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省绍兴市人。1881年9月出生于一个破落的家庭。“鲁迅”是他1918年5月给《新青年》写稿时开始用的笔名。
鲁迅七岁就读私塾,十二岁*绍兴最为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后来因家境破落,曾一度寄居在城郊外婆家,接触农村生活,这为他后来写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8年5月,鲁迅到南京,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学习期间,他接触了维新派宣传的西方资产阶级*主义思想。1902年毕业后,两江总督端方派他去日本留学。同年4月到日本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那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分为反清派和保皇派,鲁迅经常参加反清*派的各种集会,带头剪去发辫。1904年在弘文学院毕业后,同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发现学医不能救国,以为文学才能启发和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1906年3月,他下决心放弃学医,改习文学。1908年,他在日本参加反清的组织光复会。1909年夏,因家境困难,离日回国。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先在杭州教书,后又回故乡绍兴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中华*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5月,因临时政府北迁,鲁迅又随政府到北京任职。后又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鲁迅极为痛苦,思索着国家民族的出路。1917年*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鲁迅以十分喜悦的心情“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这时他积极参加正在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号召青年起来*那吃人的封建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石。此后,他参加《新青年》的工作。在那里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后编入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于19年8月。在这同时,鲁迅还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以尖锐、泼辣、生动的战斗风格批判封建礼教,揭露尊孔复古主义。1922年2月,在《晨报》副刊上,他发表了《估《学衡》》一文,象犀利的武器击中的复古派的要害,表现了他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后来,杂文成为鲁迅战斗的主要武器。这个时期,鲁迅开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党成立后,革命的群众运动逐渐高涨。1924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革命运动蓬*发展。这时,新文化运动阵线开始分裂,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与资产阶级右翼胡适等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一时期他所写的十一篇小说编为《彷徨》一书。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鲁迅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1927年10月,鲁迅到达上海定居。此后,他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他到上海不久,就跟创造社、太阳社展开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在论争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逐步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许多以前认为很纠缠不清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看,就明白了。”
中国*党在农村领导创建革*据地的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革命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结识了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与一些革命团体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积极投入并领导文学革命运动。
1930年2月,在中国*党的领导和支持下,鲁迅等人发起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为纲领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又与茅盾等一起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聪明(简称“左联”),他被选为“左联”的常务委员,并亲自“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文艺研究》等。他率领广大的左翼文艺战士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学团体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战斗,成为*党领导下革命文*动的主将。左翼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惶恐,蒋介石在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国统区的革命文化活动发动了一个反革命“围剿”。鲁迅成为他们“围剿”的主要目标。1930年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以“堕落文人”的罪名通缉鲁迅。1931年2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但是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仍然在“左联”的秘密刊物上发表了纪念战死者的文章,向国外揭露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1932年,鲁迅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担任上海分会委员。第二年6月,国民党特务暗杀杨杏佛,把鲁迅也列入了要暗杀的黑名单。他不顾国民党法西斯的迫害,亲赴上海万国殡仪为杨杏佛送殓,回去后写了有名的悼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时泪洒江南雨,又为斯为哭健儿。”9月,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远东反战会议,鲁迅被推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鲁迅还会见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和美国进步记者*。
这期间,鲁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揭穿所谓“自由人”文艺自由论和所谓“第三种人”文言复兴的中立的伪装,揭露他们的反动实质和帮凶面目。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以极大的热情通过史沫特莱拍电报给**中央,电文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向**中央表示祝贺和敬意。鲁迅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着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本手稿,为中国革命留下了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献。
1936年4月,鲁迅在重病中会见了奉党中央之命由陕北来上海的冯雪峰,听取了**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表示无条件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下统一起来的主张,同时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鲁迅的一生,为祖国留下了七百余万字的著译,加上日记、书信等达一千万字以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与世长辞。
鲁迅七岁就读私塾,十二岁*绍兴最为严格的私塾三味书屋读书。后来因家境破落,曾一度寄居在城郊外婆家,接触农村生活,这为他后来写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8年5月,鲁迅到南京,考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在学习期间,他接触了维新派宣传的西方资产阶级*主义思想。1902年毕业后,两江总督端方派他去日本留学。同年4月到日本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那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中分为反清派和保皇派,鲁迅经常参加反清*派的各种集会,带头剪去发辫。1904年在弘文学院毕业后,同年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后来发现学医不能救国,以为文学才能启发和拯救中华民族的灵魂。1906年3月,他下决心放弃学医,改习文学。1908年,他在日本参加反清的组织光复会。1909年夏,因家境困难,离日回国。回国后从事教育事业,先在杭州教书,后又回故乡绍兴任教。
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1912年中华*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员。5月,因临时政府北迁,鲁迅又随政府到北京任职。后又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
袁世凯窃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鲁迅极为痛苦,思索着国家民族的出路。1917年*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鲁迅以十分喜悦的心情“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这时他积极参加正在发展的新文化运动,并在《新青年》上发表了许多文章。1918年5月,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号召青年起来*那吃人的封建制度,为新文化运动奠定了基石。此后,他参加《新青年》的工作。在那里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等人。1921年12月,他发表著名的小说《阿Q正传》,后编入第一部短篇小说集《呐喊》,于19年8月。在这同时,鲁迅还创作了大量的杂文,以尖锐、泼辣、生动的战斗风格批判封建礼教,揭露尊孔复古主义。1922年2月,在《晨报》副刊上,他发表了《估《学衡》》一文,象犀利的武器击中的复古派的要害,表现了他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精神。后来,杂文成为鲁迅战斗的主要武器。这个时期,鲁迅开始接触了马克思主义。
1921年7月,中国*党成立后,革命的群众运动逐渐高涨。1924年国共合作统一战线建立,革命运动蓬*发展。这时,新文化运动阵线开始分裂,鲁迅站在革命派一边,与资产阶级右翼胡适等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不妥协的斗争。这一时期他所写的十一篇小说编为《彷徨》一书。
1925年,上海爆发了五卅运动,工农革命运动迅猛发展,鲁迅受到了很大鼓舞,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胜利的信心。1927年10月,鲁迅到达上海定居。此后,他全力从事文学创作工作。他到上海不久,就跟创造社、太阳社展开了一场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在论争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逐步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他说:“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许多以前认为很纠缠不清的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一看,就明白了。”
中国*党在农村领导创建革*据地的同时,还在国民党统治区领导革命文化运动,宣传马克思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鲁迅结识了柔石、殷夫等革命作家,与一些革命团体发生了密切的联系,积极投入并领导文学革命运动。
1930年2月,在中国*党的领导和支持下,鲁迅等人发起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为纲领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同年3月,又与茅盾等一起发起组织中国左翼作家聪明(简称“左联”),他被选为“左联”的常务委员,并亲自“左联”机关刊物《萌芽》、《文艺研究》等。他率领广大的左翼文艺战士对买办资产阶级的文学团体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战斗,成为*党领导下革命文*动的主将。左翼文艺运动的深入发展,引起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惶恐,蒋介石在对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对国统区的革命文化活动发动了一个反革命“围剿”。鲁迅成为他们“围剿”的主要目标。1930年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以“堕落文人”的罪名通缉鲁迅。1931年2月,柔石、殷夫等五位革命青年作家被反动派秘密杀害,鲁迅的处境也十分危险。但是他不顾个人的安危,冲破国民党的严密封锁,仍然在“左联”的秘密刊物上发表了纪念战死者的文章,向国外揭露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
1932年,鲁迅与宋庆龄、蔡元培、杨杏佛等组织成立中国民权保障同盟,鲁迅担任上海分会委员。第二年6月,国民党特务暗杀杨杏佛,把鲁迅也列入了要暗杀的黑名单。他不顾国民党法西斯的迫害,亲赴上海万国殡仪为杨杏佛送殓,回去后写了有名的悼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时泪洒江南雨,又为斯为哭健儿。”9月,世界反帝国主义战争委员会在上海秘密召开远东反战会议,鲁迅被推为名誉主席团成员。1933年,鲁迅还会见了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和美国进步记者*。
这期间,鲁迅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揭穿所谓“自由人”文艺自由论和所谓“第三种人”文言复兴的中立的伪装,揭露他们的反动实质和帮凶面目。
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鲁迅以极大的热情通过史沫特莱拍电报给**中央,电文说:“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向**中央表示祝贺和敬意。鲁迅还冒着生命危险保存着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和《清贫》两本手稿,为中国革命留下了重要的革命历史文献。
1936年4月,鲁迅在重病中会见了奉党中央之命由陕北来上海的冯雪峰,听取了**中央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表示无条件加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他赞成一切文学家,任何派别的文学家,在抗日的口号下统一起来的主张,同时提出了“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
鲁迅的一生,为祖国留下了七百余万字的著译,加上日记、书信等达一千万字以上。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因病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