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的历史,因为贺兰临天的参与,似乎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但如果仔细的观察,将会发现历史还是沿着原来的方向发展。比如,历史曾记载:公元617年,李渊攻克长安,并没有立即称帝,而是里隋炀帝的孙子杨侑为帝,即隋恭帝,那一年杨侑正好十三岁,跟贺兰临天可谓年龄相似的。而李渊呢,自封为大丞相,掌握了军政大权。
贺兰临天,这个拥有现代记忆的天才,因为对历史的了解,一边试图改变着隋末的历史,一边又顺着历史,尽量不使历史脱离原来的轨迹。如果说历史上的隋恭帝是个傀儡皇帝。任人摆布,那么贺兰临天呢?他会任人摆布吗?他虽然顺着历史,但绝不受人摆布。

假魏征趁“生病”休假的这段时间,好好地啃了一下书。在自认为不会露馅的情况之下,终于上朝了。

对于某些人来说,当皇帝真的很没劲,每天听着群臣千篇一律的话,即“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试想,谁又真的能活上万岁呢,除非是神话故事里的神仙。而做为皇帝,明明知道有些大臣居心叵测,却还要装着不知道,这难道就是所谓的帝王之道吗?每天听着言不由心的话,累不累啊!

中华帝国,金銮殿,身为皇帝的贺兰临天,懒洋洋地斜坐在龙椅上,那种姿态,说有多嚣张就有多嚣张,看得殿下群臣直瞪眼睛。这还是他们平时的皇帝吗?

且不说大臣们的糟糕心情,而我们的主角贺兰临天的心情确实很好,一直以来,他都是以乖宝宝的形象出现的,在群臣,在大殿上还得保持帝王的威仪,而大臣们也早就习惯了他的那种威仪。现在,他们的帝王一副吊儿郎当的样子,太不能让他们满意了。

终于有人看不顺眼,挺身而出,指责皇帝的过失,站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病逾不久的假魏征。他从某些人那里得知,魏征是出了名的敢直言犯上,既然要冒充魏征,那么今天就是最佳的时机,于是出列启奏道:“陛下,臣有话要说。”

“爱卿有什么事情就直说吧。”仍然是懒懒的表情。

假魏征扫视了殿上众大人们一眼。说道:“陛下,臣听闻,一些人的言行举止将直接影响到他周边的人,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陛下身为一国之君,一举一动无不代表着国家,所以,臣还望陛下给大臣们树立一个明君的榜样。如果臣在言语中对陛下有所不敬,臣甘愿受罚。”假魏征满脸严肃地跪在地上请罪。全殿的大人们都被他的大义凛然所感动,如果皇帝要治他的罪,恐怕所有的人都会为他求情。

贺兰临天并未发现自己的爱臣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臣子了,因此,对于历史上有名的谏臣,他还是很尊敬的,所以他马上调整好姿态,对魏征道:“魏爱卿平身吧,朕还不是那么小气的人,虽然忠言逆耳,但总比听那些言不由衷的话来得舒服些。可是,魏爱卿,朕觉得这样斜坐着会让朕感到安逸得多啊,如果你要朕这样正襟危坐,朕就感到特不舒服,朕不舒服就没思考问题,没思考问题就没处理国事。当然了,朕还有你们这些治世贤才,朕就忍着点吧,尽量做到仪态端正,给百官,万民,以至于正个天下树立一个明君的榜样。”

坐端正了还会不舒服,这对于全朝文武百官来说,还是件闻所未闻的事情,怎么以前就没有发现皇帝还有着这样的习惯呢?

程咬金是个心直口快之人,听完皇帝的话,想都没有想地出列说道:“皇上,您怎么也会有这样的习惯啊,臣跟你一样,坐端正了也会不舒服,呵呵呵呵。”

“程咬金。不得在皇上面前放肆胡说,你的烂习惯怎么能跟皇上相比呢。”假魏征斥责程咬金,可程咬金却顶嘴道:“牛鼻子老道,俺说的是真话,没有胡说,坐端正了是不舒服嘛。”

“你还敢乱说。”魏征跟程咬金在大殿上争论了起来。

魏征与程咬金争论不休,众大臣又不敢去劝他们,因为他们都知道,程咬金跟魏征的倔脾气,惹上了准没完没了。当然了,有些人是故意不劝解的,因为他们根本就是别有用心。

既然大臣们不愿意劝解,剩下的就只有皇帝了,如果再不劝住二人,恐怕他们会因此打起来。

于是,贺兰临天赶紧出声道:“两位爱卿不必再争吵了,你们都是朕的爱臣,都是为了朕才争吵的,实际朕的错。魏爱卿,能不能看在朕的面上,不要与程爱卿争了。”

皇帝都亲自认错了。假魏征再怎么不愿意,但总得给皇帝面子吧。

程咬金轻哼一声,说道:“牛鼻子老道,俺老程可不是怕了你,才不与你计较的哈,俺只听皇上的话,皇上叫我不跟你吵我就不跟你吵,哼!”接着又自言自语地说道:“这个牛鼻子生了点病,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专门与俺作对。”

程咬金虽是轻言细语,但大殿里的人不乏耳聪目明之人,还是把他的话听了个明白。俗话说: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程咬金的话至少引起了几个人的注意,其中就包括皇帝跟假魏征。

贺兰临天既然有所怀疑,自然会好好地注视一下假魏征。

神童不愧为神童,很快就发现了假魏征的破绽,第一处破绽在于眼睛。大家都知道,眼睛乃心灵之窗,一个人无论怎么化装,都无把眼睛化到与他人神似的地方,所以关系密切的人往往只因对方一个眼神就能明白传递的意思。贺兰临天与魏征虽然认识只有几天的时间,但他们君臣之间早以形成了默契,这是假魏征没有想到的。

假魏征的第二处破绽就在于手指甲了,他的手指甲呈蓝色,这是他长期与毒打交道所形成的,更何况他的手指又细又长,而魏征的手却是宽大厚实性的。

发现了假魏征的秘密后,贺兰临天开始为魏征担忧了,同时又猜测着是谁冒充了魏征,谁又是真的幕后黑手呢?是李渊吗?或许另有其人。总之,贺兰临天明白了一件事,那个假魏征肯是来加害自己的。看他手指甲蓝汪汪的,说不定是个用毒高手呢!这个世界越来越好说了。呵呵,既然要玩,那我们就玩一把大的,我就不相信我比你们多了一个多年的知识还玩不赢你们,于是,带着自信的笑容下朝回到御书房且不提。

再说假魏征,下朝后就秘密地到了“天然居”,在一间密室里,赫然坐着李建成,李无吉以及裴吉三人。

李建成哈哈一笑说道:“唐兄可真是厉害,把魏征那个牛鼻子学得惟妙惟肖了,如果不是得到你的通知,就是我们也无相信会是你,哦!”

唐天残得间万分地道:“都说神童如何如何的厉害,能知过去未来,他今天还不是被唐某唬得一愣一愣的,而且还当面给我认错,如果传入江湖,不知他那个皇帝的颜面何在啊,哈哈哈哈。”笑得真是嚣张无比。

裴吉是只老狐狸,谨慎地道:“我们还是小心些,建成贤侄,你可别忘了我们与他第一次面面的情形,他一一指出了我们的来历,简直如数家珍,这是一个小孩子办得到的吗?所以,我们以后尽量少与唐老弟见面,以免被他给查到我们之间的秘密。”

他氏兄弟自然是心有余悸,但唐天残却没有亲身经历过贺兰临天的那种指点江山的场面,所以说什么也不相相信,当他相信时却已经晚了。

前文早有提示“天然居”是贺兰临天经营的,因此,李建成他们在此的种种事情,毫不保留地被传到了贺兰临天的耳里,于是,一场猫和老鼠的游戏上演了。

人在说明了高兴的时候,也就最不谨慎,因此,在这个时候,就最遭人暗算。

转眼除夕将至,中华帝国皇宫张灯结彩,灯火辉煌,一处节日喜庆的景象,但在这个除夕夜,却要发生流血事件。

皇帝设宴宣和殿,满朝文武大臣都必需出席,不得有缺。

随着一声“皇上驾到,太上皇驾到”只见贺兰临天与他父亲以及杨素父子,李,柳二位闲职在家的前朝大臣,当然了,贺兰临天的五个小伙伴也在其中。

“臣叩见皇上,太上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进行着千篇一律的礼仪。

“众爱卿不必多礼,都请从吧。”

群臣谢礼落座,宫女们给众人斟上美酒,贺兰临天拳杯道:“众爱卿,朕得你们相助,才建立起中华帝国,帝国虽然新建,但朕相信,只要众卿辅助朕,那么我们的帝国将会是天下最繁荣昌盛的国家。在此,朕以这杯美酒敬各位爱卿。”

群臣连称“不敢”,起身举杯与皇帝对饮了一杯。贺兰临天端着酒杯来到李渊身边道:“大臣相,帝国新建,爱卿可是不可没啊,请干了这杯。”贺兰临天把酒杯递向李渊。

李渊赶紧接过酒杯道:“臣不敢居,吾皇天纵英才,乃是千古难遇的明君,臣愿以皇上马首是瞻。明天,臣就交出军政大权,告老还乡。”李渊说完一饮而尽。

李渊的话,引起了众臣不小的骚动,他们根本不明白李渊为何会在此时此地向皇帝请辞。

别说大臣们不明白,就是贺兰临天也不是很懂,瞬间作出了决定,对李渊道:“李爱卿,朕不会答应你的请求的,而且朕早已作了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封你为唐王,你的封地就在山西,你可以有自己的属僚,同时,朕想在今晚宣布一件事,中华帝国以后将同时以唐为国号,中华帝国即大唐帝国。”

如果说李渊自请卸职引起了众臣的骚动,那么贺兰临天的两个决定就是平地春雷,惊涛骇浪得众臣全傻了,他们真的魏怀疑自己的耳朵不是不出了问题。

的确,以诸候王的封号为国号的,自古以来从未有过,除非诸候王成了皇帝,贺兰临天以李渊封号为国号这意味着什么呢?谁也弄不明白。

李渊听了皇帝的话,愣了好一阵子才反应过来,连忙说道:“皇上,这万万不可,臣是真的想交出军政大权,告老还乡遗养天年,所以还请皇上收回圣谕。”

“朕是不会收回成命的,朕明天就会下旨,诏告天下。”贺兰临天果断地道。

李渊还想争辩,支给裴吉暗中制止住了,对于裴吉来说,李渊的爵位越高,他们得到的好处也就会越多,既然皇帝给了他们“机会”,他们自然是不想“浪费”了。

除夕宴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表面上,君臣其乐融融,觥筹交错,但某些人却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争权夺利也。

假魏征终于有行动了,他向裴吉暗中打了个手势后,就从怀里掏出一个小瓷瓶,揭开盖子,只见缕缕黄色气体袅袅长升起,他再运催黄烟的散发,瞬间,空气中就混合了黄烟。

“不好,有毒气。“素有军中莜师之称的李靖大喝起来,随着李靖的叫喝声,已经有文臣不支倒地,捂着肚子痛苦的呻吟。

“保护皇上“房谋杜断迅速跃起,意外,太多的意外了,连房玄龄都是个武学高手。其实,他们二人也中毒了,只是伏着精谌的力支撑而已。

现所有的人似乎都中了毒,假魏征不由哈哈大笑起来,众人都惊奇地望着他,同时也奇怪他为何没有中毒,其实,未中毒的又何止他一个人呢,正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欲知后事如何,请继续观注《隋唐风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