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回事?”马车里的郭通雄掀起车帘,有点不耐烦地说。
细川连忙解释说:“郎君,前面不知发生什么事,很多人围着,路都让他们堵了。”

“一帮愚民,也不知凑什么热闹。”郭通雄一边说,一边下了马车。

反正闲着也是闲着,看看发生什么事也好。

下了马车,还没走近,就听到有人说“第一次看到这重的赏金”“要是拿到这笔赏金,几辈子都不用愁”一类的话,隐隐还听到有人说白玉猪什么的,一听到白玉猪,郭通雄心里一个激灵,连忙挤上去,看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挤到前面一看,原来是坊门的告示榜上贴了一张悬赏令,悬赏令是红色的,红底黑字显得格外醒目,一看清内容,郭通雄不由内心一震:是白玉猪香卤肉店发出来的悬赏令。

悬赏令先是介绍白玉猪香卤肉的由来,就说是冠军候府上厨子独创的一道美食,在冠军候举行的第二次烧尾宴中惊艳出现,受到皇上和一众达官贵人的赞赏,配方是托关系从冠军候府中求得,一经推出市面,大受食客欢迎,然而有人恶意中伤,造谣说白玉猪香卤肉有问题,还吃死了人,对白玉猪香卤肉造成极大的伤害,为了维护声誉,也为了保证广大食客的安全,暂停销售白玉猪香卤肉,等待案件水落石出再始销售。

重头戏在最后,重金悬赏,凡提供破案线索或破案的,无论是衙门还是个人,都可以获得一千两黄金的奖励,

一千两黄金,相当于一万贯,要是普通的三口之家可以花几辈子了,难怪围观的百姓那么兴奋。

郭通雄的脸色一下子变得铁青,没想到郭可棠玩得这么狠,要么不出手,一出手就想要别人的命。

不知为什么,郭通雄看着那张悬赏令,总有一种浓浓的讽刺感,自己就住在长兴坊,悬赏令就贴在长兴坊的坊门,这是什么意思,是针对还是另有所指?

一千两黄金,足以让很多人疯狂了,悬赏令中说了,要是衙门破案,这一千两黄金就捐给衙门,有这么丰厚的赏金,那些衙役、捕快还有长安城无处不在的武候,还不是疯了一样去破案吗?

突然间,郭通雄自言自语地骂道:“那个小贱人,真是好算计,那一千两黄金看起来出得有些冤,可这份悬赏令可以看作是推广令,有皇上、冠军候和达官贵人和一千两黄金作看点,肯定很快传遍大唐,无论案子破不破,白玉猪香卤肉肯定会传到大唐各个角落,跟郑鹏那小畜生在诗会上装疯卖傻一模一样,哼,狗男女。”

当年卤肉刚出来时,销路不错,但算不上火爆,就是郑鹏公然说什么吃卤肉有利于的保持头脑清醒,学习时吃点卤肉可以事半功倍,几句话把那些学子哄得团团转,以后那销量稳定上扬。

想想天下那么多读书人,不用说每天,就是每人每个月买一斤,数量也惊人了,郭可棠这则悬赏令,可以说有妙曲同工之妙。

看到郭通雄皱着眉回到马车,脸色不太好,细川张张嘴,也不敢问,正想把马车赶出去,突然听到郭通雄吩咐道:“不转了,回去。”

“是,郎君。”细川心里有些奇怪,不过他也不敢细问,马上把马车调头。

回到偷偷购置的豪宅内,郭通雄二话不说,把细川叫到书房,把无关人员都屏退后,有些焦急地问道:“细川,替我们办事的人,可靠吗?”

“郎君放心,绝对可靠,都是族里家生奴,口密得很,再说他们只是暗中在卤肉中做手脚,又没有去闹事,请郎君一万个放心。”细川马上应道。

郭通雄脸上的忧色未退,有些恼怒地问道:“说了只是作弄一下,不要把事情搞大,怎么还弄出了人命?这可是天子脚下,一个不慎,后果不堪设想。”

白玉猪香卤肉来势汹汹,就是降价让利都抵挡不住,原因很简单,品质上,十八味香卤肉的确比不上,郭通雄不甘心失败,只能使一些盘外招,本来想恶心一下,暂缓郭可棠的扩张速度,最好争取一些时间,让族里制作卤肉的匠师能研究出更好的卤肉,就算没白玉猪香卤肉那么好吃,味道也不能差得太远,没想到出了大事。

刚知道有人吃卤肉丢了命,抬着尸首去闹事时,郭通雄还是很高兴的,当他看到那张红色的悬赏令后,前面的好心情一下子烟消云散。

问题是,郭可棠能出重金悬赏案,自己不能出重金悬赏不破案吧。

细川一脸疑惑地说:“郎君,这事会不会是碰巧了?我们的人,下的只是呕吐肚泻的药,没人会下毒药,这一点小的第一时间确认过了,会不会是碰巧了?”

本意就是给对手下眼药,又不是什么大仇,谁会下死手?

人命关天啊。

郭通雄点点头说:“希望如此,说不定是郑鹏和郭可棠这对狗男女太嚣张,连老天都要他们不好过,,哈哈哈。”

说到后面,郭通雄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一石激起千层浪,香玉猪香卤肉名气本来就大,再加上那份赏千金的悬赏令一出,事情开始激烈发酵起来,长安的百姓每天都在讨论这件事,商讨是谁下黑手,又或议论谁最可能得到这笔巨额赏金,一个个说得口沫横飞,好像诸葛亮再世一般,不少好事之徒被巨金吸引,整天到处暗自调查、打听,更有一些有侦缉技能的人,四面八方涌入长安碰运气。

运气不好,就当游览长安,凑个热闹;要是运气好,时来运转,拿下这笔悬赏的巨金,绝对是名利双收,功成名就。

一桩命案和一张悬赏令,让繁华安定的长安多了不少暗涌,而这份暗涌经过不断发酵和动荡,终于闹上了大唐权力的最高殿堂:朝会。

“诸位臣工,有奏折的,可以上奏折了。”一朝礼仪后,高力士大声唱道。

话音刚落,御史台长官御史中丞李朝隐,抢在其它人前面,大步走出行列,一边行礼一边启奏:“皇上,微臣有事启奏。”

李隆基有些意外看了李朝隐一眼,面不改色地说:“准奏!”

不同的职位,有不同的责任,按理说上朝的大臣,都有上奏折的权利,不过就是启奏,也有一套默认的秩序,多是先急后缓,先重后轻,先谈国事,再诉私怨,像御史台这种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这种不讨喜的活,通常都是等正事商议得差不多再出列,今天怎么啦,刚开朝就有“开火”的迹象,还是御史台的长官、向来以强硬、不畏强权的李朝隐亲自出面。

要知道李朝隐可是出生于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中之上龙朔二年麟德二年(公元665年),现在已是年近七旬的老叟,特别是这二年,李朝隐的精力明显不继,多次请辞回乡颐养天年,只是李隆基一直挽留,留在御史吧,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还要站出来,李隆基有点意外。

有二种可能,一是李朝隐坚决请辞,想叶落归根,二是要出大事。

得到允许,李朝隐大声启奏:“皇上,微臣要弹劾京兆尹李岘。”

话音一落,现场一片哗然,不少人吃惊地看着李朝隐,心里第一个念头就是要出大事。

李岘可不是普通人,正儿八经李唐宗室,唐太宗李世民玄孙,吴王李恪曾孙,信安郡王李祎第三子,朝廷对他的评价是任官有为,知人善任,依法理政,正气不阿,年仅二十五岁就担任京兆尹,即使有李唐宗室的原因,杰出的能力也不可忽视,朝野上下都很看好李岘的前途,就这么一颗耀眼的政坛新星,还有人弹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