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都,紫微阁,从突厥出使归来的崔君肃正在向摄政王张铉以及七名紫微阁成员汇报他这次突厥之行。
“突厥可汗知道我们到来,但他没有任何接见我们的表示,也没有阻拦我们离去,就像我们只是过客一样,我只能理解突厥人决心已下,不愿和我们沟通,也不愿和我们往来。”
“为什么义成公主也不肯见使者?”苏威问道。
“她对我们怀有怨恨,只是派她兄弟杨善经和我们联系,她认为.....我们并不是真正的隋朝。”
崔君肃看了一眼张铉,但张铉却面无表情,崔君肃叹口气又道:“我们在突厥王廷只住了三天,第四天一早,杨善经就送我们离去,这当然是义成公主的意思,催促我们离去。”
“那义成公主有没有表示会劝说处罗可汗停止南征?”这是相国萧瑀在提问。
“她提出了条件。”
“什么条件?”萧瑀追问道。
“微臣......”
义成公主提出的条件着实让崔君肃难以开口,但这是紫微阁询问,是极为严肃之地,他不能有任何隐瞒,他只得含糊地说道:“义成公主提出还政于天子。”
众人对望一眼,这个条件大家都猜得到,大家也能理解,义成公主是隋朝的公主,当然要维护隋朝的利益,只是北隋绝对不可能接受。
这时,一直沉默中的张铉缓缓起身对众人道:“和平不是祈求得来,就算突厥人肯罢战,但提出的条件也必然是异常苛刻,那是我们承受不起的物资损失,我也不愿承担,这次崔使君北上突厥,他的任务只是确定突厥是否决定南侵,以及我们还有多少备战时间,从这一点上,崔使君已经完成了任务,崔使君,你给大家说说吧!”
“突厥确实决定南征,处罗可汗已向长生天发誓,这是义成公主借杨善经之口告诉我们,理由是突厥可汗想利用这次南征来巩固他的汗位,他还告诉我,处罗可汗的调兵令箭已颁发给突厥各部,他说至少有十万以上的军队南下,但我认为至少三十万人,时间在二月底,那是他们出征祭祀长生天的时间,祭祀完成,大军即刻出发。”
大堂内一片安静,这时,张铉向崔君肃使个眼色,崔君肃行一礼便退下去了。
良久,韦云起道:“想必殿下已经有所准备了,请殿下谈一谈吧!”
张铉走上前道:“既然已经明确突厥大军将南侵,那我们接下来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备战,这是军方已经在做的事情,但粮食物资还远远不够,我决定将幽州潞水仓库的粮食物资全部用来备战,我们可以利用桑干水将粮食物资直接运到善阳县.....”
这时,卢楚举手道:“殿下,请容微臣打断一下,桑干水需要耗用大量民力进行大规模疏通后才能行船,恐怕时间上来不及了。”
张铉点点头道:“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商议之处,我们要做两手准备,首先请朝廷拿出五十万贯钱,募集幽州各郡的十万民夫疏通河道,如果能半个月内疏通河道,那么便可以行船运输到善阳县,如果在结冰前实在完成不了疏通工程,那我们只能用雪橇在冰面上运输粮食物资,那就需要朝廷再出面征用一万副马拉雪橇。”
苏威笑了起来:“不是老臣打击殿下,今天已经是十月十四,最多再过半个月就开始结冰了,那样运粮船会冻在半路上,确实来不及了,用雪橇在冰面上拉粮食确实是个好办法,一般十一月上旬就会下第一场雪,我们索性就直接用这个办法。”
众人纷纷赞成用拉雪橇的方式运输粮食货物,张铉便答应了大家的方案,暂时不考虑招募民夫疏通河道。
张铉又继续道:“第二件事便是将马邑郡、雁门郡和娄烦郡的人民全部迁移到河北,一旦和突厥大战,我不希望三郡再遭生灵涂炭,安置移民之事我就交给各位了。”
这件事也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大家安置灾民经验丰富,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
这时,张铉又说出了第三件事,“第三件事是我想和唐朝谈判,双方罢兵一年,防止我们在抗击突厥之时,唐军从后面捅我们一刀子,至于怎么妥协,就看双方谈判的情况了。”
........
崔君肃的出使确定了突厥将在明年开春大举南侵,北隋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备战,首先是上千艘五百石货船开始从涿郡的潞水仓将粮食兵甲等战略物资运送到涿郡西北部的怀戎县,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官厅水库一带。
这一段距离长达三百里左右,还可以行船,再向西走就需要进行疏通河道了,这样一来,怀戎小县便成了物资转运的中转站,大量的战略物资便暂时囤积在这里。
与此同时,北隋朝廷和地方官府开始在幽州和辽东各地招募大型雪橇,这是幽州辽东一带冬天运货的运输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非常普遍,募集一万副畜力雪橇基本上没有问题。
另外,朝廷又从各地调拨三百名精干官员以及两千名太学士子赶赴太谷郡,涿郡驻军已经在易县开始搭建帐篷营,准备接收并北三郡的移民。
就在北隋朝廷进行大规模备战的同时,太尉裴矩作为张铉派出的特使,前往长安和唐朝进行停战谈判。
......
裴矩虽然不再担任相国,失去了议政的权力,但他的政治地位却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北隋唯一的三公,地位仅次于摄政王张铉之下,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妥协,交出权力,获得地位。
虽然裴矩失去了权力,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在,一些朝廷政务如果他坚决反对,朝廷决策时还是要考虑他的意见。
不过领教了张铉的手腕后,裴矩变得沉默了,不会轻易实施他对政局的影响力,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张铉承诺了他,十年之内,会提拔他孙子裴弘入相,虽然君无戏言,但也要看他自己是否明白事理,不该说的话整天到处宣扬,换哪个皇帝都不会记得什么承诺。
“裴公,我们这次谈判唐廷事先知道吗?”
说话的是副使温彦博,温彦博现任礼部侍郎,这次出使,张铉考虑到裴矩年事已高,长时间的谈判恐怕体力承受不住,然思维敏锐,才能出众的温彦博为副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眼看离长安城已不到十里,可清晰地看见巨龙般的城墙,但唐廷似乎什么反应都没有,令温彦博心中生出一丝疑虑。
裴矩坐在马车内,他看了一眼护卫他们的唐军骑兵,微微笑道:“放心吧!李渊什么都知道。”
话音刚落,只见从城门内奔出一队人马,很快便奔至隋使面前,为首之人便是唐朝相国陈叔达,陈叔达翻身下马,在马车内的裴矩拱手施礼道:“裴公,多年未见了!”
裴矩早年曾在陈朝为官,而陈叔达是后主陈叔宝之弟,两人关系十分密切,不过他比裴矩小十岁,所以他主动上前行礼。
裴矩回礼笑道:“子聪请上车一叙!”
陈叔达和后面一辆车的温彦博打了招呼,便上了裴矩的马车。
两人在马车内相对而坐,裴矩笑道:“我刚才还在怀念一些长安的老朋友,第一个就想到了子聪,冥冥中果然自有天意。”
两人大笑,马车缓缓启动,向城内驶去。
进城门洞时,光线顿时变黑了,陈叔达压低声音道:“听说裴公转任太尉了,这是为什么?”
裴矩淡淡一笑,“北隋人才辈出,我们这些老人年事已高,精力又不够,需要给年轻人让让位子。”
“但苏相国可还在位。”
陈叔达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苏威年纪更大,他却还在相位,给年轻人让位子的理由似乎说不过去。
裴矩怎么可能把真实原因告诉陈叔达,这不是陈叔达在问,而是李渊在问,他笑了笑道:“不可能两个人都同时退下去,须留一个资历老,经验足的老相国带带他们,苏相国显然比我更合适,不过苏相国恐怕也干不了几年了,他的身体也一年比一年糟糕。”
陈叔达没有问到真实原因,心中有些悻然,他只得岔开话题道:“我还听说朝廷百官请齐王登基,但齐王还是婉拒了,这又是什么缘故?”
裴矩笑道:“其实你应该想得到,齐王可不像贵天子那样家族庞大,子侄众多,可以由子侄族人分别掌军权,齐王出身贫寒,族人死在战乱之中,儿子又年幼,他如果登基,那谁来掌军权?”
陈叔达恍然,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齐王殿下也有难言之隐,我理解了。”
不多时,车队便抵达了贵宾馆,贵宾馆前三人一步,五人一哨,站满了精锐的唐军士兵,戒备得异常森严,还有骑兵队在来回巡逻。
陈叔达笑道:“房间都收拾好了,裴公好好休息一晚,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明天一早,我家天子会正式接见裴公,到时我会亲自来接裴公入朝。”
“这里如此戒备森严,是把我们软禁了吗?”裴矩指了指站岗士兵问道。
陈叔达吓了一跳,“裴公这话不能乱说,怎么会软禁使者,我们是怕洛阳的不幸发生在长安,不得不谨慎从事,如果裴公要送信或者接见什么人,只要不是本人出门,士兵绝不会干涉过问,也绝不会有人监视,这点肚量我家天子还是有的。”
裴矩呵呵一笑,“原来如此,那就替我转达对贵天子的谢意!”
“一定!一定!”
陈叔达告辞离去,裴矩对满脸疑惑的温彦博笑道:“一切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们进去再细谈!”(未完待续。)
“突厥可汗知道我们到来,但他没有任何接见我们的表示,也没有阻拦我们离去,就像我们只是过客一样,我只能理解突厥人决心已下,不愿和我们沟通,也不愿和我们往来。”
“为什么义成公主也不肯见使者?”苏威问道。
“她对我们怀有怨恨,只是派她兄弟杨善经和我们联系,她认为.....我们并不是真正的隋朝。”
崔君肃看了一眼张铉,但张铉却面无表情,崔君肃叹口气又道:“我们在突厥王廷只住了三天,第四天一早,杨善经就送我们离去,这当然是义成公主的意思,催促我们离去。”
“那义成公主有没有表示会劝说处罗可汗停止南征?”这是相国萧瑀在提问。
“她提出了条件。”
“什么条件?”萧瑀追问道。
“微臣......”
义成公主提出的条件着实让崔君肃难以开口,但这是紫微阁询问,是极为严肃之地,他不能有任何隐瞒,他只得含糊地说道:“义成公主提出还政于天子。”
众人对望一眼,这个条件大家都猜得到,大家也能理解,义成公主是隋朝的公主,当然要维护隋朝的利益,只是北隋绝对不可能接受。
这时,一直沉默中的张铉缓缓起身对众人道:“和平不是祈求得来,就算突厥人肯罢战,但提出的条件也必然是异常苛刻,那是我们承受不起的物资损失,我也不愿承担,这次崔使君北上突厥,他的任务只是确定突厥是否决定南侵,以及我们还有多少备战时间,从这一点上,崔使君已经完成了任务,崔使君,你给大家说说吧!”
“突厥确实决定南征,处罗可汗已向长生天发誓,这是义成公主借杨善经之口告诉我们,理由是突厥可汗想利用这次南征来巩固他的汗位,他还告诉我,处罗可汗的调兵令箭已颁发给突厥各部,他说至少有十万以上的军队南下,但我认为至少三十万人,时间在二月底,那是他们出征祭祀长生天的时间,祭祀完成,大军即刻出发。”
大堂内一片安静,这时,张铉向崔君肃使个眼色,崔君肃行一礼便退下去了。
良久,韦云起道:“想必殿下已经有所准备了,请殿下谈一谈吧!”
张铉走上前道:“既然已经明确突厥大军将南侵,那我们接下来需要做三件事情,第一是备战,这是军方已经在做的事情,但粮食物资还远远不够,我决定将幽州潞水仓库的粮食物资全部用来备战,我们可以利用桑干水将粮食物资直接运到善阳县.....”
这时,卢楚举手道:“殿下,请容微臣打断一下,桑干水需要耗用大量民力进行大规模疏通后才能行船,恐怕时间上来不及了。”
张铉点点头道:“这就是我要和大家商议之处,我们要做两手准备,首先请朝廷拿出五十万贯钱,募集幽州各郡的十万民夫疏通河道,如果能半个月内疏通河道,那么便可以行船运输到善阳县,如果在结冰前实在完成不了疏通工程,那我们只能用雪橇在冰面上运输粮食物资,那就需要朝廷再出面征用一万副马拉雪橇。”
苏威笑了起来:“不是老臣打击殿下,今天已经是十月十四,最多再过半个月就开始结冰了,那样运粮船会冻在半路上,确实来不及了,用雪橇在冰面上拉粮食确实是个好办法,一般十一月上旬就会下第一场雪,我们索性就直接用这个办法。”
众人纷纷赞成用拉雪橇的方式运输粮食货物,张铉便答应了大家的方案,暂时不考虑招募民夫疏通河道。
张铉又继续道:“第二件事便是将马邑郡、雁门郡和娄烦郡的人民全部迁移到河北,一旦和突厥大战,我不希望三郡再遭生灵涂炭,安置移民之事我就交给各位了。”
这件事也容易达成共识,而且大家安置灾民经验丰富,也得到了众人的一致支持。
这时,张铉又说出了第三件事,“第三件事是我想和唐朝谈判,双方罢兵一年,防止我们在抗击突厥之时,唐军从后面捅我们一刀子,至于怎么妥协,就看双方谈判的情况了。”
........
崔君肃的出使确定了突厥将在明年开春大举南侵,北隋随即开始了大规模的备战,首先是上千艘五百石货船开始从涿郡的潞水仓将粮食兵甲等战略物资运送到涿郡西北部的怀戎县,也就是后世的北京官厅水库一带。
这一段距离长达三百里左右,还可以行船,再向西走就需要进行疏通河道了,这样一来,怀戎小县便成了物资转运的中转站,大量的战略物资便暂时囤积在这里。
与此同时,北隋朝廷和地方官府开始在幽州和辽东各地招募大型雪橇,这是幽州辽东一带冬天运货的运输工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非常普遍,募集一万副畜力雪橇基本上没有问题。
另外,朝廷又从各地调拨三百名精干官员以及两千名太学士子赶赴太谷郡,涿郡驻军已经在易县开始搭建帐篷营,准备接收并北三郡的移民。
就在北隋朝廷进行大规模备战的同时,太尉裴矩作为张铉派出的特使,前往长安和唐朝进行停战谈判。
......
裴矩虽然不再担任相国,失去了议政的权力,但他的政治地位却得到进一步提升,成为北隋唯一的三公,地位仅次于摄政王张铉之下,这便是一种典型的政治妥协,交出权力,获得地位。
虽然裴矩失去了权力,但他的影响力依然在,一些朝廷政务如果他坚决反对,朝廷决策时还是要考虑他的意见。
不过领教了张铉的手腕后,裴矩变得沉默了,不会轻易实施他对政局的影响力,更重要一个原因是张铉承诺了他,十年之内,会提拔他孙子裴弘入相,虽然君无戏言,但也要看他自己是否明白事理,不该说的话整天到处宣扬,换哪个皇帝都不会记得什么承诺。
“裴公,我们这次谈判唐廷事先知道吗?”
说话的是副使温彦博,温彦博现任礼部侍郎,这次出使,张铉考虑到裴矩年事已高,长时间的谈判恐怕体力承受不住,然思维敏锐,才能出众的温彦博为副手,无疑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眼看离长安城已不到十里,可清晰地看见巨龙般的城墙,但唐廷似乎什么反应都没有,令温彦博心中生出一丝疑虑。
裴矩坐在马车内,他看了一眼护卫他们的唐军骑兵,微微笑道:“放心吧!李渊什么都知道。”
话音刚落,只见从城门内奔出一队人马,很快便奔至隋使面前,为首之人便是唐朝相国陈叔达,陈叔达翻身下马,在马车内的裴矩拱手施礼道:“裴公,多年未见了!”
裴矩早年曾在陈朝为官,而陈叔达是后主陈叔宝之弟,两人关系十分密切,不过他比裴矩小十岁,所以他主动上前行礼。
裴矩回礼笑道:“子聪请上车一叙!”
陈叔达和后面一辆车的温彦博打了招呼,便上了裴矩的马车。
两人在马车内相对而坐,裴矩笑道:“我刚才还在怀念一些长安的老朋友,第一个就想到了子聪,冥冥中果然自有天意。”
两人大笑,马车缓缓启动,向城内驶去。
进城门洞时,光线顿时变黑了,陈叔达压低声音道:“听说裴公转任太尉了,这是为什么?”
裴矩淡淡一笑,“北隋人才辈出,我们这些老人年事已高,精力又不够,需要给年轻人让让位子。”
“但苏相国可还在位。”
陈叔达的言外之意就是说,苏威年纪更大,他却还在相位,给年轻人让位子的理由似乎说不过去。
裴矩怎么可能把真实原因告诉陈叔达,这不是陈叔达在问,而是李渊在问,他笑了笑道:“不可能两个人都同时退下去,须留一个资历老,经验足的老相国带带他们,苏相国显然比我更合适,不过苏相国恐怕也干不了几年了,他的身体也一年比一年糟糕。”
陈叔达没有问到真实原因,心中有些悻然,他只得岔开话题道:“我还听说朝廷百官请齐王登基,但齐王还是婉拒了,这又是什么缘故?”
裴矩笑道:“其实你应该想得到,齐王可不像贵天子那样家族庞大,子侄众多,可以由子侄族人分别掌军权,齐王出身贫寒,族人死在战乱之中,儿子又年幼,他如果登基,那谁来掌军权?”
陈叔达恍然,点点头道:“原来如此,齐王殿下也有难言之隐,我理解了。”
不多时,车队便抵达了贵宾馆,贵宾馆前三人一步,五人一哨,站满了精锐的唐军士兵,戒备得异常森严,还有骑兵队在来回巡逻。
陈叔达笑道:“房间都收拾好了,裴公好好休息一晚,需要什么,尽管提出来,明天一早,我家天子会正式接见裴公,到时我会亲自来接裴公入朝。”
“这里如此戒备森严,是把我们软禁了吗?”裴矩指了指站岗士兵问道。
陈叔达吓了一跳,“裴公这话不能乱说,怎么会软禁使者,我们是怕洛阳的不幸发生在长安,不得不谨慎从事,如果裴公要送信或者接见什么人,只要不是本人出门,士兵绝不会干涉过问,也绝不会有人监视,这点肚量我家天子还是有的。”
裴矩呵呵一笑,“原来如此,那就替我转达对贵天子的谢意!”
“一定!一定!”
陈叔达告辞离去,裴矩对满脸疑惑的温彦博笑道:“一切在我的意料之中,我们进去再细谈!”(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