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移新阵地
在感情伤痛隐然之时,冲动的决策总是有问题的。

董先生的四句话让我回到了初心,我对自己儿女情长的表现哑然失笑,这叫什么“大丈夫”?对道的追求我暂时还没有迫切性,但对大丈夫的渴望,让我重振了信心。对于一个年轻人,对于一个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年轻人,对于一个出身贫穷突然来到富贵之乡的掌握了一技之长的年轻人,你让我逃跑?我只回答两个字:呵呵。

我是一个对知识有追求的人,在五道口,我租了一个房间,即使当年我没考上清华北大,我也想蹭些新知识的热点。

我租的是一个三居室,另外两个室友都是男的。

李茅:清华大学计算机硕士在读,26岁,现在中关村某互联网企业任技术主管,苦逼工科男,山东农村人,近期理想就是用五年时间在京买个二手房。

张思远:某二线城市中产家庭出生,23岁,在读于某二本管理学科,考研培训中,平时上课、回来刷题是他的日常,近期理想是准备冲击北、清、人研究生。

在这三个人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的阶梯:李茅的今天就是张思远的理想,张思远的家庭,就是我们农村人一生奋斗的目标。

你的终点,不过是别人的起点。这是不是很有意思?

那么,走到楼下,看看那个修自行车的、那个卖烤红薯的、那个送纯净水的,他们也许住在某个偏远的地下室,也许在为明天的衣食操心。也许,衣着光鲜的我,住房着楼房,尽管是租的,也是他们近期的理想吧。

这里号称宇宙中心,各种肤色的人往来穿梭,各种阶层的人混杂涌动。在网易大厦的二楼,北京烤鸭也开了现代化的分店,我曾在吃饭时碰上了传说中的杨振宁;在某个饭局的间隙,我曾看见了正在出门的李冰冰。也许,你听说过吃羊肉时遇到了人大副委员长的奇遇,或者骑自行车时刮蹭了某亿万富翁的豪车。

由于张哥给了我七位数的酬劳,我并不急于开展业务。我只是想看看这个鱼龙混杂的世界中,我最佳的出路。

我知道路在脚下的道理。我大概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逛大街、窜胡同,与贩夫走卒之流对话,看北方人情事故;到夜场、到酒吧,在灯红酒绿之间观察人性,看欲望冲突的故事。

看多了,我就有所感慨,在这个大时代,每个人被潮流裹挟,起落巨大,在银光闪闪的玻璃幕墙里,不仅反射了灯光流彩,也反射了我们茫然的目光。

我在确定自己的目标客户时,不能再做学生爱情的小儿科了,因为他们的梦想如此现实:北、清、人。也不能做二流明星或过气红人了,因为这不是他们聚集的地方。知已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目标确定,先要深入顶尖大学,探一探高知人群。如果说我忽悠不了他们,我就学习他们,任意一个结果,不都是成功吗?

听讲座,听“大师”们的讲座应该是件有意思的切入点。如果你想问我是如何混入大学课堂的,也很简单,问一下李茅就得。其实,路在嘴上。

由于自己的出生贫穷,与生俱来的对于钱的渴望让我选择了一名教授的经济学课程,他每周四开课,最关键的一点是:五道口金融学院,离我住的地方近。

这是一个所谓的企业家培训班,我不知道李茅是通过什么渠道给我搞到这个听课证的,反正,看看这些中年男女们的衣着车辆等,都是有钱人。也许,这是我今后的市场?

其实,他这个课属于面向一些暴发户老板的经济学原理课,就是利用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教材,向他们介绍需求价格曲线等简单的分析方法。

这是典型的自由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天真地认为,当价格上升时,需求就下降,反之亦然。这是它的基本思想。但当有不适应现实的情况出现时,这个理论就打补丁。比如,这个理论可以解释当苹果价格上涨时,苹果的销量就会下降,因为替代产品梨子的销量上升了。当无法有替代产品时,比如盐,无论你价格多高,其销量变化是没有明显改变的。为了打这个补丁,它就引入价格弹性这个概念。并给出了许多商品的弹性系数,认为,盐的价格弹性是最低的,而有替代品的商品,比如某个水果,其价格弹性就高。

这个理论还认为,充分竞争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的最大化。比如你在有充分竞争的集贸市场,总能买到最低价格的蔬菜。比如你在淘宝商城,各种打折优惠层出不穷。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低价竞争往往带来质量降低、粗制滥造,甚至造成环境污染、地沟油现象,这个理论为了打这个复杂的补丁,就引入一个貌似包罗万象的概念:外部性。

与竞争相对应的是垄断,但自来水管道、电力输送等行业,难道要浪费巨大的基建资源,搞几家重复建设来形成竞争吗?不可能。为了解决这个理论缺陷,它引入了一个补丁性概念:自然垄断行业。

也许对微软系统有使用经验的人来说,打补丁是它的常态。但在基础理论上,经世济民的学说来靠打补丁自圆其说,我不敢苟同。

但是,上这个班,对我有莫大的意外,就是土豪聚集中,我发现了商机。

中国近几十年的历程,就是大水捞浮财的过程,许多土豪在洪水中捞财,他们对自己发家的原因并不是很明白,他们看见浪来了、财来了,但不是知道浪为什么来,下次浪从哪里来。面对这种情况,他们往往有两种选择:一是学习知识,想通过知识来了解为什么;二是求神算命,想通过神秘的力量来寻找答案。

我想,从逻辑上说,发财的路径有二:一是创造出财富,这是增量思维,“发展就是硬道理”,比如实业、科技等;二是把别人的财富拿到自己手中,这是零和游戏,比如传销、赌博等。第一种思维是社会正能量,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

经过接触,我发现很多土豪在发家时往往二者兼有,这造成了他们面对良心和面对未来的不安定感,他们与其上这经济学课,不如找心理咨询或算命来得更为直接。

经过我的研究,从纵向上看:我发现历史上经济学家很少有发家致富的,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从横向上看:目前在美国很出名的经济学家,出生南美的最多,恰恰是南美的经济近些年表现最差,这是为什么呢?

最挣钱的经济学家在华尔街,他们参与的游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零和游戏,在股市涨跌中捞钱,他赚的就是你亏的,这类似赌博;二种是赌预期,在公众预期产生之前先把钱捞走,等大家追风时,他已经上岸。这即使不是玄学,也类似于心理学了。

那么,今天的经济学还是一门科学吗?如果是,那么只有谈发展的才是真学问,谈零和的就不是大道了。

我们看经济学怎样谈发展:用解释过去的事来预测未来的事,用别人的事来解释自己的事,这个方法有个巨大的缺陷:恰恰忽视了社会的巨大变化和发展以及个体的特殊性。

但科学的实验是可以重复的,经济学的现实却不可重复。这是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的巨大障碍。

当然,这类经济学也不是没有意义,但它必须在特定的环境下才可能成立。数学讲公理,现代经济学也有假定。比如,假定每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都是理性的。但这个假定就太不符合我们的经验了,比如买彩票,从理性的概率上讲,中大奖的机会极其渺茫,但有人还乐此不彼。这是因为对不确定预期的巨大诱惑而造成了他的不理性吗?也许,对于他们来说,只有买彩票这一个途径才有可能实现暴发?人是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这是理性吗?

我认为,经济是社会的现象。而社会活动的真正单元是人,而不是产品、货币、价格等。为什么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产生了巨大的背离?是因为它们对经济活动的主体严重的忽视:人。

人是由现实塑造和心理推动的,我要喝酒是因为啤酒价格便宜吗?是因为我想喝酒!

我们在观察中外历代巨富总结自身经验的过程中,发现经商的强调:诚信;制造的强调:品质。这些总结方向都是对的,因为他们针对的主体都是:人。

那么,行为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就可以解释现实吗?不一定。人的行为模式有多种驱动力,在不同时机和场合有不同的表现特征,很难给出可供计算的简单模型。如果可以数学建模,那也只是在某个特定的场合某种特殊的交易适合某类特殊的人,不具备经济学的普遍意义。发展经济学是用前面的发展规律指导后面的发展实践,因为文化背景和、生产方式和人们执行水平的高低,各国也显示出巨大的差异。比如广西有北海这样的良港,但是北海至今没有起色;云南旅游资源比四川丰富,但是品质和收入并有距巨大。这是人的差异,并非发展经济学所能解释。

但是,上这样的课也不是对我没有启发。它给了我一些新的词汇和概念,也给了我以前没有想到过的一些思考方法。比如,这个教授在讲计划生育时,就讲到“越穷越生”这个现象,他认为,这是穷人的理性选择:在养老无法靠政府保障的情况下,只能依靠女子;在无法给子女优质培养或优质资源的情况下,只有靠多生,靠概率取胜,万一有一个子女成功了呢?养老不就有靠了吗?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