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仲马小仲马是一位声蜚世界的作家。他出生于1824年7月27日,是他父亲同一个女裁缝的私生子。可是大仲马很多年后才认儿子,而且始终不承认小仲马的母亲是他的妻子。这种切身遭受的精神上的创伤影响了他的创作,他一生都把探讨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问题作为自己创作的中心主题。
成书时间:1848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因喜爱茶花而被称为“茶花女”的巴黎名妓玛格丽特原是一名商店职员,沦落为娼妓后,虽然过着一掷千金的生活,但精神与**上却蒙受着巨大的痛苦,因而身染重病。一个偶然的机会,她结识了一位青年阿芒,阿芒已在暗中爱了她4年。见面后,玛格丽特正巧发病,其他人对此漠不关心,而阿芒却真诚地照护她、体贴她。玛格丽特深受感动,接受了阿芒的爱情。

为了摆脱那种奢华但又令人窒息的环境,她倾全部积蓄,与阿芒到乡间居住,平静的生活中两情缱绻,十分恩爱。不料阿芒的父亲闻讯后大怒,赶来乡间兴师问罪,当他得知玛格丽特对自己儿子确是一片真心后,有所触动,但仍坚决要求她与儿子断绝关系。玛格丽特考虑到阿芒将来的幸福,忍痛答应阿芒父亲的要求,给阿芒留了一封信,假称自己已做了别人的情妇,又重回巴黎。阿芒不知内情,指责她为了享乐而负心绝情。玛格丽特遭此打击,顿时晕倒,病情加剧,生命垂危。至此,阿芒父亲才将真情告诉儿子,阿芒怀着歉疚之情再次回到玛格丽特身边时,她已是奄奄一息,最后带着无法实现爱情与家庭幸福的遗恨,离开了人间。

《茶花女》是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小说所表达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现了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茶花女》也开创了法国“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

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即轰动全国。小仲马一举成名之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1852年,五幕剧《茶花女》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茶花女》也许在社会道德方面未必替小仲马争得好的评价,但却实实在在令这位作者在死后依旧名垂千古。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大小仲马”构成了法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罕见的“父子双璧”的奇观。

《茶花女》是我国第一部被翻译过来的外国小说。

1848年,小仲马发表了他的成名作《茶花女》。小说问世后引起了极大震动,迅即被译成各种文字在世界上广为流传,使得千千万万读者为这则红颜薄命、男女悲欢的故事一洒同情之泪。这部小说的第一批中国读者当是那时在法国的为数不多的留学生。只是在小说发表半个世纪之后的1*8年,由“译才并世数严林”中的林纾将其译成中文后,才为广大中国读者所知晓。据考证,1*7年某日,从法国巴黎留学归来的王寿昌,前往访见正怀家国之忧的林纾,当时国家正遭列强入侵,林纾本人又遭中年丧偶之痛,对他说:“吾请与子译一书,子可以破岑寂,吾亦得以介绍一名著于中国,不胜于蹙额对坐耶”林纾听后,思之有理,才请王氏口述,自己笔录,合译了小仲马的这部小说,题名为《巴黎茶花女遗事》。

《巴黎茶花女遗事》译本起初于1*9年2月以“素隐书屋”名义刻版印行;1901年又以“玉情瑶怨馆”名义再版,同样为木刻本;1903年又由文明书局用铅字排印,发行第3版。“由于这部小说内容新鲜,译笔凄婉而有情致,一时风行海内,不胫而走。”严复曾赞道:“可怜一卷茶花女,断尽*荡子肠。”总之,“译本问世之后,对我国文学界大有冲击,使传统的才子佳人式爱情小说迅速被淘汰。”中国的小说家们“在《巴黎茶花女遗事》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或摹仿之下,写出不少新意义、新结构的爱情小说”。

小仲马的《茶花女》就这样作为第一部外国文学作品被译介到我国来了。有人统计,自1980年《茶花女》新译本问世以来,累计印数已达到百万余册。

相关链接

歌剧《茶花女》

歌剧《茶花女》是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威尔第改编的!

它由皮亚维改编成同名歌剧,威尔第为其谱曲。1853年3月6日首演于威尼斯凤凰剧院,但首演因遭到多方的反对而险遭失败。但歌剧中音乐以细微的心理描写、诚挚优美的歌词和感人肺腑的悲剧力量,很快得到音乐界的推崇。这部歌剧集中体现了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期的基本特点,成为一部极具艺术效果的歌剧佳作。小仲马为此曾反复感叹:“也许,五十年以后,谁也不会再记忆起我的小说《茶花女》。是威尔第让她成为不朽!”

歌剧《茶花女》百余年来盛演不衰,已成为意大利歌剧中最受欢迎的经典保留剧目。

《大卫·科波菲尔》

作者:狄更斯

成书时间:1848-1850年

类别:长篇小说

内容导读

《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大师狄更斯的一部代表作。在这部具有强烈的自传色彩的小说里,狄更斯借用“小大卫自身的历史和经验”,从不少方面回顾和总结了自己的生活道路,反映了他的人生哲学和道德理想。

小说中心故事情节是主人公大卫·科波菲尔由孤儿成长为作家过程中的遭遇和见闻。大卫是个遗腹子,小时受尽继父及其姐姐虐待,母亲死后,遗产被继父夺去。在寄宿学校,饱受办校人和教育制度摧残。10岁当童工,不甘忍受屈辱无望的痛苦,独自长途跋涉,找到唯一的亲戚、姨婆特洛乌特小姐家,得到收留和照顾,并入学读书。特洛乌特小姐被骗而破产,大卫独立踏上社会,从当律师事务所小办事员到报馆记者,最后成为著名作家。爱情和婚姻方面,经历了一番波折,也得到美满的结局。

小说以大卫的故事为主线,交织其他许多人的悲欢离合故事。大故事套小故事,主要线索带动次要线索,有头有尾,有张有弛,跌宕起伏,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力量。这显示了作者驾驭材料、安排结构的精湛技巧。

《大卫·科波菲尔》人物语言生动、富有个性,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心理描写真实细致。狄更斯重视特定情境中人物言行的细节描写,还善于随情节发展逐步展现人物性格,精笔细描和大笔勾勒相结合,使人物形象鲜明、丰满。《大卫·科波菲尔》中一些人物有生活原型,作者熟悉他们,将自己的感情融注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别有一种感染力。

这部小说中,环境描写简洁、生动。房屋布置、家具用品,寥寥几笔便能起到为人物性格服务的作用。艾妮斯住宅的古老楼梯,朴素雅致的休息室,都散发出幽雅清静的气息,显示了它的女主人的可爱、贤淑、娴雅和对生活的认真态度。

《大卫·科波菲尔》广泛地反映了英国社会生活面貌,揭露了资产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司法界的**和议会政治对人民的欺压。作品谴责了违反人道的教育制度和童工制度,深切同情人民生活的艰难困苦和毫无保障,表现了作者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思想。

相关链接

享有盛誉的《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1850年发表的有一定自传性的作品。展示了19世纪中叶英国的广阔画面,更多的反映了狄更斯希望人间充满善良、正义、人道、博爱的生活理想,而此小说也被狄更斯自己认为是最心爱的作品。*文豪列夫托尔斯泰曾把本书与《圣经》并列,誉为“所有英国小说中最好的一部”。

《大卫·科波菲尔》在艺术上的魅力,不在于它有曲折生动的结构,或者跌宕起伏的情节,而在于它有一种现实的生活气息和抒情的叙事风格。这部作品吸引人的是那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具体生动的世态人情,以及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

狄更斯也是一位幽默大师,小说的字里行间,常常可以读到他那诙谐风趣的联珠妙语和夸张的漫画式的人物勾勒。评论家认为《大卫·科波菲尔》的成就,超过了狄更斯所有的其他作品。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