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替人挨打
第六章替人挨打
朱棣这次出来最终的目的地是苏州。/\因为他想亲眼看一看苏州的商业税被承包之后,对苏州商业气氛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
苏州属于京畿范围之内,离南京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朱棣选择的路线是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加起来仍旧不过250公里。可朱棣一路上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结果直到第五天,一行人才晃晃悠悠进入常州境内。
江南河道众多,常州境内更是夸张,除了天然河流外,还有数不清的人工河渠,越往前走,水叉河港便越多。时值乍暖还寒时候,柳枝嫩草纷纷发芽,农田里的禾稼也显出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一阵含着春天气息的凉风袭来,朱棣深深嗅了一下那毫无污染的清新空气,正感叹着古代也有比后世好的地方,却突然瞟见远处一个人快步走了过来。
微服私访必须做到自然。若是远离大道,深入田间地头去问那些老农,人家一看都会起疑——从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上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若问起当地的保甲、狱讼、差役、官司等情况,老农未必敢跟你说实话——他不知道你的身份,还得担心你问完话后就会招来衙役,按“诽谤官员”为由治他的罪。
在大道上碰上了同行的路人稍稍聊上几句则不同,人家会以为你只是走路走乏了聊天解闷,不会有太大的戒心。
故意放慢了速度。等了那人走近后,朱棣扭过头,不禁暗中喝彩。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那人只是普普通通地农民的装束,却因为生得英俊魁梧,给一种精神气十足的感觉。
“老乡,这条路是去常州府城的吧?”
那人中气十足地答道:“顺着这条道一直往前走。就在前面五里。翻过那座土坡就可以看到常州城了。”
如果一开口就问当地官员的官声如何自然不行,而朱棣一行人都是商人打扮。也不能开口就问当地收成如何,所以朱棣便问问路,和他先套套近乎。
“还有五里啊……”朱棣象是自言自语地咕哝了一声,然后又以聊家常的语气说道:“你的身体真是精壮啊。我们骑着马,居然都被你步行给赶上来了。”
那汉子咧嘴一笑。“我地身子骨确实顶呱呱,附近十里八乡谁不知道的我陈小锋地身子骨最结实?不过,人哪有马走得快呐。还不是你们爱惜马力呗。”
……
朱棣和陈小锋边走边聊,问他见过大明宝钞没有,又问常州府大明宝钞和铜钱的兑换比价,永乐制钱流通使用情形,聊得十分融洽。
这时朱棣又问道:“你去府城干嘛?”
陈小锋呵呵一笑。“去府城赚点辛苦钱。”
朱棣不禁心中一喜。
从陈小锋的谈吐来看,他倒是不象那种从出生到死都窝在一个村子里的木讷农民。但是从衣着打扮看,他的身份是农民却绝对错不了。
农民进城赚辛苦钱?……难道说眼前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失地农民转变为工人的场景?
朱棣笑着问道:“你去府城打算做什么营生?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也不是什么正经营生。就是替人挨打,赚不了几个钱。去年的行情是替人挨十板子给一贯钱,估计今年也差不多吧。”
朱棣一愣。陈小锋用地是半生不熟的官话,交流起来还算顺利。可刚才那段话,朱棣却一直回味了好半天才最终确定。
替人挨打?
还有这种职业?
见朱棣满脸的迷惑,陈小锋呵呵一笑。
“您走南闯北应该见多识广。难道就没听说过替人挨打的营生?”
朱棣下意识地回头看向张辅等人,视线所落之处,一个接一个地都是一脸茫然的表情。于是朱棣又将探询的目光移到陈小锋的脸上。
“是这么回事,这些天正好是衙胥催税的日子,那些舍不得缴税却又害怕受皮肉之苦地大户就会雇人替他挨打。”
朱棣强压心中的恼怒,问道:“常州实施了首告无罪吗?”
“实施了!”陈小锋脸上显出开心的笑容。“说起来当今皇上真是圣君啊,居然能够想出这么一招。如今常州府的官员好多都是戴罪办事,一个个相互之间看着对方都象斗鸡一样,谁都巴不得抓住别人的把柄好让自己立功免罪。现在,谁要是打官司时还想着行贿。别人都把他当成疯子看。”
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自己是圣君。朱棣多半会自我陶醉一阵子,可此刻他却没心思听这些。
“既然常州已经实施了首告无罪。那这种替人挨打的营生怎么仍然存在?”
陈小锋愣了愣,随后哈哈一笑。“首告无罪对官员有用,对吏员有什么用啊?”
“怎么会没用?”朱棣有种被轻视地感觉。“主官不能贪污受贿了,心里不平衡,自然会紧盯着手下,不让他们贪污受贿。”
陈小锋想了想,倒也没有继续坚持。
“您说得不错,确实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不过,一方面主官未必管得过来,另一方面主官大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当的官,对于衙役收刮钱财的手段根本不清楚。所以,实施首告无罪制度后,吏员**的行为虽说有所收敛,但是想让吏员的弊端绝迹,却还不足。”
听了陈小锋这番分析,朱棣颇为吃惊。这哪里是一个普通农民能够说得出的话?于是朱棣试探地问道:“这位小哥读过书吧?”
“惭愧,我家从前也能称得上是耕读之家,在我十三岁之前,家中尚有良田百二十亩。可惜我十三岁那年,家父开始担任粮长……”
说到这里陈小锋顿了顿,口里象是含了颗苦橄榄一般。“子不言父过,总之家父去世后。家中只剩下区区三亩七分田。我也想着发奋弄个金榜题名,然后振兴家业。只可惜时运不济。花了十年时间却连个县考都没能通过。”
陈小锋长长叹了一口气。“三年前家中寡母生病,我便断绝了走上仕途地心思。再怎么说,人总归先得活着吧?除了家里的三亩七分地之外,我还佃了同村张某的八亩田,但仍然不够。寡母生病要吃药,我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去赚些药钱。”
“替人挨打说起来不好听,可挨十板子就能赚一贯钱。多替人挨几次打,好歹也能赚半年的药钱。”
古代考试没有复读之说,活到老考到老地人多得是。陈小锋看起来也才二十多岁,这个年纪继续考秀才那是再正常不过地事了。可是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不仅放弃了继续考试不说,居然靠替人挨打来赚钱——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彻底堵死了科举之路,因为,那些酸儒会指责这是有辱斯文。剥夺他的参考资格。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听说了陈小锋地故事后,朱棣大为赞赏,决定帮他一把。不过在此之前,朱棣还打算多和他聊聊天,以便了解更多的民情。所以。朱棣便顺着刚才地话继续聊天。
“据我所知,被衙门打板子可不轻松啊?挨十板子就得在家休养好些天,挨几十板子,打残废打死的都有。”
陈小锋望着朱棣哈哈大笑。“您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不懂其中的门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县里的衙役都是父子相承,一代代传下来的,都有着自己的绝活呢。”
“就说这打板子吧,是用绵纸包了稻草练出来的功夫。几十板子下去,稻草要打得碎成粉未。可是外边包着地绵纸。却不能有一点破口,凭的全是一股内力、暗劲。假如挨打的人之前私下递过钱。他们就把你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看起来凄惨不堪。下令打板子的主官只以为衙役很卖力很听话,却不知道挨打的人回到家里上一点专治棒伤的金疮药,一夜功夫就能恢复。”
“如果之前没给衙役递过好处,那可不得了。几十板子打下去,外边皮儿不红,肉不肿,可全是内伤。抬回去不马上找大夫,也只消一夜,会让你五毒攻心,性命难保!”
“干挨打这种营生的,之前必须把衙役招呼好。要不然,哪怕象我这样筋骨强壮的,一顿板子打下来,也会打得七魄不全三魂飘渺昏死过去。反之只要和衙役通好气,一顿板子打完,回去休息一天,第二天照样能够生龙活虎继续做这份营生。”
朱棣有些不爽。
“首告无罪制度对吏员同样有效。衙役不怕被人告发?”
陈小锋地目光令朱棣更加不爽了。因为他的表情好象正看着一个白痴一样。
“怎么告发?证据呢?”
这种事确实不可能找到证据。总不能以挨板子的人没死没残为由就去告衙役吧?不过,朱棣仍不服气,又说:“你们这种营生至少三个人知情,人越多越难保密,难道就不怕别人首告?”
陈小锋诧异地反问:“谁首告?”
“我出首,难道挨打的地方就不疼了?”
“衙役首告吗?他们好端端地凭什么断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大户?那下次催税时他还找得到替他挨打的人?况且他首告之后,我也不可能退钱。”陈小锋满不在乎地强调:“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朱棣得出了一个结论:首告无罪制度对于扼制吏员**似乎没有明显地效果。因为,吏员**的金额都较小,一方面很难抓,另一方面抓住了也不适合进行严厉的惩罚。
更令朱棣郁闷的是,他想不出对于吏员**应该怎么解决。即便是现代社会,对于这种小额**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北欧**程度最轻,那是因为公务员的素质相对较高。朱棣又不是神仙,哪有什么办法把吏员的素质提高到21世纪北欧公务员的水平?
朱棣叹了口气,干脆转移了话题。
“你说的那些大户,为什么宁愿雇人替他挨打也不愿意缴税?官府杖责欠税人之后,并不会免除他的欠税。那些大户花钱雇人替他挨打,只不过能够将债务拖延一段时间,图什么啊?”
“自然是图能够赖掉这些赋税呗。”钱小锋干脆利落地答道:“其实一开始大家大多都按时纳税,看着那些拖欠赋税者被杖责,心里还算平衡。可后来洪武皇帝可怜那些缴纳不起赋税地贫民,于是蠲免逋赋。这时那些按时纳税地大户发现,自己简直是傻子!”
“那些拖欠的赋税被蠲免了,但自己交上去地赋税既不能退还,也对下一次纳税没有任何好处。不就是挨板子吗?反正知县也不敢打太多板子,要不然出了人命知县自己也麻烦。只要等到皇帝慷慨地免除欠税,那可就赚大了。所以,大家都宁愿拖欠不交——区别只在于,没钱的自己去挨板子,有钱的就雇人替他挨打。”
“唉……”陈小锋长长叹了口气,终于忍不住还是讲出了家境破败的缘故。“家父就是担任粮长时太过迂腐,底下哭个几声,家父就狠不下心追缴。可衙胥催税时却不管这些,只管催逼家父。家父又抛不下面子,担心被打板子有辱斯文,只好自己补足差额部分。结果,好端端一个家就这么败了。”
朱棣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跟在后面的张辅等人自然也就越来越紧张,生怕皇上突然间雷霆大怒,把气撒在哪个倒霉鬼身上。这时杨荣却拍马上前,对朱棣说道:“老爷,前面就是我们预订的客栈。”
朱棣这时才发现,前面距离不到五十米处有一座客栈。
他们这一行人说是前往苏州贩丝绸的客商,但皇帝出行,自然少不了前头打尖、后面断后的。在遇见陈小锋之前,前面打尖的人就曾回报已经在前面的客栈订了房子。
到了客栈门口,陈小锋便向朱棣道别。朱棣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他。朱棣虽然想继续询问当地的民情,但此时确实没这份心情。
吃过晚饭,进入客房准备休息时,朱棣突然一愣。
马三保连忙问道:“皇上可有吩咐?”
朱棣重重呼出一口气,道:“朕本待赏陈小锋一百贯,就说是爷看重他的孝心,那些钱让他给寡母买药,结个善缘的。刚才居然忘了。”
马三保道:“那奴婢派人去追?”
朱棣摇摇头。“罢了,现在去找他,非得弄得鸡飞狗跳的。有缘遇上再说吧。”
最新全本:、、、、、、、、、、
朱棣这次出来最终的目的地是苏州。/\因为他想亲眼看一看苏州的商业税被承包之后,对苏州商业气氛的影响到底是好还是坏。
苏州属于京畿范围之内,离南京的直线距离不到200公里。朱棣选择的路线是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加起来仍旧不过250公里。可朱棣一路上抱着游山玩水的心态,结果直到第五天,一行人才晃晃悠悠进入常州境内。
江南河道众多,常州境内更是夸张,除了天然河流外,还有数不清的人工河渠,越往前走,水叉河港便越多。时值乍暖还寒时候,柳枝嫩草纷纷发芽,农田里的禾稼也显出一片令人心旷神怡的绿色。一阵含着春天气息的凉风袭来,朱棣深深嗅了一下那毫无污染的清新空气,正感叹着古代也有比后世好的地方,却突然瞟见远处一个人快步走了过来。
微服私访必须做到自然。若是远离大道,深入田间地头去问那些老农,人家一看都会起疑——从穿着打扮、言谈举止上就知道你不是普通人。若问起当地的保甲、狱讼、差役、官司等情况,老农未必敢跟你说实话——他不知道你的身份,还得担心你问完话后就会招来衙役,按“诽谤官员”为由治他的罪。
在大道上碰上了同行的路人稍稍聊上几句则不同,人家会以为你只是走路走乏了聊天解闷,不会有太大的戒心。
故意放慢了速度。等了那人走近后,朱棣扭过头,不禁暗中喝彩。
俗话说佛靠金装,人靠衣装。那人只是普普通通地农民的装束,却因为生得英俊魁梧,给一种精神气十足的感觉。
“老乡,这条路是去常州府城的吧?”
那人中气十足地答道:“顺着这条道一直往前走。就在前面五里。翻过那座土坡就可以看到常州城了。”
如果一开口就问当地官员的官声如何自然不行,而朱棣一行人都是商人打扮。也不能开口就问当地收成如何,所以朱棣便问问路,和他先套套近乎。
“还有五里啊……”朱棣象是自言自语地咕哝了一声,然后又以聊家常的语气说道:“你的身体真是精壮啊。我们骑着马,居然都被你步行给赶上来了。”
那汉子咧嘴一笑。“我地身子骨确实顶呱呱,附近十里八乡谁不知道的我陈小锋地身子骨最结实?不过,人哪有马走得快呐。还不是你们爱惜马力呗。”
……
朱棣和陈小锋边走边聊,问他见过大明宝钞没有,又问常州府大明宝钞和铜钱的兑换比价,永乐制钱流通使用情形,聊得十分融洽。
这时朱棣又问道:“你去府城干嘛?”
陈小锋呵呵一笑。“去府城赚点辛苦钱。”
朱棣不禁心中一喜。
从陈小锋的谈吐来看,他倒是不象那种从出生到死都窝在一个村子里的木讷农民。但是从衣着打扮看,他的身份是农民却绝对错不了。
农民进城赚辛苦钱?……难道说眼前是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失地农民转变为工人的场景?
朱棣笑着问道:“你去府城打算做什么营生?一个月能赚多少钱?”
“也不是什么正经营生。就是替人挨打,赚不了几个钱。去年的行情是替人挨十板子给一贯钱,估计今年也差不多吧。”
朱棣一愣。陈小锋用地是半生不熟的官话,交流起来还算顺利。可刚才那段话,朱棣却一直回味了好半天才最终确定。
替人挨打?
还有这种职业?
见朱棣满脸的迷惑,陈小锋呵呵一笑。
“您走南闯北应该见多识广。难道就没听说过替人挨打的营生?”
朱棣下意识地回头看向张辅等人,视线所落之处,一个接一个地都是一脸茫然的表情。于是朱棣又将探询的目光移到陈小锋的脸上。
“是这么回事,这些天正好是衙胥催税的日子,那些舍不得缴税却又害怕受皮肉之苦地大户就会雇人替他挨打。”
朱棣强压心中的恼怒,问道:“常州实施了首告无罪吗?”
“实施了!”陈小锋脸上显出开心的笑容。“说起来当今皇上真是圣君啊,居然能够想出这么一招。如今常州府的官员好多都是戴罪办事,一个个相互之间看着对方都象斗鸡一样,谁都巴不得抓住别人的把柄好让自己立功免罪。现在,谁要是打官司时还想着行贿。别人都把他当成疯子看。”
如果平时听到别人说自己是圣君。朱棣多半会自我陶醉一阵子,可此刻他却没心思听这些。
“既然常州已经实施了首告无罪。那这种替人挨打的营生怎么仍然存在?”
陈小锋愣了愣,随后哈哈一笑。“首告无罪对官员有用,对吏员有什么用啊?”
“怎么会没用?”朱棣有种被轻视地感觉。“主官不能贪污受贿了,心里不平衡,自然会紧盯着手下,不让他们贪污受贿。”
陈小锋想了想,倒也没有继续坚持。
“您说得不错,确实不能说完全没有用。不过,一方面主官未必管得过来,另一方面主官大多都是通过科举考试当的官,对于衙役收刮钱财的手段根本不清楚。所以,实施首告无罪制度后,吏员**的行为虽说有所收敛,但是想让吏员的弊端绝迹,却还不足。”
听了陈小锋这番分析,朱棣颇为吃惊。这哪里是一个普通农民能够说得出的话?于是朱棣试探地问道:“这位小哥读过书吧?”
“惭愧,我家从前也能称得上是耕读之家,在我十三岁之前,家中尚有良田百二十亩。可惜我十三岁那年,家父开始担任粮长……”
说到这里陈小锋顿了顿,口里象是含了颗苦橄榄一般。“子不言父过,总之家父去世后。家中只剩下区区三亩七分田。我也想着发奋弄个金榜题名,然后振兴家业。只可惜时运不济。花了十年时间却连个县考都没能通过。”
陈小锋长长叹了一口气。“三年前家中寡母生病,我便断绝了走上仕途地心思。再怎么说,人总归先得活着吧?除了家里的三亩七分地之外,我还佃了同村张某的八亩田,但仍然不够。寡母生病要吃药,我不得不想各种办法去赚些药钱。”
“替人挨打说起来不好听,可挨十板子就能赚一贯钱。多替人挨几次打,好歹也能赚半年的药钱。”
古代考试没有复读之说,活到老考到老地人多得是。陈小锋看起来也才二十多岁,这个年纪继续考秀才那是再正常不过地事了。可是为了给母亲治病,他不仅放弃了继续考试不说,居然靠替人挨打来赚钱——这种行为可以说是彻底堵死了科举之路,因为,那些酸儒会指责这是有辱斯文。剥夺他的参考资格。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听说了陈小锋地故事后,朱棣大为赞赏,决定帮他一把。不过在此之前,朱棣还打算多和他聊聊天,以便了解更多的民情。所以。朱棣便顺着刚才地话继续聊天。
“据我所知,被衙门打板子可不轻松啊?挨十板子就得在家休养好些天,挨几十板子,打残废打死的都有。”
陈小锋望着朱棣哈哈大笑。“您没接触过这些东西,不懂其中的门道。”
“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县里的衙役都是父子相承,一代代传下来的,都有着自己的绝活呢。”
“就说这打板子吧,是用绵纸包了稻草练出来的功夫。几十板子下去,稻草要打得碎成粉未。可是外边包着地绵纸。却不能有一点破口,凭的全是一股内力、暗劲。假如挨打的人之前私下递过钱。他们就把你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看起来凄惨不堪。下令打板子的主官只以为衙役很卖力很听话,却不知道挨打的人回到家里上一点专治棒伤的金疮药,一夜功夫就能恢复。”
“如果之前没给衙役递过好处,那可不得了。几十板子打下去,外边皮儿不红,肉不肿,可全是内伤。抬回去不马上找大夫,也只消一夜,会让你五毒攻心,性命难保!”
“干挨打这种营生的,之前必须把衙役招呼好。要不然,哪怕象我这样筋骨强壮的,一顿板子打下来,也会打得七魄不全三魂飘渺昏死过去。反之只要和衙役通好气,一顿板子打完,回去休息一天,第二天照样能够生龙活虎继续做这份营生。”
朱棣有些不爽。
“首告无罪制度对吏员同样有效。衙役不怕被人告发?”
陈小锋地目光令朱棣更加不爽了。因为他的表情好象正看着一个白痴一样。
“怎么告发?证据呢?”
这种事确实不可能找到证据。总不能以挨板子的人没死没残为由就去告衙役吧?不过,朱棣仍不服气,又说:“你们这种营生至少三个人知情,人越多越难保密,难道就不怕别人首告?”
陈小锋诧异地反问:“谁首告?”
“我出首,难道挨打的地方就不疼了?”
“衙役首告吗?他们好端端地凭什么断了自己的生财之道?”
“大户?那下次催税时他还找得到替他挨打的人?况且他首告之后,我也不可能退钱。”陈小锋满不在乎地强调:“要钱没有,要命一条!”
朱棣得出了一个结论:首告无罪制度对于扼制吏员**似乎没有明显地效果。因为,吏员**的金额都较小,一方面很难抓,另一方面抓住了也不适合进行严厉的惩罚。
更令朱棣郁闷的是,他想不出对于吏员**应该怎么解决。即便是现代社会,对于这种小额**也没有有效的办法。北欧**程度最轻,那是因为公务员的素质相对较高。朱棣又不是神仙,哪有什么办法把吏员的素质提高到21世纪北欧公务员的水平?
朱棣叹了口气,干脆转移了话题。
“你说的那些大户,为什么宁愿雇人替他挨打也不愿意缴税?官府杖责欠税人之后,并不会免除他的欠税。那些大户花钱雇人替他挨打,只不过能够将债务拖延一段时间,图什么啊?”
“自然是图能够赖掉这些赋税呗。”钱小锋干脆利落地答道:“其实一开始大家大多都按时纳税,看着那些拖欠赋税者被杖责,心里还算平衡。可后来洪武皇帝可怜那些缴纳不起赋税地贫民,于是蠲免逋赋。这时那些按时纳税地大户发现,自己简直是傻子!”
“那些拖欠的赋税被蠲免了,但自己交上去地赋税既不能退还,也对下一次纳税没有任何好处。不就是挨板子吗?反正知县也不敢打太多板子,要不然出了人命知县自己也麻烦。只要等到皇帝慷慨地免除欠税,那可就赚大了。所以,大家都宁愿拖欠不交——区别只在于,没钱的自己去挨板子,有钱的就雇人替他挨打。”
“唉……”陈小锋长长叹了口气,终于忍不住还是讲出了家境破败的缘故。“家父就是担任粮长时太过迂腐,底下哭个几声,家父就狠不下心追缴。可衙胥催税时却不管这些,只管催逼家父。家父又抛不下面子,担心被打板子有辱斯文,只好自己补足差额部分。结果,好端端一个家就这么败了。”
朱棣的脸色越来越阴沉,跟在后面的张辅等人自然也就越来越紧张,生怕皇上突然间雷霆大怒,把气撒在哪个倒霉鬼身上。这时杨荣却拍马上前,对朱棣说道:“老爷,前面就是我们预订的客栈。”
朱棣这时才发现,前面距离不到五十米处有一座客栈。
他们这一行人说是前往苏州贩丝绸的客商,但皇帝出行,自然少不了前头打尖、后面断后的。在遇见陈小锋之前,前面打尖的人就曾回报已经在前面的客栈订了房子。
到了客栈门口,陈小锋便向朱棣道别。朱棣犹豫了一会儿,最终还是没有挽留他。朱棣虽然想继续询问当地的民情,但此时确实没这份心情。
吃过晚饭,进入客房准备休息时,朱棣突然一愣。
马三保连忙问道:“皇上可有吩咐?”
朱棣重重呼出一口气,道:“朕本待赏陈小锋一百贯,就说是爷看重他的孝心,那些钱让他给寡母买药,结个善缘的。刚才居然忘了。”
马三保道:“那奴婢派人去追?”
朱棣摇摇头。“罢了,现在去找他,非得弄得鸡飞狗跳的。有缘遇上再说吧。”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