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边的一大块区域里,有一艘圆筒的长方形,看起来像倒放在船坞甲板上,没有立起来的大汉堡包。
舰艇头尾锅盖型的两端,各有两门大口径粒子重炮,以及十几门的中口径多联防御舰炮,没有攻击舰艇标配的超大口径主炮。

就这点舰载武器,总体攻击能力必然能低,最多能做轻度防御,打打敌人的小型舰艇、无人飞船而已。

从这一点不难看出,这并不是一艘攻击型战舰,只是一艘后勤战舰。

说白了,整艘“堡垒级”后勤战斗母舰里面,没有任何一种战舰是攻击型的,全部都是为了后勤而设立。

“堡垒级”它就是一个,超超超超级大奶妈!

根据行风从资料中所知,这艘“倒下来的汉堡包”是一艘后勤战斗维修舰艇,而且是最尖端的装甲结构维修战舰。

战舰刑风将它命名为“奶霸级”,归属于大型战修航母!

奶霸级的体型确实非常大,属于大型巨无霸的类型,总长度为1635米,直径为565米,内部空间可以存放500艘,“舍命级”小型无人维修飞船。

这也就是为什么把它归类于航母,而不是战列舰之类的原因。

而“舍命级”小型无人维修飞船,刑风之所以把它取名为“舍命”,就在于它的工作方式很独特。

在“奶霸级”战修航母的舰艇中间,也就是舰体圆筒型的四周,规则的密布着超过50个飞船起降轨道口。

一旦奶霸级加入到战斗中,前方有战舰需要维修,“舍命级”无人飞船就会从这些轨道口离开母舰,前往需要维修的战舰。

舍命级的形状和它“老爸”一样,也是一个圆筒型,推进器在屁股后面,外形更像个没有弹头的导弹。

以这个奇葩的形状,在地球上根本就没办法机动转向。

不过么,整个“堡垒级”后勤母舰都是为星际战斗设计,轨道内的战斗并不在它的工作范围内。

因此,舍命级无人飞船也就不存在,这个这个转向的问题。

而舍命级无人飞船的形状之所以如此奇特,就在于它那10米的体长,3米的直径船体内,装的都是颗粒状的金属合金。

外部的船体,则全是纳米维修机器人!

只要无人飞船抵达战舰受损部分,它就会吸附在破损的区域,整个飞船以极快的速度分解。

外部的维修机器人承担运输工,以及金属颗粒的粘合剂。

将飞船内部的金属颗粒,全部搬运到战舰受创的区域,组合成一个新的结构层和装甲层。

如果一艘维修无人飞船的分量不够,那就会多艘联合一起“牺牲”自己,修补战舰的破损区。

整个过程具体点形容……

那就是“啪”的一下,舍命级无人飞船像磁铁一样,粘在战舰破损区域的边缘,然后整艘无人飞船开始融化,变成黏糊糊的半粘稠状态。

从破损的边缘开始,根据纳米机器人内部植入的基础命令,向破损中心修补,最终纳米维修机器人死亡,整个新生的装甲层和结构层完成硬化。

通过这种不仅速度快,而且效果好的强力维修,战舰被敌人火炮打坏的区域,就能再次回到密封结构,不影响继续参加战斗。

而这种舍弃自己的身体,变成他人身体一部分的维修方式,足以称得上舍命。

奶霸级维修航母满载状态的五百艘“舍命级”,理论上可以修补15000个平方,堪称最强“补丁王”。

奶霸级的体型如此之大,一个船坞就被他占据了五分之二。

而在剩下的区域中,还有4艘形状很奇葩,连一门小口径火炮都没有,攻击能力为零的奇特战舰。

整体看起来就像个大肚子茶壶,不过它前后左右加起来有四个“茶嘴”,也就是伸出去四个空心的管状物。

中间的“茶壶”是一个扁球形,长度在400米左右,高度大约在250米,底部四边各有一个推进器。

伸出来的“茶嘴”长度只有50米,底部口径在30米左右,越往上越小,到最前段的时候只有不到10米。

一旦它飞起来加入战斗,你完全可以在脑海里想象出,一个有四个茶嘴的茶壶,在炮火喧天之中,慢悠悠的到处飞。

想起来就很扯淡!

可是,这种战舰外形虽然不咋滴,可它的能力却很变态,可以说是增收堡垒级后勤战斗母舰,最精髓的子战舰存在。

“巨象级”能量补给舰,这是刑风给它取得中文名。

这类战舰在战场中的功能,通过他的奇特外形就足以体现,就是给攻击型战舰补充能量。

“泰坦级”和“堡垒级”两种战舰,和亚特族的战舰有点类似,同样也有自己的能量防护盾。

亚特族的能量盾是细分的两类,分别是电磁动能防护力场和能量偏转力场,可以随时根据需要来调整防护类型。

这样细分的能量盾好处有两点……

第一,它不是硬拦截的防御,而是属于引导混乱型的软拦截,不需要去担心能量盾耗损太过于严重,导致其他舰载设备和武器供能不足。

因此,能量盾的能源供应,不仅不需要和舰艇的能源反应堆隔开,甚至还可以直接和反应堆直连。

第二,借助于直连和软拦截的优势,能量盾可以长时间开启,大大增加了战斗续航能力。

不过,优势很突出,缺点也很明显!

两种能量盾都是单属性拦截,在战斗中为了保证战舰能量供应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不会开启双能量盾,以免造成能量耗损过快。

因此,一旦敌人知道了战舰的特性,很容易遭受到了敌人的偷袭。

比如在开启电磁防护力场时,被敌人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用能量形态的火炮偷袭轰炸,从而导致舰体遭受到重创。

而“堡垒级”和“泰坦级”的能量盾,并不是力场类的能量盾,而是和大虾族的区域型防护盾差不多。

只不过,比大虾族的更强,可以说是升级进化版——

矩阵防护盾!

这是一种由能量实质化,产生出无数个能量体八角菱形片,在舰体外部组成一个超大的能量防护盾。

远远的看上去,就算是鱼鳞一样!

说的直观点,这种“矩阵防护盾”其实就是在战舰的钢铁装甲层外面,再套上一层能量装甲。

它的防御功能和钢铁装甲差不多,都属于全类型攻击的防御。

不管是动能武器还是能量武器,只要没有达到它的能量承受极限,它都能给你防御下来,避免战舰的舰体受到损伤。

而这种全面防御的防护盾,它的优点已经很明显了,只要开起来,在它没有被打破之前。

不管你是偷袭,还是正面攻击,也不关你事哪一种类型的武器,战舰本体都能毫发无伤。

和亚特族的能量盾一样,优点明显,缺点也很明显!

首先,由于需要稳住这个超大型的矩阵防护盾内,无数实质化八角菱形能量片,因此它的能量消耗很庞大。

而且还会随着敌人的攻击强度,相应的增加能量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保证整艘舰艇的正常运行,比如动力、武器、系统等等,不至于被敌人一通集火下来。

舰体是没什么受伤,可能量却全被防护盾抽走了,造成整艘舰艇能量供应暂停,失去所有的功能。

那就不可能和亚特族一样,将能量盾和舰载反应堆直连。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泰坦级”和“堡垒级”两艘同根同源的星际战舰,都在舰体内设置了一个,专为能量盾提供能源的装置。

这个装置的名字叫“启辉电容舱”!

它存在的作用就是蓄能,也就是一个带启辉作用的超级大电池。

在战舰加入战斗时,核心能源反应堆按一定的能量比例,持续给这个启辉电容舱内充能,然后由它送能量到矩阵防护盾上。

这样一来,战舰能源的分配倒是实现了平衡,也不担心防护盾抽干战舰能量,导致整艘战舰瘫痪。

这方法确实很不错,可防护盾额定能量的供应,也带来了一个弊端——

防护盾的续航能力大降!

一旦承受攻击的能量损耗,大于反应堆提供给启辉电容舱的能量,那能量盾就会在电容舱储存的电容耗尽以后破碎。

而战舰的矩阵防护盾,在战斗中被敌人打破,如玻璃窗一样粉碎瓦解后,又会突出一个缺点——

重新激活能量盾很慢!

要知道,覆盖在整艘战舰外部矩阵防护盾,它不是气态、电离子态等等,密度很大的能量团。

而是无数个由高强度能量压缩后,达到实质化的能量菱片组成。

启动能量也非常恐怖,而且需要通过一个特殊装置来辅助激发。

重新凝聚这样一个防护盾,必然需要一股很庞大的能量,通过启辉电容舱的启辉爆发,一次性充向每一个防护盾能量口。

就需要往巨轮电容室内积蓄很长时间的能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