于它独产于我国,国外有人称它为华熊;由于它以食竹为主,有人称它为竹熊;由于它毛色以白为主,有人称它为白熊;由于它白色中夹黑,有人称它为花熊。
大熊猫虽然珍贵,但是人们发现它却不是很久远的事情,而且发现大熊猫的过程中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呢!1869年,法国的一位传教士戴维来到中国。这年3月在四省宝兴县的一户农民家里看到一张兽皮,这张皮上只有黑白两色的毛。10余天后这位农民又捕回一只动物,这只动物的皮与那张皮完全一样,除了四脚、耳朵、眼圈周围是黑色外,其他部位的毛都是白色。戴维就确认它是熊属中的一个新种。所以可以这样说,动物学界的人士于1869年才发现大熊猫,大约过了70年左右,人们才第一次捕捉到熊猫。
大熊猫给人的感觉是憨态可掬的,但是实际上,大熊猫性情孤独、不喜群居,喜欢独处,独来独往是它的生活习性之一。即便是雌性大熊猫在产仔后,对幼仔大约也只带领上一年左右的时间,母子也就不再结伴而居了。只有在繁殖期到来时,它们才会去寻找异性伙伴。然而,大熊猫*期极短,一只成年大熊猫每年也就几天的时间。雄性、雌性大熊猫*期不尽相同,而它的择偶性又很强,从不随意结交异性伙伴。此外,雌性大熊猫每胎只产一至二仔,而它又只具备喂养一个小仔的能力,以上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就使大熊猫极为稀有了。
大熊猫以食竹为主,竹笋、竹叶、竹竿都来者不拒,而且食量惊人,一只大熊猫每天要吃掉20~30公斤竹子。但你却不要误认为它是“素食主义”者,它也食肉。像鼠、羊、猪甚至羊猪的骨头都是它的美味佳肴。大熊猫吃得多,一只大熊猫每天要用12个小时以上的时间忙于进食,有时长达十六七个小时,但可惜的是吸收得并不多。这是为什么呢?原因是它的消化力差。但是它肠道短,更不像牛羊等食草动物那样有复胃。食物很快就通过消化道了,为了维持生存,它只有不停地吃。由于竹子是大熊猫的最好的美味佳肴,所以这种相对来说较为单一的食物习惯也使得它们的生存能力更低,比如1975年至1976年,在四川北部地区和甘肃南部一些地区发生了大面积的竹林开花枯萎,以食竹为生的大熊猫由于无竹可食,竟饿死了*多只熊猫。
大熊猫刚刚生下来的幼仔并不“大”,其体重仅在70~180克之间,但它的生长速度并不慢,到一个月时体重达1500克,半年时则可达14公斤左右,而到一岁时更重达35公斤左右。
大熊猫以其珍贵而稀有,并且由于样子的可爱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同时也获得过不少无可比拟的殊荣:在1990年举行的亚运会上,大熊猫被定为大会的吉祥物。1984年第届*在洛杉矶举行,为了给大会增添隆重、热烈的气氛,洛杉矶市政特地向我国借了一对大熊猫,该市动物园更因此比往年多接待了100多万参观者。而参观者大多要排队等上4个小时左右,才能与大熊猫见面3分钟。1978年我国赠送给日本的大熊猫“兰兰”不幸病故,1亿多人口的日本国竟有3000万人为大熊猫致哀,日本首相也在哀悼者的行列。这样的发生在大熊猫身上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世界人民这样珍视大熊猫,作为大熊猫故乡的中国人,更应当无比珍爱我国所独有的国宝憨态可掬的小熊猫小熊猫属于脊椎动物,哺乳纲,食肉目,浣熊科。小熊猫以根茎、箭竹茎叶、竹笋、嫩叶、果实为食,也吃小鸟和鸟卵。从分布上看,小熊猫仅分布于喜马拉雅和横断山脉。国内见于*东部、云南、贵州、四川、青海、陕西和甘肃;国外产于尼泊尔、锡金、缅甸和印度北部等。由于人类活动范围进一步迅速扩大,目前它们的分布范围已发生了大面积的退缩。由于产量稀少,是珍贵动物之一。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又称“小猫熊”。
从体态上看,小熊猫是非常可爱的,小熊猫外形肥壮似熊,头较宽短似猫,两颊的毛为黑色。它们的尾粗大,上有9个褐白相间的环纹,所以小熊猫俗称“九节狼”。小熊猫的体重约9公斤。头圆,四肢粗而短。背毛红褐色,腹部和四肢黑褐,耳边白色,脸有白色斑点,鼻子黑色。脚掌多毛,有助攀登。另外,听觉、嗅觉和视觉均不太灵敏。小熊猫的身上的毛是栗子红色的。和大熊猫项比较,大熊猫身躯庞大,动作迟缓。小熊猫小巧可爱,动作十分轻便。但是从*解剖上看,小熊猫跟熊是表兄弟,而大熊猫跟熊最多算近亲。
从生活习性上看,小熊猫生活于1600~3000米的高山上,是一种喜温湿而又比较耐高寒的森林动物善于爬树,多在树上活动。从*上看,小熊猫多在春季*,夏季产仔,每胎1~3仔。初生幼兽长满绒毛,闭眼。体重与大熊猫相似约100-150g,但尾较之为长,21-30天始睁眼,前后肢也能缓慢移动。母兽哺乳育仔一年后次年临产前将幼仔驱走。
由于小熊猫的自然种群日趋减少,为了减少野外捕捉的压力,近些年来一些动物园也注意了建立繁殖种群和谱系。过去的10年在世界许多国家建立了区域性小熊猫管理计划。中国也发展了中国小熊猫管理计划,并参与了全球性小熊猫管理计划。小熊猫的管理已经取得了令人满意的进展。
罕见的马来貘
马来貘,为奇蹄目生物,分布于在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等地,马来貘属世界一级保护动物,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中,是马来西亚国宝。
世界上一共有4种貘中,马来貘是体型最巨者,它们的头部、肩部、前肢和后肢为黑色,其余部位均是白色。看起来这种黑白分明的毛色似乎很醒目,但在月夜的阴影中却能与周围环境融于一体。马来貘主要栖息在热带丛林内、沼泽地带,它们数量稀少,相貌、性情奇特,马来貘也能奔跑,喜欢在泥中跋涉、还善于游泳,作为“游泳健将”,不仅游速快,还能在水底潜水十分钟以上。
在生活习性上,马来貘单独或结小群活动。和很多热带的动物的习性一样,为了躲避白天酷热的天气,马来貘养成了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嗅觉与听觉敏锐,视觉差,性机警、温顺而胆小。以水生植物的枝、叶与低矮植物上的果子等为食。
从*上看,马来貘繁殖期不固定,孕期390-400天,每产1仔,极少两仔,4-5岁性成熟,马来貘新生幼仔的毛色与亲兽完全不同,不是黑白两色而是全身棕色带有黄色和白色的纵向条纹及斑点,通常在6-8个月时变换毛色,逐渐脱颖成亲兽的毛色。马来貘的寿命约30年。
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人类的活动给马来貘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由于生息的热带雨林被迅速砍伐,改变成农田和人造林。生息地面积的缩小导致的数量骤减。虽然有积极的保护政策,却没能改变状况,现在仍面临着危机。
*链接奇蹄目
奇蹄目的生物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第三趾特别发达,其余趾不发达或退化,躯体的重量及全足的中轴也在第三趾上。
奇蹄目的生物包括3科6属16种现存动物,奇蹄目是处于衰退状态的有蹄类,现存种类不多,且多数种类数量稀少,从化石中鉴定出已灭绝的奇蹄类动物有152属,而现在此类动物只剩6属,这也是一个令人遗憾的数字,这一数字表明奇蹄目的哺乳纲所有现存科目中占最高的灭绝比例。
奇蹄目的成员都是些大型食草动物,奇蹄目成员胃简单,不具备偶蹄目部分成员那样多室的胃,但盲肠大而呈囊状,协助消化植物纤维。现存的奇蹄目只有马、貘和犀三类。
黑脖子的黑颈鹤
黑颈鹤鹤形目,鹤科,鹤属,别名青庄、冲虫(藏语),目前种群数量很少,黑颈鹤国外的分布曾见于尼泊尔的加德满都谷地、印度西北部及不丹中部和东部一些地方,但近几年除印度的拉达克尚可见到残存的几只外,国外其它地区已相继绝迹。在我国,夏天它们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天则在云贵高原过冬。据专家考证目前仅存3000只左右,黑颈鹤因此成了世界珍稀物种,并*了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名单。
从生物形态上看,黑颈鹤是大型涉禽,适应于在高原沼泽湿地生活,在外部形态上具有鹤类共同的嘴长、颈长、腿长和身高的明显特征。从外表上看,黑颈鹤除头、颈和飞羽为黑色外,其余部分体羽为银灰色,头顶、眼脸为淡红色,其上仅有稀疏的发状羽。喙、腿和趾是黑色的。黑颈鹤的叫声非常的响亮,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可以听见它们的啼叫。黑鹤颈为候鸟,每年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在南方越冬。每年4月份迁至可可西里,在高寒草甸沼泽地或湖泊河流沼泽地中活动,并选择适应的地区进行繁殖育幼。
黑颈鹤是鹤类中最后被发现的一种,1870年由*博物学家普尔杰瓦斯基在我国青海湖发现。黑颈鹤是惟一一种生活在海拔2000米到5000米的高原鹤类。
黑颈鹤是世界鹤类中唯一真正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一种鹤,但在我国丰富的鹤类历史文化记载中,却鲜见有关黑颈鹤的记述。这是由于黑颈鹤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区,历史上除藏族地区世代与黑颈鹤为伴的人们外,外界对黑颈鹤几乎一无所知。即便是黑颈鹤于1876年被科学发现后的百余年间,从科学上对它的调查研究仍然不多,以致除部分鸟类学家外,世人对它了解很少。
黑颈鹤是我国特有的珍稀禽类,弛名世界,具有重要的文化交流、科学研究和观赏价值。民间以鹤为“神”,历来受到尊崇和保护。但目前黑颈鹤所处的境遇仍然是很危险的,这既有客观的原因,也有人为的原因,由于黑颈鹤是惟一一种生活在高原的鸟类。高原生活严酷,气候变化大,冬天积雪多,食物短缺,加之幼鹤成活率低,因此,黑颈鹤的种群数量十分稀少。另外,也有不法分子非法捕捉、杀害,甚至有人以吃鹤肉为荣,对其生存造成了威胁。所以,加大对黑颈鹤的研究和保护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