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 溃灭(上)
事实上,湖南防线的总崩溃来得比任何人想象都要早,就在吴大澂下定决心不战而退的时候,王德榜已经诱出了这种味道。
王德榜是黑旗军的手下败将,从北越、琼山、镇南关到桂林,他是一路见证了黑旗军的成功,但是即便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作为楚军名将的声誉不降反减,所统领的兵力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也是成功人士。
因此吴大澂下定了决心,王德榜也同意了先期撤退的决心。
晚清自从曾国藩参照纪效新书建立起湘军来,在行军速度就是有一种稳妥的办法,每日最多行军三十里或四十里,然后就地修筑营寨,以防敌军来攻击,正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很少企图在野战中彻底歼灭敌军--真正担当野战任务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十分野蛮,军纪不佳的部队,如湘军依赖鲍超,淮军依赖程学启,僧王依赖陈国瑞。
这种传统一直遗留到现在的湘军之中,这支部队更是把曾国藩当年的经验当作宝训,每日固定三十里,决不多走一步路,一走完就立即结营自保。
可是王德榜却是决心抛弃这种打算,他一出营就召集亲信:“吴巡抚要率军回长沙,我们立即走,争取走第一个,不要理其它队伍!”
王德榜原来就是全军的后卫,现在把后队转前队,难度并不大,何况王德榜本人还下定了决心:“我们的大炮、粮弹都屯在长沙,现在只有一些笨重的辎重,不要理了,全部负轻粮疾行……”
就在各支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王德榜已经率四千所谓“能战之兵”一路狂奔,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朝着长沙前进,一路抢先征集粮食。
而湘军的主力是在第二天上午才陆续得到了撤回长沙的消息,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生怕黑旗军就这么追击上来。
只是他们一路往回走,却遇到了**烦,王德榜的部队已经先走过了一遍,他以为这些地区既然就要放弃了,不若最后捞上一笔。
抓壮丁的抓壮丁,征集粮草的征集粮草,还有人负责拉走骡子以方便大军回撤,结果把沿路无数村落的资源都搜刮一净。
结果这支万多人的大军在军食上就遇到了困难,更要命的是军中湘乡子弟甚多,出征的时候是抱着万里觅封候的打算,可一回头,大家的军心就散,不少人干脆号衣一解,就拖枪回家了。
一路上这支军队更是遭到了几十次枪击和小规模的袭击,一些小单位损失颇大,但是第二天却有了更坏的兆头。
左路的一个营头居然遇到了大批敌军的袭扰,而且根据对方兵力和武器来看,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起事的会党,而是本乡本土的团练聚集而成了。
这些团练排枪连放,让这个步营折损了四五十人,营官当即派人去联络:“打错了,打错了!我们是官军!我们是官军!”
回答他们的是一排密集的排枪:“我们打的就是你们这些混账官军!”
自从王聪儿收元教起事,团练是大清朝最后的一道防线,绿营、八旗以至湘淮军都有可能有腐朽不堪的一天,只有团练有着生气。这些地主武装和大清朝在利益上一致,他们对于镇压农民武装的起义有着自发的主动。
无论是收元教、太平天国还是捻子,他们几乎无日无夜与团练展开激战,事实上湘军、淮军都是出自团练,由一地的地主武装而跃身成为军事集团。
但是就在今天,就在吴大澂的眼皮底下,却出现了团练公然袭击官军的现象,这就让吴大澂心知不妙,只有加快撤退的速度。
无论如何,这万多人的清军还是整个湖南最强大的一支封建武力,凭借着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硬生生冲出了一道防线。
但是麻烦还在前头,军食无着,平时出面欢迎官军的士绅尽数消失了,即便找到一两个也是冷着脸:“大清朝养你们何用!大清朝养你们何用!”
原来准备着给官军胜利返回的慰劳品,也精心藏了起来,准备用于欢迎黑旗军,但是对于清军来说,最大的麻烦是敌人潮水的攻势。
事实上,他们根本搞不清楚敌人到底是谁,吴大澂只觉得一切都疯了,乡勇、团练、会党在一切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袭击这支脆弱的官军,特别是零星的掉队人员更是成了他们攻击的首要目标。
现在只要一脱离队伍,就注定是死亡的结局,但是这些乡勇、团练、会党往往又会相互攻击,以致于他根本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对于原来行军能力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清军来说,每天遭到几十起甚至上百起的攻击,简直是一场恶梦,有的营头刚一出头就遇到袭击,然后一天只跑了五六公里。
部队的辎重是越来越少,绥巩军原来是大小辎重数百辆,扎营要分散十来个村子才行,现在倒好,辎重越丢越多,兵力越打越少,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现在算是露出了本来面目,竟是所有部队最肉脚的一个。
有什么样的长官就有什么样的部队,吴大澂带的巩绥军实际水平在这种乱战中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原来是十来个村落住不下,现在一个村子都塞不满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一个大院就能把巩绥军塞下了。
越是受到袭击,吴大澂越觉得湖南形势恶劣,非北撤不可--连湘中都糜烂到这种程度,南下湘南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反而越往北行,越有些忠于大清朝的团练、乡勇,只是远火救不了近渴,这些团练、乡勇也是自身难保--他并不明白大部分团练、乡勇的叛乱是在绝望之后的一种发泄。
他既然抱定北撤的决心,任是再多的敌人都挡不住他的决心,在四天之后,吴大澂终于把部队拉回了长沙城。
只不过这支出征时浩浩荡荡的部队,到现在还没和黑旗军开过一枪就近乎于溃灭了。
...
事实上,湖南防线的总崩溃来得比任何人想象都要早,就在吴大澂下定决心不战而退的时候,王德榜已经诱出了这种味道。
王德榜是黑旗军的手下败将,从北越、琼山、镇南关到桂林,他是一路见证了黑旗军的成功,但是即便是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他作为楚军名将的声誉不降反减,所统领的兵力也越来越多,这就说明他在某些方面也是成功人士。
因此吴大澂下定了决心,王德榜也同意了先期撤退的决心。
晚清自从曾国藩参照纪效新书建立起湘军来,在行军速度就是有一种稳妥的办法,每日最多行军三十里或四十里,然后就地修筑营寨,以防敌军来攻击,正所谓“结硬寨,打呆仗”,很少企图在野战中彻底歼灭敌军--真正担当野战任务的,往往是一些被认为十分野蛮,军纪不佳的部队,如湘军依赖鲍超,淮军依赖程学启,僧王依赖陈国瑞。
这种传统一直遗留到现在的湘军之中,这支部队更是把曾国藩当年的经验当作宝训,每日固定三十里,决不多走一步路,一走完就立即结营自保。
可是王德榜却是决心抛弃这种打算,他一出营就召集亲信:“吴巡抚要率军回长沙,我们立即走,争取走第一个,不要理其它队伍!”
王德榜原来就是全军的后卫,现在把后队转前队,难度并不大,何况王德榜本人还下定了决心:“我们的大炮、粮弹都屯在长沙,现在只有一些笨重的辎重,不要理了,全部负轻粮疾行……”
就在各支湘军还没有反应过来之前,王德榜已经率四千所谓“能战之兵”一路狂奔,以日行百里的速度朝着长沙前进,一路抢先征集粮食。
而湘军的主力是在第二天上午才陆续得到了撤回长沙的消息,一个个都垂头丧气,生怕黑旗军就这么追击上来。
只是他们一路往回走,却遇到了**烦,王德榜的部队已经先走过了一遍,他以为这些地区既然就要放弃了,不若最后捞上一笔。
抓壮丁的抓壮丁,征集粮草的征集粮草,还有人负责拉走骡子以方便大军回撤,结果把沿路无数村落的资源都搜刮一净。
结果这支万多人的大军在军食上就遇到了困难,更要命的是军中湘乡子弟甚多,出征的时候是抱着万里觅封候的打算,可一回头,大家的军心就散,不少人干脆号衣一解,就拖枪回家了。
一路上这支军队更是遭到了几十次枪击和小规模的袭击,一些小单位损失颇大,但是第二天却有了更坏的兆头。
左路的一个营头居然遇到了大批敌军的袭扰,而且根据对方兵力和武器来看,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起事的会党,而是本乡本土的团练聚集而成了。
这些团练排枪连放,让这个步营折损了四五十人,营官当即派人去联络:“打错了,打错了!我们是官军!我们是官军!”
回答他们的是一排密集的排枪:“我们打的就是你们这些混账官军!”
自从王聪儿收元教起事,团练是大清朝最后的一道防线,绿营、八旗以至湘淮军都有可能有腐朽不堪的一天,只有团练有着生气。这些地主武装和大清朝在利益上一致,他们对于镇压农民武装的起义有着自发的主动。
无论是收元教、太平天国还是捻子,他们几乎无日无夜与团练展开激战,事实上湘军、淮军都是出自团练,由一地的地主武装而跃身成为军事集团。
但是就在今天,就在吴大澂的眼皮底下,却出现了团练公然袭击官军的现象,这就让吴大澂心知不妙,只有加快撤退的速度。
无论如何,这万多人的清军还是整个湖南最强大的一支封建武力,凭借着兵力和火力上的优势,硬生生冲出了一道防线。
但是麻烦还在前头,军食无着,平时出面欢迎官军的士绅尽数消失了,即便找到一两个也是冷着脸:“大清朝养你们何用!大清朝养你们何用!”
原来准备着给官军胜利返回的慰劳品,也精心藏了起来,准备用于欢迎黑旗军,但是对于清军来说,最大的麻烦是敌人潮水的攻势。
事实上,他们根本搞不清楚敌人到底是谁,吴大澂只觉得一切都疯了,乡勇、团练、会党在一切可能出现或不可能出现的地方袭击这支脆弱的官军,特别是零星的掉队人员更是成了他们攻击的首要目标。
现在只要一脱离队伍,就注定是死亡的结局,但是这些乡勇、团练、会党往往又会相互攻击,以致于他根本弄不清楚是怎么一回事。
不过对于原来行军能力只有三四十公里的清军来说,每天遭到几十起甚至上百起的攻击,简直是一场恶梦,有的营头刚一出头就遇到袭击,然后一天只跑了五六公里。
部队的辎重是越来越少,绥巩军原来是大小辎重数百辆,扎营要分散十来个村子才行,现在倒好,辎重越丢越多,兵力越打越少,这支装备精良的部队现在算是露出了本来面目,竟是所有部队最肉脚的一个。
有什么样的长官就有什么样的部队,吴大澂带的巩绥军实际水平在这种乱战中一下子就暴露出来,原来是十来个村落住不下,现在一个村子都塞不满了,再这么下去的话,说不定一个大院就能把巩绥军塞下了。
越是受到袭击,吴大澂越觉得湖南形势恶劣,非北撤不可--连湘中都糜烂到这种程度,南下湘南岂不是肉包子打狗。
反而越往北行,越有些忠于大清朝的团练、乡勇,只是远火救不了近渴,这些团练、乡勇也是自身难保--他并不明白大部分团练、乡勇的叛乱是在绝望之后的一种发泄。
他既然抱定北撤的决心,任是再多的敌人都挡不住他的决心,在四天之后,吴大澂终于把部队拉回了长沙城。
只不过这支出征时浩浩荡荡的部队,到现在还没和黑旗军开过一枪就近乎于溃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