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油茶
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牧民提炼酥油的传统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汁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入糍粑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要用到酥油。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茶叶不仅仅作为饮料存在,它还被当作圣物,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藏民家的积福箱里,收藏着此家历代能够得到的神圣物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茶叶。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茶桶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主客之间的交谈,往往从茶字开始。
喝酥油茶有一套程序:
1、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
2、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倒茶时,茶壶要轻轻摇晃几次,使茶油匀称,壶底不能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3、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面前时,客人端起碗来,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灵。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饮到底,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再喝。
4、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不一日喝完。
注:热情的主人总会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如果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哈达的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达的长短不一,长者l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般是白色的。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说是汉朝张骞出使两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这样一来,藏族部落就以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月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大礼节,所以就直沿用至今。还有—种说法,说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的,当时帛上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
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酥油是每个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
牧民提炼酥油的传统方法比较特殊.先将奶汁加热,然后倒入一种叫做“雪董”的大木桶里(高4尺、直径l尺左右),用力上下抽打,来回数百次,搅得油水分离,上面浮起一层湖黄色的脂肪质,把它舀起来,灌进皮口袋,冷却了便成酥油。一般来说,一头母牛每天可产四五斤奶,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
酥油有多种吃法,主要是打酥油茶喝,也可放入糍粑调和着吃。逢年过节炸果子,也要用到酥油。
酥油茶是藏族群众每日必备的饮品。是西藏高原生活的必需。寒冷的时候可以驱寒;吃肉的时候可以去腻;饥饿的时候可以充饥;困乏的时候可以解乏;瞌睡的时候,还可以清醒头脑。茶叶中含有维生素,可以减轻高原缺少蔬菜带来的损害。茶叶不仅仅作为饮料存在,它还被当作圣物,与经书、珠宝一道,装进每一尊新塑成的佛像体内,并经活佛加持开光,这尊佛像才有灵气。藏民家的积福箱里,收藏着此家历代能够得到的神圣物品,其中最重要的一件就是茶叶。
制作酥油茶时.先将茶叶或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再把茶水倒入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盐,用力将茶桶上下来回抽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主客之间的交谈,往往从茶字开始。
喝酥油茶有一套程序:
1、客人被让坐到藏式方桌边时,主人便拿过一只木碗(或茶杯)放到客人面前。
2、主人或主妇提起酥油茶壶摇晃几下,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倒茶时,茶壶要轻轻摇晃几次,使茶油匀称,壶底不能高过桌面,以示对客人的尊重。刚倒下的酥油茶,客人不马上喝,先和主人聊天。
3、主人再次提过酥油茶壶站到客人面前时,客人端起碗来,用无名指沾茶少许,弹洒三次,奉献给神、龙和地灵。在酥油碗里轻轻地吹一圈,将浮在茶上的油花吹开,然后呷上一口,并赞美道:“这酥油茶打得真好,油和茶分都分不开。”饮茶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饮到底,留一半左右,等主人添上再喝。
4、客人把碗放回桌上,主人再给添满。就这样,边喝边添,一般以喝三碗为吉利,不一日喝完。
注:热情的主人总会将客人的茶碗添满。如果你不想再喝,就不要动它;假如喝了一半,不想再喝了,主人把碗添满,你就摆着。客人准备告辞时,可以连着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里要留点漂油花的茶底。
献哈达
献“哈达”是藏族人民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在西藏,婚丧节庆、迎来送往、拜会尊长、觐见佛像、送别远行等,都有献“哈达”的习惯。献“哈达”是对对方表示纯洁、诚心、忠诚、尊敬的意思。据说,藏民进了寺庙大门,先献一条哈达,然后参拜佛像,到各殿参观,随坐,到离别时,还在自己坐过的座位后边放一条哈达,表示我人虽离去,但我的心还留在这里。“哈达”是一种生丝织品,纺得稀松如网,也有用丝绸为料的。上品“哈达”织有莲花、宝瓶、伞盖、海螺等表示吉祥如意的各种隐花图案。哈达的质料,因经济条件不同而异,但人们并不计较质料的优劣,只要能表达主人的—‘片良好祝愿就行了。哈达的长短不一,长者l至2丈,短者3至5尺。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般是白色的。此外,还有五彩哈达,颜色为蓝、白、黄、绿、红。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是献给菩萨和近亲时做彩箭用的,是最珍贵的礼物。佛教教义解释五彩哈达是菩萨的服装。所以,五彩哈达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才用。献“哈达”的动作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要用双手捧哈达,高举与肩平,然后再平伸向前,弯腰给对方,这时,哈达正与头顶平,这表示对对方尊敬和最大的祝福——吉祥如意。对方以恭敬的姿态用双手平接。对尊者、长辈献哈达时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将哈达捧到座前或足下;对平辈或下属,则可以系在他们的颈上。献哈达在西藏十分普遍,甚至人们互相通信时,也在信封内附上一条小哈达,以示祝福和问候。特别有趣的是,藏民出门时也随身带上几条哈达,以备在途中遇到久别的亲戚、朋友时使用。“哈达”在不同情况下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佳节之日,人们互献哈达,表示祝贺行日愉快,生活幸福;婚礼上呈献哈达,意味着祝愿新婚夫妇恩爱如山、白头偕老;迎宾时奉献哈达,表示一片虔诚、祈祷菩萨保佑;葬礼上献哈达,是表示对死者哀悼和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说法,说是汉朝张骞出使两域路过西藏,向当地的部落首领献帛,古代汉族以帛为贽,象征纯洁无瑕的友谊。这样一来,藏族部落就以为这是一种表示友好、祝福的礼节,而月是从中原兴盛之大邦传来的大礼节,所以就直沿用至今。还有—种说法,说是古代西藏法王八思巴会见元世祖忽必烈后带回西藏的,当时帛上有万里长城图案和“吉祥如意”字样。后来人们又对哈达的由来作了一些宗教方面的解释,说它是仙女身上的飘带,并以它的洁白象征圣洁和至高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