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得到刘焕的证实之后,孙承宗的热血都沸腾起来,忍不住上前去问道:“皇上,老臣毕生没见过威力如此惊人的火器,能否,能否让臣等见识一下?”这句话说出了在场的其他人的心声,试问有这么好的火器,谁不想去见识一下?看着那些人眼巴巴地望着自己,刘焕倒是不急,他又慢慢地走了回去,在龙椅上坐了下去。然后抬起头来看着他们,微微笑着说道:“诸位爱卿不要心急,朕到时候会给你们看的。不过现在朕想知道的是,如果朕给将士们装备上了这种火器,那有多大的把握打赢建奴,该怎么打?”
这才是刘焕抛出燧发枪来的原因,他要让这些颇具军事才能的能臣来说说今后的战略方针,有必要,也必须这么做。

这下那些人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了,没见过不说,威力这么大的火器,真个装备了全军将士,那些女真人又有什么好怕的。可关键是,要怎么个装备法,国库支撑地起来吗?

孙承宗再次上前去说道:“皇上,臣觉得既然现在有这么好的火器,那就应该好好地发展起来,让军器局的抓紧打造,争取早日装备到每一个士兵的手上。”

“孙爱卿言之有理,但朕还觉得,要养兵,就必定要银子。银子从哪儿来,我大明全年的税收才那么一点点,能养得起辽东的军队吗,能养得起朕的新军吗?不能,那怎么办?”刘焕的心里很清楚,现在是跟他们说事的最好时期,军队的事处理的越早越好,将来就越能掌握主动权。

而且税收问题确实是个大问题,自己抄家缴获的那几百两银子一下子就花完了,顶不了多久。关键是要有个稳定的税收来源,不然可真是什么事情都办不成了。

刘焕接着又说道:“朕想要国富,军强,百姓安居乐业。但是摆在朕面前的困难重重,要想解决一系列的矛盾,就必须先让国库充盈起来,这样朕才能放开手来更好地治理国家。诸位爱卿明白没有,朕需要的是税收,是银子,是拿来建军的银子!”

没等孙承宗等人说话,刘焕马上又继续说道:“所以朕觉得吧,必须得改一下大明的税制。要提高对商人的征税,太祖时期,还征过三十税一,可现在基本上就没收了。商人的财富越积越多,但国库却越来越穷,像山西的有些商人,都富可敌国了。朕甚至还听说,竟有商人把我大明的铁器等蒙古女真人稀缺的东西私自贩卖出去给他们的。像这等不仅攫取民脂民膏,还无耻地资助鞑子的,为什么要对他们这么宽善?”

刘焕越说越激动,这些都是大明灭亡的间接因素,所以他格外的重视。说到后面,他就直接站了起来:“还有海运,隆庆年间已是开了海禁的,但这些年来,又给封闭了。朕想重开海禁,在各沿海处重建市舶司。在前期的时候,收少点海税,等到了发展起来的时候,就把它提高起来。你们不知道,通过海运,可是一条最最好的贸易途径啊!”

孙承宗等人瞪大了眼睛站在那里,太震惊了!新皇也才登基几个月,最初是把阉党给一网打尽了,再又是三大营,而且是直接给撤了!这手段太迅捷果断了,快得让他们连眨眼的时间都没有,等来的直接就是结果。

不过从种种方面来说,刘焕提出的这几个方案都是很好的治国方略,就看行不行的通了。既然说到海运上了,在这方面,袁可立有些了解。

他朝着刘焕拱了拱手,不慌不忙地说道:“启禀皇上,老臣觉得皇上提出地这几个方略都是治国的良策,都是能够帮助大明恢复国力的好办法。但据臣的了解,光开海禁还远远不够。澎湖琉球等处海贼猖獗,还有红毛子也时常扰乱过往的商船。所以老臣觉得,有必要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近可以支援辽东,远可以打击海上的海贼,保护商船。”

“袁爱卿言之有理,对,一定要建一支强大的海军,这样,才能充分保障朕的改革收到最大的效果。袁爱卿曾巡抚登莱,对海事有一定的了解,朕现在任命你为兵部右侍郎,武英殿大学士,入阁辅政,全权负责海船的建设和水师军队的组建。袁大人要好好筹划,有什么要求尽管向朕提出来,朕一定满足。”袁可立是刘焕心中的最佳人选,他赶忙下了委任状。

偌大的渤海湾可要好好的利用,海军强大了,就能随时支援处于辽东腹地的皮岛,运兵运粮运武器,必要的时候可以给后金狠狠的一击。当然,出海经商的海船也是需要保护的,海军就是他们最后的护卫。

一下子自己竟然就入阁成为大学士了,袁可立今年已经是六十多岁了,他也不知道自己到底能帮皇上干多久。从当年的登莱任上,他就渴望大明能有一支强大水师,扬帆在碧波汹涌的大海上,扫平海贼,留万年清平。管他是老了还是年轻,此事他是当仁不让,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那股子雷厉风行的作风又回来了,他恭恭敬敬地向刘焕跪了下去,朗声说道:“老臣袁可立谢皇上隆恩,现在的水师规模小,战斗力弱,组建一支强大的水师一直是臣的梦想!老臣虽已是风烛残年,但一定不负皇上的重托,给皇上组建成一支强大的水师,保万里海疆!”

“好,哈哈哈,有袁爱卿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刘焕笑着扶起了跪在地上的袁可立,接着又扭过头去对孙承宗说道:“军队是大明的依托,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保护好天下的百姓,大明的万里江山。孙爱卿正直无私,忠勇体国,朕现在任命你为兵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入阁辅政,替朕好好调教朝中那帮家伙。”

没等孙承宗跪下接旨,刘焕又抢着说道:“还有孙传庭,朕任命你为吏部侍郎,卢象升为户部侍郎,替朕好好地握住这两个门户。”

对孙承宗来说,他在朝中的资格也算老了,完全能够震地住那些家伙。可孙传庭和卢象升则是第一次成为这三品高官,夹杂着惊喜的同时,心中还有一丝忐忑。他们不知道皇上是怎么选中他们的,可既然来了,那就好好地干。不过对他们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耀,也是一种机会,更是一种责任!

吏部掌管百官的升迁,现在尚书的位置还空缺着,但刘焕一直不任命,就是在等他看中的能人来当。但孙传庭还比较年轻,先让他当一段时间的侍郎,再伺机转正。而户部的手中则握着财政大权,刘焕必须要一个全力支持自己的官员才能舒服地施行自己的政策。而卢象升无论是从哪方面来说都非常适合,年轻,易于调教;正直无私的作风则能保证户部的清廉,于自己,于大明都很有利。

刘焕慢慢地在大殿当中踱着步,显示着与年龄不相符的老道与沉稳,他转过身来对几个还有些激动的老、小两代忠臣说道:“朕之所以召你们来,是因为信任你们,想要得到你们的帮助。也许你们都知道,在经过阉党的一通乱打后,朝中几乎没有一个既有能力,又敢于做事的官员了。”

给了他们职务,当然也要提点提点,毕竟自己在后世时,对这段历史还比较了解的。刘焕接着又说道:“一步一步来,慢慢地将那些渣滓扫出朝堂。朕看到那些个冠冕堂皇的家伙就头疼,有时候因为没个人帮忙,没办法。现在可好了,朕明天就颁诏,宣布你们的任命,以后,这朝堂上的事可就靠你们了。”

刘焕也不知道自己怎么在这几个老牌牛人的面前也能摆出这么大的架势,也许是在上位呆久了的原因,让他对自己的这个位置有了一种归属感吧。

从大殿里出来,孙传庭和卢象升在后面安静地跟着,前面的孙承宗边走边跟身旁的袁可立说道:“怎么样啊,老骨头,我说皇上是个有为之君的吧!呵呵,皇上如此英明,我看,大明的明天有保障了噢,你我的日子也会舒坦了。”

“呵呵,是啊,等了这么久,终于等到云雾散去的这一天了。不过,皇上的作为确实超出了我的想象,没想到皇上考虑问题这么深刻,这么老练,完全不像一个年纪轻轻的少年之君的行为,太不可思议了!”袁可立也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想法,言语之间尽是惊喜与诧异。

孙承宗笑着拍拍他的肩膀道:“你纠结这个干嘛啊,皇上圣明可是咱们的福气,也是大明的福气。看得出来,皇上行事果断,咱们只管配合好皇上,将大明治理好,这才是关键!”

说完,孙承宗转过身去,对跟在后面的孙传庭和卢象升说道:“你们两个也都不错,年轻人好好干,这大明的未来可是在你们的身上啊!”

在孙承宗和袁可立面前,他们两个都是后辈,遂马上恭敬地点头,继续随着两个前辈的步子往前面走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