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焦心似燃烛
太后都算到了,就没算到一点:皇上要求我跟他一起上前线。

听到这个消息,太后冷笑道:“我还真是小看他了,给我来这一手!他以为把你拖去当人质,我就必须死死地替他守住这京城和皇宫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我虽然诧异于皇上的决定,但还没想得太后这么深远,如今听太后一分析,我鼻子发酸,头一阵晕眩,手本能地扶住身边的椅子。

太后揽住我说:“音音,你别怕,他不会得逞的,母后决不会让你去涉险。他若坚持要你随军,那我也跟着去,我女儿在哪里,我就在哪里。这种兵荒马乱的时候,我怎么会和你分开?咱们娘儿俩死也要死在一块儿,京城谁爱守谁守,我只守着我的女儿。”

“母后,我们都不会死的。”我努力安抚着激动的她,却安慰不了自己的凄惶。与其说太后的那个“死”字让我心酸,不如说皇上跟我耍心机更让我心痛。我一心一意替他着想,说我殚精竭虑都不过分,这段日子,他备受煎熬,我又何尝睡过一个好觉?要把这一切都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未免太拔高我,若不是因为他是我弟弟,是年纪小小就不得不承担这场劫难的最大责任人,我不会如此焦心。

由皇上的表现,我想到了以前的那个男人,子孝,虽然离别了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个名字就变得如此疏远。似乎只属于前生地回忆。他的音容笑貌曾把我的心占得满满的,他的负心曾让我痛断肝肠,我以为即使分隔两地,我依然会爱他到永远,可是如今,却在记忆里渐渐模糊,终有一天会彻底遗忘。

所以。何必怪别人无情,我自己。也不过是个无情人罢了。

擦去已经变冷的泪,我向太后破颜而笑:“母后,别担心,我没事的,不管我是留在京城,还是最后不得不随皇上去前线,女儿保证。一定留着这条命,好侍奉母后地晚年。我们不是说好了吗?母后活到一百岁,女儿活到八十岁,然后一起往生。”

太后却只是无言地拍了拍我的肩膀,然后起身就往宫外走。

我忙追上去问:“母后,您去哪儿?”

“你别管。”

“您是不是要去找皇上理论?”

太后眼里怒火直冒:“我不该吗?玩心眼都玩到我头上来了,他还嫩着呢。”

我拦在她面前说:“母后这会儿正在气头上,皇上最近地情况也很糟。每天都烦心事一大堆,焦头乱额的,脾气也不会很好,要是话不投机吵了起来,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还白白伤害了母子情。”

“哼。他真念母子情,不会提出这么荒唐的要求。你一个娇滴滴的女娃,把你带到战场上去,不等于送羊如虎口?匈奴人都是未开化的野蛮人,见了你这样的美人儿,还不想尽办法掳了去。原先我以为他对你有意思,现在看来,还是我们娘俩自作多情了?很好,很好,这才是我养大的好儿子呢。”

正嚷着劝着。宫门外来了一群人。小莲眼尖,马上通报说:“太后。好像是皇上来了。”

太后板着脸往回走,一直走到寝房,直接爬到床上躺了下来,叫人在门口拦住皇上说:“太后心绞痛,不宜见客。”

皇上自然心里有数,一把推开“拦路虎”,嘴里急急地问:“怎么会突然心绞痛呢?太医来了没有。”

我只好走上前道:“已经派人去叫太医了,很快就会到。太后刚昏过去了,现在才清醒了一点,人还很虚弱,皇上就不要进去了。”既然要装病,就要装得像一点,反正这也是跟皇上学地。

皇上再疑惑,也不好硬推开我,只得和我一起走到外间坐下,详细地询问太后的病情。我胡诌了几句,虽未明言,也足以让他明白,太后就是因为听到他要带我去前线才突发心绞痛的。

梁太医很快就赶到了,一面擦汗一面问:“太后现在怎样了?”

“已经醒过来了,你快去给她看看。”

太医进房看诊,我和皇上都跟了进去。帐子掀开,太后的脸色确实不好看,要说病了也说得过去,我再次泛起心酸,太后心绞痛是假,心痛却是真。

梁太医诊脉后,皇上陪着小心问了太后几句话,太后当着一屋子人的面,也不好让他太难堪,到底是皇上,但也客气到让人以为他们只是陌生人的地步。

梁太医在宫里行走了这么多年,早就学会了看人说话,太后说有病,他还敢说“没病”?自然是顺着太后的话头,要她“好生静养,千万不能再动气”,然后开了一堆补药。

送走了梁太医,我催着皇上道:“难为您忙成这样还抽空过来探望母后,我跟母后都很感激,但皇上如今日理万机,实在不宜在此耽搁太久。”

皇上一愣:“姐姐这是在赶我走吗?”无错小说网不跳字。

我勉强挤出笑:“怎么会,我是担心误了皇上的军国大事。”

“能误了?无非就是又吃了败仗,或哪个官员又来献计献策了,都是些纸上谈兵地废话,一点实际用途都没有。”

这回我倒真的笑出来了:“听皇上的口气,好像不怎么着急了呢。有一句话,叫‘债多不急,虱多不痒’,看来确实如此。”

“姐姐取笑我。”

“没有啦,我只是在陈述事实。不过这种心态也不坏,比起急躁。坐立不安,反而要好。”

皇上感慨地说:“我初掌国政,就遇到这么个乱摊子,坏消息一个接一个,最近这段日子,简直就没一件好事。我一开始都给整懵了,也急糊涂了。大臣们又不团结,其中很多人原本就是琰亲王提拔起来的。根本不着急,反正琰亲王当政他们一样受重用,只怕比在我手里还混得好些。我自己没经验,又没个得力助手,自然心浮气躁,会动不动发脾气,甚至杀人。也是被他们逼地。他们表面上恭恭敬敬,其实好多抱着看笑话的心态,我想杀鸡儆猴,让他们有个警戒,以后不敢再小觑我。可是我没想到效果会适得其反,我越是这样,他们越是怀念琰亲王,认为还不如一脚踢开我。让琰亲王当皇帝,反正都是慕容家地天下,肥水也没到流外人田。”

听他这么悲哀地讲起自己的处境,我心里又很替他难过。国难当头,别人都在自寻出路,连我和母后都可以出逃。唯独他,逃无可逃,只能硬着头皮迎上去。

还记得三国时代,曹操率领一百万大军南下,扬言一举灭掉东吴。当时东吴的大臣们也是慌成一团,主降派很快就占了上风,那群人每天劝诱孙权向曹操投降,理由说了几车子,孙权都差点被说动了。最后,还是鲁肃悄悄进言道:“朝堂上人人可降。唯独主公不可降。他们降了。依旧为官做宦,不过换了个主子而已。主公您呢?降了敌国,那儿可有您的容身之地?”

孙权这才醒悟。第二天上朝,当主降派又开始发动攻势的时候,孙权拔出腰间地佩剑一把劈开前面的案角说:“汉贼不两立,孤誓与曹贼决一死战,谁敢再言降,有如此案!”

主降派都是些贪生怕死之人,见孙权如此,哪里还敢放屁。

如今皇上面临地处境比这更不堪,因为想取代他的,不是某异姓“老贼”,而是他的王叔,本来就是皇朝地第二号主子,大臣们也都是他地臣子,只不过把原来的王爷称号改为皇上而已。

但降匈奴就是另外一回事了,在异族统治者手中别想安居乐业,他们也不会给汉人封官。匈奴人一贯是以烧杀掳掠著称地,所以,“朝堂上没人说要降匈奴吧?无错小说网不少字”

“没有,只要不是猪脑子,谁都不会有那样愚蠢地念头。”

“那就好,皇上不如暂时放下另一方面的压力,先全力对付匈奴再说。”

皇上叹了一口气:“问题是,现在连琰亲王和严横的人都找不到,这几天传来的消息都没提到他们。”

我想到了一种可能:“会不会,他们俩真的出事了?”

皇上道:“应该不会,匈奴人好大喜功,如果抓住了或杀了这么重要的人物,肯定会大肆宣扬的。”

这话倒也在理,于是我又升起了新的希望,“琰亲王和严横都不是糊涂人,更不会鼠目寸光,就算琰亲王想取皇上而代之,现在也不是时候。匈奴是我们共同地敌人,怎么样也应该先驱除了匈奴,再关起门来跟皇上分天下吧。要不然,再大的饼子,被别人抢去了,还分分啊。”

皇上摇着头说:“你不懂,等驱除了匈奴,国家安定了,琰亲王再要谋朝篡位就难了,他只能趁乱取事,浑水摸鱼。因为这关系到一个民心问题,老百姓渴望的是安宁,要是刚打完匈奴,好不容易喘口气,他又发动内乱,没人会支持他的。所以我猜,他打算走一步险棋,先坐山观虎斗,借匈奴之手灭掉我。到那时候,虽然半壁江山沦落敌手,但匈奴也大伤了元气,他却养精蓄锐,要是能一鼓作气把匈奴人赶出去,他就成了救百姓于水火的大英雄,我则是无能无德的亡国之君,即使我还活着,也没人拥护我了。”

我想了想说:“您这么分析也没错,可他难道就没想过还有另一种可能?匈奴人近年势不可挡,已经灭掉了北方数国,等他灭掉我们之后,从这里抢去大量地钱财和物资,用这些招兵买马,必然国力大增。琰亲王再养精蓄锐,无论财力和人力到底有限,正好让匈奴各个击破,先占领京城,再掉头占领西京。”

皇上道:“这些话也要琰亲王听得进去才有用啊。”

我趁机提议:“皇上找个人去跟琰亲王谈谈?”

皇上点了点头:“我试试吧,不见得有用。他若铁了心让匈奴先灭我,他再当拯救天下的英雄,谁劝都没有的。”

“现在这种时候,不管有没有用,只要有一星半点希望,都不要放弃。“

“嗯,如果能说服琰亲王跟我合作,一起抗击匈奴,到时候就算要我把这个皇位让给他,也好过落到匈奴人手里。”

我忙道:“这个诺不能轻许,实在没办法了,也只能许他裂土而治,分东西两朝。”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