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永不投降!”
这是英王乔治五世的呐喊,这个声音让困顿中的英**民得到极其宝贵的鼓舞。/此外,这位国王还宣布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本土,他本人将率军在苏格兰北部的奥古斯都堡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如此豪情壮志是令人敬佩的,可是乔治五世和他的人民面对的是太过强大的敌人。德军的进展虽不像人们所预言的那样“比切黄油还简单”,但英**民数以万计的性命所换取的不过是稍稍减缓德国人的进军速度。在德国人取得最后的胜利之前,连同王太子爱德华(就是历史上为爱情放弃王位的温莎公爵,这个时候他还不认识那个令他放弃王位的美国女人)在内的多数皇室成员以及内阁大臣、政府要员都转移到了加拿大,流亡政府正在秘密筹建之中。
1915年4月24日,在战线中部投入反击的英军部队彻底被德军包围,歼灭战在两天之后打响,在持续18个小时的激战中,近30英联军官兵死,伤超8万、被俘超过20万人,至此英军全线转入死守。
1915年4月26日,德国第5集团军、第8集团军先后从两翼突破英军防线,数十万装甲部队和步兵实施了大胆的迂回穿插,并于4月28日成功实现两翼合围,此时包括英国陆军中将艾伦比在内的三十二万英军后卫部队被包围,残余主力则在汉密尔顿将军的率领下向北撤退。
5月3日,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德军集中全力对被围英军发动总攻。在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2公里的区域内,德军炮火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加上德国空军的全力出击,战斗在第二天凌晨便以德军完胜而宣告结束。内外交困的英联军死伤逾十五万,其余则成了德国陆军的俘虏,被围部队中仅有极少数突围而出。
1915年5月7日。又一个让英国人为之哭泣的日子。
晴朗地天空下,那些行进在英格兰北部平原上的人心头却蒙上了一层灰色。这些在中部战役中溃败的英联军士兵散乱不堪而且无心恋战,他们中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部队——许多连队或者被歼灭,或者被打散了。这些士兵有的拿着没有弹药的枪支,有的连完整的武器都没有,要命地是他们的统帅汉密尔顿将军根本没有时间来重新整合部队和鼓舞士气。士兵们被告知跟着大部队走,然而这条路究竟通往哪里,没有人告诉他们。
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德国人的飞机、飞艇,凡是涂着铁十字徽标的任何飞行器对于英国人来说都是恶魔,它们无所顾忌的在天空飞舞,它们肆意忌惮的向地面投弹、扫射,它们让成百上千的英国人曝尸荒野,它们让溃退者的步履更为沉重。
退过谢菲尔德之后,汉密尔顿和他的士兵好歹暂时离开了德国陆基战斗机和攻击机地作战范围。不过,尽管德军地空袭次数大大减少了,但他们仍能够使用远程轰炸机、飞艇和海军舰载机对英军进行轰炸和监视,只要天气允许。德军指挥部就能够牢牢掌握着对方的动向。
德军主力中的大部分都参与到围歼英军后卫部队地战役中。这并不意味着汉密尔顿将军可以带着他的人无忧无虑的撤退,现在他的联军主力仍旧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中。后有追兵——从德军两翼抽调的装甲部队和中路组织的骑兵部队如同饿狼般尾随而来,英军此时调派后卫部队进行阻击更像是割肉喂狼。然而这群狼的胃是永远无法填饱的;前有阻截——当初没有调集重兵夺回格里姆斯比此时看来的确是后患无穷地决定,在那里登陆的德军近两个星期以来不断得到增援,马肯森上将麾下从波兰集群和东普鲁士集群调来的部队已经达到6万人之多,这些士兵虽然没有参加法兰西之战,却也多是经历过波兰战役的老兵,而且许多人都是马肯森将军的老部下,相互之间的配合与信任是令人放心的,加上海军两大主力舰队之一的海德里希舰队,阻拦汉密尔顿回到苏格兰的力量足够强大。
在正面战线地德军两翼合围之后,马肯森将军的部队突然从格里姆斯比出击。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路向西推进了40余公里,在与英军主力接触之前,其先头部队已经逼近特雷特河畔,这样一来几乎切断了英联军通过平原地带撤往苏格兰的道路。当汉密尔顿将军率部撤退到这里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是一条已经构筑完成的野战防线。除了地雷、铁丝网、堑壕、机枪、大炮和装甲部队之外,英军需要面对的还有众志成城、士气高涨的德军官兵,以及来自海上的炮火和空中支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密尔顿将军是幸运的,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先后跟德国陆军中最出色的几位指挥官正面交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却是非常不幸的。此时在他面前,勇敢、睿智而且充满信心的马肯森上将正和他的部队一道严阵以待,尽管他们的兵力处于绝对的下风——连同先期登陆的部队总共6万人,其中约有1万人留在格里姆斯比附近严密保护登陆场,留给马肯森将军支配的仅有5万人,而汉密尔顿将军手里尚有42万英联军官兵,其中约有30万是英国本土士兵。
从5月7日上午10点开始,凭着对生存下去的渴望,汉密尔顿的士兵在没有重炮支援的情况下向德军防线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然而面对德军强大的地面火力以及不断从海上飞来的德国舰载机,战斗打到黄昏时分英国人也没能前进一步!
夜幕降临之后,英联军发动了他们在本土的最后一次正面进攻,这次他们投入最后的精锐部队和仅有的一百余门火炮,士兵们甚至是抱着必死之心走上战场的。此时德军无法得到来自空中的掩护,但他们投入了白天并没有参加战斗的一百余辆坦克和装甲车,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黎明,在一些阵地上双方甚至进行了白刃战,这个时候意志和决心起了决定性作用,德军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英国人再度在防线前饮恨。整个战役中没有一名英军是不能够从正面穿越德军防线。
随着追兵地逼近,汉密尔顿将军被迫率领残余的英军丢弃所有重装备然后绕道山区向北撤退。五天之后,在德军陆军、空军以及饥饿、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退过哈德良长城的不过10来万近乎崩溃的残兵败将。羞愧难当之下,汉密尔顿将军向国王辞去联军总司令一职。次月,这位曾被国人寄以重望的陆军上将在病榻上离开人世。
“这是一场极其血腥的战斗,它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让英国赖以抵抗德国入侵地最后一丝力量在这片平原流失掉了!此后,尽管英**民在乔治五世的领导下奋勇抵抗。但无奈双方实力太过悬殊,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终于倒在德意志的铁蹄之下!”
这是后世史学家们的话,而在那血腥的一天里,有超过5万英联军官兵将怨恨和自己的生命一道留在德军阵地前,而另外10余万人则选择了屈辱的在德军战俘营里继续存活。
1915年5月20日,英格兰全境被德军占领,尽管英格兰人在英王的号召下组织游击队继续抵抗,但这已无法撼动德国人继续向苏格兰进军的脚步。6月的第一天,德军发动了第二次全面进攻,数十万德军士兵在重炮、飞机和坦克地掩护下越过哈德良长城。德国海军在马里湾作出佯动。光荣的g-1空降师则在英军防线后方实施了登陆英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伞将,在如此华丽地进攻演出之下,英国人溃退的背影显得如此无奈和悲哀。
6月10日。经过数月来的积极准备,鲁普雷希**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原德国巴伐利亚王储,摩德纳公主、詹姆斯派英国王位继承人玛利亚特蕾西娅的长子,在伦敦宣布登基成为新英国国王,称罗伯特一世,其子阿尔布雷希特为王位继承人。当天,数千名支持者在伦敦和英格兰各地集会,赞扬新国王“将给英国带来和平与复兴”,然而在往后的许多年里。大部分英国人对这个政府都持不承认和抵触态度,但反抗者无一例外均遭无情的镇压。
当天,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埃及等口国政府宣布承认鲁普雷西特及其新英国政府合法的国家,同时宣布与乔治五世政府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派出代表参加新英王的登基典礼。
随后一个月内,宣布承认鲁普雷西特政权合法的还有意大利、法国、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秘鲁、墨西哥、阿根廷等亚洲和美洲国家。到了1915年底,除了英联邦成员国、各海外殖民地以及其他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已经自愿或者有条件的承认了由德国扶植地新英国政权。
新英国政权成立了,旧英国政权并没有就此放弃抵抗。7月初。德军逼近英国人“最后的堡垒”——奥古斯都堡,英王乔治五世宣布退位,让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爱德华·亚伯特·基斯顿·安德鲁·派翠克·大卫,即爱德华八世。然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继位的爱德华八世却遭到了广泛质疑,这其中包括许多守旧的英国人民,他们拒绝承认一位没有在英国本土加冕的国王,因而在乔治五世退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英国人仍将这位被德国人软禁在怀特岛的前国王奉为君主。至于流亡加拿大渥太华的英国政府,能够掌控的也只是一些忠于旧主地联邦国家和殖民地,对于趁机脱离联邦宣布独立的殖民地和地区只剩下口讨笔伐的份了。
7月3日,在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最后一面圣乔治旗从旗杆上缓缓降下,驻爱尔兰的最后一批英国政府军宣布向爱尔兰独立军投降。至此,由德国政府秘密提供资金装备和军事教官、持续了近半年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以胜利告终。三天后,爱尔兰共和国在都柏林宣布成立,政府由爱尔兰新芬党、爱尔兰共和兄弟党共同执政,爱尔兰共和兄弟党领袖帕特里克皮尔斯出任总统。
7月7日,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共和国等17国宣布承认爱尔兰共和国并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到了7月12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宣布承认爱尔兰新政权,而英国新政府和流亡政府也于7月14日和16日分别承认爱尔兰的独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一称号从此不复存在。
1915年7月10日,奥古斯都堡陷落,乔治五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阶下囚;7月27日,英国本土最后一批正规军士兵停止抵抗,整个英国陷落了!
至此,持续了一年的战争在欧洲平息了!除去那些为失败而哭泣的人,几乎整个欧洲都在欢庆和平,德国首先宣布全国放假三天,而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等国也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庆祝胜利,就连法国、意大利的舆论也以一种积极的论调评价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不过,欧洲的和平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众院发表讲话时沮丧的说道:“一个正义的国度倒下了,天平失去了维衡的砝码!看!欧洲统一的时代为时不远,战争与我们的距离也在拉近!”
在这段讲话中,威尔逊还宣称美国应该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包括提高常备军数量、为海军和陆军制定更新更强的军备计划、放弃孤立主义政策转而全力协助英国流亡政府。这一讲话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多数人则认为欧洲的和平将使得世界局势趋于稳定,经济和发展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内的世界主题。
8月25日,欧洲各国元首和政要汇聚柏林,他们将参加举世瞩目的欧洲和平大会,非欧洲国家也纷纷派出特使,以见证这一历史性会议的盛况。
最新全本:、、、、、、、、、、
这是英王乔治五世的呐喊,这个声音让困顿中的英**民得到极其宝贵的鼓舞。/此外,这位国王还宣布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离开本土,他本人将率军在苏格兰北部的奥古斯都堡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
如此豪情壮志是令人敬佩的,可是乔治五世和他的人民面对的是太过强大的敌人。德军的进展虽不像人们所预言的那样“比切黄油还简单”,但英**民数以万计的性命所换取的不过是稍稍减缓德国人的进军速度。在德国人取得最后的胜利之前,连同王太子爱德华(就是历史上为爱情放弃王位的温莎公爵,这个时候他还不认识那个令他放弃王位的美国女人)在内的多数皇室成员以及内阁大臣、政府要员都转移到了加拿大,流亡政府正在秘密筹建之中。
1915年4月24日,在战线中部投入反击的英军部队彻底被德军包围,歼灭战在两天之后打响,在持续18个小时的激战中,近30英联军官兵死,伤超8万、被俘超过20万人,至此英军全线转入死守。
1915年4月26日,德国第5集团军、第8集团军先后从两翼突破英军防线,数十万装甲部队和步兵实施了大胆的迂回穿插,并于4月28日成功实现两翼合围,此时包括英国陆军中将艾伦比在内的三十二万英军后卫部队被包围,残余主力则在汉密尔顿将军的率领下向北撤退。
5月3日,根据总指挥部的命令,德军集中全力对被围英军发动总攻。在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12公里的区域内,德军炮火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加上德国空军的全力出击,战斗在第二天凌晨便以德军完胜而宣告结束。内外交困的英联军死伤逾十五万,其余则成了德国陆军的俘虏,被围部队中仅有极少数突围而出。
1915年5月7日。又一个让英国人为之哭泣的日子。
晴朗地天空下,那些行进在英格兰北部平原上的人心头却蒙上了一层灰色。这些在中部战役中溃败的英联军士兵散乱不堪而且无心恋战,他们中很多人找不到自己的部队——许多连队或者被歼灭,或者被打散了。这些士兵有的拿着没有弹药的枪支,有的连完整的武器都没有,要命地是他们的统帅汉密尔顿将军根本没有时间来重新整合部队和鼓舞士气。士兵们被告知跟着大部队走,然而这条路究竟通往哪里,没有人告诉他们。
在这晴朗的天气里。德国人的飞机、飞艇,凡是涂着铁十字徽标的任何飞行器对于英国人来说都是恶魔,它们无所顾忌的在天空飞舞,它们肆意忌惮的向地面投弹、扫射,它们让成百上千的英国人曝尸荒野,它们让溃退者的步履更为沉重。
退过谢菲尔德之后,汉密尔顿和他的士兵好歹暂时离开了德国陆基战斗机和攻击机地作战范围。不过,尽管德军地空袭次数大大减少了,但他们仍能够使用远程轰炸机、飞艇和海军舰载机对英军进行轰炸和监视,只要天气允许。德军指挥部就能够牢牢掌握着对方的动向。
德军主力中的大部分都参与到围歼英军后卫部队地战役中。这并不意味着汉密尔顿将军可以带着他的人无忧无虑的撤退,现在他的联军主力仍旧处于非常危险的状态中。后有追兵——从德军两翼抽调的装甲部队和中路组织的骑兵部队如同饿狼般尾随而来,英军此时调派后卫部队进行阻击更像是割肉喂狼。然而这群狼的胃是永远无法填饱的;前有阻截——当初没有调集重兵夺回格里姆斯比此时看来的确是后患无穷地决定,在那里登陆的德军近两个星期以来不断得到增援,马肯森上将麾下从波兰集群和东普鲁士集群调来的部队已经达到6万人之多,这些士兵虽然没有参加法兰西之战,却也多是经历过波兰战役的老兵,而且许多人都是马肯森将军的老部下,相互之间的配合与信任是令人放心的,加上海军两大主力舰队之一的海德里希舰队,阻拦汉密尔顿回到苏格兰的力量足够强大。
在正面战线地德军两翼合围之后,马肯森将军的部队突然从格里姆斯比出击。并在很短的时间内一路向西推进了40余公里,在与英军主力接触之前,其先头部队已经逼近特雷特河畔,这样一来几乎切断了英联军通过平原地带撤往苏格兰的道路。当汉密尔顿将军率部撤退到这里的时候,他们所面对的是一条已经构筑完成的野战防线。除了地雷、铁丝网、堑壕、机枪、大炮和装甲部队之外,英军需要面对的还有众志成城、士气高涨的德军官兵,以及来自海上的炮火和空中支援。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汉密尔顿将军是幸运的,毕竟没有多少人能先后跟德国陆军中最出色的几位指挥官正面交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却是非常不幸的。此时在他面前,勇敢、睿智而且充满信心的马肯森上将正和他的部队一道严阵以待,尽管他们的兵力处于绝对的下风——连同先期登陆的部队总共6万人,其中约有1万人留在格里姆斯比附近严密保护登陆场,留给马肯森将军支配的仅有5万人,而汉密尔顿将军手里尚有42万英联军官兵,其中约有30万是英国本土士兵。
从5月7日上午10点开始,凭着对生存下去的渴望,汉密尔顿的士兵在没有重炮支援的情况下向德军防线进行了一波又一波的进攻,然而面对德军强大的地面火力以及不断从海上飞来的德国舰载机,战斗打到黄昏时分英国人也没能前进一步!
夜幕降临之后,英联军发动了他们在本土的最后一次正面进攻,这次他们投入最后的精锐部队和仅有的一百余门火炮,士兵们甚至是抱着必死之心走上战场的。此时德军无法得到来自空中的掩护,但他们投入了白天并没有参加战斗的一百余辆坦克和装甲车,激烈的战斗一直持续到了黎明,在一些阵地上双方甚至进行了白刃战,这个时候意志和决心起了决定性作用,德军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让英国人再度在防线前饮恨。整个战役中没有一名英军是不能够从正面穿越德军防线。
随着追兵地逼近,汉密尔顿将军被迫率领残余的英军丢弃所有重装备然后绕道山区向北撤退。五天之后,在德军陆军、空军以及饥饿、心理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最终退过哈德良长城的不过10来万近乎崩溃的残兵败将。羞愧难当之下,汉密尔顿将军向国王辞去联军总司令一职。次月,这位曾被国人寄以重望的陆军上将在病榻上离开人世。
“这是一场极其血腥的战斗,它造成的最直接后果就是让英国赖以抵抗德国入侵地最后一丝力量在这片平原流失掉了!此后,尽管英**民在乔治五世的领导下奋勇抵抗。但无奈双方实力太过悬殊,曾经盛极一时的大英帝国终于倒在德意志的铁蹄之下!”
这是后世史学家们的话,而在那血腥的一天里,有超过5万英联军官兵将怨恨和自己的生命一道留在德军阵地前,而另外10余万人则选择了屈辱的在德军战俘营里继续存活。
1915年5月20日,英格兰全境被德军占领,尽管英格兰人在英王的号召下组织游击队继续抵抗,但这已无法撼动德国人继续向苏格兰进军的脚步。6月的第一天,德军发动了第二次全面进攻,数十万德军士兵在重炮、飞机和坦克地掩护下越过哈德良长城。德国海军在马里湾作出佯动。光荣的g-1空降师则在英军防线后方实施了登陆英国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伞将,在如此华丽地进攻演出之下,英国人溃退的背影显得如此无奈和悲哀。
6月10日。经过数月来的积极准备,鲁普雷希**利亚柳特波德斐迪南,原德国巴伐利亚王储,摩德纳公主、詹姆斯派英国王位继承人玛利亚特蕾西娅的长子,在伦敦宣布登基成为新英国国王,称罗伯特一世,其子阿尔布雷希特为王位继承人。当天,数千名支持者在伦敦和英格兰各地集会,赞扬新国王“将给英国带来和平与复兴”,然而在往后的许多年里。大部分英国人对这个政府都持不承认和抵触态度,但反抗者无一例外均遭无情的镇压。
当天,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保加利亚、埃及等口国政府宣布承认鲁普雷西特及其新英国政府合法的国家,同时宣布与乔治五世政府断绝一切外交关系,并派出代表参加新英王的登基典礼。
随后一个月内,宣布承认鲁普雷西特政权合法的还有意大利、法国、希腊、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以及日本、秘鲁、墨西哥、阿根廷等亚洲和美洲国家。到了1915年底,除了英联邦成员国、各海外殖民地以及其他少数国家之外,大多数国家已经自愿或者有条件的承认了由德国扶植地新英国政权。
新英国政权成立了,旧英国政权并没有就此放弃抵抗。7月初。德军逼近英国人“最后的堡垒”——奥古斯都堡,英王乔治五世宣布退位,让位给了自己的儿子爱德华·亚伯特·基斯顿·安德鲁·派翠克·大卫,即爱德华八世。然而,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继位的爱德华八世却遭到了广泛质疑,这其中包括许多守旧的英国人民,他们拒绝承认一位没有在英国本土加冕的国王,因而在乔治五世退位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许多英国人仍将这位被德国人软禁在怀特岛的前国王奉为君主。至于流亡加拿大渥太华的英国政府,能够掌控的也只是一些忠于旧主地联邦国家和殖民地,对于趁机脱离联邦宣布独立的殖民地和地区只剩下口讨笔伐的份了。
7月3日,在爱尔兰的贝尔法斯特,最后一面圣乔治旗从旗杆上缓缓降下,驻爱尔兰的最后一批英国政府军宣布向爱尔兰独立军投降。至此,由德国政府秘密提供资金装备和军事教官、持续了近半年的爱尔兰独立战争以胜利告终。三天后,爱尔兰共和国在都柏林宣布成立,政府由爱尔兰新芬党、爱尔兰共和兄弟党共同执政,爱尔兰共和兄弟党领袖帕特里克皮尔斯出任总统。
7月7日,德国、俄国、奥匈帝国、土耳其共和国等17国宣布承认爱尔兰共和国并与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到了7月12日,包括美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宣布承认爱尔兰新政权,而英国新政府和流亡政府也于7月14日和16日分别承认爱尔兰的独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这一称号从此不复存在。
1915年7月10日,奥古斯都堡陷落,乔治五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的阶下囚;7月27日,英国本土最后一批正规军士兵停止抵抗,整个英国陷落了!
至此,持续了一年的战争在欧洲平息了!除去那些为失败而哭泣的人,几乎整个欧洲都在欢庆和平,德国首先宣布全国放假三天,而奥匈帝国、俄国、土耳其等国也纷纷以各自的方式庆祝胜利,就连法国、意大利的舆论也以一种积极的论调评价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不过,欧洲的和平并不是所有人都希望看到的,美国总统威尔逊在众院发表讲话时沮丧的说道:“一个正义的国度倒下了,天平失去了维衡的砝码!看!欧洲统一的时代为时不远,战争与我们的距离也在拉近!”
在这段讲话中,威尔逊还宣称美国应该做好应对战争的准备,包括提高常备军数量、为海军和陆军制定更新更强的军备计划、放弃孤立主义政策转而全力协助英国流亡政府。这一讲话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但多数人则认为欧洲的和平将使得世界局势趋于稳定,经济和发展将成为未来数十年内的世界主题。
8月25日,欧洲各国元首和政要汇聚柏林,他们将参加举世瞩目的欧洲和平大会,非欧洲国家也纷纷派出特使,以见证这一历史性会议的盛况。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