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学伊始,娃子们的劲头都特别足,渐渐也就转入正轨。吴先生的教学也很有意思,真跟私塾差不多,分层次教学,比如说田大康,直接就学唐诗三百,起点非常高。
大部分娃子就只能从最简单的生字开始学,每天十个左右,算术则从一加一开始,先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因为基础太差,再加上平时上天入地淘惯了,娃子们自然有点苦,不过先生手里的教鞭可不含糊,专门打手心,吓得娃子们那些偷懒逃学的念头,刚冒出来就抛到九霄云外。
好在先生时间观念比较强,每天下午三点就放学,给娃子们自由的时间,也能帮着家里干点活;另外,星期六上半天,星期天放假,这才叫娃子们喘口气。
总之,大多数娃子对于学校和先生,都是既敬又爱又怕,这种思想感情,还真够复杂的。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中午回到家,田大康看到奶奶正往盆里泡大黄米。这还是年前蒸豆包的时候留下来两碗,一直没舍得吃。
大黄米的颗粒比小米要大一些,颜色也差不多,不过煮出来的饭是黏的,用来蒸豆包最好。当地人把这种作物叫糜子,以此跟谷子区分开。
“富贵啊,下午不上学吧,去打点苇叶子,晚上包粽子。”李奶奶仔细挑着米里的杂质,最近天天上几遍眼药水,她的眼睛明显好使多了。
“包粽子,快到五月节啦!”田大康连忙看看阳黄历,哈哈,下礼拜一就是端午节。那时候不知道端午节还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系,小娃子们就盼着过年过节,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一口吃的。
哪怕日子再穷,年啊节啊啥的也得应应景,杨白劳过年还打回二斤面包饺子呢。
东北这嘎达因为不产江米和竹叶,所以包粽子就用大黄米和苇叶子,还有用苞米叶子的,也能凑合,就算是因地制宜吧。
五月节最大的盼头就是粽子和鸡蛋,所以田大康一听奶奶这么说,立刻腰杆一挺,喊了一声:“是,保证完成任务!”
扒拉一口饭,田大康就着急忙慌往外跑,跑到当院又跑回来:“嘿嘿,明明你去不去啊?”按理说上苇塘子,不应该领她,可是田大康心里又有点不忍。
明明痛痛快快答应一声,就摸索着下地:“球球,把鞋拿来。”
球球还真听话,乐颠颠把鞋叼到她的手上,看得田大康这个羡慕啊:刘老六,俺跟你没完——
出了屋,黑妞又当起导盲犬,田大康站在道上一吆喝,就跑来四五个娃子,都挎着小筐,看来大伙目标一致。
“富贵哥,俺们也要去——”后边又跑出来一帮光腚娃娃,不过他们太小,去苇塘子有点危险,据说有时候还能看到野狼出没呢。
最后,二牤子、三光子、四喜子和七仙女加入到队伍里面,一共六个人,出了村子往南走,走上三四里,就是苇塘子了。
看着明明一手领着黑妞,一手拉着七仙女,蹦蹦跳跳的,二牤子就小声嘀咕:“富贵哥,明明眼神不好,你咋还把她领来了呢?”
田大康抓抓后脑勺:“俺就是怕她憋得慌——”
“富贵哥,你对明明这么好,是不是想长大娶她当媳妇?”三光子笑嘻嘻地说。
“别瞎说,明明是俺妹。”田大康擂了他一拳。
闹闹哄哄,洒下一路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苇塘子,放眼望去,前面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芦苇,小风一吹,就跟绿色的海洋一般。不时有一些水鸟冲天而起,向远处飞去。
这片苇塘子极大,等到了冬天,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这割苇子苫房;前两年还有编苇帘子卖的,这两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没人敢了,大多数都烂在地里。
“野鸭子啊,这要是逮住一只炖上——”四喜子留着口水,开始幻想。
“别想美事了,明明,你跟七仙女就在这边上玩,别忘了采点马莲叶缠粽子,俺们四个进去割苇叶子。”田大康吆喝一声,就带头冲进一人高的芦苇荡。
置身于芦苇荡,四周碧绿一片,叫人顿生天地苍茫之感,越感觉到自个的渺小。芦苇荡里面一个水泡子连着一个水泡子,星罗棋布,根本就没有路径,只能弯弯绕,从水泡子边慢慢前进。
田大康他们几个虽然胆大,但是也不敢走太深,要是在这大苇塘里面转晕了,那就别想转出去。前两年,屯里有个半大小子,就陷进苇塘里,再也没走出来。
“行了,就在这割吧。”田大康放下土篮子,抄起剪子,咔嚓咔嚓,挑着宽阔的苇叶子剪起来,一阵阵芦苇的清香就开始往鼻子里钻。
对于半大小子来说,剪苇叶子根本就不算活,一边玩一边就干了,不大一会,几个筐里就满了,估计全屯子都够用了,毕竟家家都没多少米,能包多少啊。
“嘿嘿,不能白来一趟啊,看这个——”田大康在书包里面鼓捣一阵,拿出一块木头片,上面缠着一圈圈细线,还有两个亮闪闪的鱼钩。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缝衣服的针弯成的,和标准的鱼钩相比,就是没有倒须。
“钓鱼啊——”那小哥几个乐坏了,顿时对田大康佩服得五体投地。
田大康把鱼线鱼钩解下来,二牤子早就找了两根柳条棍子,把线系在棍头,这也不是正宗的鱼线,就是纳鞋底用的麻线搓成的。
“把这个拴上。”田大康又掏出两根鹅毛翎,是翅膀上的长羽,用来充当浮漂,最后又从小瓶里倒出一根蚯蚓,掐出两段,穿到鱼钩上。
找了一个大水泡子,小哥四个坐在旁边开始钓鱼,八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里的鹅毛翎。
“动了,富贵哥,赶紧拉弦——”四喜子急得啊,都赶上拉地雷紧张了。
“别忙,小鱼一般都先试探两下——”田大康说到这,向上猛地一抬柳条棍子,只见一条银光闪闪的鲫瓜子被提出水面。
“好啊——”另外三个小兄弟齐声叫好。可是那条鲫瓜子在空中扑棱几下,又重新落到水里,看来鱼钩没有倒须,就是不怎么好用。
“没关系,再来。”田大康不急不恼,一边钓一边跟二牤子他们传授经验,果然,很快就又拎上来一条,足有一两多。
三光子在岸边用手挖了一个小坑,又捧满水,然后喜滋滋地把鱼放到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钓上来的越来越多,而且个头都不小,还有一条半斤多沉的鲇鱼呢。
“扑棱棱——”身边的芦苇塘一阵摇荡,只见一只野鸭子忽闪着翅膀飞过去,不过飞的不高,一只膀子耷拉着,看样子是受伤了。
“追——”四喜子嗷得一声蹿出去,二牤子和三光子也红眼了,紧跟上去。田大康愣了一下,也只好把手里的柳条往地上一插,然后也在后面撵。
很快,四个小娃子就消失在无边的芦苇荡中。
(第二更)
...
大部分娃子就只能从最简单的生字开始学,每天十个左右,算术则从一加一开始,先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因为基础太差,再加上平时上天入地淘惯了,娃子们自然有点苦,不过先生手里的教鞭可不含糊,专门打手心,吓得娃子们那些偷懒逃学的念头,刚冒出来就抛到九霄云外。
好在先生时间观念比较强,每天下午三点就放学,给娃子们自由的时间,也能帮着家里干点活;另外,星期六上半天,星期天放假,这才叫娃子们喘口气。
总之,大多数娃子对于学校和先生,都是既敬又爱又怕,这种思想感情,还真够复杂的。
好不容易盼到星期六,中午回到家,田大康看到奶奶正往盆里泡大黄米。这还是年前蒸豆包的时候留下来两碗,一直没舍得吃。
大黄米的颗粒比小米要大一些,颜色也差不多,不过煮出来的饭是黏的,用来蒸豆包最好。当地人把这种作物叫糜子,以此跟谷子区分开。
“富贵啊,下午不上学吧,去打点苇叶子,晚上包粽子。”李奶奶仔细挑着米里的杂质,最近天天上几遍眼药水,她的眼睛明显好使多了。
“包粽子,快到五月节啦!”田大康连忙看看阳黄历,哈哈,下礼拜一就是端午节。那时候不知道端午节还跟爱国诗人屈原有关系,小娃子们就盼着过年过节,不为别的,就为了那一口吃的。
哪怕日子再穷,年啊节啊啥的也得应应景,杨白劳过年还打回二斤面包饺子呢。
东北这嘎达因为不产江米和竹叶,所以包粽子就用大黄米和苇叶子,还有用苞米叶子的,也能凑合,就算是因地制宜吧。
五月节最大的盼头就是粽子和鸡蛋,所以田大康一听奶奶这么说,立刻腰杆一挺,喊了一声:“是,保证完成任务!”
扒拉一口饭,田大康就着急忙慌往外跑,跑到当院又跑回来:“嘿嘿,明明你去不去啊?”按理说上苇塘子,不应该领她,可是田大康心里又有点不忍。
明明痛痛快快答应一声,就摸索着下地:“球球,把鞋拿来。”
球球还真听话,乐颠颠把鞋叼到她的手上,看得田大康这个羡慕啊:刘老六,俺跟你没完——
出了屋,黑妞又当起导盲犬,田大康站在道上一吆喝,就跑来四五个娃子,都挎着小筐,看来大伙目标一致。
“富贵哥,俺们也要去——”后边又跑出来一帮光腚娃娃,不过他们太小,去苇塘子有点危险,据说有时候还能看到野狼出没呢。
最后,二牤子、三光子、四喜子和七仙女加入到队伍里面,一共六个人,出了村子往南走,走上三四里,就是苇塘子了。
看着明明一手领着黑妞,一手拉着七仙女,蹦蹦跳跳的,二牤子就小声嘀咕:“富贵哥,明明眼神不好,你咋还把她领来了呢?”
田大康抓抓后脑勺:“俺就是怕她憋得慌——”
“富贵哥,你对明明这么好,是不是想长大娶她当媳妇?”三光子笑嘻嘻地说。
“别瞎说,明明是俺妹。”田大康擂了他一拳。
闹闹哄哄,洒下一路欢声笑语,很快就到了苇塘子,放眼望去,前面是一望无际碧绿的芦苇,小风一吹,就跟绿色的海洋一般。不时有一些水鸟冲天而起,向远处飞去。
这片苇塘子极大,等到了冬天,十里八村的人都来这割苇子苫房;前两年还有编苇帘子卖的,这两年割资本主义尾巴,也就没人敢了,大多数都烂在地里。
“野鸭子啊,这要是逮住一只炖上——”四喜子留着口水,开始幻想。
“别想美事了,明明,你跟七仙女就在这边上玩,别忘了采点马莲叶缠粽子,俺们四个进去割苇叶子。”田大康吆喝一声,就带头冲进一人高的芦苇荡。
置身于芦苇荡,四周碧绿一片,叫人顿生天地苍茫之感,越感觉到自个的渺小。芦苇荡里面一个水泡子连着一个水泡子,星罗棋布,根本就没有路径,只能弯弯绕,从水泡子边慢慢前进。
田大康他们几个虽然胆大,但是也不敢走太深,要是在这大苇塘里面转晕了,那就别想转出去。前两年,屯里有个半大小子,就陷进苇塘里,再也没走出来。
“行了,就在这割吧。”田大康放下土篮子,抄起剪子,咔嚓咔嚓,挑着宽阔的苇叶子剪起来,一阵阵芦苇的清香就开始往鼻子里钻。
对于半大小子来说,剪苇叶子根本就不算活,一边玩一边就干了,不大一会,几个筐里就满了,估计全屯子都够用了,毕竟家家都没多少米,能包多少啊。
“嘿嘿,不能白来一趟啊,看这个——”田大康在书包里面鼓捣一阵,拿出一块木头片,上面缠着一圈圈细线,还有两个亮闪闪的鱼钩。仔细一看,原来是用缝衣服的针弯成的,和标准的鱼钩相比,就是没有倒须。
“钓鱼啊——”那小哥几个乐坏了,顿时对田大康佩服得五体投地。
田大康把鱼线鱼钩解下来,二牤子早就找了两根柳条棍子,把线系在棍头,这也不是正宗的鱼线,就是纳鞋底用的麻线搓成的。
“把这个拴上。”田大康又掏出两根鹅毛翎,是翅膀上的长羽,用来充当浮漂,最后又从小瓶里倒出一根蚯蚓,掐出两段,穿到鱼钩上。
找了一个大水泡子,小哥四个坐在旁边开始钓鱼,八只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水里的鹅毛翎。
“动了,富贵哥,赶紧拉弦——”四喜子急得啊,都赶上拉地雷紧张了。
“别忙,小鱼一般都先试探两下——”田大康说到这,向上猛地一抬柳条棍子,只见一条银光闪闪的鲫瓜子被提出水面。
“好啊——”另外三个小兄弟齐声叫好。可是那条鲫瓜子在空中扑棱几下,又重新落到水里,看来鱼钩没有倒须,就是不怎么好用。
“没关系,再来。”田大康不急不恼,一边钓一边跟二牤子他们传授经验,果然,很快就又拎上来一条,足有一两多。
三光子在岸边用手挖了一个小坑,又捧满水,然后喜滋滋地把鱼放到里面。随着时间的推移,钓上来的越来越多,而且个头都不小,还有一条半斤多沉的鲇鱼呢。
“扑棱棱——”身边的芦苇塘一阵摇荡,只见一只野鸭子忽闪着翅膀飞过去,不过飞的不高,一只膀子耷拉着,看样子是受伤了。
“追——”四喜子嗷得一声蹿出去,二牤子和三光子也红眼了,紧跟上去。田大康愣了一下,也只好把手里的柳条往地上一插,然后也在后面撵。
很快,四个小娃子就消失在无边的芦苇荡中。
(第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