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十日,王斗与陈永福大军从龙门出发,路过关陵祭拜了关羽祠庙后,全军到达洛水南岸。
洛水宽广,往日需要渡船,不过现在正值腊月,天寒地冻,河面都结了冰,不需渡船也可过。当然需要选择冰面厚些的地方过去,毕竟舜乡军一些火炮及辎重颇为沉重。
到了河边,江风更猛,寒意逼人,可以看到从周边一些州县逃亡进洛阳的士绅百姓不断过河。很多人乘坐马拉大冰车,风驰电掣般从冰面而过。
“洛河原有桥……”
说话的是秦轶,他高瘦的身上穿着一件鸳鸯战袄,头戴八瓣帽儿铁尖盔,身披红棉翻羊毛大氅。大氅上有帽子,可以罩在头上遮蔽风雨,打扮与普通的舜乡军没什么两样,只有腰牌与盔缨有所区别。
舜乡军中所有的赞画文吏,同样要身着军服,并不可平常文人打扮,意示舜乡军整体规划如一的制度。
秦轶官话说得很标准,只带一些河南南阳口音。进入舜乡军后,他也不断在学习,毕竟舜乡军的参谋赞画与此时的军师很有区别。不是简单谋略便可,还要懂得军中火力战力配置,后勤,军队训练等种种方面,往日单程的文人空谈可不行。
而且舜乡军的高识字率,也使进入的文人难有鹤立鸡群之感。进入舜乡军这一年多来,秦轶收获很多,从这只军队身上,他感觉自己学学到很多东西。此次随军出战,他更有了自己的思考,似乎更可用全局眼光俯瞰苍生大地。
“隋朝洛阳有天津桥,原为浮桥,隋末为李密焚毁。唐初原址重建,改为石桥,仍称天津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时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天上弯月,河水粼粼,便为天津晓月。洛阳古八大景之一。”
秦轶的声音带着罔然:“天津桥历经数百年,可叹宋末金虏与鞑虏连番入寇,这天津桥最终毁于战火。此后数百年,洛水河上再无石桥,车马过河。皆靠渡船。”
温方亮,高史银,赵瑄诸人策在马上,正对岸那边宏伟的洛阳城指指点点,作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状。寒风撩起他们的披风大氅,可谓意气风发时。
听了秦轶的话,赵瑄佩服地道:“秦赞画好学问,这洛阳典故,懂得这么多。”
高史银却骂了一声:“狗日的金虏与鞑虏。害得我大军过河却要踏冰,真是罪孽深重。”
在几人身后,高寻也策于马上,眺望对面的洛阳城,耳听秦轶之言,再听高史银等人话语,似乎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这个时代,是男儿大有为之时,他虽然升任到新军千总,不过在舜乡军中仍声名不显。不过高寻相信自己。定可在这时代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相信自己。
王斗与陈永福策马于众将之前,听着秦轶的话语,眼望对面那座壮丽巍峨的城池。同样感慨良多。
陈永福看着对面城池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对王斗说道:“犬子与贵军李光衡,温达兴两位千总己先期过河,他们传来情报,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与罗泰己经在南关外迎接等待。王兵备的意思,我们大军先在东门外驻扎,待挑选个吉日,我大军再进入洛阳。”
他脸上露出笑容:“汝州一战,流贼丧胆,洛阳军民大振,眼下流贼大军压境,城内人心惶惶。王兵备用意,也是鼓舞人心之用。”
王斗道:“这全靠陈军门奋勇杀敌,才有汝州大捷。”
陈永福摇头:“自家事自家知,若没有王将军,汝州能否报捷,真的难说。”
他感慨道:“自开封过来,本将欠王将军颇多,可惜王将军不是河南将兵,不能在当地久留……也罢,往后只要王将军前来河南,我陈永福的府邸,大门永远为将军敞开。”
这个老将感叹良多,汝州之战,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大大的功劳,未来升赏自不用说。就是实在的好处,汝州战后也所得甚多。陈永福盘算以后可以扩展自己的军力。
与舜乡军并肩杀敌的日子,陈永福也在日夜揣摩如何仿效舜乡军练兵,并希望王斗能留些经验丰富的老军,作为前锋营的指导教官。陈永福这个请求,王斗还在考虑其中利弊之处。
其实舜乡军成名来,特别是去年各镇总兵前往东路观摩后。不但各镇纷纷仿效舜乡军练兵,便是舜乡军大小将官,从军官到普通士兵,或明或暗,都不断有人前来挖角,许下种种丰厚的酬金好处。
只是因为东路安稳的环境,良好的上进平台,还有严酷的惩罚措施,还没出现跳角的情况。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将兵挨不过对方短暂的诱惑,跳槽到别处去。
“听闻东路设立讲武堂,犬子也算伶俐,希望将军给个名额,让犬子进讲武堂磨练几年……”
……
陈永福的话说到这里,洛阳城前来迎接的官员己到,他也立时住口,与王斗一起指挥大军过河。有本地人氏向导,洛水何处冰厚,河处冰薄,王斗等人心中有数,因此大军过河顺利。
到了北岸的南关码头,王斗等人一上岸,不由吃了一惊,只见码头边,河岸边,还有码头进去的街道上,密密麻麻围满了迎接或是围观的民众。
看到舜乡军与前锋营不断上岸,那些威武的铁甲大军,特别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现身后,岸上一片的惊叹与啧啧称奇声。还有那一千多辆马车,各人都道:“没见过官兵有这么多车马的。”
民众太热情了,让王斗等人保持低调都不行。岸上肯定有闯军的细作,这人马不断上岸,想必舜乡军与前锋营的军力武力都会落在这些人眼中,却不好驱赶围观的民众。
王斗与陈永福上岸后,码头上鼓乐齐鸣,鞭炮炸响,岸上等待的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还有河南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等数十个大小官员迎了上来,如此高规模的迎接队伍,体现了洛阳军民对这只救援部队的重识。
一番寒暄后。大军往南关而去,洛阳有东、西、南、北四关,这四个小城池护住洛阳主城。李光衡与温达兴己经先期到达南关之下,不过依洛阳官员的安排,这只大军先期驻扎在东关外的迎恩寺与白马寺之间。
从码头一直到南关。再到洛阳主城,都是居民繁盛之处,店铺鳞次栉比。王斗等人沿官道与街道一路行去,不说路旁满是围观的人群,不断还有民众闻风赶来,都想看看这只汝州大捷后的联合部队英姿。
王斗骑在马上不断拱手,他身着御赐的盔甲,其实是一副明光铠,每一片甲叶都是精良无比,特别胸前两个闪亮的护心镜。象奶罩一样一左一右护在胸前,使王斗看起来有如天神下凡,引来一片的啧啧之声。
围观民众皆道:“有王将军与陈总兵到达,这洛阳定万无一失。”
到达南关之前,首先出现的是一道“拦马墙”,“拦马墙”约有一丈,墙前挖有壕沟,引瀍水入壕。这是洛阳第一道防线,可阻挡对方骑兵接近,迫使他们下马作战。
依洛阳当地官员说。围绕洛阳城的这道“拦马墙”,周长有二十三里多,只在某些官道上开些寨门。过了东、西、南、北四关,离洛阳主城墙三十步。便是深深的护城河,同样引瀍水或是洛水入壕。
护城河内侧,一样有一道高一丈的“拦马墙”,如此形成严密立体的护务体系。
其实大明的城池皆是深厚,防守严密,关键在于防守的人。
南关不大。离洛阳城约有二里,原来这里防守的是一个把总,不过河南总兵王绍禹等人到达后,这南关,还有洛阳南门,己经由开封游击罗泰接手。
到了这里,洛阳城看得更清楚,其实洛阳城大小与汝州差不多,不过城池更高更厚,一色青砖包砌的城墙,墙高怕有四丈多。让王斗印象深刻的是城门上雄伟的阙楼,还有城墙上众多的垛口与马面。
依当地官员说,洛阳城一共有马面三十九座,马面上均有了望敌情的敌楼。那些马面每座间距数十步,攻城的敌人均处于城上武器的杀伤范围之内,形成正面及两侧的交叉火力网。
城池四角还有角台与角楼,视野广阔,可监控与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攻之敌。四座城门又筑有瓮城,使得洛阳城坚固无比。如果守军稍稍用心些,城池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崇祯八年那场仗就是如此,高迎祥领十几万大军攻打洛阳城,多日不能攻破。历史上这次李自成攻打洛阳,因城池坚固,也是血战多日,要不是守军哗变,李自成怕一年也攻不下洛阳城。宁武关比洛阳城简陋多,因守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集中优势兵力,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才堪堪攻破,一度还准备放弃。
想到这里,王斗看了一眼眼前的河南总兵官王绍禹,还有游击罗泰与刘有义二人,此时这三人正以嫉妒之极的眼光看着自己与陈永福二人。
王斗心下暗叹,明末文人多饭桶,武人也好不到哪去,从九边各镇军阀到南明各将,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国家的元气,就在他们内斗中耗尽。
文人当国,国家不幸,武人当国,国家同样不幸,只可惜了人民百姓,多灾多难。
……
依安排,到了南关后,舜乡军与前锋营又开往东关一带,在瀍水与洛水旁安营扎寨,准备午饭。
兵备王胤昌等文武官员,则在南关署衙招待王斗与陈永福二人,酒宴很丰盛,还有乐姬助兴。想起洛阳周边那些吃树皮,吃草根的灾民流民,王斗不由暗暗摇头,百姓己是死人相弃,这些官将还如此荒淫糜烂。
宴中王胤昌与河南府知府亢孟桧对王斗与陈永福赞不绝口,连称他们是国之栋梁,汝州之捷,可谓是军民振奋,连福王听了都是大悦,称几日后王斗等人进城,福王有意召见宴请。
陈永福大喜,听了这个消息,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更是流露出又羡又妒的神情。
他们大军于月初到达洛阳时,先期除了总兵王绍禹外,刘见义与罗泰二人的军马,还被拒在洛阳城东关外不得进城。王绍禹再三请求,福王才勉强将刘、罗二人的军马放进城中,协守二门。召见宴请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没想到王斗与陈永福二人一到,福王却是如此礼遇。这样厚此薄彼,怎么不让三人嫉妒非常?
虽说几日后的宴请,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同样陪同召见,不过却是托王斗等人的福,让王绍禹等人心下非常不舒服。
午宴过后,王斗与陈永福告辞出来,陈永福恨恨骂了声:“一众鼠辈,打仗不行,排斥争利倒有一手。”
方才在宴中并不怎么愉快,王绍禹、刘见义几人阴阳怪气,不时的冷嘲热讽,怎么听怎么不舒服,王斗还好,陈永福却差点忍不住跳出来。
此时文人势力大大减弱,王胤昌与亢孟桧身为兵备与知府,对那些武人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却没有办法,特别在大兵将要压境的情况下,只能尽力调解。
老实说刘见义几人并不给他这个兵备什么面子,一场接风宴差点闹个不欢而散,王胤昌除在心中骂几句:“这些武人越来越飞扬跋扈”,余者又有什么办法?
由一个官员带路,王斗与陈永福领着自己的护卫向东关而去,王胤昌己经言明,明天他还会亲自带领洛阳一些官员乡绅到二人军营中拜访劳军,向他们传授面见福王之事。
洛阳的冬天很冷,地上微微有一些积雪,却是不厚,然寒风一阵一阵的吹来,冷寒刺骨。
王斗骑在马上,听陈永福在身旁骂骂咧咧,骂刘见义等人无能善妒,见不得自己立功,和这些人共事同僚,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汝州之战后的好心情,都被他们破坏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洛水宽广,往日需要渡船,不过现在正值腊月,天寒地冻,河面都结了冰,不需渡船也可过。当然需要选择冰面厚些的地方过去,毕竟舜乡军一些火炮及辎重颇为沉重。
到了河边,江风更猛,寒意逼人,可以看到从周边一些州县逃亡进洛阳的士绅百姓不断过河。很多人乘坐马拉大冰车,风驰电掣般从冰面而过。
“洛河原有桥……”
说话的是秦轶,他高瘦的身上穿着一件鸳鸯战袄,头戴八瓣帽儿铁尖盔,身披红棉翻羊毛大氅。大氅上有帽子,可以罩在头上遮蔽风雨,打扮与普通的舜乡军没什么两样,只有腰牌与盔缨有所区别。
舜乡军中所有的赞画文吏,同样要身着军服,并不可平常文人打扮,意示舜乡军整体规划如一的制度。
秦轶官话说得很标准,只带一些河南南阳口音。进入舜乡军后,他也不断在学习,毕竟舜乡军的参谋赞画与此时的军师很有区别。不是简单谋略便可,还要懂得军中火力战力配置,后勤,军队训练等种种方面,往日单程的文人空谈可不行。
而且舜乡军的高识字率,也使进入的文人难有鹤立鸡群之感。进入舜乡军这一年多来,秦轶收获很多,从这只军队身上,他感觉自己学学到很多东西。此次随军出战,他更有了自己的思考,似乎更可用全局眼光俯瞰苍生大地。
“隋朝洛阳有天津桥,原为浮桥,隋末为李密焚毁。唐初原址重建,改为石桥,仍称天津桥,桥上有四角亭。桥头有酒楼。时行人车马熙熙攘攘,络绎不绝。天上弯月,河水粼粼,便为天津晓月。洛阳古八大景之一。”
秦轶的声音带着罔然:“天津桥历经数百年,可叹宋末金虏与鞑虏连番入寇,这天津桥最终毁于战火。此后数百年,洛水河上再无石桥,车马过河。皆靠渡船。”
温方亮,高史银,赵瑄诸人策在马上,正对岸那边宏伟的洛阳城指指点点,作激昂文字,指点江山状。寒风撩起他们的披风大氅,可谓意气风发时。
听了秦轶的话,赵瑄佩服地道:“秦赞画好学问,这洛阳典故,懂得这么多。”
高史银却骂了一声:“狗日的金虏与鞑虏。害得我大军过河却要踏冰,真是罪孽深重。”
在几人身后,高寻也策于马上,眺望对面的洛阳城,耳听秦轶之言,再听高史银等人话语,似乎一股历史的沧桑感迎面而来。
这个时代,是男儿大有为之时,他虽然升任到新军千总,不过在舜乡军中仍声名不显。不过高寻相信自己。定可在这时代干出一番大事业来,他相信自己。
王斗与陈永福策马于众将之前,听着秦轶的话语,眼望对面那座壮丽巍峨的城池。同样感慨良多。
陈永福看着对面城池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良久,他对王斗说道:“犬子与贵军李光衡,温达兴两位千总己先期过河,他们传来情报,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与罗泰己经在南关外迎接等待。王兵备的意思,我们大军先在东门外驻扎,待挑选个吉日,我大军再进入洛阳。”
他脸上露出笑容:“汝州一战,流贼丧胆,洛阳军民大振,眼下流贼大军压境,城内人心惶惶。王兵备用意,也是鼓舞人心之用。”
王斗道:“这全靠陈军门奋勇杀敌,才有汝州大捷。”
陈永福摇头:“自家事自家知,若没有王将军,汝州能否报捷,真的难说。”
他感慨道:“自开封过来,本将欠王将军颇多,可惜王将军不是河南将兵,不能在当地久留……也罢,往后只要王将军前来河南,我陈永福的府邸,大门永远为将军敞开。”
这个老将感叹良多,汝州之战,不费吹灰之力就得到大大的功劳,未来升赏自不用说。就是实在的好处,汝州战后也所得甚多。陈永福盘算以后可以扩展自己的军力。
与舜乡军并肩杀敌的日子,陈永福也在日夜揣摩如何仿效舜乡军练兵,并希望王斗能留些经验丰富的老军,作为前锋营的指导教官。陈永福这个请求,王斗还在考虑其中利弊之处。
其实舜乡军成名来,特别是去年各镇总兵前往东路观摩后。不但各镇纷纷仿效舜乡军练兵,便是舜乡军大小将官,从军官到普通士兵,或明或暗,都不断有人前来挖角,许下种种丰厚的酬金好处。
只是因为东路安稳的环境,良好的上进平台,还有严酷的惩罚措施,还没出现跳角的情况。却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有将兵挨不过对方短暂的诱惑,跳槽到别处去。
“听闻东路设立讲武堂,犬子也算伶俐,希望将军给个名额,让犬子进讲武堂磨练几年……”
……
陈永福的话说到这里,洛阳城前来迎接的官员己到,他也立时住口,与王斗一起指挥大军过河。有本地人氏向导,洛水何处冰厚,河处冰薄,王斗等人心中有数,因此大军过河顺利。
到了北岸的南关码头,王斗等人一上岸,不由吃了一惊,只见码头边,河岸边,还有码头进去的街道上,密密麻麻围满了迎接或是围观的民众。
看到舜乡军与前锋营不断上岸,那些威武的铁甲大军,特别十门沉重的红夷大炮现身后,岸上一片的惊叹与啧啧称奇声。还有那一千多辆马车,各人都道:“没见过官兵有这么多车马的。”
民众太热情了,让王斗等人保持低调都不行。岸上肯定有闯军的细作,这人马不断上岸,想必舜乡军与前锋营的军力武力都会落在这些人眼中,却不好驱赶围观的民众。
王斗与陈永福上岸后,码头上鼓乐齐鸣,鞭炮炸响,岸上等待的兵备王胤昌,河南府知府亢孟桧。还有河南总兵王绍禹,游击刘见义等数十个大小官员迎了上来,如此高规模的迎接队伍,体现了洛阳军民对这只救援部队的重识。
一番寒暄后。大军往南关而去,洛阳有东、西、南、北四关,这四个小城池护住洛阳主城。李光衡与温达兴己经先期到达南关之下,不过依洛阳官员的安排,这只大军先期驻扎在东关外的迎恩寺与白马寺之间。
从码头一直到南关。再到洛阳主城,都是居民繁盛之处,店铺鳞次栉比。王斗等人沿官道与街道一路行去,不说路旁满是围观的人群,不断还有民众闻风赶来,都想看看这只汝州大捷后的联合部队英姿。
王斗骑在马上不断拱手,他身着御赐的盔甲,其实是一副明光铠,每一片甲叶都是精良无比,特别胸前两个闪亮的护心镜。象奶罩一样一左一右护在胸前,使王斗看起来有如天神下凡,引来一片的啧啧之声。
围观民众皆道:“有王将军与陈总兵到达,这洛阳定万无一失。”
到达南关之前,首先出现的是一道“拦马墙”,“拦马墙”约有一丈,墙前挖有壕沟,引瀍水入壕。这是洛阳第一道防线,可阻挡对方骑兵接近,迫使他们下马作战。
依洛阳当地官员说。围绕洛阳城的这道“拦马墙”,周长有二十三里多,只在某些官道上开些寨门。过了东、西、南、北四关,离洛阳主城墙三十步。便是深深的护城河,同样引瀍水或是洛水入壕。
护城河内侧,一样有一道高一丈的“拦马墙”,如此形成严密立体的护务体系。
其实大明的城池皆是深厚,防守严密,关键在于防守的人。
南关不大。离洛阳城约有二里,原来这里防守的是一个把总,不过河南总兵王绍禹等人到达后,这南关,还有洛阳南门,己经由开封游击罗泰接手。
到了这里,洛阳城看得更清楚,其实洛阳城大小与汝州差不多,不过城池更高更厚,一色青砖包砌的城墙,墙高怕有四丈多。让王斗印象深刻的是城门上雄伟的阙楼,还有城墙上众多的垛口与马面。
依当地官员说,洛阳城一共有马面三十九座,马面上均有了望敌情的敌楼。那些马面每座间距数十步,攻城的敌人均处于城上武器的杀伤范围之内,形成正面及两侧的交叉火力网。
城池四角还有角台与角楼,视野广阔,可监控与痛击来自多种角度的进攻之敌。四座城门又筑有瓮城,使得洛阳城坚固无比。如果守军稍稍用心些,城池是不可能被攻破的。
崇祯八年那场仗就是如此,高迎祥领十几万大军攻打洛阳城,多日不能攻破。历史上这次李自成攻打洛阳,因城池坚固,也是血战多日,要不是守军哗变,李自成怕一年也攻不下洛阳城。宁武关比洛阳城简陋多,因守将周遇吉的顽强抵抗,李自成集中优势兵力,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才堪堪攻破,一度还准备放弃。
想到这里,王斗看了一眼眼前的河南总兵官王绍禹,还有游击罗泰与刘有义二人,此时这三人正以嫉妒之极的眼光看着自己与陈永福二人。
王斗心下暗叹,明末文人多饭桶,武人也好不到哪去,从九边各镇军阀到南明各将,多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之辈。国家的元气,就在他们内斗中耗尽。
文人当国,国家不幸,武人当国,国家同样不幸,只可惜了人民百姓,多灾多难。
……
依安排,到了南关后,舜乡军与前锋营又开往东关一带,在瀍水与洛水旁安营扎寨,准备午饭。
兵备王胤昌等文武官员,则在南关署衙招待王斗与陈永福二人,酒宴很丰盛,还有乐姬助兴。想起洛阳周边那些吃树皮,吃草根的灾民流民,王斗不由暗暗摇头,百姓己是死人相弃,这些官将还如此荒淫糜烂。
宴中王胤昌与河南府知府亢孟桧对王斗与陈永福赞不绝口,连称他们是国之栋梁,汝州之捷,可谓是军民振奋,连福王听了都是大悦,称几日后王斗等人进城,福王有意召见宴请。
陈永福大喜,听了这个消息,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更是流露出又羡又妒的神情。
他们大军于月初到达洛阳时,先期除了总兵王绍禹外,刘见义与罗泰二人的军马,还被拒在洛阳城东关外不得进城。王绍禹再三请求,福王才勉强将刘、罗二人的军马放进城中,协守二门。召见宴请之事,更是无从谈起。
没想到王斗与陈永福二人一到,福王却是如此礼遇。这样厚此薄彼,怎么不让三人嫉妒非常?
虽说几日后的宴请,王绍禹与刘见义几人同样陪同召见,不过却是托王斗等人的福,让王绍禹等人心下非常不舒服。
午宴过后,王斗与陈永福告辞出来,陈永福恨恨骂了声:“一众鼠辈,打仗不行,排斥争利倒有一手。”
方才在宴中并不怎么愉快,王绍禹、刘见义几人阴阳怪气,不时的冷嘲热讽,怎么听怎么不舒服,王斗还好,陈永福却差点忍不住跳出来。
此时文人势力大大减弱,王胤昌与亢孟桧身为兵备与知府,对那些武人间的勾心斗角,明争暗斗却没有办法,特别在大兵将要压境的情况下,只能尽力调解。
老实说刘见义几人并不给他这个兵备什么面子,一场接风宴差点闹个不欢而散,王胤昌除在心中骂几句:“这些武人越来越飞扬跋扈”,余者又有什么办法?
由一个官员带路,王斗与陈永福领着自己的护卫向东关而去,王胤昌己经言明,明天他还会亲自带领洛阳一些官员乡绅到二人军营中拜访劳军,向他们传授面见福王之事。
洛阳的冬天很冷,地上微微有一些积雪,却是不厚,然寒风一阵一阵的吹来,冷寒刺骨。
王斗骑在马上,听陈永福在身旁骂骂咧咧,骂刘见义等人无能善妒,见不得自己立功,和这些人共事同僚,真是倒了八辈子大霉,汝州之战后的好心情,都被他们破坏了。(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