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编者:吴楚材、吴调侯;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除本书外,二吴还细著了《纲鉴易知录》。
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
类别:中国古代散文
内容导读
“三百年间中国最通行的古文选本”
“中国散文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部细致独到的准文学史”
“一本最佳的古代传统文化读本从文学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幽深和博大”
“历史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文学技巧的集中体现”
这一系列的评价都是对《古文观止》这本书来说的。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正所谓“正蒙养而裨后学”。
《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为12卷。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的文章都是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照文体来看,本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工于描绘,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二是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说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我们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我们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相关链接:
《古文观止》精彩五句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2.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成书时间:康熙三十三年(1694)
类别:中国古代散文
内容导读
“三百年间中国最通行的古文选本”
“中国散文清晰的发展脉络”
“一部细致独到的准文学史”
“一本最佳的古代传统文化读本从文学的角度理解中华文明的幽深和博大”
“历史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文学技巧的集中体现”
这一系列的评价都是对《古文观止》这本书来说的。
《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选定的。二吴均是浙江绍兴人,长期设馆授徒,此书是为学生编的教材。正所谓“正蒙养而裨后学”。
《古文观止》所录文章大多是各个时代的名著选段和名家作品,大多为脍炙人口的佳作,因其选择“简而该”、“评注详而不繁”,在同类选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流传最广的中国古文选本。
《古文观止》上起先秦,下迄明末,收文222篇,分为12卷。大体反映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其中包括《左传》34篇、《国语》11篇,《公羊传》3篇、《礼记》6篇,《战国策》14篇,韩愈文17篇;柳宗元文8篇,欧阳修11篇,苏轼文11篇,苏辙文3篇,王安石3篇……共222篇。本书入选的文章都是语言精炼、短小精悍、便于传诵的佳作。
《古文观止》所选古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的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
照文体来看,本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工于描绘,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或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选文丰富多彩,篇幅较短,语言精炼,便于诵读,其中不少是传诵千古的名篇。
散文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文体之一。散文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先秦时期。《尚书》是第一部散文集。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产生了诸子散文。《左传》与《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二是两汉时代,散文进一步发展,《史记》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代表了两汉散文的最高成就。三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章多讲求声律,形成马并俪文体,《水经注》、《洛阳伽蓝记》不同凡响。四是唐宋时期。中唐韩愈、柳宗元领导了古文运动,“文起八代之衰”。北宋时,欧阳修力倡古文,苏氏父子等人互相应和,古文日渐占领文坛。五是元明清时期。散文基本上继承发展了唐宋古文运动的精神。明代出现了前后七子的复古派,反对复古的唐宋派,主张性灵的公安派……,出现了归有光等散文大家,清代影响最大的是桐城派。
《古文观止》是一部纵横交美的好文选。说其纵,是因为编者按历史的流程将一位位最优秀的作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依次编录,读之如同漫步中国古代散文发展史的长廊,沿波讨源,因枝求叶,可以毫不费力地体会到其中的脉络;言其横,则是指《古文观止》几乎收存了我国古代文章的各种样式和各类内容。我们看到:先秦外交官的优雅而婉转的辞令如何完成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纵横家们又是如何唇枪舌剑捭阖天下释难解纷的;帝王求贤若渴,于是下诏,臣子满腹良策,于是上表;魏晋名士兰亭聚会了,王羲之把它记下来;徐敬业要讨伐武则天了,骆宾王大书檄文;关心政治的,诸论纷出,了解民情的,各传频作;朋友要走了,有赠序,从自然中归来,有游记;于是我们看到了苏轼为韩愈作的碑文:“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于是我们看到杜牧用文字还原的阿房宫;还有考试的论文,自荐的求职书;还有梦想中的桃花源,酣醉后的醉翁亭;岳阳楼上的忧患意识,滕王阁中的书生意气……一切都在这个世界中呈现,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所以,《古文观止》的流行性与通俗性、权威性至今难以动摇,仍影响巨大,是青年首选的普及性古文选本。
相关链接:
《古文观止》精彩五句
1.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谏逐客书》)
2.人固有一死,或重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3.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李陵《答苏武书》)
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陋室铭》)
5.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