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间隙,炮手们终于可以坐下来好好放松一下紧张的情绪与紧绷的肌肉,持续以人工为高射的火炮供弹确实是一件费力气的事情,何况身边还弥漫着浓浓的黑烟。所幸的是,在戴上防毒面具之后,人们不会因为这些从特制烟罐和燃烧装置里冒出来的烟雾而受到伤害,而在第一批烟设备原料即将耗尽的时候,舰上的浓烟也逐渐减弱了。
在不知情的对手看来,这艘战舰的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因此,加强进攻是必要而迫切的。
这样的策略,基本上是由德国海军的传奇人物、现任主力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上将一手制定的,因为在古板的德国将领们看来,这样的作战方式是不可思议的——人造烟雾,从来都只在舰队真正需要撤退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这样的想法,张海诺也不是一早就有的,英国海军对圣纳泽尔的冒险袭击激了他的灵感。尽管那一晚上,俾斯麦号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伤,作为舰队司令官和统领海上前线的人物,张海诺最初仿佛猛地吃了一记耳光。他自认为对英国海军有十足的了解,却轻视了英国人的决心和创造力,痛定思痛,他决定就此给英国人换以颜色,这才有了后面“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招数:
为了不让英国人探知俾斯麦号的真实情况,他不惜封锁整个圣纳泽尔港,就连海军官兵和当地驻军也不能轻易出入,再以人造烟雾阻绝英军侦察机的航拍,以大量的帆布遮蔽整个诺曼底船坞,同时驱使从本土调来的德国船工加班加点抢修俾斯麦号在海峡冲刺行动中被鱼雷击中的舷侧。另一方面,德军工程部队按照莱茵演习计划的原本步骤,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于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利用各种船只分段建造“级模型”,并利用持续几天下雨的时机进行组装,真正的德国舰艇则趁着黑夜悄悄流出港口。然后一直在英国侦察机极少光顾的比斯开湾南部隐蔽待机。等到英国护航船队离开直布罗陀地消息传来,张海诺从他完全修复的旗舰“俾斯麦”号下达了第一步的攻击命令……
看着英国舰队一步步掉进自己挖好的“陷阱”,张海诺这时候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一个小小的意外便有可能毁掉他的整个计划,例如英国驱逐舰夜战中射地鱼雷——“格奈森瑙”号的受创就属于计划外的事件,但这恰好增加了它们对英国舰队的诱惑力。也让张海诺率领的“俾斯麦”号加“欧根亲王”号编队提前迫近英国舰队,然后顺势牵起了托维的“牛鼻子”!
随着舰上的防空警报再度响起,张海诺和他的官兵们也集中精神迎接英国舰载机群的新一轮攻击。这一次,托维看来是只是想通过舰队航空兵进一步骚扰“困境”中地德国舰队,十三架舰载机分成三个小编队自后而来。西方人通常视“13”为不吉利的数字,但德国舰队的官兵们显然没有功夫去瞎想这么许多,强大而精准地防空火力很快在舰队易受攻击的侧面构筑了层层火力拦截网。
那些英国飞行员看来也从同伴那里吸取了经验,他们远远绕开了德国舰队火力最密集之处,然后由机群中的贼鸥式战斗/俯冲攻击机从高空俯冲而下。趁着德国舰队火力转移出现的空当,其他鱼雷轰炸机迅转入低空飞行状态并集中从德国舰队右翼动攻击。须臾之间,“贼鸥”们冲到半空便提前拉起。避开德国舰队的炮火迅后撤,第一组看似老迈的“剑鱼”从较远的距离投下鱼雷,然后拉起、转向,像是台上的模特一般刻意吸引观众们的眼球,第三组清一色地“大青花鱼”则高前突,竟冲到距离德国舰队不到3000码的位置投下鱼雷。虽然其中一架立马被德舰炮火打得粉身碎骨,但三枚鱼雷却咕咕的朝“俾斯麦”号飞驰而来!
如此危急的场面德舰官兵们也不是第一次碰见,军官们一面配合着让战舰急转向,一面组织炮手们以小口径机关炮进行水面拦截。仅以单门机关炮截击鱼雷难有效果。但数量多起来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眼看着那一枚枚鱼雷已经迫近到几百码的距离,被机关炮弹激起的水柱也愈的密集了。突然间,海面上猛地腾起一根蘑菇状的白色大水柱:一枚鱼雷在被机关炮弹击中后提前爆炸了!
德舰官兵们来不及庆祝,另外两枚鱼雷仍在以两倍于俾斯麦号最高航地度逼近,而庞大的战舰这时也已经处于高转向当中,在这场度的较量当中,仅凭肉眼很难预测结果,于是。非战斗人员以及大口径副炮战位上的炮手们,这个时候莫不一起祈祷着——为自己,为军舰,为海军,也为国家!
鱼雷终究不是子弹,运动轨迹清晰可见,但在怀着紧张心情的人们看来,每一秒它都前进了好一段距离。此时此刻,人们已经不再关注那些投空了弹的英国飞机。几百双眼睛直直的盯着海面。无比忐忑。舰上的机关炮仍在嘶吼,可另一次爆炸并没有提前到来。看着海面上那醒目的白线,人们地心脏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重装甲保护下地指挥室里。军官们也都聚集到了同一侧。他们地经验再丰富、能力再出色。也无力改变这即将在一瞬间生地事情。当然。他们对于这艘战舰地了解要比一般地舰员多得多。俾斯麦级在设计之初地一项硬指标。就是舷侧装甲能够抵御一枚鱼雷地攻击。而在海峡冲刺行动中。“俾斯麦”号强大地防御也做到了这一点。不过。德**官们并未因此而感觉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地舰队司令早已告诫他们:没有哪一艘战舰拥有完美地防御。“俾斯麦”号最大地弱点便在于它过长地身躯和相对暴露地侧部推动轴——巧合地是。它地对手、英国最新服役地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在这方面也存在相当地隐患。
针对这一弱点。德国海军地高级指挥官们探讨得出地结论。便是在迫不得已地情况下。宁可以“俾斯麦”号腹部去挨鱼雷。也不要让相对脆弱地舰尾去冒这个险。然而真正地战斗有时候根本不会留给人们选择地余地。两枚英国鱼雷偏偏就瞄准了这艘战列舰地尾部。那白色水痕地延长虚线。俨然与舵浆位置相交!
此刻。除了舰长库尔特.霍夫曼。高级军官们依照军衔、职务而分远近前后地站在张海诺地周围。一言不地看着海面。如此情景与气氛。在人们地印象中是非常少有地。这群见惯了血与火地气息地人。似乎忘记了纵贯疆场地傲人经历。突然决定遵从命运地安排。静静等待自己地生或死。
黑色地鱼雷在水面下若隐若现。舰上地德军官兵们可谓众生百态:有地仍坚守战位、操炮射击。有地端着冲锋枪、步枪甚至是用手枪。龇牙咧齿地向海面射击。有地愣愣地不知所措。也有往舰舱内或隐蔽物后面躲地。每个人地表现。可以说都是与他们地思想、性格相符合地。
最后50米。舰上众多枪炮仍然没能打爆第二条鱼雷。转眼之间。决定生死地时刻到来了。两条远远看去齐头并进地鱼雷。实际上仍有好几米地差距。从战舰中前部地位置上看去。前面那枚简直就是“钻”进了舰尾。但舰员们在下一秒并没有看到、听到自己最不愿意地碰上地事情。紧接着。后一枚鱼雷也“钻”进了舰尾。一秒之后。人们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据舰尾地官兵描述。两枚鱼雷几乎是擦着战舰“**”过去地。生与死、胜与负。往往就在这一线之间!
但是,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一个国家命运的,却是偶然背后的“必然”。
在“俾斯麦”号强大的防空火力面前,英国飞行员们再郁闷、再不平,也不敢冲下来用机枪机炮扫射那些欢呼雀跃中的德国舰员。当然,他们也不忘将这艘德国战列舰的最近状况报回给自己的母舰:舰上浓烟仍有,但火势看来已经得到控制,防空舰炮系统基本正常,航未见明显减弱,主炮情况未知!两艘德国战舰的仪表显示,它们此时的度已经达到而在避过所有鱼雷之后,这一度很快降回到了24节——基本与英国舰队的航持平。不过持续的高机动还是延缓了它们西行的步伐,这期间英国舰队也将距离拉近了一些,但还不至于进入舰炮射程,更不用说肉眼视距了。
过了大约20分钟,英国舰队的航空部队卷土重来,托维和他的参谋们似乎觉得没有派遣战斗机前来的必要,这次派出的11架舰载机仍是清一色的轰炸机——空战能力已经大为落后于时代的“贼鸥”现在只算是一款勉强合格的俯冲轰炸机。让英国飞行员们以及他们的后方指挥官大感意外的是,5架bf-109t霍然出现在这片海域并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迅击落2架贼鸥、2架剑鱼,其他英国舰载机自是没命的逃跑,更不用说对德国舰队进行轰炸了。
...
在不知情的对手看来,这艘战舰的火势已经得到了控制,因此,加强进攻是必要而迫切的。
这样的策略,基本上是由德国海军的传奇人物、现任主力舰队司令冯.芬肯施泰因上将一手制定的,因为在古板的德国将领们看来,这样的作战方式是不可思议的——人造烟雾,从来都只在舰队真正需要撤退的时候才会派上用场。
这样的想法,张海诺也不是一早就有的,英国海军对圣纳泽尔的冒险袭击激了他的灵感。尽管那一晚上,俾斯麦号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损伤,作为舰队司令官和统领海上前线的人物,张海诺最初仿佛猛地吃了一记耳光。他自认为对英国海军有十足的了解,却轻视了英国人的决心和创造力,痛定思痛,他决定就此给英国人换以颜色,这才有了后面“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招数:
为了不让英国人探知俾斯麦号的真实情况,他不惜封锁整个圣纳泽尔港,就连海军官兵和当地驻军也不能轻易出入,再以人造烟雾阻绝英军侦察机的航拍,以大量的帆布遮蔽整个诺曼底船坞,同时驱使从本土调来的德国船工加班加点抢修俾斯麦号在海峡冲刺行动中被鱼雷击中的舷侧。另一方面,德军工程部队按照莱茵演习计划的原本步骤,在高度机密的情况下于布雷斯特和圣纳泽尔利用各种船只分段建造“级模型”,并利用持续几天下雨的时机进行组装,真正的德国舰艇则趁着黑夜悄悄流出港口。然后一直在英国侦察机极少光顾的比斯开湾南部隐蔽待机。等到英国护航船队离开直布罗陀地消息传来,张海诺从他完全修复的旗舰“俾斯麦”号下达了第一步的攻击命令……
看着英国舰队一步步掉进自己挖好的“陷阱”,张海诺这时候仍然不敢掉以轻心,一个小小的意外便有可能毁掉他的整个计划,例如英国驱逐舰夜战中射地鱼雷——“格奈森瑙”号的受创就属于计划外的事件,但这恰好增加了它们对英国舰队的诱惑力。也让张海诺率领的“俾斯麦”号加“欧根亲王”号编队提前迫近英国舰队,然后顺势牵起了托维的“牛鼻子”!
随着舰上的防空警报再度响起,张海诺和他的官兵们也集中精神迎接英国舰载机群的新一轮攻击。这一次,托维看来是只是想通过舰队航空兵进一步骚扰“困境”中地德国舰队,十三架舰载机分成三个小编队自后而来。西方人通常视“13”为不吉利的数字,但德国舰队的官兵们显然没有功夫去瞎想这么许多,强大而精准地防空火力很快在舰队易受攻击的侧面构筑了层层火力拦截网。
那些英国飞行员看来也从同伴那里吸取了经验,他们远远绕开了德国舰队火力最密集之处,然后由机群中的贼鸥式战斗/俯冲攻击机从高空俯冲而下。趁着德国舰队火力转移出现的空当,其他鱼雷轰炸机迅转入低空飞行状态并集中从德国舰队右翼动攻击。须臾之间,“贼鸥”们冲到半空便提前拉起。避开德国舰队的炮火迅后撤,第一组看似老迈的“剑鱼”从较远的距离投下鱼雷,然后拉起、转向,像是台上的模特一般刻意吸引观众们的眼球,第三组清一色地“大青花鱼”则高前突,竟冲到距离德国舰队不到3000码的位置投下鱼雷。虽然其中一架立马被德舰炮火打得粉身碎骨,但三枚鱼雷却咕咕的朝“俾斯麦”号飞驰而来!
如此危急的场面德舰官兵们也不是第一次碰见,军官们一面配合着让战舰急转向,一面组织炮手们以小口径机关炮进行水面拦截。仅以单门机关炮截击鱼雷难有效果。但数量多起来的话情况就有所不同了,眼看着那一枚枚鱼雷已经迫近到几百码的距离,被机关炮弹激起的水柱也愈的密集了。突然间,海面上猛地腾起一根蘑菇状的白色大水柱:一枚鱼雷在被机关炮弹击中后提前爆炸了!
德舰官兵们来不及庆祝,另外两枚鱼雷仍在以两倍于俾斯麦号最高航地度逼近,而庞大的战舰这时也已经处于高转向当中,在这场度的较量当中,仅凭肉眼很难预测结果,于是。非战斗人员以及大口径副炮战位上的炮手们,这个时候莫不一起祈祷着——为自己,为军舰,为海军,也为国家!
鱼雷终究不是子弹,运动轨迹清晰可见,但在怀着紧张心情的人们看来,每一秒它都前进了好一段距离。此时此刻,人们已经不再关注那些投空了弹的英国飞机。几百双眼睛直直的盯着海面。无比忐忑。舰上的机关炮仍在嘶吼,可另一次爆炸并没有提前到来。看着海面上那醒目的白线,人们地心脏几乎提到了嗓子眼。
重装甲保护下地指挥室里。军官们也都聚集到了同一侧。他们地经验再丰富、能力再出色。也无力改变这即将在一瞬间生地事情。当然。他们对于这艘战舰地了解要比一般地舰员多得多。俾斯麦级在设计之初地一项硬指标。就是舷侧装甲能够抵御一枚鱼雷地攻击。而在海峡冲刺行动中。“俾斯麦”号强大地防御也做到了这一点。不过。德**官们并未因此而感觉有恃无恐。因为他们地舰队司令早已告诫他们:没有哪一艘战舰拥有完美地防御。“俾斯麦”号最大地弱点便在于它过长地身躯和相对暴露地侧部推动轴——巧合地是。它地对手、英国最新服役地乔治五世级战列舰。在这方面也存在相当地隐患。
针对这一弱点。德国海军地高级指挥官们探讨得出地结论。便是在迫不得已地情况下。宁可以“俾斯麦”号腹部去挨鱼雷。也不要让相对脆弱地舰尾去冒这个险。然而真正地战斗有时候根本不会留给人们选择地余地。两枚英国鱼雷偏偏就瞄准了这艘战列舰地尾部。那白色水痕地延长虚线。俨然与舵浆位置相交!
此刻。除了舰长库尔特.霍夫曼。高级军官们依照军衔、职务而分远近前后地站在张海诺地周围。一言不地看着海面。如此情景与气氛。在人们地印象中是非常少有地。这群见惯了血与火地气息地人。似乎忘记了纵贯疆场地傲人经历。突然决定遵从命运地安排。静静等待自己地生或死。
黑色地鱼雷在水面下若隐若现。舰上地德军官兵们可谓众生百态:有地仍坚守战位、操炮射击。有地端着冲锋枪、步枪甚至是用手枪。龇牙咧齿地向海面射击。有地愣愣地不知所措。也有往舰舱内或隐蔽物后面躲地。每个人地表现。可以说都是与他们地思想、性格相符合地。
最后50米。舰上众多枪炮仍然没能打爆第二条鱼雷。转眼之间。决定生死地时刻到来了。两条远远看去齐头并进地鱼雷。实际上仍有好几米地差距。从战舰中前部地位置上看去。前面那枚简直就是“钻”进了舰尾。但舰员们在下一秒并没有看到、听到自己最不愿意地碰上地事情。紧接着。后一枚鱼雷也“钻”进了舰尾。一秒之后。人们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据舰尾地官兵描述。两枚鱼雷几乎是擦着战舰“**”过去地。生与死、胜与负。往往就在这一线之间!
但是,真正决定一场战争胜负、一个国家命运的,却是偶然背后的“必然”。
在“俾斯麦”号强大的防空火力面前,英国飞行员们再郁闷、再不平,也不敢冲下来用机枪机炮扫射那些欢呼雀跃中的德国舰员。当然,他们也不忘将这艘德国战列舰的最近状况报回给自己的母舰:舰上浓烟仍有,但火势看来已经得到控制,防空舰炮系统基本正常,航未见明显减弱,主炮情况未知!两艘德国战舰的仪表显示,它们此时的度已经达到而在避过所有鱼雷之后,这一度很快降回到了24节——基本与英国舰队的航持平。不过持续的高机动还是延缓了它们西行的步伐,这期间英国舰队也将距离拉近了一些,但还不至于进入舰炮射程,更不用说肉眼视距了。
过了大约20分钟,英国舰队的航空部队卷土重来,托维和他的参谋们似乎觉得没有派遣战斗机前来的必要,这次派出的11架舰载机仍是清一色的轰炸机——空战能力已经大为落后于时代的“贼鸥”现在只算是一款勉强合格的俯冲轰炸机。让英国飞行员们以及他们的后方指挥官大感意外的是,5架bf-109t霍然出现在这片海域并凭借其出色的性能迅击落2架贼鸥、2架剑鱼,其他英国舰载机自是没命的逃跑,更不用说对德国舰队进行轰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