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胜负(中)
对于黑旗军来说,这样的交换比简直是一场失败,既没有歼灭清军全部,又没有击败英军,最后虽然完整地退出战场,但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接下去的几天之中,双方的前锋却重复着这样的战斗,黑旗军在兵力的劣势被暴露出来。
虽然面对着绝对兵力优势的清军仍然占据主动,但是基本只能击溃或予以重创,清军很快会后退到英日军的后面去,让英日联军来承受黑旗军的攻势。
英日联军与法军的战斗力基本上相当,但是在兵力却占据着太大优势,加上兵力更多的清军在一旁摇旗呐喊,以致于黑旗军很难歼其一部。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黑旗军长期以来的战斗原则,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不得不转变为消耗战斗,双方的前锋展开六七次交战,最后黑旗军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唯一可以值得一提的是,黑旗军在一次短促突击中,成功地把一个英军军官指挥下的印度侦察小队全歼,英军二十三人全军尽没,但是黑旗军也付出了伤亡四十七人的代价,除此之外就只有干脆彻底地歼灭清军两个步营值得一提。
七天交战,黑旗军共伤亡官兵七百余人,英军伤亡三百余人,日军伤亡七八十人,而清军则是承受了黑旗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伤亡加上逃亡已经不下三千人。
只是清军这种低素质部队去得容易,来得也容易,一路北进,已经有很多地方豪强带着自行组织的团练前来投资,都以为英日联军既然出兵,那大局已定,不若借机投效为好。
在黑旗军的后方,也因为这个消息而引发了许多动荡,不少强人都以为局面倒转,黑旗军的未日已经到了,纷纷起事对抗黑旗军,一时间叛军多达百股,总数不下七八千。
即便是已经成为黑旗军稳定根据地的广西,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反复,境内竟然再次出现十数股规模不小的地方武装生事,不过潘鼎新剿办民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再加上黑旗军将领多数是广西人,倒没有生起大*澜。
这一事变的余波也牵连到两湖,湘鄂两省都有人企图学中兴四名臣的榜样,消灭了黑旗军,好为自己混一个王爵,一时间刀光剑影,枪林弹雨,掀起多少烟尘。
但是对于大山严来说,他却朝着一边的宝云总督说道:“我们日本军,愿意承担更重要的使命,但是大英帝国能否在后勤上给予接济?”
对于这支日军来说,在本土作战还勉强可以维持兵站线,但是只要一出国作战,这支军队的后勤永远脱节,即便是到八年后的甲午战争,后勤问题仍然是日军最大的问题。
大山岩作为这支日军的司令官,不得不与香港总督进行交涉:“我们能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对于宝云爵士来说,他的使命与大山岩的要求不谋而合,他就是催促日军加快前进速度。
对于英军来说,一个星期伤亡三百余人的结果尚可以接受,而且英军陆军本来就是以勇敢与无谋、坚强并称的,他们能承担更大的伤亡。
这点伤亡甚至还不如从印度调来的补充兵,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日军的前进速度显然是拖慢了全军的攻击进度。
这支日军所经历的最大战事是西南战争,但是西南战争几乎没有一次数万人规模的长途行军,双方几乎都是以中小单位相互缠斗,更不要远征大陆的后勤保障。
英军对于中国与黑旗军的情报,可以说是一流的,他们更清楚前面有着更艰苦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在几天的战斗中,他们见识过了黑旗军的战斗,虽然依旧有所低估,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到,在前方有着黑旗军的两个精锐战斗兵团和大量欧洲重兵器在等着他们,而他们更愿意让日本人去尝试这一轮的攻击。
大山岩手上只有白石廉三那获得的不精确情报,而且由于部队后勤跟不上,整个部队没有受到黑旗军的重创,到现在为止只伤亡了七八十人,信心很足。
何况任何时代日军指挥官的想象力都是超越其后勤和战术能力的,他们一听说宝云爵士愿意提供所有的帮助,就轻易地做出了承诺:“到现在为止,我们在香港登陆以来共有一个半师团,接近二万人,后继兵团仍在继续登陆,我们愿意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贵军团可愿意担当攻击东莞的使命?”
“东莞?”
“是的,东莞!”
宝云爵士在地图上划出了东莞:“就是这!”
“在这里部署着黑旗军一个主力战斗步兵旅,有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虽然在之前的战役中受到我英国陆军的沉重打击,但是仍然拥有三千五百名士兵和数门火炮,而且可以得到另一个步兵旅的支援!”
“三千五百名?”大山岩相信了盟友提供的数字,他更相信日军的战斗力。
“没有任何问题,一天时间!”
历史上认为大山岩元帅,一直是以勇气和谋略并重的统帅,现在他轻松地作出这个承诺:“一天时间,我军必定攻占东莞!”
而此时部署在东莞的,正是叶成林旅,虽然在之前的战斗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整个旅连同配属单位在内,总兵力接近五千人。
之前的战斗让全旅士兵反而变得斗志高炽,毕竟“乌鸦营”的名号代表着这个部队到达哪里,那里的敌人就会闻风丧胆,就会有不祥的事件降临在他们身上。
而现在这种局面,简直是对于部队荣誉的一种侮辱,正是因为如此,叶成林亲自察看了精心构筑的野战工事,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全旅已经屯积一个半会战份量的弹药!”他向着他的军官嚷话:“钢筋水泥的永备工事修了十三处,接下去就看你们了!”
干部们发出如雷的欢呼:“杀英国人啊!”
他们并不清楚,撞上来的日本人。
...
对于黑旗军来说,这样的交换比简直是一场失败,既没有歼灭清军全部,又没有击败英军,最后虽然完整地退出战场,但这样的结果很难让人接受。
但是接下去的几天之中,双方的前锋却重复着这样的战斗,黑旗军在兵力的劣势被暴露出来。
虽然面对着绝对兵力优势的清军仍然占据主动,但是基本只能击溃或予以重创,清军很快会后退到英日军的后面去,让英日联军来承受黑旗军的攻势。
英日联军与法军的战斗力基本上相当,但是在兵力却占据着太大优势,加上兵力更多的清军在一旁摇旗呐喊,以致于黑旗军很难歼其一部。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黑旗军长期以来的战斗原则,但是在目前的情况下,却不得不转变为消耗战斗,双方的前锋展开六七次交战,最后黑旗军都没有取得满意的结果。
唯一可以值得一提的是,黑旗军在一次短促突击中,成功地把一个英军军官指挥下的印度侦察小队全歼,英军二十三人全军尽没,但是黑旗军也付出了伤亡四十七人的代价,除此之外就只有干脆彻底地歼灭清军两个步营值得一提。
七天交战,黑旗军共伤亡官兵七百余人,英军伤亡三百余人,日军伤亡七八十人,而清军则是承受了黑旗军一轮又一轮的攻击,伤亡加上逃亡已经不下三千人。
只是清军这种低素质部队去得容易,来得也容易,一路北进,已经有很多地方豪强带着自行组织的团练前来投资,都以为英日联军既然出兵,那大局已定,不若借机投效为好。
在黑旗军的后方,也因为这个消息而引发了许多动荡,不少强人都以为局面倒转,黑旗军的未日已经到了,纷纷起事对抗黑旗军,一时间叛军多达百股,总数不下七八千。
即便是已经成为黑旗军稳定根据地的广西,情况也发生了一些反复,境内竟然再次出现十数股规模不小的地方武装生事,不过潘鼎新剿办民团的能力还是很强的,再加上黑旗军将领多数是广西人,倒没有生起大*澜。
这一事变的余波也牵连到两湖,湘鄂两省都有人企图学中兴四名臣的榜样,消灭了黑旗军,好为自己混一个王爵,一时间刀光剑影,枪林弹雨,掀起多少烟尘。
但是对于大山严来说,他却朝着一边的宝云总督说道:“我们日本军,愿意承担更重要的使命,但是大英帝国能否在后勤上给予接济?”
对于这支日军来说,在本土作战还勉强可以维持兵站线,但是只要一出国作战,这支军队的后勤永远脱节,即便是到八年后的甲午战争,后勤问题仍然是日军最大的问题。
大山岩作为这支日军的司令官,不得不与香港总督进行交涉:“我们能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对于宝云爵士来说,他的使命与大山岩的要求不谋而合,他就是催促日军加快前进速度。
对于英军来说,一个星期伤亡三百余人的结果尚可以接受,而且英军陆军本来就是以勇敢与无谋、坚强并称的,他们能承担更大的伤亡。
这点伤亡甚至还不如从印度调来的补充兵,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日军的前进速度显然是拖慢了全军的攻击进度。
这支日军所经历的最大战事是西南战争,但是西南战争几乎没有一次数万人规模的长途行军,双方几乎都是以中小单位相互缠斗,更不要远征大陆的后勤保障。
英军对于中国与黑旗军的情报,可以说是一流的,他们更清楚前面有着更艰苦的战斗在等着他们。
在几天的战斗中,他们见识过了黑旗军的战斗,虽然依旧有所低估,但是他们不得不考虑到,在前方有着黑旗军的两个精锐战斗兵团和大量欧洲重兵器在等着他们,而他们更愿意让日本人去尝试这一轮的攻击。
大山岩手上只有白石廉三那获得的不精确情报,而且由于部队后勤跟不上,整个部队没有受到黑旗军的重创,到现在为止只伤亡了七八十人,信心很足。
何况任何时代日军指挥官的想象力都是超越其后勤和战术能力的,他们一听说宝云爵士愿意提供所有的帮助,就轻易地做出了承诺:“到现在为止,我们在香港登陆以来共有一个半师团,接近二万人,后继兵团仍在继续登陆,我们愿意承担更重要的使命……”
“贵军团可愿意担当攻击东莞的使命?”
“东莞?”
“是的,东莞!”
宝云爵士在地图上划出了东莞:“就是这!”
“在这里部署着黑旗军一个主力战斗步兵旅,有两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营,虽然在之前的战役中受到我英国陆军的沉重打击,但是仍然拥有三千五百名士兵和数门火炮,而且可以得到另一个步兵旅的支援!”
“三千五百名?”大山岩相信了盟友提供的数字,他更相信日军的战斗力。
“没有任何问题,一天时间!”
历史上认为大山岩元帅,一直是以勇气和谋略并重的统帅,现在他轻松地作出这个承诺:“一天时间,我军必定攻占东莞!”
而此时部署在东莞的,正是叶成林旅,虽然在之前的战斗受到了一定的挫折,但是整个旅连同配属单位在内,总兵力接近五千人。
之前的战斗让全旅士兵反而变得斗志高炽,毕竟“乌鸦营”的名号代表着这个部队到达哪里,那里的敌人就会闻风丧胆,就会有不祥的事件降临在他们身上。
而现在这种局面,简直是对于部队荣誉的一种侮辱,正是因为如此,叶成林亲自察看了精心构筑的野战工事,准备给敌人以致命的打击。
“全旅已经屯积一个半会战份量的弹药!”他向着他的军官嚷话:“钢筋水泥的永备工事修了十三处,接下去就看你们了!”
干部们发出如雷的欢呼:“杀英国人啊!”
他们并不清楚,撞上来的日本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