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冷的日光,吞噬了原本散布于南京城上空浓郁的忧伤。
渐渐地整个南京城恢复了活力,人们的脸上笑意逐渐增多,生活还要继续,暂且将伤感深埋进心底,等待下一个轮回。
古朴典雅的茶馆里,幽幽静静,茶香缭绕,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暖意,任庸透过落地窗望着天空,午后的阳光在南京城上空渲染出一层厚厚的金色光晕。回过神来,任庸喝了一口透着花香的浓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那种压抑在心头的沉重似乎随之而淡,每当他从幻境里出来后,他就会来到这个最近的茶馆里,喝上一个小时的茶,否则那种想要呼喊却发不出声的感觉迟早会让他发疯的。
系统给出的超额任务奖励是穿越平行小境三个系统日,也就是地球时间一个月,而幻境中一个轮回则是一个系统日,一个轮回就是幻境中三个月的时间;按照这个比例推算,现实中一天就相当于平行小境中九天的时间,任庸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以经历幻境三个轮回,也就是说1937年11月13日到1938年2月13日合计三个月的时间就是一个轮回,换言之任庸可以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全过程整整三次,都不带眨眼的。
短短的两天时间,幻境里就发生了许多后世人根本无从知晓的故事,有国共之间暗地里的碰撞;更有日本特务和早已潜伏的间谍进行接触,紧急搜罗南京城的具体布防兵力图;而洋人的教堂里却充满了前来祷告的信徒,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富贵之人,身着绫罗绸缎,呆在教堂里就是一整天,似乎想逃离这个混乱的世界。那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氛围越来越厚,似乎像一道无形的绞索缠绕在南京城里的每个人身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但是那种整个天空压向南京城的感觉却让大多数的人失去了爆发的最后一丝底气,剩下的人中大部分也处于挣扎之中,更谈不上爆发了,随着气氛的越来越紧张,整个南京城就像遇上倾天之灾一样,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死气。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任庸也看了不少,但是这些影片全都有主旨思想,在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彰显人性的伟大,以日军的丑陋人性为背景,着重刻画那些在屠杀中默默抗争的人们,如何和日军周旋,如何以己身微薄之力换来更多的生命。那些普通民众似乎成了微不足道的部分,在无数的南京题材电影中都是一笔带过,往往是日军气势汹汹的冲来,而民众们却拖家带口的慌乱逃窜。
这些电影的制作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普通民众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那些政客、买办、洋人都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没有从根上将灵魂融入这个城市,所以在日军临城时,最先逃走的恰恰是这些过客,而那些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民众们则失去了逃生的可能,只能在日军的残暴下残喘,期望能忍受这一时的痛苦,换来那已经遥不可及的太平……
在幻境里将近二十天的时间里,任庸彻底把握到他要拍摄的电影的最终主旨,那就是要抛却关于南京题材电影的惯用套路,淡化日军的凶恶,以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为视角,讲述这些精英人士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伟大人性。他打算将这部电影的重心对准普通民众,经过大半个月的拍摄,任庸发现在民众的眼里,有些时候**和日军,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日军更加凶残,不像**那么软弱。
回到住处,任庸将这些天拍摄的胶卷放好,告诫酒店服务员,在他离开期间,禁止有人进入打扫房间,经过和酒店经理的交涉,任庸交付了足足一个月的住宿费,两万多,拿下了房间的所有钥匙,酒店经理笑着向他保证,若是他发现有人不经允许进入他的房间,将返还任庸近十倍的月住宿费,很显然经理将任庸当成了有钱主,想套个近乎。
任庸并没有多说什么,在胶卷上边做好标记,一口气将行李包装满了食物,他打算常驻平行小境。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任庸发现在幻境里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手机上依然显示中国移动,客服的短信依然能发到手机上,甚至他仍然可以在手机上挂qq,只要手机电量足。一句话,任庸在幻境里可以做现实中的任何事情,而幻境里的事情都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就像能在日光下游荡的鬼魂一样,甚至连鬼魂都不如,鬼还能上人身,任庸却不能附身在小境里任何一个人的身上。
唯一令任庸疑惑的就是在平行小境里,他吃东西扔下的碎屑都会不翼而飞,甚至在内急的时候他曾当场解开裤带,放了一通水,身上那种舒服的感觉绝对真实,而那些五粮液依然不见踪迹,甚至连一丝骚味儿都闻不到。但是,对,就是但是,任何事都有例外,这种诡异的事情同样有例外,那就是任庸随身所带的手机,和分散布局在1937年南京城城墙四周的摄影机却不受这种限制,甚至于有一回任庸不小心将手机摔倒地上,却听不到一丝声响,也没有一丝撞地的痕迹,不信邪的任庸跑到城墙上将手机从高处扔下,仍是完好无损,这种情况彻底将任庸弄糊涂了,最后他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和自身的娱乐灵魂属性有关,手机和摄影机都和娱乐相关联,所以不受任何影响。
出了酒店,任庸走到一个无人的小巷里,低声说了句:开启虚幻模式!随后就穿行在小巷里,渐渐地任庸的身影开始模糊,在出了小巷后,彻底消失;忽然间一辆汽车飞奔而来,从任庸的身体里穿过,而任庸却丝毫没有被撞到的痕迹。紧紧肩上的背包,任庸仍是有些后怕,虽然他相信系统设置的虚幻模式没有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虚幻模式在这种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幸好,系统还是能够信赖的,否则……任庸打了个冷战,快步向万人坑走去,这一回他一定要拍摄出南京题材上的最不朽的电影!
这种虚幻模式能在现实里运用,这是辅助系统给他带来的最大惊喜,原本以为有了这种模式,在现实世界里那不是无敌了,没想到这种模式会急速消耗系统时间,原本一个月的穿越平行小境的时间现在已经缩短了两天,也就是说在第三个轮回还没有结束他就失去了待在幻境里的资格,将会被直接踢出平行小境。而且这种穿越小境的时间一旦开启,那么就会不断持续下去,寄主是无法停止的,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出了幻境后将模式转换为真实模式,这样就不会加速消耗系统时间。
仍是沿着原路,在踏上万人坑中那个浅色的脚印时,任庸眼前的画面一转,就来到了1937年的南京城里,迎面而来的一辆黄包车直接穿过任庸的身体,虽然任庸知道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内心还是突如其来的有些紧张。当幸福来的太突然时,任何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总想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进行求证,就像现在的任庸虽然身上已经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仍是保持不了淡定,还会在内心产生波澜。
习惯性的抬头望望天空,悬挂在南京城上空的轮回榜上信息已经刷新:1937年12月3日!距离下一个轮回还有七十二天,本轮回完成进度19%......看到这里,任庸的心头一紧,南京大屠杀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伊始,屠杀接连持续了六周,可谓是尸横遍野,血染江红,脑海里不停闪过的史料记载让任庸的心头充满了沉重,那种杀人盈野的人间惨象已经不能用言语来描绘,他担心自己承受不了这种冲击。
一时间,任庸动摇了,原本满怀信心想要拍摄出一部名利双收的南京题材的战争电影,后来在初步深入的过程中,拍摄电影的最初想法已经烟消云散,想让民众们知晓真正的南京大屠杀成了支撑任庸全身心投入拍摄的动力,但是随着幻境轮回的不断推进,任庸的心头开始沉重了起来,积郁在心头的担心此刻彻底爆发了。
他是一个标准的九零后,出生在一个太平年代,平日里甚至都没有杀过鸡,对于那些恐怖惊悚电影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甚至连最为出名的鬼片《午夜凶铃》都没有看过,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理素质罢了,要让他接受这么血腥的场面,和那种惨无人道的视野冲击,他担心自己会崩溃的。
恍惚中,任庸的眼前浮现了吴老爷子的头像,正在微笑着望向任庸,渐渐地一种淡淡的温暖融掉了内心的怯意。不知不觉中任庸抬起了头,嘴角微翘,眼神中充满了信心。
渐渐地整个南京城恢复了活力,人们的脸上笑意逐渐增多,生活还要继续,暂且将伤感深埋进心底,等待下一个轮回。
古朴典雅的茶馆里,幽幽静静,茶香缭绕,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暖意,任庸透过落地窗望着天空,午后的阳光在南京城上空渲染出一层厚厚的金色光晕。回过神来,任庸喝了一口透着花香的浓茶,长长的出了一口气,那种压抑在心头的沉重似乎随之而淡,每当他从幻境里出来后,他就会来到这个最近的茶馆里,喝上一个小时的茶,否则那种想要呼喊却发不出声的感觉迟早会让他发疯的。
系统给出的超额任务奖励是穿越平行小境三个系统日,也就是地球时间一个月,而幻境中一个轮回则是一个系统日,一个轮回就是幻境中三个月的时间;按照这个比例推算,现实中一天就相当于平行小境中九天的时间,任庸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可以经历幻境三个轮回,也就是说1937年11月13日到1938年2月13日合计三个月的时间就是一个轮回,换言之任庸可以亲眼目睹南京大屠杀全过程整整三次,都不带眨眼的。
短短的两天时间,幻境里就发生了许多后世人根本无从知晓的故事,有国共之间暗地里的碰撞;更有日本特务和早已潜伏的间谍进行接触,紧急搜罗南京城的具体布防兵力图;而洋人的教堂里却充满了前来祷告的信徒,大部分的信徒都是富贵之人,身着绫罗绸缎,呆在教堂里就是一整天,似乎想逃离这个混乱的世界。那种压抑的令人窒息的氛围越来越厚,似乎像一道无形的绞索缠绕在南京城里的每个人身上。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但是那种整个天空压向南京城的感觉却让大多数的人失去了爆发的最后一丝底气,剩下的人中大部分也处于挣扎之中,更谈不上爆发了,随着气氛的越来越紧张,整个南京城就像遇上倾天之灾一样,蒙上了一层淡淡的黑色死气。
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任庸也看了不少,但是这些影片全都有主旨思想,在看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彰显人性的伟大,以日军的丑陋人性为背景,着重刻画那些在屠杀中默默抗争的人们,如何和日军周旋,如何以己身微薄之力换来更多的生命。那些普通民众似乎成了微不足道的部分,在无数的南京题材电影中都是一笔带过,往往是日军气势汹汹的冲来,而民众们却拖家带口的慌乱逃窜。
这些电影的制作人似乎忘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普通民众才是这个城市的主人,那些政客、买办、洋人都只是这个城市的过客,没有从根上将灵魂融入这个城市,所以在日军临城时,最先逃走的恰恰是这些过客,而那些祖祖辈辈生长于斯的民众们则失去了逃生的可能,只能在日军的残暴下残喘,期望能忍受这一时的痛苦,换来那已经遥不可及的太平……
在幻境里将近二十天的时间里,任庸彻底把握到他要拍摄的电影的最终主旨,那就是要抛却关于南京题材电影的惯用套路,淡化日军的凶恶,以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为视角,讲述这些精英人士在南京大屠杀中的伟大人性。他打算将这部电影的重心对准普通民众,经过大半个月的拍摄,任庸发现在民众的眼里,有些时候**和日军,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差别,唯一的区别就是日军更加凶残,不像**那么软弱。
回到住处,任庸将这些天拍摄的胶卷放好,告诫酒店服务员,在他离开期间,禁止有人进入打扫房间,经过和酒店经理的交涉,任庸交付了足足一个月的住宿费,两万多,拿下了房间的所有钥匙,酒店经理笑着向他保证,若是他发现有人不经允许进入他的房间,将返还任庸近十倍的月住宿费,很显然经理将任庸当成了有钱主,想套个近乎。
任庸并没有多说什么,在胶卷上边做好标记,一口气将行李包装满了食物,他打算常驻平行小境。经过这段时间的摸索,任庸发现在幻境里依然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并不会受到环境的影响,比如手机上依然显示中国移动,客服的短信依然能发到手机上,甚至他仍然可以在手机上挂qq,只要手机电量足。一句话,任庸在幻境里可以做现实中的任何事情,而幻境里的事情都不会受到丝毫的影响,就像能在日光下游荡的鬼魂一样,甚至连鬼魂都不如,鬼还能上人身,任庸却不能附身在小境里任何一个人的身上。
唯一令任庸疑惑的就是在平行小境里,他吃东西扔下的碎屑都会不翼而飞,甚至在内急的时候他曾当场解开裤带,放了一通水,身上那种舒服的感觉绝对真实,而那些五粮液依然不见踪迹,甚至连一丝骚味儿都闻不到。但是,对,就是但是,任何事都有例外,这种诡异的事情同样有例外,那就是任庸随身所带的手机,和分散布局在1937年南京城城墙四周的摄影机却不受这种限制,甚至于有一回任庸不小心将手机摔倒地上,却听不到一丝声响,也没有一丝撞地的痕迹,不信邪的任庸跑到城墙上将手机从高处扔下,仍是完好无损,这种情况彻底将任庸弄糊涂了,最后他想到了一点,那就是和自身的娱乐灵魂属性有关,手机和摄影机都和娱乐相关联,所以不受任何影响。
出了酒店,任庸走到一个无人的小巷里,低声说了句:开启虚幻模式!随后就穿行在小巷里,渐渐地任庸的身影开始模糊,在出了小巷后,彻底消失;忽然间一辆汽车飞奔而来,从任庸的身体里穿过,而任庸却丝毫没有被撞到的痕迹。紧紧肩上的背包,任庸仍是有些后怕,虽然他相信系统设置的虚幻模式没有问题,但是谁也不能保证虚幻模式在这种关键时刻不掉链子,幸好,系统还是能够信赖的,否则……任庸打了个冷战,快步向万人坑走去,这一回他一定要拍摄出南京题材上的最不朽的电影!
这种虚幻模式能在现实里运用,这是辅助系统给他带来的最大惊喜,原本以为有了这种模式,在现实世界里那不是无敌了,没想到这种模式会急速消耗系统时间,原本一个月的穿越平行小境的时间现在已经缩短了两天,也就是说在第三个轮回还没有结束他就失去了待在幻境里的资格,将会被直接踢出平行小境。而且这种穿越小境的时间一旦开启,那么就会不断持续下去,寄主是无法停止的,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在出了幻境后将模式转换为真实模式,这样就不会加速消耗系统时间。
仍是沿着原路,在踏上万人坑中那个浅色的脚印时,任庸眼前的画面一转,就来到了1937年的南京城里,迎面而来的一辆黄包车直接穿过任庸的身体,虽然任庸知道不会对自己造成任何伤害,但是内心还是突如其来的有些紧张。当幸福来的太突然时,任何人都会产生一种不真实的感觉,总想根据身边发生的事情来进行求证,就像现在的任庸虽然身上已经发生了不少的事情,仍是保持不了淡定,还会在内心产生波澜。
习惯性的抬头望望天空,悬挂在南京城上空的轮回榜上信息已经刷新:1937年12月3日!距离下一个轮回还有七十二天,本轮回完成进度19%......看到这里,任庸的心头一紧,南京大屠杀于1937年12月13日南京城破伊始,屠杀接连持续了六周,可谓是尸横遍野,血染江红,脑海里不停闪过的史料记载让任庸的心头充满了沉重,那种杀人盈野的人间惨象已经不能用言语来描绘,他担心自己承受不了这种冲击。
一时间,任庸动摇了,原本满怀信心想要拍摄出一部名利双收的南京题材的战争电影,后来在初步深入的过程中,拍摄电影的最初想法已经烟消云散,想让民众们知晓真正的南京大屠杀成了支撑任庸全身心投入拍摄的动力,但是随着幻境轮回的不断推进,任庸的心头开始沉重了起来,积郁在心头的担心此刻彻底爆发了。
他是一个标准的九零后,出生在一个太平年代,平日里甚至都没有杀过鸡,对于那些恐怖惊悚电影从来都是敬而远之,甚至连最为出名的鬼片《午夜凶铃》都没有看过,也就是一个普通人的心理素质罢了,要让他接受这么血腥的场面,和那种惨无人道的视野冲击,他担心自己会崩溃的。
恍惚中,任庸的眼前浮现了吴老爷子的头像,正在微笑着望向任庸,渐渐地一种淡淡的温暖融掉了内心的怯意。不知不觉中任庸抬起了头,嘴角微翘,眼神中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