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写下这个题目无意抄袭余秋雨先生,乃是由于此叹由来已久的酝酿和不得不发的*。只希望叹过之后,能有一种“苦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只是希望而已,何况已近乎一种奢望。
正文:

这真是一个缺少诚信的世界啊,就连自己最亲信的机器人秘书也背着自己做了手脚!屈辱、愤怒的刘教授反复检查着这个机器人的大脑程序……

我不知道他何以会就这样丢弃了“诚信”,而且是在“思索”之后。我不禁想问:他真的曾经思索过吗?余秋雨说:“只有当生命被逼迫到了最后的边界,一切才会变得深刻。”然而我真的不希望看到,仅仅是利益,仅仅是一点点的私心,竟然吞下了他的良心,造成了这样一种舍弃“诚信”的“深刻”。

这种取舍,无论如何,我都无法认同。

也许正是由于他曾经有过种种思考,我们所并不能了解的思考,造成了在他的人生跋涉中,有了如是的选择?也许是他害怕了吧。说到诚信与风度,不能不谈魏晋。那是一个真正的乱世。“龙质凤章”的嵇康何尝不是至诚至信之人?然而现在在哪儿呢?只留下抚琴的慷慨和豪情,还有“《广陵散》从此绝矣”的凄怨哀叹。还有*穆,不是一样连同他的“精忠报国”、《武穆遗书》葬于黄土?他不能不害怕,因为有着太多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在对历史教训的“思索”之后,选择了抛弃“诚信”。

千年后的人们毕竟对于英雄的悲剧有了淡化的念头,然而却因这教训而抛弃“诚信”,那么千年前呢?

这样“诚信要不得”的观念该是何等地深入人心呀!所以我这一叹,不仅在现在,也叹到千年前,那个人人心尚古的年代。

我也知道历史,知道历史的教训。然而我会为保留“诚信”而不惜抛弃其他的六个背囊,甚至“健康”。

我不要健康的**,而要健康的灵魂。没有诚信,灵魂便是一种残缺和卑琐的存在。这样的存在,我宁愿它湮灭于唐朝的烟尘或者宋朝的风中。

没有诚信变没有历史。中国文化便是无数前代史家们的诚信碑载。我想告诉那位秘书:“回顾历史的所谓教训前,你为什么不先看到血与泪书写的诚与信?为什么在用诚信的笔书写的历史回顾中抛弃了诚信?”

试问那位秘书:“难道,你不知道——诚信,自我而始?”

保有这样诚信的念头,或许是由于我“跋涉”的人生尚短。或许走的路多了,看得多了,自然会产生一种超然的念头。就象我们在高处看蚂蚁搬家,总会发现它们在择路上的诸多可议论处。

不仅是诚信,当你面临任何一次生死抉择时都该有更深刻的思索。不要轻率得选择,否则那也是在轻率你的人生。

当今社会展现出的是一张张夸张的众生相,在“兵不厌诈”的商战中的倾轧与挣扎,该歇一歇了!

耳边又响起古印度的谚语:“聪明而又诚实的人应当寻觅,聪明而又狡诈的人应当警惕。”在生命的俯仰之间,诚信真的远去了吗?!

诚信,归来吧!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