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蛋娘收了钱,再加上这事儿关乎她儿子的名声,自然不会乱说,杜晓瑜也嘱咐团子不能把私塾的事说出来,于是丁里正他们一点都不知道。
杜晓瑜照常去做晚饭,给团子做了他最喜欢吃的红烧猪肘子,还匀了一部分送过去给铁蛋,廉氏只当是杜晓瑜心慈,便也没怀疑什么,这事儿就这么瞒过去了。
由于铁蛋的受伤,团子第二天也没什么心情出去玩,乖乖待在家里写夫子布置的课业,两个小人儿的第一个假期就这么结束了。
杜晓瑜准时将团子送去了私塾,又去找齐夫子谈了会话帮铁蛋告假,这位齐夫子大概是找人打听了一下,得知团子是丁文志的弟弟,对杜晓瑜的态度越发恭敬了起来,“原来是丁童生的妹妹,之前的事,老夫多有疏忽,还望姑娘海涵,那几个参与打架闹事的学生,老夫定会予以惩戒以儆效尤,往后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杜晓瑜这才反应过来,丁文志是白头村唯一一个读书人,十三岁一举考中童生,文采之出众,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所有人都相信,他今年下场,必定能再次考中成为秀才老爷。
读书人在这年头多稀罕啊,更何况是那么优秀出众的,也难怪连私塾的夫子都这般敬重。
杜晓瑜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身为童生的妹妹,竟然能有这么大的面子。
淡淡一笑,杜晓瑜道:“那么,就有劳夫子了。”
回到家以后,杜晓瑜去了一趟老宅。
帮丁家干活的几个小女娃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胡氏端着一盘糕点出来,正是前几日杜晓瑜去镇上给她买的。
杜晓瑜无奈,还以为胡氏是不爱吃,却原来是特意给这个几个女娃娃留的。
杜晓瑜抬步走进去,笑着喊:“娘。”
胡氏见到她,脸上都笑出了褶子,招呼着:“小鱼儿快过来一起吃。”
几个女孩见到杜晓瑜,纷纷站起来打招呼,现如今杜晓瑜是小地主,她们每天给她干活都有钱拿,家中爹娘再也不会轻易咒骂她们是赔钱货。
因此,这几个女孩对杜晓瑜的态度除了恭敬还有感激。
杜晓瑜点头示意,“大家都坐吧,别客气。”
女孩们这才听话地坐了下去。
胡氏将点心放在桌子上,特意嘱咐,“都别害羞,自己拿啊!”又转身进屋给她们一人倒了一杯水。
有杜晓瑜在,女孩们越发的拘束了,谁也不好意思先伸手去拿点心,却是每个人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么精致好看的点心,她们可还是头一回得见呢!
杜晓瑜看出了她们的不自在,便自己动手给一人拿了一块,说道:“这是镇上顺隆记的枣花酥,很好吃的,都尝尝吧!”
女孩们伸手接下,齐齐道了谢,这才敢小口小口地吃。
吃完一块,杜晓瑜又给她们拿。
等枣花酥全部吃完,其中一个女孩才敢小声说:“晓瑜姐,我们几个是想来问问能不能给我们多安排点活计?”
杜晓瑜疑惑地看向众人,“为什么?”
杜晓瑜刻意减轻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不想她们小小年纪因为干重活伤了根本,没成想她们反倒觉得太过轻省了。
女孩咬着唇道:“我们家穷,日子不好过,下头有两个吃长饭的弟弟,今年又轮到我们家养爷奶,爹娘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给我置办嫁妆了,我想在出嫁前自己攒点嫁妆钱。”
杜晓瑜又看向其他女孩,女孩们全都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祈求。
杜晓瑜暗暗叹口气,“我本来是不想让你们干重活的,怕伤到你们的身子,可是……”
“晓瑜姐,我们早就习惯了,多苦多累的活都能干。”女孩们异口同声说道。
杜晓瑜想了想,“既然这样,那你们明天去我爹那里登记一下,跟着各自爹娘下地干活去吧!”
“谢谢晓瑜姐。”
听到能下地干活,女孩们高兴得不行。
把她们打发走,杜晓瑜感慨道:“没想到我们村子里还有这么多受苦的女孩。”
胡氏道:“这年头,谁家不想要能养老送终的小子,闺女都是往出嫁的,还得花不少银钱,尤其是闺女多的人家,压根就不把她们当成亲生的看,什么脏活累活都使唤她们,吃不饱也穿不暖,这些小丫头日子不好过也正常了。”
胡氏这些话,倒是让杜晓瑜想起了原主做童养媳的那些年。
胡氏见她沉默,马上扯开话题,“不说这个了,说说你自个的婚事吧!”
杜晓瑜愣了一下。
胡氏笑道:“我听你嫂嫂说,你这段日子跟阿福相处得挺不错,怎么着,他知道了?”
被胡氏直接捅破了问,杜晓瑜脸上臊得慌,半晌才小声说:“随便提了两句。”
胡氏又问:“那他态度如何?”
杜晓瑜点头,“阿福哥哥答应了。”
胡氏止不住的高兴,“虽然我不太看好他是个哑巴,可要说对你,那是绝对没得说的,自打他来我们家到现在,我和你爹可全都看在眼睛里呢,只要你自己满意了,那我们说什么也不会反对。”
杜晓瑜颔首,“娘,请人看日子定亲吧!”
她对婚姻没什么执念,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细水长流,夫妻二人相扶相持过完一辈子。
虽然阿福长得不踏实,不过他的为人品性在她这里是绝对过关的,那就没什么好挑的了,招他上门,总比以后嫁出去眼睁睁看着相公纳妾要好太多。
当天晚上,胡氏就把这事儿跟丁里正说了。
丁里正一开始不同意,可胡氏坚持说这是杜晓瑜自己的选择,他们虽然是她名义上的爹娘,但到底不是亲生,不能擅自帮她做这个主,丁里正便也只得默认了。
挑好日子,杜晓瑜去镇上买了一些布料回来给两人各做了一身新衣,办了几桌席面,请乡邻们吃了顿饭,这桩亲事就算暂时定下了。
不管是原身还是杜晓瑜,在白头村的村民们心中的印象都是很不错的,见到她一步步往上走,所有人都很高兴,虽然有人不怎么看好她这么好的家底招个一无所有的哑巴上门,不过看到她开心,还是打心底里为她祝福。
阿福无家可归,所以订了亲以后仍旧住在新宅里,新宅住了丁文章两夫妻,再加上丁里正两口子三不五时地就过来串门子,所以外头也没有人说什么难听的话。
杜晓瑜照常去做晚饭,给团子做了他最喜欢吃的红烧猪肘子,还匀了一部分送过去给铁蛋,廉氏只当是杜晓瑜心慈,便也没怀疑什么,这事儿就这么瞒过去了。
由于铁蛋的受伤,团子第二天也没什么心情出去玩,乖乖待在家里写夫子布置的课业,两个小人儿的第一个假期就这么结束了。
杜晓瑜准时将团子送去了私塾,又去找齐夫子谈了会话帮铁蛋告假,这位齐夫子大概是找人打听了一下,得知团子是丁文志的弟弟,对杜晓瑜的态度越发恭敬了起来,“原来是丁童生的妹妹,之前的事,老夫多有疏忽,还望姑娘海涵,那几个参与打架闹事的学生,老夫定会予以惩戒以儆效尤,往后必不会再出现类似的事情。”
杜晓瑜这才反应过来,丁文志是白头村唯一一个读书人,十三岁一举考中童生,文采之出众,在十里八乡都是出了名的,所有人都相信,他今年下场,必定能再次考中成为秀才老爷。
读书人在这年头多稀罕啊,更何况是那么优秀出众的,也难怪连私塾的夫子都这般敬重。
杜晓瑜还是头一回感受到,身为童生的妹妹,竟然能有这么大的面子。
淡淡一笑,杜晓瑜道:“那么,就有劳夫子了。”
回到家以后,杜晓瑜去了一趟老宅。
帮丁家干活的几个小女娃坐在院子里有说有笑,胡氏端着一盘糕点出来,正是前几日杜晓瑜去镇上给她买的。
杜晓瑜无奈,还以为胡氏是不爱吃,却原来是特意给这个几个女娃娃留的。
杜晓瑜抬步走进去,笑着喊:“娘。”
胡氏见到她,脸上都笑出了褶子,招呼着:“小鱼儿快过来一起吃。”
几个女孩见到杜晓瑜,纷纷站起来打招呼,现如今杜晓瑜是小地主,她们每天给她干活都有钱拿,家中爹娘再也不会轻易咒骂她们是赔钱货。
因此,这几个女孩对杜晓瑜的态度除了恭敬还有感激。
杜晓瑜点头示意,“大家都坐吧,别客气。”
女孩们这才听话地坐了下去。
胡氏将点心放在桌子上,特意嘱咐,“都别害羞,自己拿啊!”又转身进屋给她们一人倒了一杯水。
有杜晓瑜在,女孩们越发的拘束了,谁也不好意思先伸手去拿点心,却是每个人都忍不住吞了吞口水。
这么精致好看的点心,她们可还是头一回得见呢!
杜晓瑜看出了她们的不自在,便自己动手给一人拿了一块,说道:“这是镇上顺隆记的枣花酥,很好吃的,都尝尝吧!”
女孩们伸手接下,齐齐道了谢,这才敢小口小口地吃。
吃完一块,杜晓瑜又给她们拿。
等枣花酥全部吃完,其中一个女孩才敢小声说:“晓瑜姐,我们几个是想来问问能不能给我们多安排点活计?”
杜晓瑜疑惑地看向众人,“为什么?”
杜晓瑜刻意减轻她们每天的任务,就是不想她们小小年纪因为干重活伤了根本,没成想她们反倒觉得太过轻省了。
女孩咬着唇道:“我们家穷,日子不好过,下头有两个吃长饭的弟弟,今年又轮到我们家养爷奶,爹娘实在是没有多余的银钱给我置办嫁妆了,我想在出嫁前自己攒点嫁妆钱。”
杜晓瑜又看向其他女孩,女孩们全都点点头,眼睛里充满了祈求。
杜晓瑜暗暗叹口气,“我本来是不想让你们干重活的,怕伤到你们的身子,可是……”
“晓瑜姐,我们早就习惯了,多苦多累的活都能干。”女孩们异口同声说道。
杜晓瑜想了想,“既然这样,那你们明天去我爹那里登记一下,跟着各自爹娘下地干活去吧!”
“谢谢晓瑜姐。”
听到能下地干活,女孩们高兴得不行。
把她们打发走,杜晓瑜感慨道:“没想到我们村子里还有这么多受苦的女孩。”
胡氏道:“这年头,谁家不想要能养老送终的小子,闺女都是往出嫁的,还得花不少银钱,尤其是闺女多的人家,压根就不把她们当成亲生的看,什么脏活累活都使唤她们,吃不饱也穿不暖,这些小丫头日子不好过也正常了。”
胡氏这些话,倒是让杜晓瑜想起了原主做童养媳的那些年。
胡氏见她沉默,马上扯开话题,“不说这个了,说说你自个的婚事吧!”
杜晓瑜愣了一下。
胡氏笑道:“我听你嫂嫂说,你这段日子跟阿福相处得挺不错,怎么着,他知道了?”
被胡氏直接捅破了问,杜晓瑜脸上臊得慌,半晌才小声说:“随便提了两句。”
胡氏又问:“那他态度如何?”
杜晓瑜点头,“阿福哥哥答应了。”
胡氏止不住的高兴,“虽然我不太看好他是个哑巴,可要说对你,那是绝对没得说的,自打他来我们家到现在,我和你爹可全都看在眼睛里呢,只要你自己满意了,那我们说什么也不会反对。”
杜晓瑜颔首,“娘,请人看日子定亲吧!”
她对婚姻没什么执念,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细水长流,夫妻二人相扶相持过完一辈子。
虽然阿福长得不踏实,不过他的为人品性在她这里是绝对过关的,那就没什么好挑的了,招他上门,总比以后嫁出去眼睁睁看着相公纳妾要好太多。
当天晚上,胡氏就把这事儿跟丁里正说了。
丁里正一开始不同意,可胡氏坚持说这是杜晓瑜自己的选择,他们虽然是她名义上的爹娘,但到底不是亲生,不能擅自帮她做这个主,丁里正便也只得默认了。
挑好日子,杜晓瑜去镇上买了一些布料回来给两人各做了一身新衣,办了几桌席面,请乡邻们吃了顿饭,这桩亲事就算暂时定下了。
不管是原身还是杜晓瑜,在白头村的村民们心中的印象都是很不错的,见到她一步步往上走,所有人都很高兴,虽然有人不怎么看好她这么好的家底招个一无所有的哑巴上门,不过看到她开心,还是打心底里为她祝福。
阿福无家可归,所以订了亲以后仍旧住在新宅里,新宅住了丁文章两夫妻,再加上丁里正两口子三不五时地就过来串门子,所以外头也没有人说什么难听的话。