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懿宗大兵压境,奚王闻讯震恐不安。
他在伏击孙万荣之后,已经马上写下一封国书,派人上启大周皇帝陛下,痛陈错误,说他是因为领地与契丹人近在咫尺,为了避免被契丹人攻击,才不得不违心地向孙万荣妥协,虚与委蛇,假意同盟。如今出兵帮助朝廷平叛,以明心迹,迄请天朝皇帝陛下宏恩宽恕。
但是顺表递出后还一直没有信息,结果武懿宗作为周朝亲王、皇帝的侄子、第四路讨逆征北大元帅,如今亲率兵马逼近奚国边境,奚王得知,自然认为是大周女皇不肯宽赦他,情急之下只得派人向突厥乞求保护。
突厥人劫掠了“老鹰嘴”之后,押着俘虏的契丹族人和无数的物资器仗返回突厥,因为这些俘虏和物资拖累,行走速度并不快,因此由穆恩押送这些俘虏和物资西返,契克比力和塞尔柱则率轻骑断后。
这一来,他们走的就很慢了,奚王的信使很快就追上了他们。契克比力和塞尔柱一听奚王愿意归附突厥,从此弃武周而改奉突厥为主,不由大喜过望,这可真是此番东征最大的收获了,他们立即满口答应,并且派人护送奚王的使节去见默啜。
契克比力听说周军压境,意图进侵奚族,还亲自带领两万精骑返回,进入奚族领地,与武懿宗陈兵对峙。
武懿宗先还狂妄不可一世,等他弄清对面的兵马不是奚人,而是突厥人后,登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撤兵退回幽州。
等他逃回幽州,众将领和武攸宜才听说他擅自出兵进攻奚族的事,这时欲待阻止已经晚了,奚人已经归附突厥,整个饶乐都督府尽数变成了突厥国土,奚族十州子民尽数成了突厥的属臣。
更糟糕的是。松漠都督府远在饶乐都督府更北方,因为饶乐都督府归附了突厥,武周朝廷没有办法飞越这片突厥领土去对松漠都督府施行统治,所以契丹六部等于也脱离了朝廷,未来也只有归附突厥一途。
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连串的变化之后,偏居东方一隅。与高丽一水之隔的靺鞨部落竟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靺鞨族首领大祚荣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早已一统靺鞨诸部,他一直想称王建国,只是迫于契丹强大,所以依附契丹,不敢称王。契丹归附于武周,他们归附于契丹,也就相当于武周的属臣了。
如今契丹六部形同散沙,无暇顾及他们,奚族则尽数归附突厥。中原帝国被归附突厥的奚族阻隔在外,也不能对他们形成威慑,大祚荣大喜过望,立即趁势立国,自封为王,建立了振国(即渤海国)
因为武懿宗的一桩愚蠢之举,武周皇朝一举失去了整个河北道南部的大片领土和其子民。还催生了一个渤海国,这实非始料所能及。武懿宗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亲赴武攸宜的中军大帐负荆请罪,跪在地上号啕大哭。
武攸宜虽然被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无可挽回。如果事情传开,整个武氏家族都要遭到攻讦。无奈之下,武攸宜只得把娄师德、李多祚、沙咤忠义等大将全部请来,软硬兼施地要他们封口。
虽然此事根本不可能全部隐瞒住,但是只要官方没有消息确认,民间纵然有些议论,又能持续多久呢?
娄师德等人常年戍守边防。与敌寸土必争,为了领土、为了人口,和吐蕃、突厥等强敌打了一辈子仗,流了一辈子血,眼见武懿宗如此混帐,他们真恨不得把这个混蛋千刀万剐,方消心头之恨。
然而,这天下是武家的,女皇对武家的偏袒尽人皆知,这件事告上朝廷,武懿忠也不会被处死,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最大的可能就是把他发配到地方做一州刺史,祸害几年百姓,等风平浪静了再回京师。
可他们呢?
他们将从此成为武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再也不得安宁。
无奈之下,几员老将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武攸宜安抚住了几员将领,将这一连串事件的起因尽可能地遮掩起来,但他并不敢欺瞒武则天,他在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一直保持中立,直接依附着当今皇帝,岂敢有所隐瞒。所以事情办妥以后,他就把经过写成秘奏,派人快马送往了京城。
杨帆此时正一路南下,根本不知道北方发生了剧变,因为武懿宗的处理不慎,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大片江山已然沦丧。
日赶夜赶,当春风刚刚吹透洛阳城,满城杨絮飞扬的时候,他终于回来了。
杨帆的车子从洛阳北城的安喜门驶进去,一路穿行各坊,一直出了玉鸡坊,来到洛水河畔,这才折向西面,沿着河堤柳岸赶向天津桥。
一路行去,前方行人渐多,再到后来,人塞于途,车子根本不能前行了。
洛阳虽然繁华,往昔也没有这许多人,今日不知出了何事,离天津桥头还远,道路上已是摩肩接踵,寸步难行。
杨帆急着回家探望娇妻爱子,见此情景不由探出头去,只见远远的人头攒头,整条大街都被拥塞住了,不由讶然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暗中护卫杨帆的“继嗣堂”侍卫已经有人上前打探,片刻功夫回来禀报:“阿郎,天子下旨于天津桥头处决人犯,百姓们纷纷赶来观看,是以拥挤不堪。”
杨帆心里咯噔一下,当初处死来俊臣和李昭德那天,街市间拥挤的程度也不过如此,今天这是杀谁,竟有惹出这么大的阵仗!
杨帆急忙问道:“皇帝要处死何人?”
那侍卫道:“处死的是豹韬卫大将军闫知微!”
这姓不多见,不过杨帆听着却有些耳熟,仔细一想,憬然问道:“可是闫立德之孙?”
那侍卫道:“正是!”
这闫立德是唐初大匠,擅长建筑和绘画,唐太宗的昭陵就是由他设计并督建的,凌烟阁也是他建造的,而且《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和《秦府十八学士图》都出自此人之手,所以对他的孙子杨帆虽不了解。对这位早就故去的名家大匠倒是知之甚详。
杨帆惊道:“这位闫将军犯了什么罪?”
那侍卫道:“闫知微犯了通敌之罪,天子下旨,令百官共射之,因此景难得,故而百姓争相观看!”
杨帆听了眉头一皱,不知此人怎样资敌,竟惹得天子动此雷霆之怒。想出这样的泄愤手段。
他手下那些侍卫也知道宗主急于返家,眼见前路行不得。已经有人到堤下唤过一艘行船,许了厚利,停泊在那儿,返回杨帆身边道:“阿郎,听说朝廷要把他一家人都要处死的,一时半晌行刑不会结束,还请阿郎登船渡河,以便回府!”
杨帆点点头,与阿奴、古竹婷下了马车。沿河堤下去,登上那艘小船,遥遥看见天津桥头两侧人山人海,桥上孤零零地却只绑着一个人,不由心中一动,吩咐道:“驶船过去,我要看看!”
那船老大得了重赏。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连忙殷勤地将小舟缓缓划将过去。
天津桥上,一个人正直挺挺地站在桥中央,掺了五金之丝的长索一端紧紧捆在他的身上,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两侧桥栏柱石之上,避免让他倒下。
此刻。那人已经遍体箭矢,如同一只人形的刺猬,瞧来十分骇人。
一名朝官慢慢走到桥头一侧,一个武将将弓和箭递过去,那人拉开弓弦,眼看桥上那具血淋淋的人形刺猬,连五官都难以辨认。手臂不禁发颤。
他一箭射出,竟然歪了,箭矢轻飘飘地落到河里,旁边那武官很有耐心地又递过一枝箭,这一次那文官又射歪了,一连射了五箭,才射中那血人的身子。
这文官已然是满头大汗,眼见射中,他顿时如释重负,虚脱了似的由人扶着退了下去,又一个官员战战兢兢地走上来,从那武将手中接过了弓和箭……
这闫知微本是豹韬卫大将军,因为武则天答应与突厥和亲,派武延秀赴突厥迎亲,让这闫知微为使节,还特意让他挂了礼部尚书衔。
结果武延秀一到突厥,默啜就以武延秀非天子之子,自己的女儿要嫁的是李唐皇子的借口把他软禁了起来,迄今还没放回来。
随即,默嗓发兵直趋河北,劫掠诸州,兵侵河北的时候他把这个倒霉的迎亲大使也给带上了。在攻打赵州城的时候,默啜为了打击城中守军的士气,命闫知微与契丹士卒在赵州城下载歌载舞,高唱《万岁乐》。
赵州守将陈令英怒不可遏,在城上质问他:“尚书权位贵重,竟为虏人踏歌,你不觉得羞惭吗?”
闫知微只能苦笑着回答:“受人所迫,实不得已!”
等娄师德和沙咤忠义挥军入河北时,突厥急退,坑杀了数万赵州人,因为这闫知微一直乖驯听话,却把他放了。
结果闫知微回到朝廷,武则天听说了他在赵州城下的丑态,深觉有辱国体,尤其是她答应和亲,结果突厥却出尔反尔,反而扣押了武延秀,简直是在她脸上狠狠地扇了一记大耳光,恼羞成怒之下,武则天的一腔怒火都发泄在了这个贪生怕死之徒身上,因此才出现了这样一幕前所未有的处决场面。
等到最后一位官员射罢,闫知微已经成了一只血衣尽染的“刺猬”,因为有些官员不擅射,准头不行,所以箭矢射得他周身上下到处都是,只是因为有绳索系着,才始终不倒。
这时,一个遍体红衣的刽子手忽然大步走上前去,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一个徒弟,手中托着一个红绫的漆盘,刚刚喧哗起来的桥头百姓登时又静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诚求推荐票!!!
他在伏击孙万荣之后,已经马上写下一封国书,派人上启大周皇帝陛下,痛陈错误,说他是因为领地与契丹人近在咫尺,为了避免被契丹人攻击,才不得不违心地向孙万荣妥协,虚与委蛇,假意同盟。如今出兵帮助朝廷平叛,以明心迹,迄请天朝皇帝陛下宏恩宽恕。
但是顺表递出后还一直没有信息,结果武懿宗作为周朝亲王、皇帝的侄子、第四路讨逆征北大元帅,如今亲率兵马逼近奚国边境,奚王得知,自然认为是大周女皇不肯宽赦他,情急之下只得派人向突厥乞求保护。
突厥人劫掠了“老鹰嘴”之后,押着俘虏的契丹族人和无数的物资器仗返回突厥,因为这些俘虏和物资拖累,行走速度并不快,因此由穆恩押送这些俘虏和物资西返,契克比力和塞尔柱则率轻骑断后。
这一来,他们走的就很慢了,奚王的信使很快就追上了他们。契克比力和塞尔柱一听奚王愿意归附突厥,从此弃武周而改奉突厥为主,不由大喜过望,这可真是此番东征最大的收获了,他们立即满口答应,并且派人护送奚王的使节去见默啜。
契克比力听说周军压境,意图进侵奚族,还亲自带领两万精骑返回,进入奚族领地,与武懿宗陈兵对峙。
武懿宗先还狂妄不可一世,等他弄清对面的兵马不是奚人,而是突厥人后,登时吓得魂飞魄散,马上撤兵退回幽州。
等他逃回幽州,众将领和武攸宜才听说他擅自出兵进攻奚族的事,这时欲待阻止已经晚了,奚人已经归附突厥,整个饶乐都督府尽数变成了突厥国土,奚族十州子民尽数成了突厥的属臣。
更糟糕的是。松漠都督府远在饶乐都督府更北方,因为饶乐都督府归附了突厥,武周朝廷没有办法飞越这片突厥领土去对松漠都督府施行统治,所以契丹六部等于也脱离了朝廷,未来也只有归附突厥一途。
更叫人意想不到的是,在这一连串的变化之后,偏居东方一隅。与高丽一水之隔的靺鞨部落竟也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
靺鞨族首领大祚荣骁勇善战,足智多谋。早已一统靺鞨诸部,他一直想称王建国,只是迫于契丹强大,所以依附契丹,不敢称王。契丹归附于武周,他们归附于契丹,也就相当于武周的属臣了。
如今契丹六部形同散沙,无暇顾及他们,奚族则尽数归附突厥。中原帝国被归附突厥的奚族阻隔在外,也不能对他们形成威慑,大祚荣大喜过望,立即趁势立国,自封为王,建立了振国(即渤海国)
因为武懿宗的一桩愚蠢之举,武周皇朝一举失去了整个河北道南部的大片领土和其子民。还催生了一个渤海国,这实非始料所能及。武懿宗终于知道自己闯了大祸,他亲赴武攸宜的中军大帐负荆请罪,跪在地上号啕大哭。
武攸宜虽然被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可是事情已经发生了,根本无可挽回。如果事情传开,整个武氏家族都要遭到攻讦。无奈之下,武攸宜只得把娄师德、李多祚、沙咤忠义等大将全部请来,软硬兼施地要他们封口。
虽然此事根本不可能全部隐瞒住,但是只要官方没有消息确认,民间纵然有些议论,又能持续多久呢?
娄师德等人常年戍守边防。与敌寸土必争,为了领土、为了人口,和吐蕃、突厥等强敌打了一辈子仗,流了一辈子血,眼见武懿宗如此混帐,他们真恨不得把这个混蛋千刀万剐,方消心头之恨。
然而,这天下是武家的,女皇对武家的偏袒尽人皆知,这件事告上朝廷,武懿忠也不会被处死,为了给天下人一个交待,最大的可能就是把他发配到地方做一州刺史,祸害几年百姓,等风平浪静了再回京师。
可他们呢?
他们将从此成为武家的眼中钉、肉中刺,再也不得安宁。
无奈之下,几员老将不约而同的保持了沉默。
武攸宜安抚住了几员将领,将这一连串事件的起因尽可能地遮掩起来,但他并不敢欺瞒武则天,他在武三思和武承嗣之间一直保持中立,直接依附着当今皇帝,岂敢有所隐瞒。所以事情办妥以后,他就把经过写成秘奏,派人快马送往了京城。
杨帆此时正一路南下,根本不知道北方发生了剧变,因为武懿宗的处理不慎,祖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打下的大片江山已然沦丧。
日赶夜赶,当春风刚刚吹透洛阳城,满城杨絮飞扬的时候,他终于回来了。
杨帆的车子从洛阳北城的安喜门驶进去,一路穿行各坊,一直出了玉鸡坊,来到洛水河畔,这才折向西面,沿着河堤柳岸赶向天津桥。
一路行去,前方行人渐多,再到后来,人塞于途,车子根本不能前行了。
洛阳虽然繁华,往昔也没有这许多人,今日不知出了何事,离天津桥头还远,道路上已是摩肩接踵,寸步难行。
杨帆急着回家探望娇妻爱子,见此情景不由探出头去,只见远远的人头攒头,整条大街都被拥塞住了,不由讶然道:“发生了什么事?”
这时,暗中护卫杨帆的“继嗣堂”侍卫已经有人上前打探,片刻功夫回来禀报:“阿郎,天子下旨于天津桥头处决人犯,百姓们纷纷赶来观看,是以拥挤不堪。”
杨帆心里咯噔一下,当初处死来俊臣和李昭德那天,街市间拥挤的程度也不过如此,今天这是杀谁,竟有惹出这么大的阵仗!
杨帆急忙问道:“皇帝要处死何人?”
那侍卫道:“处死的是豹韬卫大将军闫知微!”
这姓不多见,不过杨帆听着却有些耳熟,仔细一想,憬然问道:“可是闫立德之孙?”
那侍卫道:“正是!”
这闫立德是唐初大匠,擅长建筑和绘画,唐太宗的昭陵就是由他设计并督建的,凌烟阁也是他建造的,而且《凌烟阁功臣二十四人图》和《秦府十八学士图》都出自此人之手,所以对他的孙子杨帆虽不了解。对这位早就故去的名家大匠倒是知之甚详。
杨帆惊道:“这位闫将军犯了什么罪?”
那侍卫道:“闫知微犯了通敌之罪,天子下旨,令百官共射之,因此景难得,故而百姓争相观看!”
杨帆听了眉头一皱,不知此人怎样资敌,竟惹得天子动此雷霆之怒。想出这样的泄愤手段。
他手下那些侍卫也知道宗主急于返家,眼见前路行不得。已经有人到堤下唤过一艘行船,许了厚利,停泊在那儿,返回杨帆身边道:“阿郎,听说朝廷要把他一家人都要处死的,一时半晌行刑不会结束,还请阿郎登船渡河,以便回府!”
杨帆点点头,与阿奴、古竹婷下了马车。沿河堤下去,登上那艘小船,遥遥看见天津桥头两侧人山人海,桥上孤零零地却只绑着一个人,不由心中一动,吩咐道:“驶船过去,我要看看!”
那船老大得了重赏。哪有不答应的道理,连忙殷勤地将小舟缓缓划将过去。
天津桥上,一个人正直挺挺地站在桥中央,掺了五金之丝的长索一端紧紧捆在他的身上,另一端牢牢地固定在两侧桥栏柱石之上,避免让他倒下。
此刻。那人已经遍体箭矢,如同一只人形的刺猬,瞧来十分骇人。
一名朝官慢慢走到桥头一侧,一个武将将弓和箭递过去,那人拉开弓弦,眼看桥上那具血淋淋的人形刺猬,连五官都难以辨认。手臂不禁发颤。
他一箭射出,竟然歪了,箭矢轻飘飘地落到河里,旁边那武官很有耐心地又递过一枝箭,这一次那文官又射歪了,一连射了五箭,才射中那血人的身子。
这文官已然是满头大汗,眼见射中,他顿时如释重负,虚脱了似的由人扶着退了下去,又一个官员战战兢兢地走上来,从那武将手中接过了弓和箭……
这闫知微本是豹韬卫大将军,因为武则天答应与突厥和亲,派武延秀赴突厥迎亲,让这闫知微为使节,还特意让他挂了礼部尚书衔。
结果武延秀一到突厥,默啜就以武延秀非天子之子,自己的女儿要嫁的是李唐皇子的借口把他软禁了起来,迄今还没放回来。
随即,默嗓发兵直趋河北,劫掠诸州,兵侵河北的时候他把这个倒霉的迎亲大使也给带上了。在攻打赵州城的时候,默啜为了打击城中守军的士气,命闫知微与契丹士卒在赵州城下载歌载舞,高唱《万岁乐》。
赵州守将陈令英怒不可遏,在城上质问他:“尚书权位贵重,竟为虏人踏歌,你不觉得羞惭吗?”
闫知微只能苦笑着回答:“受人所迫,实不得已!”
等娄师德和沙咤忠义挥军入河北时,突厥急退,坑杀了数万赵州人,因为这闫知微一直乖驯听话,却把他放了。
结果闫知微回到朝廷,武则天听说了他在赵州城下的丑态,深觉有辱国体,尤其是她答应和亲,结果突厥却出尔反尔,反而扣押了武延秀,简直是在她脸上狠狠地扇了一记大耳光,恼羞成怒之下,武则天的一腔怒火都发泄在了这个贪生怕死之徒身上,因此才出现了这样一幕前所未有的处决场面。
等到最后一位官员射罢,闫知微已经成了一只血衣尽染的“刺猬”,因为有些官员不擅射,准头不行,所以箭矢射得他周身上下到处都是,只是因为有绳索系着,才始终不倒。
这时,一个遍体红衣的刽子手忽然大步走上前去,在他身后亦步亦趋地跟着一个徒弟,手中托着一个红绫的漆盘,刚刚喧哗起来的桥头百姓登时又静下来……(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ps:诚求推荐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