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道昆一下子愣住了。刚刚这不是还在说安置归降海盗的问题吗,怎么突然就说到科举上了?对于汪金宝能够中举,他至今都仍旧觉得不可思议,尤其戴洵和陈思育都不是什么人品过硬的人,他就更认为这是张居正变相酬汪孚林递刀子清晰都察院的功劳。当然,松明山汪氏后继有人,他心中那欣慰当然也是不消说的。
所以,吃不准张居正究竟什么意思,他干脆轻咳一声道:“确有此事,还是孚林的养子。不过,老家送信过来,说是他觉得才疏学浅,明年不会参加会试。”
今年参加乡试的,有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儿子,内阁次辅吕调阳的儿子,刑部尚书王崇古的儿子,到时候一个个排在金榜前列,那就够好看了,他一个兵部侍郎也让年纪一丁点大的侄孙来凑热闹,是想和这些大佬别苗头吗?再说,他隐隐听说,张居正属意于三辅张四维明年主考会试。
汪金宝中举的消息,张居正还是从张四维那里听说的,此刻听汪道昆说其不参加会试,当年自己考乡试就曾经被压过一届中举的他微微眯了眯眼睛,倒是挺赞赏汪家人的明智,一时间对手中汪孚林的条陈就多了几分斟酌。
“广东之事,容我再多思量几天。”说完这句话,见汪道昆如释重负,张居正突然似笑非笑地问道,“倒是汪孚林所奏那冒称林道乾之女,以偷袭建功的那个瑶女,听着有点意思。他难道是准备来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
汪道昆差点没被张居正这戏谑的口气给呛得咳嗽出来。尽管知道张居正可能是在开玩笑。他还是赶紧解释道:“当然绝非如此!那秀珠曾经被孚林聘取的一个书记官救过。两人之间好像颇有点情愫,那瑶女是个认死理的,认准了林道乾要报仇,这才听从孚林指派……”
“好了好了,我不过随口一问而已。”张居正哂然一笑,淡淡地说道,“再说了,今天广东布政司刚刚再次六百里加急送了奏疏过来。弹劾汪孚林这个巡按御史竟然带家眷。我本来还想找你问问怎么一回事,结果按察司的奏报夹在布政司的奏疏当中,也一样送了过来,只说是汪孚林之妻从徽州奉父母之命去了广州,此外还有之前连环案的细节。只因为在通政司压了一压,送进来的时候晚了半天。算一算,汪孚林到广东之后,惹出了多少事?”
汪道昆顿时无语。小北偷偷跟过去的事情,他当然也心知肚明,可这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事。又怎么会突然过了明路,他就不大明白了。然而。对于布政司那两位布政使竟然用六百里加急来吿刁状,哪怕有按察司主持公道,他实在是心头忿然,可还不等他为汪孚林说两句公道话,就被张居正摆手止住了。
“是非对错我自有计较,只是随口一提,你不用说了。谭子理不在兵部,你偏劳一些。”
见张居正终于下了逐客令,纵使汪道昆一肚子疑问外加火气,却也不敢赖在内阁直房不走。更何况,张居正已经说出谭纶不在,兵部事务要偏劳自己的话来了,他又怎能在如今这节骨眼上违逆这位首辅?告退离开之后,他被人引了出去,眼角余光却发现似乎有人在偷偷窥视自己,顿时在肚子里冷笑了一声。除了已经差不多撕破脸的张四维之外,还有谁这么无聊?
一回到兵部,汪道昆就差遣了人去户部给叶钧耀送信。
汪孚林的老丈人叶钧耀的运气非常不错,就在今年年中,汪孚林上任广东没多久之后,户部福建司郎中就丁忧出缺了。原本未必会在本司之中挑选一个人补缺,但架不住叶钧耀上任之后非常对上司脾胃,又因为家里有一个幕僚佐助,做事井井有条,再加上知道其女婿是汪孚林,和汪道昆又过往甚密,所以原来那位郎中离任前,动用自己的关系推荐了叶钧耀一把,使得其只用两年就擢升到了户部一司之主的位子。
毕竟,丁忧之后起复再回到原有位子,那几乎是不可能事件,还不如做个顺手人情。
得到传话后,散衙之后,叶钧耀就直接来到了汪府。听说汪道昆还没回来,和汪道贯汪道会兄弟已经混熟了的他笑呵呵地和两人打过招呼,随即少不得笑谈了一阵子汪孚林的事情。等到汪道昆一回来,他还打算寒暄两句,谁料汪道昆直截了当地问道:“孚林可有信给你?”
没有啊?
叶钧耀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摇头过后,他就意识到有什么变故。果然,黑着脸的汪道昆立刻把今天见张居正的事情说了,这下子,书房中几个人面面相觑,叶钧耀见王家三兄弟都看着自己,他不禁有些郁闷:“小北跟着去广州,这是之前我们几个就已经知道的,可好端端的怎么会闹得人尽皆知?孚林理应不是这么轻狂的性子!”
说到这里,他突然心中一跳,不等汪道昆接茬,他就轻呼一声道:“不会是他们夫妻俩意外……”
尽管他没把话说完,但汪道昆自己也是考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外任上,而且中间还有好几年是抗倭,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儿子,此时一下子就醒悟了过来。意识到这对夫妻婚后都快四年了却一直没动静,如今却偏偏在广州这种地处天南的地方结成正果,他只觉哭笑不得。可想想为此遭人黑手,他一张脸顿时又黑了。这时候,他只听得背后传来了汪道贯嘀嘀咕咕的声音。
“布政司那两位简直和疯狗似的,一口咬住孚林就没完了?张四维那么聪明一个人,如今又入了阁,不至于眼皮这么浅。非得和孚林过不去吧?”
“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已经结了仇。这才非得把孚林压下去不可。”说这话的是汪道会。他轻轻咳嗽了一声,算是给汪道贯那不着调的话做个弥补,“张四维不会不知道莫欺少年穷的道理。因为明年的会试下场的大臣之子太多,他又可能去当主考官,他的两个儿子据说都不考,如此一来,再参加会试就要四年后了。如果这四年他不给孚林使点绊子,四年后他的儿子出仕时。天知道孚林已经是什么官职?他和首辅年龄相近,致仕的时间估计差不离,他的儿子之前还在孚林手中吃过那样的大亏,如今再加上起步晚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怎能不压一压孚林?更何况,这是晋党和歙党的争斗。”
说到歙党,汪道昆的表情便有几分微妙。相比朝堂上如今那强大的晋党而言,歙党的实力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这一政治圈子成形。满打满算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他固然占了个牵头的便宜。但主要还是背后程、许、汪三家的巨大商业背景,真正牵线搭桥的人其实是汪孚林。
就在一个月前,官声不好,屡屡被人弹劾的王国光终于坚决辞职请求告老,让出了户部尚书的宝座,殷正茂得以从南京户部尚书递补了这个空缺。然而,虽说是张居正的同年,但殷正茂上任之后就在私底下对他提过很多次,说是张居正对王国光颇多怀念。而许国固然在翰林院声名赫赫,可前头有申时行马自强这样的前辈,很难立刻凸显出来。至于他自己,是张居正的同年,却并非张居正最信赖的心腹。
哪怕歙党现在有三个人在朝中,可相对张四维和王崇古的组合,实在差远了。
而叶钧耀虽说并非歙县人,可因为当过一任歙县令,一任徽宁道,又有汪孚林这么个道地的歙县女婿,自然也被视之为歙党一员。此时此刻,他见书房中竟是弥漫着几分愁云惨雾,顿时有点不以为然,当即重重咳嗽道:“诸位,孚林这次是建功,就算有点小过失,那也绝对是瑕不掩瑜,纵使首辅不同意他的建言和条陈,也不必这么沮丧,他时日还长,不是吗?至于说到谭尚书的身体,我寻思着,若真的要压住王崇古,万一真有那一天,能不能殷部堂调兵部?”
这个神思路顿时让屋子里一片安静。叶钧耀发觉汪家三兄弟面色微妙,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忘了一点。就算殷正茂自己愿意去兵部,可兵部尚书和侍郎怎么可能全都出自歙县?如果让殷正茂当兵部尚书,那么汪道昆就一定要腾出位子来。当然,王崇古都能去当刑部尚书,汪道昆也不是不能去其余各部担任侍郎,可叶钧耀自己在户部,汪道昆就不大可能再去户部,而礼部、刑部、工部要么徒有虚名,要么繁杂,只有吏部是最好的选择。
可吏部尚书张瀚又岂是好相与的?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思路。但对于汪道昆来说,与其把谭纶和自己经营多年的兵部拱手让人,还是让给王崇古,不如让给同乡殷正茂。可即便如此,殷正茂好容易在南京户部尚书的位子上攒足了资历,又怎会愿意去和功勋彪炳的王崇古争兵部尚书的位子?就在他皱眉沉思的时候,汪道贯突然轻轻嘀咕了一声:“辽东巡抚张学颜这些年声名赫赫,又是首辅的心腹,若有可能,调了他回来掌管兵部,那不是正好?”
张学颜!
几个人你眼看我眼,就连起头出了个馊主意的叶钧耀也不由得眼睛一亮。谁都不认为,辽东换巡抚就可能会引来什么问题,毕竟,蓟辽总督下辖的两位总兵戚继光和李成梁,都深得张居正信赖,就算新调了一位辽东巡抚过去,也一定会倚重辽东总兵李成梁。相反,张学颜这么一腾挪,就可能把王崇古挤下去。当然,如果按照资历,廷推的结果上,张学颜的名字一定会在王崇古之后,可当初吏部尚书廷推,张瀚也还不是如此?
到底谁上,看的是圣心独运,而放在眼下,皇帝还小,自然是张居正的态度至关紧要。
“就要看首辅对张四维的真正态度了。不过,反正张学颜又不是歙党中人,试一试而已!”汪道会也这么附和了一句,见汪道昆终于点了点头,书房中气氛明显轻松了一些,他方才不无戏谑地说道,“倒是孚林这么连番折腾之后,他在广东还能呆几天?”
此话一出,书房中这几个同是汪孚林长辈的人顿时笑了起来。叶钧耀笑过之后却叹气道:“巡按御史回朝,要么继续呆在都察院,要是任满擢升,如果官声好,应该是迁大理寺丞,但这位子向来僧多粥少,现如今京城和南京都没出缺。而要是朝中无人,多半是地方上随便找个分守道又或者分巡道就打发了。可孚林到底不一样,他是初任官就派了巡按御史,按理应该在都察院再呆两年,可这次他又偏偏功劳不小,要我说,他的安置是大问题。”
这才几个月而已,他就闹得广州官场如此鸡犬不宁了,这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了?
就连汪道昆心里都转着这么一个问题。思来想去没个结果,于是,他不得不岔开话题,半是打趣半是当真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替他看着点就行了。倒是仲淹,上次你让了孚林一届,这次金宝不参加明年会试,你下场去试一试吧,看看能不能在阁老公子尚书公子当中杀一条血路出来。许国的长子明年也参加会试,你和他至少也得中一个,咱们歙县才不至于被人笑话!”
汪道贯顿时有些郁闷。他也是个闲云野鹤一般的性子,眼看后辈都已经接上来了,其实更想偷个懒。奈何长兄发话,他只能点头答应,可一想到接下来要重新捡起制艺,他就连叹气的力气都没了。等到送了叶钧耀出门时,他就无精打采。
以至于叶钧耀回到家里之后,对苏夫人说起今天这事,忍不住大发感慨,认为汪孚林小小年纪就如此能耐,那是因为松明山汪氏这些长辈太过懒散的缘故。
你当初当歙县令的时候,也好不到哪去!
苏夫人差点就想这么说,可终究丈夫如今大有长进,她得为其留点面子,莞尔一笑就把话题岔开去了,旋即就差遣人送了帖子去许家。次日清早叶钧耀才去衙门不久,叶明月就匆匆赶了过来。
“娘,什么事这么着急找我?”
“明月,汪家二老爷明年也会下场参加会试,你回去和你家相公说一声,如若可以,不妨和他一块切磋切磋制艺。”
见叶明月立刻露出了心领神会的表情,苏夫人知道聪慧的长女不用点透,当下又笑道:“亲家老爷在翰林院名声在外,我琢磨着金宝如今已经是举人,之前和沈家定亲时,沈家大老爷曾经说过让他留在宣城志学书院读书,但眼下这一条恐怕不好办了,他少年中举,在书院很容易被人当成众矢之的。如果可以,你能不能对亲家老爷提一句,让他到京师来,指点指点他?如果届时沈二老爷这一科能够及第,那也方便指点他这个侄女婿。。”
同是歙县人,汪家和许家都娶了叶家的女儿,成了连襟。而许国又出自许村,和斗山街许老太爷也是没有出五服的族亲,这是天然的关系。而现在,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将宣城沈氏也囊括在内,那就更理想了!
ps:昨天三点从奉贤出发,五点半才回到家,累得晚上九点多就睡了……学了整整三天的**********精神,外加每个人都要自由发言,累惨了(未完待续。)
所以,吃不准张居正究竟什么意思,他干脆轻咳一声道:“确有此事,还是孚林的养子。不过,老家送信过来,说是他觉得才疏学浅,明年不会参加会试。”
今年参加乡试的,有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儿子,内阁次辅吕调阳的儿子,刑部尚书王崇古的儿子,到时候一个个排在金榜前列,那就够好看了,他一个兵部侍郎也让年纪一丁点大的侄孙来凑热闹,是想和这些大佬别苗头吗?再说,他隐隐听说,张居正属意于三辅张四维明年主考会试。
汪金宝中举的消息,张居正还是从张四维那里听说的,此刻听汪道昆说其不参加会试,当年自己考乡试就曾经被压过一届中举的他微微眯了眯眼睛,倒是挺赞赏汪家人的明智,一时间对手中汪孚林的条陈就多了几分斟酌。
“广东之事,容我再多思量几天。”说完这句话,见汪道昆如释重负,张居正突然似笑非笑地问道,“倒是汪孚林所奏那冒称林道乾之女,以偷袭建功的那个瑶女,听着有点意思。他难道是准备来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话?”
汪道昆差点没被张居正这戏谑的口气给呛得咳嗽出来。尽管知道张居正可能是在开玩笑。他还是赶紧解释道:“当然绝非如此!那秀珠曾经被孚林聘取的一个书记官救过。两人之间好像颇有点情愫,那瑶女是个认死理的,认准了林道乾要报仇,这才听从孚林指派……”
“好了好了,我不过随口一问而已。”张居正哂然一笑,淡淡地说道,“再说了,今天广东布政司刚刚再次六百里加急送了奏疏过来。弹劾汪孚林这个巡按御史竟然带家眷。我本来还想找你问问怎么一回事,结果按察司的奏报夹在布政司的奏疏当中,也一样送了过来,只说是汪孚林之妻从徽州奉父母之命去了广州,此外还有之前连环案的细节。只因为在通政司压了一压,送进来的时候晚了半天。算一算,汪孚林到广东之后,惹出了多少事?”
汪道昆顿时无语。小北偷偷跟过去的事情,他当然也心知肚明,可这明明是偷偷摸摸的事。又怎么会突然过了明路,他就不大明白了。然而。对于布政司那两位布政使竟然用六百里加急来吿刁状,哪怕有按察司主持公道,他实在是心头忿然,可还不等他为汪孚林说两句公道话,就被张居正摆手止住了。
“是非对错我自有计较,只是随口一提,你不用说了。谭子理不在兵部,你偏劳一些。”
见张居正终于下了逐客令,纵使汪道昆一肚子疑问外加火气,却也不敢赖在内阁直房不走。更何况,张居正已经说出谭纶不在,兵部事务要偏劳自己的话来了,他又怎能在如今这节骨眼上违逆这位首辅?告退离开之后,他被人引了出去,眼角余光却发现似乎有人在偷偷窥视自己,顿时在肚子里冷笑了一声。除了已经差不多撕破脸的张四维之外,还有谁这么无聊?
一回到兵部,汪道昆就差遣了人去户部给叶钧耀送信。
汪孚林的老丈人叶钧耀的运气非常不错,就在今年年中,汪孚林上任广东没多久之后,户部福建司郎中就丁忧出缺了。原本未必会在本司之中挑选一个人补缺,但架不住叶钧耀上任之后非常对上司脾胃,又因为家里有一个幕僚佐助,做事井井有条,再加上知道其女婿是汪孚林,和汪道昆又过往甚密,所以原来那位郎中离任前,动用自己的关系推荐了叶钧耀一把,使得其只用两年就擢升到了户部一司之主的位子。
毕竟,丁忧之后起复再回到原有位子,那几乎是不可能事件,还不如做个顺手人情。
得到传话后,散衙之后,叶钧耀就直接来到了汪府。听说汪道昆还没回来,和汪道贯汪道会兄弟已经混熟了的他笑呵呵地和两人打过招呼,随即少不得笑谈了一阵子汪孚林的事情。等到汪道昆一回来,他还打算寒暄两句,谁料汪道昆直截了当地问道:“孚林可有信给你?”
没有啊?
叶钧耀有些摸不着头脑,可摇头过后,他就意识到有什么变故。果然,黑着脸的汪道昆立刻把今天见张居正的事情说了,这下子,书房中几个人面面相觑,叶钧耀见王家三兄弟都看着自己,他不禁有些郁闷:“小北跟着去广州,这是之前我们几个就已经知道的,可好端端的怎么会闹得人尽皆知?孚林理应不是这么轻狂的性子!”
说到这里,他突然心中一跳,不等汪道昆接茬,他就轻呼一声道:“不会是他们夫妻俩意外……”
尽管他没把话说完,但汪道昆自己也是考中进士之后就一直在外任上,而且中间还有好几年是抗倭,好不容易才有了一个儿子,此时一下子就醒悟了过来。意识到这对夫妻婚后都快四年了却一直没动静,如今却偏偏在广州这种地处天南的地方结成正果,他只觉哭笑不得。可想想为此遭人黑手,他一张脸顿时又黑了。这时候,他只听得背后传来了汪道贯嘀嘀咕咕的声音。
“布政司那两位简直和疯狗似的,一口咬住孚林就没完了?张四维那么聪明一个人,如今又入了阁,不至于眼皮这么浅。非得和孚林过不去吧?”
“恐怕就是因为知道已经结了仇。这才非得把孚林压下去不可。”说这话的是汪道会。他轻轻咳嗽了一声,算是给汪道贯那不着调的话做个弥补,“张四维不会不知道莫欺少年穷的道理。因为明年的会试下场的大臣之子太多,他又可能去当主考官,他的两个儿子据说都不考,如此一来,再参加会试就要四年后了。如果这四年他不给孚林使点绊子,四年后他的儿子出仕时。天知道孚林已经是什么官职?他和首辅年龄相近,致仕的时间估计差不离,他的儿子之前还在孚林手中吃过那样的大亏,如今再加上起步晚了,为了儿子的前途,他怎能不压一压孚林?更何况,这是晋党和歙党的争斗。”
说到歙党,汪道昆的表情便有几分微妙。相比朝堂上如今那强大的晋党而言,歙党的实力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这一政治圈子成形。满打满算也就是这几年的事,他固然占了个牵头的便宜。但主要还是背后程、许、汪三家的巨大商业背景,真正牵线搭桥的人其实是汪孚林。
就在一个月前,官声不好,屡屡被人弹劾的王国光终于坚决辞职请求告老,让出了户部尚书的宝座,殷正茂得以从南京户部尚书递补了这个空缺。然而,虽说是张居正的同年,但殷正茂上任之后就在私底下对他提过很多次,说是张居正对王国光颇多怀念。而许国固然在翰林院声名赫赫,可前头有申时行马自强这样的前辈,很难立刻凸显出来。至于他自己,是张居正的同年,却并非张居正最信赖的心腹。
哪怕歙党现在有三个人在朝中,可相对张四维和王崇古的组合,实在差远了。
而叶钧耀虽说并非歙县人,可因为当过一任歙县令,一任徽宁道,又有汪孚林这么个道地的歙县女婿,自然也被视之为歙党一员。此时此刻,他见书房中竟是弥漫着几分愁云惨雾,顿时有点不以为然,当即重重咳嗽道:“诸位,孚林这次是建功,就算有点小过失,那也绝对是瑕不掩瑜,纵使首辅不同意他的建言和条陈,也不必这么沮丧,他时日还长,不是吗?至于说到谭尚书的身体,我寻思着,若真的要压住王崇古,万一真有那一天,能不能殷部堂调兵部?”
这个神思路顿时让屋子里一片安静。叶钧耀发觉汪家三兄弟面色微妙,他一下子意识到自己忘了一点。就算殷正茂自己愿意去兵部,可兵部尚书和侍郎怎么可能全都出自歙县?如果让殷正茂当兵部尚书,那么汪道昆就一定要腾出位子来。当然,王崇古都能去当刑部尚书,汪道昆也不是不能去其余各部担任侍郎,可叶钧耀自己在户部,汪道昆就不大可能再去户部,而礼部、刑部、工部要么徒有虚名,要么繁杂,只有吏部是最好的选择。
可吏部尚书张瀚又岂是好相与的?
然而,这终究是一个思路。但对于汪道昆来说,与其把谭纶和自己经营多年的兵部拱手让人,还是让给王崇古,不如让给同乡殷正茂。可即便如此,殷正茂好容易在南京户部尚书的位子上攒足了资历,又怎会愿意去和功勋彪炳的王崇古争兵部尚书的位子?就在他皱眉沉思的时候,汪道贯突然轻轻嘀咕了一声:“辽东巡抚张学颜这些年声名赫赫,又是首辅的心腹,若有可能,调了他回来掌管兵部,那不是正好?”
张学颜!
几个人你眼看我眼,就连起头出了个馊主意的叶钧耀也不由得眼睛一亮。谁都不认为,辽东换巡抚就可能会引来什么问题,毕竟,蓟辽总督下辖的两位总兵戚继光和李成梁,都深得张居正信赖,就算新调了一位辽东巡抚过去,也一定会倚重辽东总兵李成梁。相反,张学颜这么一腾挪,就可能把王崇古挤下去。当然,如果按照资历,廷推的结果上,张学颜的名字一定会在王崇古之后,可当初吏部尚书廷推,张瀚也还不是如此?
到底谁上,看的是圣心独运,而放在眼下,皇帝还小,自然是张居正的态度至关紧要。
“就要看首辅对张四维的真正态度了。不过,反正张学颜又不是歙党中人,试一试而已!”汪道会也这么附和了一句,见汪道昆终于点了点头,书房中气氛明显轻松了一些,他方才不无戏谑地说道,“倒是孚林这么连番折腾之后,他在广东还能呆几天?”
此话一出,书房中这几个同是汪孚林长辈的人顿时笑了起来。叶钧耀笑过之后却叹气道:“巡按御史回朝,要么继续呆在都察院,要是任满擢升,如果官声好,应该是迁大理寺丞,但这位子向来僧多粥少,现如今京城和南京都没出缺。而要是朝中无人,多半是地方上随便找个分守道又或者分巡道就打发了。可孚林到底不一样,他是初任官就派了巡按御史,按理应该在都察院再呆两年,可这次他又偏偏功劳不小,要我说,他的安置是大问题。”
这才几个月而已,他就闹得广州官场如此鸡犬不宁了,这还能不能继续干下去了?
就连汪道昆心里都转着这么一个问题。思来想去没个结果,于是,他不得不岔开话题,半是打趣半是当真地说:“儿孙自有儿孙福,我们替他看着点就行了。倒是仲淹,上次你让了孚林一届,这次金宝不参加明年会试,你下场去试一试吧,看看能不能在阁老公子尚书公子当中杀一条血路出来。许国的长子明年也参加会试,你和他至少也得中一个,咱们歙县才不至于被人笑话!”
汪道贯顿时有些郁闷。他也是个闲云野鹤一般的性子,眼看后辈都已经接上来了,其实更想偷个懒。奈何长兄发话,他只能点头答应,可一想到接下来要重新捡起制艺,他就连叹气的力气都没了。等到送了叶钧耀出门时,他就无精打采。
以至于叶钧耀回到家里之后,对苏夫人说起今天这事,忍不住大发感慨,认为汪孚林小小年纪就如此能耐,那是因为松明山汪氏这些长辈太过懒散的缘故。
你当初当歙县令的时候,也好不到哪去!
苏夫人差点就想这么说,可终究丈夫如今大有长进,她得为其留点面子,莞尔一笑就把话题岔开去了,旋即就差遣人送了帖子去许家。次日清早叶钧耀才去衙门不久,叶明月就匆匆赶了过来。
“娘,什么事这么着急找我?”
“明月,汪家二老爷明年也会下场参加会试,你回去和你家相公说一声,如若可以,不妨和他一块切磋切磋制艺。”
见叶明月立刻露出了心领神会的表情,苏夫人知道聪慧的长女不用点透,当下又笑道:“亲家老爷在翰林院名声在外,我琢磨着金宝如今已经是举人,之前和沈家定亲时,沈家大老爷曾经说过让他留在宣城志学书院读书,但眼下这一条恐怕不好办了,他少年中举,在书院很容易被人当成众矢之的。如果可以,你能不能对亲家老爷提一句,让他到京师来,指点指点他?如果届时沈二老爷这一科能够及第,那也方便指点他这个侄女婿。。”
同是歙县人,汪家和许家都娶了叶家的女儿,成了连襟。而许国又出自许村,和斗山街许老太爷也是没有出五服的族亲,这是天然的关系。而现在,如果能把范围扩大,将宣城沈氏也囊括在内,那就更理想了!
ps:昨天三点从奉贤出发,五点半才回到家,累得晚上九点多就睡了……学了整整三天的**********精神,外加每个人都要自由发言,累惨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